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冀朝鼎人物传,冀朝鼎生平事迹,冀朝鼎评价

Posted

篇首语:知识是为老年准备的最好食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冀朝鼎人物传,冀朝鼎生平事迹,冀朝鼎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冀朝鼎人物传,冀朝鼎生平事迹,冀朝鼎评价

“人活在世上就是为改良世界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的外贸经济学家冀朝鼎同志在清华求学时立下的革命志向,也是他毕生奋斗、振兴中华的真实写照。

“真理所在即趋附之”

冀朝鼎,号筱泉,一九○三年生于山西省汾阳县建昌村。父冀贡泉,系清末秀才,曾留学日本,获法学学士学位,归国后在北京政府教育部任职,后任山西省高等法院院长、山西省司法厅厅长、教育厅厅长等职。冀朝鼎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下,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十三岁那年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学校。当时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军阀连年混战,列强虎视眈眈,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冀朝鼎怀着救国救民的赤子之心进入清华后,很快就受到了新文化运动及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并于一九一八年和一批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组织了一个叫暑假修业团的社团,其宗旨是: “振作我们的精神,尽我们所能尽的力量,来肩负起文化运动的责任,以为社会改造之导火线”①。冀朝鼎被推选为社长,主要成员有施滉、徐永煐、张友江等。他们出版《修业杂志》,提倡白话文和文字改革,宣传新文化运动。

一九一九年,爆发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在六月三日的大宣传中,冀朝鼎怀着满腔的爱国义愤,率领同学上街宣传,不料被军警拘捕,关押了三天。斗争的现实使他进一步认清了北洋军阀政府媚外卖国的反动本质,而五四运动后,民主与科学的思潮,更促进了他的觉醒。这年夏天,冀朝鼎和施滉等人把暑假修业团改名为唯真学会,明确地提出了 “政治救国”的主张和“真理所在即趋附之”的行动口号,积极投入了“改良社会”、“改良清华”的热潮之中。他们仿照西方国家议会民主制的形式,成立了清华学生自治会。冀朝鼎以其真挚的爱国热忱,言行一致的品格和出色的社会活动能力,先后被选为学生会评议部及校务改良委员会委员,并兼任学生法庭审判官及《清华周刊》的集稿人,负责《言论》专栏。他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意见,积极撰写文章,提出了不少改良清华的建议。

在此期间,冀朝鼎和唯真学会的同学们接受了 “劳工神圣”的思想。在清华园里率先组织了 “工读团” ,自己动手印制信封、信笺和学习用品,并集股筹资准备制作和销售冰淇淋。冀朝鼎还用生活费节余的五块大洋从一个逃兵手中买了匹受伤的军马,精心养好后,无偿地送给了一家农户。一九二一年,清华校庆十周年之际,他又和徐永煐等编辑出版了 《清华通俗周刊》 ,散发给附近的工人、农民和市民,“做为清华送给平民的礼物”①。在这本小册子里,冀朝鼎以通俗易懂的文笔编写了《人为什么活在世上》、《怎样生活》和 《去做》 等文章,阐述人生的意义和志趣。他说: “如今世界不好,是人的过错,不是天命,亦不是神意”。“人活在世上,就是为改良世界的,不是单为吃喝的。”①他主张,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就应该尽他的力量去做事,尽他活在世上的责任。他说: “若有一个人永久去作,那世界便多了一个真正的人,少了一个假的人。若人人都永久去作,那人人便不愧虚生一世,作了真正的人。国家还怕不富强?世界岂能不平安?”②

冀朝鼎等人身为清华学子,又大多出身于书香门弟和官宦之家,却倡言“劳工神圣”,亲操养马、作工“贱役” ,这不仅被守旧派认为“震世骇俗、不成体统”; 就是一些高唱“社会改良”,坐而论道的社会人士也视为“言行过激”。然而,矢志改革的冀朝鼎却不顾时议所非,决心按照自己所认定的真理去作。他常对志同道合的罗静宜 (后与冀朝鼎结婚) 说: 我平生最敬慕孙中山和列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矢志不移,奋斗终生,堪为千秋师表,望你以秋瑾、向警予为楷模,认真地向她们学习③。

