中共人物传 朱克靖人物传,朱克靖生平事迹,朱克靖评价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百艺通,不如一艺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朱克靖人物传,朱克靖生平事迹,朱克靖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朱克靖人物传,朱克靖生平事迹,朱克靖评价

(一)

朱克靖,原名宏夏,字竹懿(亦作竹怡) ,克靖是他的号,一八九五年十月二十九日 (清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三)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北乡株树下村朱家老屋,家庭世代务农。他的父亲朱道贯,是个老实农民,守着祖上传下来的一份产业过日子。母亲姓漆,生竹林、竹波、竹齐、竹书、竹懿五子。

朱克靖八岁时入本乡族学就读。据当时的同学朱必峰回忆: “我们十二个同学中,数他最会读书”①。不到一年光景,就已能将《幼学》、《三字经》、《百家姓》 等背诵如流。启蒙教师朱武成赞叹说: “教这样的学生,我都感到有点不能胜任。”后来,朱克靖又攻读了一些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类的书籍,写作能力日渐长进。有一次,他写了一幅“建山顽石参天地,渌水芳流绘古今”的春联贴在大门边,深得乡人称赞。在当地,他不仅以读书刻苦著称,而且拜拳师张有点学会了武术,成为远近瞩目的 “有为少年” 。

到十四岁时,朱克靖考入醴陵县城的中学堂,由于家庭经济不支,一度辍学,幸得家族祠堂出资才得以继续。在醴陵,他接触到新学,特别是此时又发生了辛亥革命,在他的思想上打开了一扇天窗,决心闯出去见世面,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久,他升入长沙城南妙高峰中学读高中,但因这所私立学校收费昂贵,致使他重新考试转学到湖南长沙第一中学,至一九一八年毕业。次年考取北京大学①。

一九一九年夏,二十四岁的朱克靖到了北京。他希冀攻读西语,准备赴法勤工俭学,因手头经济拮据,不得不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在附近的海淀区谋了一个差事: 一面读书,一面兼作传递信件的邮务员②。

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中西学术争艳,古今百家齐鸣,成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中心。特别是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此传播马克思主义,培育了中国新的一代革命者。朱克靖听演讲、参加学术会,常与进步人士接触,并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逐渐从一个具有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一九二二年,二十七岁的朱克靖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③,走上了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道路。

此时,共产国际在苏联莫斯科开办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为远东各国共产党培训干部。一九二三年冬,正在北大读书的朱克靖,受中共北方区委的选派赴苏学习。他化装成去西伯利亚伐木的工人,取道东北进入苏联。在伊尔库茨克,经苏联远东共和国党组织的介绍,他换乘火车西行,到了莫斯科,于一九二四年春入俄罗斯东方大学①。

在莫斯科学习期间,首先遇到的难关是言语不通,文字不懂。朱克靖以法文作拐杖,刻苦学习俄语,半年内就把一本《法俄字典》翻了几遍,还经常找人对话,练习发音,终于掌握了俄语,并能阅读俄文版的书籍。尔后,他又用一年时间,潜心精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较系统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并学完了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俄国十月革命史》等课程,思想理论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他还特别细心地研读了列宁的 《民族殖民地问题提纲》 ,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及前途等问题,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为回国从事革命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

由于国内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需要,一九二五年七月,党中央调朱克靖回国,到国共合作的广东革命根据地工作。此时,孙中山巳病逝,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紧密合作,继续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积极准备北伐,并将大元帅制的军政府改组为委员制的国民政府,将所辖的黄埔军校教导团及粤、湘、滇、桂等地方部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李富春、廖乾吾、林伯渠等优秀干部,分别到各军担任政治部主任,开展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作,推动旧军队的改造。朱克靖随苏联顾问团的船只抵达广州黄埔港后,接受党的命令,于八月间到第三军就职,担任第三军的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①。

第三军是由滇军改编的,军长朱培德,参谋长黄实,下辖第七、八、九三个师,师长分别由王均、朱世贵、朱培德(兼)担任。这支部队基础复杂,军阀习气浓厚,许多人还使用“双枪” (鸦片烟枪和步枪) ,战斗力不强。因此,改造旧军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听取了周恩来、陈延年关于第三军情况的详细介绍之后,朱克靖带领一批年轻的共产党员赴任。他首先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政治工作队伍,改变部队的精神面貌,并按照国共两党的协定,在军、师两级设置政治部,向各团、各营派遣了政治指导员。接着,他又倡议开办第三军军官学校,向中、下级军官灌输革命思想。学校由朱培德兼校长,朱克靖兼党代表,熊式辉任教育长。朱克靖亲自给官兵上课,教唱《国际歌》 ,讲授“国民革命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等专题,激励部队的爱国热情。经过短期政治教育,提倡官兵平等,废除打骂制度,逐渐扭转了部队的封建陋习,启迪了民主之风,有效地促进了第三军的改造,增强了部队的纪律性和战斗力。

