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董天知人物传,董天知生平事迹,董天知评价

Posted

篇首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董天知人物传,董天知生平事迹,董天知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董天知人物传,董天知生平事迹,董天知评价

董天知是山西抗敌救亡先进队总队长、抗日决死第三纵队政委,一九四○年八月在“百团大战”中壮烈殉国,年仅二十九岁。当时的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杨尚昆亲笔为他题写了“英气横贯比干岭,壮志常存鸭绿江”的挽联。在晋东南抗日军民中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

同志们,要记清,

一九四○年八月二十一日的炮火中

在太行失去一盏照路灯,

董政治委员为求解放而牺牲。

莫悲观,莫伤情,

只要我们学得董政委的英勇精神,

哪怕它荆棘满地路难行,

一致向前冲,打破了黑暗争光明!

一九一一年四月一日 (农历三月初三),董天知出生在河南省荥阳县城关镇南街一个世代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董秉甫是一位教书先生,在地方上颇负人望。母亲欧淑林,勤劳贤惠。

董天知小名董亮,又叫董大文,上学后叫董旭生,一九三六年从北平出狱后到山西太原牺盟会工作时,才改名董天知。少时,他跟老秀才蔡石竹念过私塾,七岁时入荥阳南关国民小学读书。由于天性聪颖,又肯用功,《论语》中许多章节能背诵如流,各科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大楷小楷屡受先生表扬。他天真活泼,爱好体育文艺,踢球、跳绳、唱歌、演戏等活动,样样少不了他。他见义勇为,爱打抱不平,最看不惯大同学欺负小同学。对外国洋人在中国土地上胡作非为,更是愤懑不平,他经常爱唱:

黄族应享黄海权,

亚人应种亚洲田,

青年,青年切莫同种自相残,

坐教欧美着先鞭①!

董秉甫和欧淑林夫妇对子女教育很严,但却很少打骂孩子,往往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诱导启发。悬梁刺骨、牛角挂书、囊萤映雪等刻苦读书的传说,以及岳鹏举大破金兵、文天祥慷慨就义、郑成功驱逐倭寇等历史故事,都曾使董天知激动不已。初小毕业后,董天知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荥阳县立高小。这时,他的家庭经济状况日益衰落,父亲在郑州教欣育师范收入没有保证,他作为长子,不得不经常到农田里帮助母亲干活,有时推着独轮小车去卖菜,还与别人合伙卖过盐。后来,为了享受官费津贴,他到开封考入了河南省立第一师范。

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董天知阅读了 《新青年》、《向导》、《创造》、《洪水》、《北斗》以及鲁迅的《呐喊》、郭沫若的《女神》等进步书刊,思想上有很大进步。一九二六年,北伐军进占武汉,推动着河南工人、学生运动蓬勃发展。董天知积极参加了反对军阀和迎接北伐军的罢课游行等活动。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到处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六月,董天知被学校开除,并受到警察局的通缉。他为了寻找光明道路,毅然离开河南去北平,不久又考入了弘达学院。在弘达学院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互济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先后担任了学院团支部委员、西城区团委委员、共青团北平市委组织部干事,兼儿童局书记。只有十八九岁的董天知,按照上级指示,在青少年中交了许多朋友,其中有拣煤核的,拾破烂的,还有小叫卖、小乞丐等。他经常向孩子们讲解穷人为什么受穷,富人为什么坐享其成的道理,讲共产党为穷人翻身解放而进行的斗争。在他的教育和组织下,这些穷孩子中有不少人成了在地下斗争中撒传单小组和粉笔标语队的好帮手,有的还作了不少交通、侦察工作。郝德青、张衡宇等人倡办的以团结进步青年、学习马列主义为主要目的的鏖尔 (OWL)读书会,董天知积极参加,每会必到。读书会规定的书目,都认真阅读,细心研究。为了推动北平地区的学生运动,他整天奔走,开会、接头、跑交通、送文件,样样都干,有时夜里还要起草和印刷《告工人书》、《告农民书》之类的小册子和宣传品,给周围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九三一年河北省委遭受大破坏,董天知于这一年的六月十三日不幸被捕。敌人对他多次严刑拷问,也利用过女人诱惑,但从他身上毫无所获。惨绝人寰的刑讯,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以致使他卧病不起。七月底,他由敌宪兵司令部移送到草岚子胡同监狱,先被判刑五年,后因他拒绝“反省”,又被延长刑期。由于董天知对党、对革命忠贞坚定、入狱不久,他便被狱中党支部批准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董天知转党后,负责狱中团的工作和青年工作。狱中党支部书记是薄一波,刘澜涛、杨献珍分任组织和宣传委员。党支部组织难友们学习革命理论,董天知听了杨献珍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听了殷鉴讲的工人运动史,思想上得到很大提高。