也正是基于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共同志趣,冀朝鼎和施滉、徐永煐、胡敦源、张友江、罗宗震、梅汝璈、罗静宜等八人,在“唯真学会”内结成了一个核心组织——“超桃”,意即超过“桃园三结义”的生死之交,共同负起改良社会、振兴中华的重任。

为寻求改革政治,振兴中华的方略大计,冀朝鼎和“超桃”成员,一边认真阅读倡导改革的各种论著,一边又分头求教于国内名流学者。冀朝鼎曾于一九二四年亲往北京大学向李大钊求教,“畅谈一次、印象很深”①,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九二四年秋,冀朝鼎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他潜心学业,留心时事,从古今中外的兴废变革中探求富国强兵、振兴中华的历史真谛。

从北平到芝城,远涉重洋,漂零异域,但他的一颗赤子之心时刻萦系中华。在他写给清华校友的一封信中,无限感慨地说道: “没有出洋的,一心一意想出洋,但是不居异乡,不知异乡的苦。我现在才知道,就生活快乐方面讲,出洋留学是牺牲,实在是牺牲! 自从到美后,我对于一切谈 ‘别情’ 的诗词,比以前大能赏识,……现在回想起当日离别祖国时的感想,不禁沧然! ”②

一九二五年,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消息传到美国后,冀朝鼎义愤填膺,和芝加哥华侨立即组成沪案后援会,并被推选为该会对外宣传演讲员及《芝城侨声报》编辑。他怀着满腔爱国热忱,废寝忘食地四处宣传、讲演,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掠夺,介绍祖国人民反帝斗争的英勇事迹。在这段时间里,他虽然四处奔波,忙得要命,但他却因为自己能对祖国尽一点棉薄之力而感到欣慰。他在给清华校友的信中写道: “弟曾被举为芝校国际学生会会计及数 (委员会)委员长,交结得印、日、韩、欧、美、黑白友人很多,忙虽忙,有时与异地人畅谈天下事,也还痛快,……我们有救国责任的人,忙些不算什么! ”

这时“超桃”组织的几个成员都到了美国,他们在旧金山召开了全体会议,就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一致决定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支持南方革命政府,反对北洋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这年冬天,中国留学生在芝加哥举行大会,大会以三分之二的压倒多数推选冀朝鼎为芝加哥中国留学生会的会长。会后,冀朝鼎等人又认真地讨论了“国民党好,还是共产党好?”的问题,最后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 “还是共产党好! ”①

“真理所在即趋附之”。冀朝鼎一经认定了“还是共产党好”这一真理,就开始千方百计地寻找党的组织。一九二七年,冀朝鼎作为美国反帝大同盟和中国留美学生中的“中山学会”的代表,前往欧洲参加世界反帝、反殖民主义大同盟大会。会议期间,他从中国代表那里获悉了国民党新军阀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消息。国共分裂的血的教训,使冀朝鼎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新军阀背叛革命的丑恶本质,也使他更加坚信: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革命的政党。于是,经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共代表团同志的介绍,冀朝鼎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②。

这时,“超桃”组织中的其他七个成员也先后入党。于是,他们组织了美国共产党中央中国局,由施滉任书记,冀朝鼎任委员并兼任美共中央中国局机关报——《先锋报》编辑,和同志们一起用各种方法在旅美华侨和中国留美学生中进行宣传活动,揭露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的罪行。

不久,他们又在旧金山召开支部大会,决定选派冀朝鼎、张友江两人回国参加斗争。他们路经莫斯科时,见到了正在参加十月革命十周年纪念活动的中国代表团和周恩来①。根据当时国内斗争情况,组织上决定冀朝鼎暂不回国,留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此期间冀朝鼎奉调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中国代表团的工作。其后,又派往中国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团工作,担任邓中夏的秘书兼翻译②。