这年十月,当国民革命军主力第二次出师东征军阀陈炯明时,第三军负责拱卫广州。盘踞在南路、海南一带的军阀邓本殷部队,依仗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乘虚进犯西江,直扑江门,危及广州安全。广东国民政府急调第三军及第四军的第十师前往拒敌。由朱培德、朱克靖和第四军第十师师长陈铭枢及随军的苏联顾问马嘉利组成南征指挥部。

在出师南征途中,朱克靖一面协助朱培德指挥部队进剿,一面沿途开展政治宣传。军队所到之处,他都要领着政治工作人员召开群众大会,发表演说,宣传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号召工农团结起来,同仇敌忾,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由于我党发动工农群众支前,第三军士气倍增。十月二十九日,首战告捷,击败邓本殷北犯军队的主力;随后,一路势如破竹,在年底先后收复高州、雷州,把邓本殷赶回老巢。一九二六年二月,又渡海消灭了海南岛上的残敌。至此,南征胜利结束。不久,第三军移师粤北韶关驻防。

正当革命力量蓬勃发展时,国民党右派兴风作浪,掀起一股反共逆流。一九二六年三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排挤共产党人。此时,第三军正在粤北的猎德前线与北洋军阀的部队对阵,留守广州的第三军军官学校,在教育长熊式辉的指挥下,助纣为虐,极力配合蒋介石反共。消息传到猎德前线,朱克靖极为愤怒,要求军长朱培德处分熊式辉。朱培德囿于私交,一再为熊式辉开脱,但朱克靖据理力争,毫不妥协,迫使朱培德下令撤销熊式辉的教育长职务,并对被他迫害打击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慰问①。通过这一斗争,制止了蒋介石挑起的反共事端在第三军蔓延。

“中山舰事件”暴露了蒋介石的狼子野心,同时也加剧了蒋介石与地方实力派的争夺。朱克靖深知朱培德平日对蒋介石独揽大权不满,经与周恩来等商量,决定利用矛盾,广泛开展上层统一战线工作,使各派系军阀互相遏制。于是,朱克靖说服朱培德,劝其出面联合由地方实力派掌握的第二、四、五、六军,向蒋介石的不轨行为提出了抗议。蒋介石见众怒难犯,不得不有所收敛,不敢把事态继续扩大下去。这件事,朱克靖曾受到中共两广区委和苏联顾问的肯定。

一九二六年六月,年过三十岁的朱克靖结婚了。他的妻子肖仲之,出身于江西萍乡县晚清两代翰林之家,幼年丧父,家道衰落,由母亲带着她寄居在北京的外婆家。此时,经其兄肖复之介绍,来广州与朱克靖结婚。花烛之夜,朱克靖的好友叶挺、李富春、蔡畅、廖乾吾、郭沫若及苏联顾问马嘉利等人参加了婚礼。结婚仪式很简单,因为婚前他就对肖仲之说过:“与我结婚,就不要希望当官太太,也不要指望发财享福,而要准备吃苦。”①不久,朱克靖便告别新婚的妻子,踏上了北伐战争的征程。

一九二六年七月,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师北伐。兵分两路,西路军有张发奎的第四军及新改编的李宗仁的第七军、唐生智的第八军,以唐生智为总指挥,经湖南进军武汉; 东路军有何应钦的第一军、谭延闿的第二军、朱培德的第三军和程潜的第六军,蒋介石自任总司令,分别向江西和福建北上,以夺取南昌、上海和南京为目标; 李福林的第五军随参谋总长李济深留守广东大本营、朱克靖所在的第三军,是东路军的左翼,部队从猎德挥师,沿北江进发,第一仗攻下乐昌,随即翻越南岭,进入湖南境内。当时,西路军已从衡阳、株洲过境,兵临长沙,第三军随后而行,没有多少战事,很顺利地到达醴陵,准备从这里转兵,进攻江西。

第三军政治部设在醴陵县城北面的姜湾(今瓷业公司内),朱克靖虽离家近在咫尺,但军务在身,顾不得回去探视。他的一个堂侄朱开桂(当时已入党)在政治部找到他,要求参军,被他留作马兵。据朱开桂回忆,两人在谈到国民革命的前途时,朱克靖说: “对革命的最后成功,我不怀疑。但是,革命也不会一帆风顺。只有不怕死,才能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你跟着我干,不要准备发财①。

部队稍经休整,即向江西进发,一鼓作气攻下萍乡。沿途,朱克靖始终与士兵同甘共苦。他没有官架子,爱跟士兵谈心,大家都爱戴他。当时对军部长官,按规定都配给一乘四人大轿。朱克靖读书多年,眼睛近视,戴着一副眼镜,行军很不方便,但他不愿坐轿,推辞说: “现在是民主革命时期,讲究平等,我为什么要别人抬着走呢?”他用自己的行动鼓舞士气,也影响了一些军官,主动与士兵接近。