一九三四年冬,狱中大部分坚定的政治犯为了要求下镣、公开看报与增添火炉,发动了一次绝食斗争。组织上考虑到董天知长期卧病不起,身体虚弱,决定不要他参加。他坚决不肯,说: “个人生命事小,政治影响事大。”①毅然宣布自己不再进食,与难友们一起绝食七日。当斗争取得胜利,难友们开始复食时,董天知已是气息奄奄了②。

在狱中向敌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成立了两个委员会。一个叫斗争委员会,是在狱中党支部直接领导下由党员组成的;另一个叫生活委员会,是群众性组织,简称“司皮克”(Speak)。每一次斗争都是由斗争委员会事先作好安排,由 “司皮克”直接向监方提出。斗争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人权,改善生活,反剥削 (克扣伙食) ,反打骂,反对人身攻击,延长放风时间等等。方法多利用吃饭时,大家停饭,提出要求,再让有斗争经验和能言善辩的难友同狱方争辩,把敌人驳得无话可说,迫使他们答应一些要求。大凡这样的场合,董天知是发言次数最多的一个①。他敢于斗争,也善于斗争,机智灵活,讲话幽默,常常使狱吏们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为了鼓舞政治犯的斗争意志,狱中党支部提出了一个“红旗出狱”、“列宁墓前再见”的口号。董天知常用这个口号来激励难友,并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他从一九三一年六月十三日被捕,到一九三六年九月十四日出狱,在铁窗中整整度过了五年零三个月,始终英勇不屈、坚定乐观,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

董天知出狱之后,遵照党的指示,与薄一波、周仲英、韩钧、杨献珍一起,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先遣队,前往山西,走上了血雨腥风的抗日前线。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董天知到达太原,参加了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 的领导工作。他奔波于晋南、晋东各县,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政策和斗争纲领,热情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并夜以继日地活动于我党和阎锡山合办的军政训练班各队之间。一个当时受了董天知影响参加救亡工作的同志回忆说: “一九三七年初……董天知在晋南巡视工作,我在洪洞和他曾见过两面: 一次是在牺盟协理员张天明办公室见到天知同志的少年英姿,吸引着一大批青年在他的周围。天知同志谈问题正确、简明、生动。我和他虽是由张天明介绍初次相识,却是一见如故,恰象多年来的熟朋友。第二次见面是在玉峰山中学,这是一所基督教的教会中学,他是在那里进行深入的调查工作,要从这些落后思想的陷坑中吸引出些进步的、纯洁的青年……。”

董天知是当时山西革命青年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在山西青年中威信甚高。因此,在一九三七年九月召开的牺盟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牺盟总会首届执行委员。为了把积极的先进的青年牺盟会员组织起来,又成立了抗敌救亡先进队,董天知被选为“抗先”总队长。一九三八年牺盟会干部组织——民族革命青年团成立后,董天知又被选为“民青”总团部首届执行委员。

“七七”事变发生后不几天,山西牺盟会、太原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训练团及太原市各学校代表,组织慰劳团去芦沟桥、慰劳在那里抗击日寇的二十九军,董天知被选为慰劳团团长。七月三十一日,宋哲元接到蒋介石撤离芦沟桥的命令。慰劳团在转移中后路被日军切断,不得不分散行动。董天知带着一部分人,从北平取道天津、济南、郑州,经过许多艰难曲折,才回到太原。

此时,山西救亡运动正广泛开展。薄一波等总结了大革命时代国共合作失败的经验教训,认为我党要在山西统一战线中立于不败之地,非实际掌握武装,改造旧军,创立新军不可。董天知返回太原后,即被派到第十团任政治主任。这个团旋改为决死三总队,一九三七年底发展到三个团,一九三八年元旦又改为决死三纵队,到一九三九年,兵力发展到六个团。董天知于一九三八年任决死三纵队政治部主任,次年又任决死三纵队政治委员。当时,决死一纵队的负责人是薄一波,决死二纵队的负责人是韩钧。

自临汾失守后,决死三纵队转入翼城、沁北、浮山一带发展游击战争,战斗异常频繁。董天知在给他姐姐的一封信中,曾说他和他的部队十八天与日寇打了二十仗。战斗间隙,他还给抗战报纸《黄河日报》撰写文章,激励士气,鼓舞斗志。在激烈的东五岭战役、神头岭战役、秦岗阻击战中,他都身先士卒,率军重创日寇。一九三九年八月,日军九路围攻晋东南,董天知坚守长治,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山西局势是新旧杂褥,决死三纵队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也很激烈。起初,由于各级军官大都是由阎锡山的旧军中调出委派的,这些人秉承阎锡山为首的旧势力的意志,不断与共产党派去的政治干部闹摩擦。三纵队的干部底子更差。一九三七年冬,总队长李武扬在曲沃图谋叛乱,经董天知果断处理,李武扬阴谋未逞,畏罪自杀,事态未致扩大。那时候,我们一方面要利用旧军官,另一方面要在实际战斗中培养新的军事干部。董天知在这方面花费了极大的心血,决死三纵队里许多中下级军事干部迅速成长起来,为我党完全掌握这支武装,奠定了基础。