一九二九年,冀朝鼎奉命回到美国,参加美共中央中国局和《工人日报》的工作,同时兼办《今日中国》和 《亚美杂志》两个党内刊物,他用“动平”的笔名,为这些报刊撰写文稿。

“我的事业是在中国”

冀朝鼎留美之初,在芝加哥大学学的是历史,继而攻读法律。后来在革命实践中,由于关心和研究工人的生活状况,研究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因而改学经济。当时,在出国留学生中有一种时髦的风气,就是愿意研究外国的问题,以外国的素材撰写论文。而冀朝鼎则独树一帜,致力于中国经济发展史的研究。这时,他的生活十分窘迫,完全依靠美籍妻子海丽·利文(美共党员) 做工维持。但冀朝鼎甘苦如饴,潜心研究。他从中国古籍文献中搜集了大量资料,认真分析探讨,以此来解释中国历代兴废变革的经验教训,以为振兴中华、改良社会之借鉴。论文写成后,定名为《中国经济枢纽区域》 (又译为《中国枢纽经济地带史》) 。这是一本很有见解的学术专著,因而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英、美等国的一些大学把它作为研究中国经济的重要参考资料。

冀朝鼎获博士学位后,应聘在美国各大学讲学,并一度在太平洋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这时,他跻身于名流学者之中,物质生活十分优厚,但他的一颗赤子之心时刻萦念中华。为寄托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他把出生于美国的两个男孩分别起名为冀中田、冀中民,教导孩子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

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冀朝鼎报国之志,忧国之心与日俱增。经美共中央中国局批准,他于一九三八年作为留美学生代表回国视察。视察期间,他千方百计地找到了邓颖超,沟通了美共中央中国局与中共中央的联系,为了向美共中央中国局汇报中国抗战的情况,视察期满后,冀朝鼎怀着无限眷恋之情启程返美。但祖国同胞们前仆后继,艰苦抗战的情景却时刻萦绕在心间。他深为自己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而没有能够亲身投入抗日前线而感到内疚和痛心。

一九四一年,国际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冀朝鼎再也按捺不住报效祖国的满腔热忱,经党组织批准毅然归国,投入了神圣的抗日战争。

冀朝鼎归国之后,党组织考虑到他长期旅居国外,党员身份从未公开,同时他在国民党上层人士中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因而决定让他在国民党政府中从事地下工作。冀朝鼎即通过其父冀贡泉和陈光甫的介绍,到孔祥熙手下任职。由于他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斗争艺术和有利的社会关系,很快就得到了孔的赏识和信赖,委派他担任了平准基金会秘书长、国民党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及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处长等要职①。冀朝鼎利用这些公开身份,长期住在孔祥熙的公馆里,经常出入于灯红酒绿的官场之中,通过各种途径为我党准确地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经济情报,并掩护了许多地下党员,如曹孟君、王寅生等。同时,他还为延安等敌后抗日根据地购置医药、器械等奇缺物品,通过邓颖超转交后方②。

抗战胜利后,冀朝鼎被国民党政府聘为中央银行稽核处处长,到上海接收日、伪金融机构。一九四六年十一月,日暮途穷的蒋介石欲以召开“国大”、攻打延安两项办法挽救危局,继续扩大内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共驻南京代表团的大部分成员返回延安。临行前周恩来通过邓颖超化名写信给冀朝鼎。信中说: “吉兄 (指周恩来)本拟留书给你,以临行匆忙未果,特代草数行以寄意。兹际时局严重,国运益艰,尤需兄大展才能之时,深望能做更多贡献……吾辈既有志,更宜具远大眼光。”③冀朝鼎遵照党的指示,以合法身份继续在国民党营垒中从事地下工作。