因为第三军是由旧军阀部队改造的,朱克靖很注意行军纪律,保护工农群众的利益。他以军政治部的名义发出通告,要求全军将士“不拉夫,不赶牲口、买东西要照价付款” 。为了扩大北伐革命的政治影响,他常与政治部的工作人员赶在部队之前行动,张贴“打倒帝国主义列强”、“打倒封建军阀”、“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等标语,还召开群众大会,协助组织工会、农会,发动群众支援北伐战争。因此,第三军每到一处,便有群众敲锣打鼓、端茶送水、夹道欢迎。朱培德看了,也不禁喜形于色,称赞朱克靖说: “还是你们共产党有办法。”广大官兵更是感到受了极大的鼓舞,兴奋地说: “过去我们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就跑掉了,从来没有见到这样热烈的场面。”

第三军进展迅速,九月间,即与东路军各支部队会合,对南昌取包围之势。由于蒋介石指挥上的错误,他的嫡系部队王柏龄的第一军第一师被孙传芳部击溃,影响了围攻南昌的战斗,第三军移赣西北驻防待命。十月初,北伐军重新组织攻城,第三军负责夺取南昌郊外的牛行车站。朱培德指挥部队强攻,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四个混成旅严密防守,双方激战三昼夜,伤亡各半。朱培德在强敌面前,已一筹莫展,只得撤回兵力。当时,有些旧军官以为是溃败,竟临阵逃脱,引起了部队极大混乱。朱培德见状不妙,赶紧骑着高头大马前往弹压,也收不住阵脚。危急之中,朱克靖率领一批政治工作人员赶到了,他们出现在前沿阵地上,一面组织后续部队抵挡敌军的反攻,一面整理撤下来的部队继续投入战斗,终于避免了一场不堪设想的损失。事后,朱培德很感激地夸奖朱克靖及他领导的政治工作人员说: “别看我手下这些军官都已身经百战了,可是真刀真枪拼起来,倒不如你带领的那班青年学生。”①

不久,北伐军先后收复了武汉、南昌、上海和南京,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革命景象。这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十二月十六日,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在莫斯科召开,会议把中国问题列为中心议题之一,朱克靖正在前线督师,没有与会,但仍被选举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委员。

帝国主义者看到北洋军阀失败,赶紧在革命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扶植蒋介石出来篡夺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围绕着广东国民政府迁都之争,形成了宁汉对峙局面。江西处于中间地带,武汉革命政府和蒋介石都在竭力争取,而驻守江西的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举棋不定。在此情况下,朱克靖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推动朱培德与武汉革命政府的合作。

一九二七年三月六日,蒋介石指使爪牙暗杀了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陈赞贤;隔了十天,又派兵解散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南昌市党部,解散了江西省学联、封闭了国民党左派的 《贯彻日报》 ; 紧接着,还捣毁了九江市党部和市总工会。为了把蒋介石的势力从江西驱逐出去,制止时局逆转,三月二十九日,朱克靖从武汉邀来国民革命军代理政治部主任郭沫若,到江西争取朱培德反蒋。这段情况,郭沫若曾在他自己写的 《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中记述道: “克靖是第三军的政治部主任,他是从武昌来的,过九江时船没有停,便一直把他拖到安庆来了,他把武汉的情形,告诉了我,说是中央已有明确的决心一定要罢免蒋介石,同时他是负有重要的使命到九江去报告朱培德军长的,他要求我们把船送他回九江去。往返九江也不过两三天的工夫,再加上海方面我已经派了十个同志去做工作,那方面也还有许多重要的人可以指挥一切,所以我就决计送他回九江” 。“到了九江,我同克靖去见朱培德军长,我把安庆的情形报告了他,朱军长显得很有决心,也象很有计划。他当天便发出了命令。把当涂的第九师调回,集中安庆。南浔铁路沿线事实上已经成为了第三军的势力范围。”①

经朱克靖、郭沫若的说服,朱培德明确表示倾向武汉革命政府,从而制止了蒋介石向西发展的野心。武汉革命政府的力量,随即从两湖发展到江西。接着,武汉革命政府于四月四日任命朱培德为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克靖为省政府秘书长①,使江西成为反蒋的前沿阵地。

当时,朱克靖两个在家乡务农的哥哥,闻知他做了大官,赶来南昌想谋个差事,都被朱克靖打发回去了。但是,他对革命同志却尽力推荐,如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团长朱德,经他推荐,担任了南昌市公安局局长; 方志敏等一批共产党员,在他的支持下,也在南昌公开发展工农革命群众团体。四月间,朱德率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和工人纠察队攻入被反动分子把持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逮捕了反革命分子多人,并举行群众大会公审。旋即,江西省党部改组,由方志敏主持工作。江西重新出现的大好形势,与朱克靖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努力密不可分。

不久,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公开背叛革命,并调兵遣将,准备进攻江西,进而夺取武汉。他为了拉拢朱培德,许以高官厚禄。朱培德是个见利忘义的军阀,在蒋介石软硬兼施的诱迫下,公开倒向南京政府。六月五日,朱培德撕下了假左派的面具,玩弄起“礼送共产党人出境”的鬼把戏,把第三军的政治工作人员赶出江西。朱克靖也受到排挤。这天,朱培德特意邀朱克靖聊天,酒过三巡,便以“私交”劝朱克靖“脱离武汉政府”,“投靠蒋总司令”。朱克靖勃然立起,正色说道: “我不投降,你反水要考虑后果! ”弄得朱培德只得双手拱了一拱,半天才说出一句“后会有期”的话来。