日寇对董天知恨之入骨,曾悬赏两万光洋捉拿或杀害他。阎锡山对董天知则是又爱又怕,曾对其心腹、姨表弟梁化之说: “如果我们能把薄一波或董天知争取过来,那么我们的力量就可以增加一倍。”①他软硬兼施,并许以高官厚禄,但董天知不为所动。阎锡山常派人对董天知进行监视。一次,他以有要事相商为名,要召见董天知,妄图亲自威逼就范或扣留。董天知没有去,反而给阎锡山写了一封信,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

一九三九年山西发生的“十二月政变”,是我党与阎锡山为争夺决死纵队控制权的一场殊死决斗。这场斗争总的看,我们是胜利了,但从决死三纵队本身来说,则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事变前,决死三纵队在中、下层干部和战士中革命力量虽占绝对优势,但六个团中,有四个团长仍是旧军官。由于对他们防范不够,应付事变的准备不足,未能断然先发制人,以致在事变中,因敌方先行动手,结果数十名优秀共产党员被叛军枪杀。董天知十分痛心,但他临危不惧,指挥全部奋勇冲杀,终于闯出了叛军及阎顽军的包围,从岳南转移到太行。不久,被那几个反动团长欺骗裹胁的一部分中下级干部和战士,也陆续从叛军中逃出归队。决死三纵队经过短期整补,又迅速恢复扩充起来,并正式编入八路军的战斗序列,活跃于潞城、壶关、平顺之间,抗击日寇,屡建战功。

一九四○年八月,八路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董天知奉命率部破坏白晋线南段交通,并袭击潞城等敌人踞点,以牵制和歼灭日寇兵力。八月二十日,部队冒雨行军一天,在潞城县王郭庄宿营。深夜,大股日军由汉奸带路,突然向我发动攻击。董天知立即集合总部干部和战士,同敌军进行浴血奋战,坚持到次日黎明,我方终将日寇击退。但是,党的好儿子董天知,在村外山坡上指挥战斗时,壮烈牺牲,以身报国。天亮以后,指战员们发现,他们敬爱的董政委连中七颗重机枪子弹,头部三颗,身上四颗。人们痛哭失声,宣誓要为董政委报仇!

注释

①据董天知的姐姐董少峰生前回忆。

①邵怡的回忆。

②杨献珍: 《庆祝“百团大战”胜利,纪念光荣殉国将士并悼念决死三纵队政治委员董天知》,载1940年9月23日 《新华日报》华北版。

①朱则民的回忆。

①陈玉卿的回忆。

相关参考

阎锡山亲自任会长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组织结构

1936年10月,薄一波同志主持牺盟会工作后,经过改组,从组织领导、人事配备、工作任务到活动范围,都与初期有很大的不同。薄一波同志主持牺盟会的工作以后,中共中央北方局又增派了杨献珍、韩钧、董天知、周仲

中共人物传 黄励人物传,黄励生平事迹,黄励评价

黄励,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一年秋,任上海中国革命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一九三二年下半年,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一九三三年四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同年七月就义于雨花台。(一)黄励,幼名黄益

中共人物传 沙文求人物传,沙文求生平事迹,沙文求评价

沙文求,又名仲已、端已,浙江鄞县塘溪乡沙村人。他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广州起义,后任共青团广州市委秘书长。一九二八年八月英勇就义。(一)一九○四年十二月二日,沙文求出生在一个中医家庭。父亲沙

中共人物传 刘善本人物传,刘善本生平事迹,刘善本评价

刘善本(一)刘善本,1915年1月25日出生在山东省安丘县金山区西乡南泊庄(今为昌乐县高岩乡泊庄村)的一个财主家里。其父刘星桥,母亲钟兰芬。父母共有六男三女,刘善本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刘善本幼年聪明好学

历史人物 嘉靖帝说的“人有病,天知否”有什么含义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嘉靖帝破局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大明王朝1566》前三分之二的篇幅都在讲倒严,后面三分之一的篇幅才是讲嘉靖帝跟海瑞正面斗法。而海瑞刚刚调京城,当天就在六

历史人物 山东费县名人录——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明朝首辅张四知

张四知,出生于费县城南关儒林巷,明朝天启二年中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升检讨,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是费县有史以来官职最高人物,人称“张阁老”。>传说张四知父亲张渭

天知道无辜的我经历了什么

猫头鹰,是鸮形目(Strigiformes)禽类的总称,古人往往称之为鸮或枭,民间俗称夜猫子。在今天的民间文化中,猫头鹰大多是不怎么吉利的,笔者小时候也常听老人说,夜猫子叫了就会有人死去,所以看到了就

中共人物传 胡波人物传,胡波生平事迹,胡波评价

胡波胡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共江西永新县党组织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特别重要的干部”①,历任中共永新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特委常委,莲花县委书记,湘东特委副书

中共人物传 郭亮人物传,郭亮生平事迹,郭亮评价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中共人物传 刘英人物传,刘英生平事迹,刘英评价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