这时,海丽带着冀中田、冀中民两个孩子来上海和冀朝鼎团聚。由于她们母子不懂中文,生活诸多不便,又鉴于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海丽便请求冀朝鼎重返美国。冀朝鼎委婉而果断地答道: 抗战虽然胜利,但革命尚未成功。振兴中华是我的夙愿,我的事业是在中国,我不能为一己的安逸、全家的团聚而重返美国①。在此情况下,海丽只好带着两个孩子回到美国。身怀报国之志的冀朝鼎,就这样忍痛地和娇妻爱子做了最后的诀别。中美建交后,冀中田和冀中民兄弟多次来华讲学和探亲,他们以实际行动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解放战争后期,冀朝鼎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一天深夜两点多钟,孔祥熙突然打电话把冀朝鼎叫去。见面后,孔祥熙咄咄逼人地劈头问道: “朝鼎,你要老实说,你是不是共产党?”原来孔祥熙接到中统特务的告密,想乘午夜时分冀朝鼎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来个突然袭击。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冀朝鼎,临危不乱,坦然答道: “老伯,我追随你这些年,我的一切你都了解,你看我象不象共产党? ”这一“军”将得孔祥熙无言答对,沉吟半晌,无可奈何地自言自语道:“是啊!我看不象! 都是些谣言。”②接着又讲了些“勤勉供职、效忠党国”的套话,让冀朝鼎回去好好工作。

国民党特务的这次告密,虽然没有得逞,但他们对冀朝鼎并不完全放心。在一次宴会上阴险狡诈的蒋廷黻借酒作态,举杯向冀朝鼎“祝酒”,“为你的共产主义干杯! ”冀朝鼎也机智地举杯回敬: “为你的法西斯主义干杯! ”③就这样半真半假,机敏地又一次挫败了敌特的阴谋。

鉴于冀朝鼎已为中统特务所怀疑,而全国的解放已胜利在望,极需象冀朝鼎这样的外贸、经济人才共筹建国大计,因而党组织指示他伺机撤往北方。一九四六年底,冀朝鼎出席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六届国际经济会议之后,回到香港,得到了“华北剿总”司令长官傅作义邀他北上的电报。原来此时北平已陷入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傅作义为直接取得美援,苟延时日,向南京政府请准,要冀朝鼎就任“华北剿总”经济处处长。然而此时南京与北平之间的陆空交通已被完全切断,只有一架运送钞票的飞机近日内要飞往北平。于是冀朝鼎决定将计就计,搭乘这架飞机前往北平。南京当局答应了冀朝鼎的请求,但又居心叵测地只许冀朝鼎一人前往,不得携带家眷同行,冀朝鼎洞悉了敌人的阴谋,在拿到南京政府的关防命令之后,借亲友送行之机把夫人罗静宜带进机场。随机押运的负责人见到冀朝鼎和罗静宜时,即讨好地问道: “太太去不去?”冀朝鼎机敏地随口答道: “当然去啰! 只是上边有限制,才去不了啊! ”那人听了忙说: “哎,这不要紧,只要你签个字就行了! ”于是,冀朝鼎和罗静宜安然跳出了虎穴龙潭,顺利地到达了北平①。

冀朝鼎到北平后,在其父冀贡泉的住所——北池子七十二号,曾与傅作义数次商谈和平解放北平之事。不久,北平和平解放,冀朝鼎为和平解放北平尽了自己一份力量,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远见卓识的外贸经济学家

建国之后,冀朝鼎担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主席兼中国人民银行副董事长,以其卓越的经济才能和杰出的外事活动,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冀朝鼎从多年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管理实践中,深切地懂得,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是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之一。而开展对外贸易,增强友好往来,则是发展国民经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方略。因而,早在建国之初,冀朝鼎就提出并拟定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规划和措施。贸促会初建时,冀朝鼎就积极倡导成立了仲裁处,研究和处理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事务。当时我国外贸工作尚未开展,这件工作并不为人们所重视。随着外贸工作的开展,仲裁处在处理外贸事务争端,维护我国经济权益,健全外贸经济立法等方面,日益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此期间,冀朝鼎还亲自创办并主持了贸促会研究室的工作,最早研究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文件和活动。在当时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尚未恢复的情况下,从事此项研究,也确是深谋远虑,慧眼独到。