许多共产党员在撤离江西时,途中遭到亲蒋分子的杀害,朱克靖知道朱培德心怀叵测,为防万一,他派人将妻子肖仲之经九江送往武汉,然后自己化装成一个货郎,绕道湖南去武汉,向党中央汇报江西的情况。后来,他对人忆及这段经历时说: “我离开江西,经铜鼓进入湖南。路上,我买了一担皮箩,装成做生意的,回到醴陵东乡温泉的姐姐家。然后,又化装成炭客子,从东乡乘炭船到武汉。”①经长沙时,已是“马日事变”之后,湘江两岸有许多荷枪实弹的军警。朱克靖乘坐的船没敢停靠,鼓起风帆,顺流而下,闯过了检查关,引起后面阵阵枪声。

七月十五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党中央,也公开背叛了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纲领,宁汉合流,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受到了严重的挫折。为力挽狂澜,中共中央决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且秘密地派熟知情况的朱克靖回南昌,策动第三军旧部参加起义。朱克靖到南昌后先找到了朱德,在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和南昌市公安局内部埋下了革命的火种。

八月一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的领导下,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和第二十军所部三万余人,举行了震憾全国的“南昌起义”。第三军军官教导团的一千名官兵,也在朱克靖和朱德的率领下投入了起义的洪流,里应外合,攻下了南昌市公安局。起义胜利后,部队编为三个军,朱克靖被任命为第九军党代表,该军军长韦杵(未到职),副军长朱德①。不久,起义部队撤离南昌,沿闽赣边南下; 十月,在广东潮汕地区被国民党重兵包围,损失惨重。朱克靖突出重围、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孑然一身,开始了十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四)

南昌起义部队在潮汕失败后,朱克靖只身潜入广州,希望找到党的组织。然而,广州经过“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往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气象已荡然无存,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他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活动,认识的人较多,不能久留,于是,便混在人群中买了一张火车票,沿粤汉线北上,赶到武昌。当时武汉三镇同样笼罩着恐怖气氛,反动派四处搜捕共产党人。朱克靖找到肖仲之后,马上匆匆忙忙地携带家眷去了北平,暂在岳母家避居。

为躲避反动派的迫害,朱克靖隐名埋姓,租种海淀区中关村附近的一个葡萄园,靠栽蔬菜、养兔子为生。他一面自食其力,一面寻访党的组织。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已转入地下活动,一时难以联络上,使他焦急万分。且他自幼读书,不事耕作,家中时常断炊,他的长子利平,就是这时死于贫困之中。

后来,朱克靖又添了文泉、秀麟两个儿子②。在生活的驱使下,他只得改行,经同情他的人介绍,化名李有才,去北平附近的遵化县任教。一九三二年,他遇上幼年时的同学罗征书(此时正在广西师专做庶务),把他介绍给校长杨东莼①,相邀到桂林教课。就这样,朱克靖举家迁到桂林,以李竹怡的化名,出现在广西师专的讲台上。

一九三四年间,桂系军阀白崇禧游玩桂林。有一个名叫田良义的人,与朱克靖相识,便悄悄地把他的情况告诉了白崇禧。白崇禧闻朱克靖已脱离了共产党,便装出一付礼贤下士的样子,吩咐准备宴席,并派吉普车去接,想以此劝说他归顺到自己部下来。朱克靖知道来者不善,托辞推脱,并在同乡好友程星龄的帮助下,全家逃离桂林,几经辗转,流落到长沙。此时他已身无分文,迫于生活,只得忍痛将三子秀麟送与长沙火车站职员杨世铭为嗣,然后,取道江西去投奔妻舅文群。

文群任过江西省的财政厅长,此时兼办豫鄂赣闽四省的农村合作事业。他平素极器重朱克靖,便去信请来帮办农村信贷事宜。朱克靖觉得这也能为农民解除某些忧愁,便答应下来。于是,他又化名朱笃一,被派往河南省农村合作委员会南阳办事处作特派员。当时,河南农业凋蔽,农民生活贫困,他带领几个办事员奔波于南阳行署所辖的十三个县,扶助农民购买耕牛、添置农具,开渠凿井、兴办水利设施。

一九三四年,红军巳放弃南方各革命根据地,开始了战略大转移。朱克靖苦于找不到党,非常寂寞。不久,他从报纸上得知中央红军已经走出草地、快要长征到陕北,受到莫大的鼓舞。朱克靖虽远离政界多年,仍时时心忧国事。据在他手下办过事的陈德门回忆: 一九三五年,日本帝国主义的触角开始伸进东北,指使汉奸殷汝耕阴谋拼凑“华北自治政府”,朱克靖极为愤慨,痛斥投降言论,力主抗战。次年,当蒋介石在西安事变被押时,他额首称快地说: “这个独夫民贼,也有今日! ”为此,他先后收到几封匿名信,只是因为抗战形势日渐高涨,才免遭特务毒手,但办事处终被国民党当局借故撤销。朱克靖回到南昌,到农村出版社任总编辑①。