一九五七年四月,冀朝鼎率领我国代表团赴西德参加东亚贸易会并参观了汉诺威博览会回国之后,即刻组织代表团同志们起草了综合性的考察报告,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资金不足、干部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提出了引进先进技术以促进经济发展; 建立技术资料图书馆 (即技术情报中心) ,加强技术情报研究和引进外资加速我国经济建设等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和主张。并提出应立即开始对法国、西德、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西方国家的研究,培养干部队伍,以便一旦同这些国家建交后,尽快开展外事工作①。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他的这些建议未能实现,但历史的进程再一次表明,冀朝鼎是有远见卓识的!

在外事活动中,冀朝鼎机敏果敢、坚持原则。一九五九年,冀朝鼎率领我国贸易代表团赴中欧的一个国家首都举办展览。展览馆开幕之后,每天都有大批友好人士前来参观、洽谈;但也引起了某些人的嫉恨,无中生有地制造了一起所谓“侵犯打火机专利权”的事件。

一天,这个国家的首都警察局派出四名警察突然闯进我展览馆驻地,出示出庭通知书后,要展览馆负责人签字,保证于翌日十时到庭受审,否则,立即拘捕。冀朝鼎得悉这一情况后,意识到这是一起预谋挑衅活动。如签字受审,就会损害祖国的尊严; 如不签字,四名警察就守在办公室的外面不走。这时他正好有一个宴会必须马上动身出席。事出意外,情况紧迫,在场的我国工作人员暗暗着急。但冀朝鼎却沉着坚定地说道: “我们绝不能在出庭通知书上签字,更不能出庭受审,使我们的祖国蒙受耻辱……”话音未落,警察已走了进来。冀朝鼎立即站了起来,严正地对警察说道:“我是代表团团长,现在要去出席联邦银行的宴会,有什么具体事情请你们去找馆长。”说着,伸手拉着展览馆馆长李兆离出门上了汽车。当警方回过头来找馆长时,工作人员 “很客气”地告诉他们,馆长因公外出,不在馆里,四名警察只好无可奈何地走了。

在联邦银行的盛大宴会上,应邀而来的各方面人士盛情款待中国客人。当宴会主人致祝酒词之后,冀朝鼎站起身来,彬彬有礼而神情肃穆地说道: 朋友们、女士们,当诸位在此为我们两国的友谊和我们的友好合作举杯祝酒之时,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各位,在贵国首都刚刚发生了一件对中国人民很不友好的事件……,为两国的友好往来和贸易发展投下了阴影……。

顿时,惊诧和愤懑代替了宴会上欢快的气氛。这些国家政权的操纵者——金融界巨头和实业家们担心这件“不愉快的事情”会影响两国的贸易发展,损害他们自身的利益,因而纷纷向警察当局提出质问,但事态并未停息。展览馆的同志从冀朝鼎的安全着想,劝他立即离开险地。我国使馆也指示展览馆的有关人员可以先行撤离,然后再办交涉。冀朝鼎坚定地答道:我们是受祖国和人民的委托来发展贸易关系、促进友好往来的代表使团。当祖国的尊严受到损害,无理的起诉没有撤销的时候,我绝对不能离开! 他宽慰同志们说: 我持有外交护照,警察当局不敢违反国际公法,动我半根毫毛。

在冀朝鼎的领导下,展览馆的全体同志团结一致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终于迫使阴谋制造者们撤销了无理起诉; 这个国家的内政部长还亲自来到中国代表团驻地,代表该国政府表示歉意。这件事的处理,既维护了祖国尊严,又保持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显示了冀朝鼎高超的斗争艺术。