农村出版社社址设在南昌市内,是以朱克靖的妻舅文群的名义主办的,具体由朱克靖的妻兄肖志明负责。他们委托朱克靖任总编辑,薜暮桥任副总编辑,编辑出版了一种名为《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的刊物,对当时农村经济制度的不合理性,刊载了一些文章进行评论。

不久,芦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掀起全面抗战的热潮。一九三七年九月,国共两党共同公布“重新合作,一致抗日”的协定,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新四军军部在南昌市高升巷公开挂出了牌子。朱克靖经过十年的艰难奔波,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队伍,他极为振奋,对家里的人说:“我要重归战场,请缨杀敌。”马上把妻子肖仲之、儿子文泉、桂林②,女儿丽丹送回醴陵家乡安置,并委托友人说: “如有机会,请把我的家属转移到延安去。”①。他反复叮嘱两个哥哥: “在家要勤俭,出外要廉洁,不要求发财,只要做正直的人。”他向年迈的母亲告辞,说: “为国尽忠便不能尽孝”。安排好这一切,他急切地奔往南昌,投身于抗战的戎马生涯。

(五)

朱克靖赶到南昌,就象久离娘亲的游子,终于回到了母亲——党的怀抱。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闻知朱克靖要去新四军工作,便以“叙旧”作幌子,把他请到自己家里,提出要聘请他担任江西省政府秘书长的职务。面对高官厚禄,朱克靖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愿在新四军与抗日将士们一起吃苦”,便起身告辞了。但在党组织征求他安排职务的意见时,朱克靖却说: “无论分配我做什么工作都行,只要对抗战有益。”

叶挺对他很尊重,提议要留他在军部工作。一九三八年一月六日,新四军正式在南昌编成,叶挺、项英分任正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昆分任正副参谋长,袁国平、邓子恢分任正副政治部主任,四十三岁的朱克靖任军政治部顾问兼直属战地服务团团长②。

战地服务团直属政治部领导,专门负责宣传、民运工作。它的成员大多数是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来的爱国青年,有新闻工作者,也有作家,但比重最大的是大学生和中学生,分成戏剧、绘画、歌咏、通讯、民运等几个大组,其中民运组人数最多。整个战地服务团后来发展到四百多人,朱克靖为它的创建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开始时,这些青年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烫发旗袍,比较自由散漫。但是,朱克靖看到了他们的长处——血气方刚,离开大城市投奔新四军,有很高的抗日热情,而且很多人有一技之长,他便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娇”、“骄”二气,与抗日军民生活在一起。战地服务团成立了一个剧社,朱克靖带着这批青年跋山涉水,到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演出,有时还把《松花江上》 、《放下你的鞭子》 等歌声送到前沿阵地。不到一年时间,他们行程二万里,足迹几遍苏、浙、皖、赣四省,对发动群众和鼓舞部队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有效地宣传了共产党和新四军的抗日主张。

一九三九年春,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专程前往移驻皖南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贯彻向敌后发展的指示,确定了新四军今后的战略方针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尽管项英等人思想不通,但朱克靖对此却极为拥护,并愉快地接受了周恩来委托他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任务。在此期间,他曾与周恩来、叶挺、项英、陈毅、袁国平、粟裕、李一氓等一起合影,留下了数张珍贵的历史照片。

不久,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指战员,在陈毅率领下,渡过长江天堑,挺进苏北敌后。一九四○年六月,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受蒋介石指使,企图堵住新四军向江北发展,拉拢泰州地方实方派、鲁苏皖边游击总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阻击新四军。因为李明扬北伐时是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的旧部; 中共中央东南分局考虑到朱克靖在大革命时期的地位和影响,委他担任新四军联络部长,负责统战方面的工作。陈毅为了争取二李,避免内战,特致书朱克靖,邀他从江南赶来,赴泰州谈判。陈毅为朱克靖的泰州之行,曾写下了《送人赴泰州谈判抗日合作》的诗句:

停骖问我意何如?

词婉情真再致书。

军令今当斩马騣,

此途何事泣杨朱?

仲连智免蹈东海,

武穆冤成走传书。

凭君寄语强梁辈,

摩擦自戕慎厥初①。

朱克靖轻骑入泰州,向“二李”晓以民族大义,陈述了“兄弟阋于墙,共御其侮”的道理,并揭露了蒋介石等顽固派借刀杀人,削弱抗日国防力量的阴谋。“二李”不愿与共产党打内战,同意让开一条通道。陈毅率部顺利地通过了他们的防区,建立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使之成为嵌在敌伪心脏的前沿阵地。

朱克靖在争取开明士绅、社会贤达方面也作了很多工作。当时苏北有名的大文豪韩紫石,就是经过朱克靖联系争取过来的。“韩紫石是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的叔父,把他争取过来与新四军合作,对社会舆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②

但是,韩德勤忠实地秉承蒋介石对日妥协投降的政策,充当了国民党在抗战时期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急先锋。他把进攻目标首先指向江北新四军,还邀约“二李”配合,企图夺回黄桥重镇。因此,继续争取“二李” 中立,是我们实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击顽固势力”策略方针的重要步骤。尽管此时苏北已乌云翻滚,九月底,朱克靖仍冒着生命危险再入泰州。他发现“二李”动摇不定的原因,是惧怕韩德勤人多势众,同时又怀疑新四军立足不稳。因此,朱克靖便对“二李”详细地分析了苏皖地区的各种政治力量,着重指出新四军虽然人少枪少,但努力抗战,众望所孚,如此正义之师必操胜券。经促膝交谈,“二李”继续与新四军保持着统一战线关系,并允许江南新四军通过自己的防区增援黄桥,抵抗韩德勤部队的进攻。十月初,秋汛来临,河水猛涨,新四军陈毅部在黄桥发起反击,全歼韩德勤部十二个团一万多人,并于十月十日与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会师,完成了向北发展,巩固苏中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任务。这一胜利,与朱克靖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成绩是分不开的。

(六)

一九四一年一月发生的“皖南事变”,使新四军一度遭受严重损失。不久,新四军军部在江苏盐城重建,部队整编为七个师,又有了较大的发展。从一九四○年冬起,直至一九四四年秋,朱克靖在江北新四军根据地工作,先后担任过苏北参政会副议长和苏中三分区行政专员公署专员①。他善于团结地方实力派、开明士绅等中间势力,组成“三三制”政权。为了部队对日伪军进行反“扫荡”,他一面领导开展瓦解敌军,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一面加紧根据地建设,深入发动群众,保证部队供给。

朱克靖在这期间的工作情况,原新四军干部罗维道有如下回忆: “我一九四○年八、九月到江北,夺取黄桥的战斗胜利后,就与朱克靖见面多了,特别是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成立了苏中行政公署,朱克靖任苏中三分区的行政专员公署专员(苏中行署分为四个分区) ,我们都喊他朱专员。行政公署是地方政权机关,我当时在部队,常到公署开会。朱每次开会在台上就座,作报告虽然大多由地委书记叶飞讲,但有时朱克靖也讲讲话。我从对朱克靖的接触中,感到他平易近人,如部队要钱要粮、安排伤病员,他对这些具体事情都很支持,总不厌其烦地办理,而且负责到底。”①

一九四四年秋,苏联红军和盟军进行战略反攻,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党中央决定八路军、新四军乘胜出击,并抽出江北新四军主力的一部分兵力渡江南下,开辟新的解放区,新成立的苏浙军区以粟裕任司令员,叶飞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政委,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军区设在浙江长兴县槐花坎温塘村。党还从苏北抽调了三百名地方干部支援苏浙新区的建设。朱克靖作为这支地方干部队伍的负责人,于该年年底率队随军南下。当途经曾与韩德勤顽军激战的黄桥镇时,他在戎马倥偬之际,回顾当年挺进苏北、开辟敌后战场的情景,一首七律脱口而出:

八载抗倭溅血痕,

剧怜焦土万家村。

啣枚疾走惊残犬,

策马霄征怒晓星。

尺土争回尝百战,

一声杀敌九天闻。

莫谓重光无底事,

须凭群力任贤能①。

朱克靖等到达新区的党政干部,在苏浙区党委书记粟裕、副书记金明的领导下,很快打开工作局面。一九四五年四月,苏浙解放区召开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苏浙行政公署,由朱克靖担任苏浙行政公署主任②,领导当地抗日政权。

不久,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上官云相秉承蒋介石的意旨,企图压制抗日民主力量的增长,急调陶广、李觉两个集团军近十万人,对新四军的这块新根据地发动了三次“围剿”。解放区军民针锋相对,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朱克靖领导苏浙区各级干部站在斗争前列,宣传党的统战政策,揭露国民党的反共内战阴谋,建立自卫武装,发动群众踊跃支前,胜利地保卫了新根据地,使这块抗日阵地岿然屹立在华东前线。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了维护和平局面,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与国民党当局签定《双十协定》,遏制了蒋介石的内战阴谋。十月间,长江以南七个新解放区的新四军,按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主动撤到江北,朱克靖亦离开苏浙区随军北上,进入山东。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新四军在山东重新整编,军部与山东军区合署办公,军长兼司令员陈毅,政委饶漱石,副军长兼副司令员张云逸、罗炳辉,参谋长陈士渠,政治部主任舒同,朱克靖任山东军区联络部长兼新四军秘书长①。抗战胜利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解决和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形势发生了剧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为反蒋民主统一战线,朱克靖到职后,便按党的新的统战政策,投入了新的工作。

(七)

抗战刚刚结束,人民还没有来得及休养生息,蒋介石就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为了分化瓦解国民党军队,争取国民党官兵倒戈起义,退出内战战场,党中央决定派朱克靖到郝鹏举部去做统战工作。

郝鹏举曾做过冯玉祥的副官,一九二四年在苏联学习军事,与朱克靖是同学,此时担任国民党淮海绥靖公署的行政长官。他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心存二意,在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接受了朱克靖的劝告,遂于一九四六年一月六日发表“退出内战,拥护民主”的通电,宣布起义,并将所部改编为华中民主联军,开进山东解放区休整。