冀朝鼎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曾多次出国访问,他是我国与西方世界接触最早、交往最多、了解最深的高级领导人之一。也是建国以来第一位应邀赴英国讲学的学者。他还积极参加世界和平理事会和亚非团结委员会的活动,为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作出了贡献,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被誉为“中国最干练的经济学家”、“财政和贸易方面的杰出人物”①。

廉洁奉公的模范党员

冀朝鼎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和外事活动,经常周旋于灯红酒绿的官场酬酢和外交场合,但他“立污泥而不染”,“经受住了各种严峻的考验,不愧为无产阶级的一名英勇战士。”①

冀朝鼎严以律己,公私分明,从不以权谋私。建国初期,朝鼎同志身居高位,手握重权,不少熟人、亲友找上门来,请他帮助安排工作,都被他婉言拒绝。有一位同他在清华和美国数载同窗,相识达四十年的老友,经组织介绍由上海来贸促会工作,一连做了三年临时工,冀朝鼎都未干预,最后还是按正常手续才转正。在外事活动中,他总是谆谆告诫工作人员,决不能私自收受和留用外宾赠送的礼品。一九五八年,他担任赴瑞士洛桑展览团团长,瑞士朋友赠给展览团几十只手表。归国后,他坚持全部交公。一九六二年,香港一位老朋友赠送他一台袖珍式半导体收音机,他仍坚持交公。同志们都说,这是私人交往,应自己留用。但他仍让秘书去总务科登记后,才领回来放在办公室使用。他去世后,工作人员尊重他的愿望,仍把这台收音机作为公物上交。

冀朝鼎的经济一直是宽裕的,但他不尚浮华,自奉节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时悬念着贫穷落后的祖国和不敷温饱的数万万同胞。因此,无论是出国求学之时或洽谈外事之际,他孜孜以求的是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富民强国之策,绝不盲目追求和沉湎于豪华的物质享受。说来也令人难以置信,旅居国外多年,一生从事外事活动的冀朝鼎不爱吃西餐,只爱吃家乡饭。每餐只要有陈醋、腐乳,就觉得香美可口,从不要求大鱼大肉; 西装领带只是在外交场合才穿用一下,回到家中就改穿民族服装;他唯一会跳的“四步舞”也是一九五○年为出席联合国会议才临时请人教的; 他一生以穿用“国货”为荣。临终前,他带的是“上海”牌手表,穿的是已破了几个小洞的国产背心; 为纪念抗战胜利而购置的一条毛巾一直使用到他与世长辞……他在个人生活上是如此俭朴,但却不惜重金大量购买字画、碑帖、古董、砚台。他酷爱祖国的一草一木,珍惜民族文化的传统艺术。他逝世后,夫人罗静宜遵照他生前的遗愿,将满满四卡车的重要文物献给了国家。其余一般文物卖给了文物商店,所得几千元都捐赠机关资助福利事业。这种不断地追求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而又酷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自奉甚俭而又慷慨为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格,奇特而又和谐地在“改良世界,振兴中华”的宗旨下融为一体,构成了冀朝鼎纯洁无瑕的本质。

忠于职守,一丝不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冀朝鼎思想品格中的又一特色。建国之初,为打破帝国主义阵营对我国的“禁运政策 (即经济封锁) ” 和“不承认主义” ,尽快开创外贸经济工作的新局面,他呕心沥血,奋发图强,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而又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措施,加强了贸促会各方面的建设。同时,又坚定不移地执行了党的对外政策,利用外出讲学和参观访问等各种机会和场合,大力开展对外宣传联络工作,他还曾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邀请,直接用英语向国外听众介绍我国经济建设的情况及对外贸易的前景,在国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他经常告诫大家: 外事活动是祖国和人民的重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就会损害祖国的尊严。因此,凡是送他审定的重要决策和涉外文稿,虽经有关人员多次审核,他总要严肃、认真地逐字逐句地仔细推敲,就是一些文法、词语上的欠妥之处,也要亲自改定。他的日常工作相当紧张,外事活动十分频繁,足迹遍及五大洲的数十个国家。在国外,时间紧迫,情况复杂,他就通宵达旦、日以继夜地进行工作。他每次出国归来,虽经长途跋涉,疲累不堪,但总是第二天就去上班。有时还带病工作,实在迫不得已才去住院,但工作需要时,常常提前出院。