朱克靖在完成策动郝鹏举部起义的任务后,作为人民解放军的代表,受陈毅司令员的委托,被派往华中民主联军担任政治委员,山东军区还派遣康宁、刘述周等一批共产党员到民主联军,担任政治工作。他们在朱克靖的领导下,着手改造这支部队: 刘述周负责教导团,轮训中下级军官; 康宁组织宣传队,教官兵唱革命歌曲; 朱克靖还亲自给部队讲课,介绍人民军队的性质、任务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十月十一日,蒋介石部队占领了张家口,气焰更加嚣张,又派重兵分两路进攻山东解放区,大有一口吞掉人民解放军之势。反复无常的郝鹏举见状,惊恐万分,慌忙派人投书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企图发动叛乱,再次投靠蒋介石。但是,这个阴谋被朱克靖及时发觉,并报告了山东军区司令部。陈毅以新年团拜的名义,把郝鹏举请到山东军区所在地临沂,郑重地劝告他: “只有依靠人民才有出路”。郝鹏举闻言,顿觉心惊肉跳,装出一付可怜相,假惺惺地痛哭流涕,并要求率部配合华东野战军发动莱芜战役。为了继续争取郝鹏举,扩大反蒋统一战线,陈毅经请示党中央,还是给了郝鹏举立功悔罪的机会。

一九四七年一月,朱克靖和郝鹏举一起离开临沂,返回民主联军驻地。临行前,陈毅与朱克靖促膝长谈,他一方面担心朱克靖深入虎穴,凶多吉少; 另一方面又指示对郝鹏举部“能争取一分钟就要争取一分钟” ,以便使我军主力部队运动到莱芜集中。朱克靖深知此行肩负责任的重大,坚定地对陈毅表示: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决心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完成改造民主联军的任务。

但是,郝鹏举回去后,加快了叛变的步伐。一月二十二日晚,他与几个心腹爪牙精心策划的反革命事件,终于发生了!

这天傍晚,郝鹏举布下圈套,以研究如何配合莱芜战役问题为由,派人请朱克靖出席“军事会议”。朱克靖虽巳预感到有某种异常,但从大局考虑,就向康宁等交待了自己的工作,带着几名警卫员毅然赴会。可是,刚一踏进郝鹏举的院子,一群荷枪实弹的匪徒一涌而上,将朱克靖及秘书王宜生、总务科长刘永春等人扣押,尚在门外的警卫员,闻变立即突围,并鸣枪报警。

朱克靖被捕后,连夜被郝送往海州(今连云港市),作为他投蒋的见面礼,向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报功去了。随后,郝鹏举率部向国民党统治区移动。途中,不少官兵开始明白真象,纷纷离队返回解放区。山东军区广大指挥员闻讯,无不义愤填膺,于二月六日发起讨郝战斗,在苏北白塔埠包围了叛军,全歼该部所辖的两个师,并活捉郝鹏举。陈毅对郝鹏举出卖朱克靖的行为,表示了极大的愤怒,他挥毫作了一首《示郝鹏举》的诗,遣责说:

教尔作人不作人,

教尔不苟竟狗苟。

而今俯首尔就擒,

仍自教尔分人狗①。

朱克靖身陷囹圄,被敌人作为要犯递解南京,关押在宁海路十九号国民党保密局军法处看守所。国民党为了谎报“战绩”,竟在报纸上制造谣言,编造出朱克靖是在战场上被俘的。为了进一步使朱克靖“登报悔悟”,国民党保密局的几个反动军官,以所谓“同学”、“熟人”的关系劝降,均被朱克靖严词拒绝,时过半年,敌人仍一无所获。

朱克靖的妻子肖仲之从国民党的报纸上,得知丈夫被关押南京,心急如焚,领着儿子文泉,千里迢迢从湖南赶去探监。无奈墙高院深,无法见到,只得央求醴陵籍的国民党军界人士帮忙。当时,刘斐、李明灏 (分别为原国民党国防部次长、重庆卫戊司令,后来均成为起义将领) 正闲居南京,他们劝肖仲之母子说: “你们现在去看,真是太危险了,很有可能把你们也一起押起来,作为劝降的人质。”①肖仲之只得忍悲含痛携子回乡。从此,他们再也没能与自己的亲人见面。

后来,敌人对朱克靖变换了手法,轮番审讯,百般恫吓,企图迫使他投降。尽管敌人软硬兼施,朱克靖坦然相待。针对敌人气急败坏的淫威,他大义凛然地说: “要我死可以,但是,要我投降,只是痴心妄想! ”平常,他还在监狱里写写诗词,藉以抒发激越的感情。可惜的是,这些战斗诗篇大多失散了。仅保留下来的一首这样写道:

一颗为民心,

万古终不泯。

壮士非无泪,

不为断头流。

一心为党国,

一死何足愁①。

字里行间,显示了对党的一片忠诚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一九四七年十月,国民党特务感到黔驴技穷,只得使出卑劣的手段,将朱克靖押上吉普车,在南京郊外用绳索秘密勒杀,然后毁尸灭证。牺牲时,朱克靖五十二岁。

朱克靖烈士是我党一位经验丰富的干部。他在两次国共合作期间,作出过卓越的贡献,直至为党的统战事业,洒尽了最后一滴热血。他将永远受到后人的纪念和尊重!