长期的紧张工作和过重的负担,使冀朝鼎的健康受到了损害,虽经医生和亲友的多次忠告,他都一笑置之。一九六三年八月冀朝鼎再次受任,准备率领中国展览团前往阿尔及利亚。他按照多年的习惯,和党小组长商定,临行前再参加一次党小组的生活会。不料,在会前四小时,即八月八日中午十二时,突患脑溢血,晕倒在办公室内,经抢救无效,于次日中午一时二十五分与世长辞。

冀朝鼎逝世后的三天之内,治丧委员会就收到了来自二十二个国家团体和个人的吊唁函电一百五十多件。正如廖承志在悼词中所说的那样: 冀朝鼎“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成为我们在国际活动中的榜样。”①“不愧为无产阶级的一名英勇战士②。

注释

①孙敦恒: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①②孙敦恒: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③访问罗静宜记录 (1963年9月9日) ,存清华校史编写组。

①访问罗静宜记录(1963年9月9日) 。

②《冀朝鼎君来函》,载《清华周刊》356号。

①孙敦恒: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②方杨春、廖训振: 《卓越的国际活动家冀朝鼎同志》,载1964年3月21日《人民日报》。

①②孙敦恒: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①孙敦恒: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②③访问罗静宜同志的记录(1963年9月9日)。

①方杨春、廖训振: 《卓越的国际活动家冀朝鼎同志》,载1984年3月21日 《人民日报》。

②访问罗静宜同志记录(1963年9月9日)。

③孙敦恒: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①访问罗静宜同志的记录(1963年9月9日)。

①1963年8月10日《泰晤士报》,转载于 《参考资料》 第5931期。

①《首都各界人士公祭冀朝鼎同志》,载1963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①②《首都各界人士公祭冀朝鼎同志》。

相关参考

名人趣事 冀朝铸为周总理做翻译

冀朝铸,长期从事我国领导人的翻译工作,其高超的英文翻译水平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我国领导人的肯定和外国友人的普遍尊重。  冀朝铸1929年7月生于山西省汾阳县,早年留学美国。新中国成立后,冀朝铸

中国古代战争 李蓝起义战争

   李蓝起义战争   清咸丰九年(l89年),李永和(亦叫李短鞑)和蓝朝鼎(亦叫蓝二顺)为反抗贪官污吏的压迫,率领破产农民、脚夫在云南昭

中共人物传 胡波人物传,胡波生平事迹,胡波评价

胡波胡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共江西永新县党组织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特别重要的干部”①,历任中共永新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特委常委,莲花县委书记,湘东特委副书

中共人物传 郭亮人物传,郭亮生平事迹,郭亮评价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中共人物传 刘英人物传,刘英生平事迹,刘英评价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

中共人物传 罗明人物传,罗明生平事迹,罗明评价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

中共人物传 余泽鸿人物传,余泽鸿生平事迹,余泽鸿评价

余泽鸿,四川人。一九二六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一九二七年五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一九三一年八月进入中央苏区,曾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建黎泰地区的土地

中共人物传 黄道人物传,黄道生平事迹,黄道评价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遇害于江西铅山河口。陈毅生前称赞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

中共人物传 陈为人人物传,陈为人生平事迹,陈为人评价

陈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创建中共东北地区的组织,保卫中共早期的珍贵文献资料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值得人民怀念。(一)陈为人,原

中共人物传 竺清旦人物传,竺清旦生平事迹,竺清旦评价

竺清旦竺清旦是浙东地区早期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①,曾任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江浙)区委农民问题委员会委员、宁绍台农民协会会长、宁波市临时政府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