①《星汉灿烂·朱克靖》,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注释

①朱必峰: 《对堂叔朱克靖烈士的回忆》 (未刊稿),存中共醴陵县委党史办公室。

①1937年朱克靖在家乡亲笔写的族谱,存中共醴陵县委党史办公室。

②据访问程星龄的记录。程星龄,湖南醴陵人,程潜的侄子,系朱克靖的生前好友。

③《周恩来选集》 (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98页。

①1937年朱克靖在家乡亲笔写的族谱。

①中国革命博物馆陈列的“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表”。

①李求知提供的资料,存醴陵县陈列馆。

①据肖仲之回忆。

①见朱开桂:《对朱克靖叔的回忆》 (未刊稿),存中共醴陵县委党史办公室。

①李求知提供的资料。

①郭沫若: 《革命春秋》,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①《周恩来选集》 (上卷)第398页注释第183条。

①陈德门: 《关于我的妻叔公朱克靖老大人的点滴回忆》;胡家斌: 《我跟随朱克靖当警卫员情况的回忆》;均存中共醴陵县委党史办公室。

①江西八一起义纪念馆陈列的“南昌起义部队战斗序列表”。

②即朱克靖在族谱上记载的开能、开植二子。

①杨东莼,又名杨人杞,湖南醴陵人。五四时期曾在北京大学加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参加共产党。解放后任过北京文史馆馆长、华中师范学院院长,已病逝。

①陈德门: 《我对朱克靖公的补充回忆》 (未刊稿),存中共醴陵县委党史办公室。

②朱桂林即朱克靖在族谱上记载的开香。

①胡家斌: 《我跟随朱克靖当警卫员情况的回忆》 (未刊稿),存中共醴陵县委党史办公室。

②王健英: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红旗出版社1983年版第319页。

①《陈毅词诗选集》,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3页。

②朱之生: 《我对朱克靖的回顾》 (未刊稿),存中共醴陵县委党史办公室。

①苏北盐城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资料。

①罗维道: 《对朱克靖的回忆》 (未刊稿),存中共醴陵县委党史办公室。

①《老战士诗文集》 (卷2),新华出版社出版。

②《周恩来选集》 (上卷),第398页注释第183条。

①王健民: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 ,红旗出版社1983年版第508页。

①《陈毅诗词选集》第125页。

①朱文泉1984年3月12日的信,存作者处。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朱克靖是谁?国民党几次策反都没有成功的黄埔军人

朱克靖经历的第一次“被策反”,是在北伐战争期间。>1925年,被党组织派到苏联学习的朱克靖回国,在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当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这支由滇军改编的军队当时是个战斗力只有五的渣部队,而且纪律性差,

知名人物 朱克贵人物简介

·朱克贵朱克贵,土壤学家。从事土壤学科研及教学管理工作50余载,培养了大批土壤农化的专门人才,长期担任土壤调查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承担国家多项土壤资源的调查任务,在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上有较深的造诣

历史人物 差点成陈毅夫人的奇女子

“将军为何多憔悴?半为兰畦半为茜”这是新四军军部顾问兼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写的一首调侃陈毅的诗,诗中的“兰畦”指胡兰畦,“茜”指的是后来成为陈毅妻子的张茜。胡兰畦就是本文主角,她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有正式

中共人物传 罗梓铭人物传,罗梓铭生平事迹,罗梓铭评价

涂罗诸烈士,秉性最忠贞。在乡驱虎凶,为国靖烟尘①。投身革命从事工运罗梓铭,原名罗世章,一九○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沙市区淳口乡张家村。父亲罗保成是位贫苦农民,长年给地主当雇工;母亲赵氏操持家

中共人物传 刘畴西人物传,刘畴西生平事迹,刘畴西评价

刘畴西,湖南长沙人,原名梓荣,别名之荣,一八九七年出生在今望城县靖港区沙围子竹篱笆屋场一个农民家庭。他一九二二年入党,先后担任过红二十一军军长、闽浙赣军区总指挥和红十军团军团长。一九三四年冬与方志敏率

中共人物传 胡波人物传,胡波生平事迹,胡波评价

胡波胡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共江西永新县党组织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特别重要的干部”①,历任中共永新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特委常委,莲花县委书记,湘东特委副书

中共人物传 郭亮人物传,郭亮生平事迹,郭亮评价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中共人物传 刘英人物传,刘英生平事迹,刘英评价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

中共人物传 罗明人物传,罗明生平事迹,罗明评价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

中共人物传 余泽鸿人物传,余泽鸿生平事迹,余泽鸿评价

余泽鸿,四川人。一九二六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一九二七年五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一九三一年八月进入中央苏区,曾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建黎泰地区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