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佛印对出的下联很经典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佛印对出的下联很经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佛印对出的下联很经典
苏轼以极为耀眼的才华,碾压同时代绝大多数文人,写词是他的拿手绝活,散文功底也称得上一骑绝尘。除了诗词和散文,苏轼还有一个强项,即擅长对对子,在这方面颇有自信,一般人绝非其对手。自信源于实力,当年辽国使者出对联为难大宋群臣,苏轼立马站出来有力回击,挽回朝廷之颜面,也让同僚见识到他的才气。
有句古话说得好,山外有山有外有人,不论一个人多么强大,都要尽可能地保持低调,否则早晚都会被打脸。多年间,苏轼经常与人切磋对联,基本都是大胜而归,甚至有时会有独孤求败的感觉。纵观苏轼一生,只有两个人能跟他一决高下,他们分别是王安石和僧人佛印。
王安石虽然与苏轼的政见不同,却非常欣赏他的才学,苏轼身陷囹圄之时,差点小命不保,王安石给皇帝写信替他求情,使他躲过一劫。据说,王安石也是对联方面的高手,他曾给苏轼连出三个上联,结果苏轼一个都没对出来,郁闷的很长时间。
再来看一下佛印,他与其他和尚不同,性格开朗、为人幽默,文学修养极高,假如不出家当和尚,或许在北宋的文坛上占据一席之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一生能得到一知己,即可称得上荣幸。宦海沉浮的苏轼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佛印,两人志趣相同,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既然关系很铁,加上苏轼和佛印都很幽默,时不时地开对方的玩笑,从来不会闹别扭。一个秋天的傍晚,多日未见的二人,相约到河边野炊,喝着酒(佛印以茶代酒)、吃着菜,享受徐徐吹来的清风,小日子过得相当惬意。过了一会,有人牵着狗到这里散步,苏轼嘴角略微上扬,想到很有趣的上联。
佛印对苏轼太了解了,看到它这般表情,十有八九要出招刁难自己。果不其然,苏轼指着刚刚过去的那条狗,并且深情望着佛印,一本正经地说出上联:狗啃河上骨!“河上”乃和尚的谐音,此时此情,只要不是太傻,就能听出苏轼明显在嘲笑佛印。
这种玩笑对他俩来说,简直太正常了,佛印抿了一口茶,把目光投向湍急的河水,顿时来了灵感,漫不经心地对出下联:水流东坡诗!东坡指的是苏轼,诗乃尸的谐音,意境丝毫不逊色于上联,工整程度堪称完美,而且完美地回击铁哥们苏轼的嘲笑。略显尴尬的苏轼,对佛印竖起大拇指,继续欣赏夕阳西下的美景。
相关参考
对对联是古人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文人骚客聚集在一起,喝两壶小酒,出一两个对子,调侃调侃对方,也增进一下感情。不过,对联具有雅俗共赏性,不只有书生会在闲来无事的时候,聚在一起对对联,贩夫走卒,街头巷尾的
历史上的对联高手也有很多。比如说北宋文豪苏轼与佛印禅师,明朝才子解缙。而清朝,则有大才子纪晓岚。纪晓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且还是乾隆身边的大红人,最后升至协办大学士。在职期间,纪晓岚编撰了多部文学典
或许众人只知刘伯温智谋超群,帮助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却很有人了解他文学方面的才华。刘伯温早年考中进士,不仅擅长写各种题材的文章,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留下上千首诗文,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让人钦佩。咱们今天介
古代选拔人才的方法与现在不同,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察举制和科举,察举制是汉武帝在位初期设立,具体流程也很简单,由地方官府推荐有才之士,朝廷对这些才子进行考核,通过后就有机会做官。而科举制始于隋朝,与察举
说起对联,大家都不陌生。无非是一个人出上联,另一个人对出下联,但是这个下联得对仗工整,意境结合,这样才能称为佳对。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钟爱对对子,他们诗词歌赋,样样精通。闲暇之余,还会叫上三五个好友,用
千古绝对!上联:“孙悟空,金箍棒,能长能短”,下联太经典了是的,咱们今天来讲一讲对联故事,根据史料记载啊,对联文化起源于五代十国,兴盛于明清两代,到如今已经发展的十分完善了。喜欢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我
说起对联,人们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在古代,几个才子相约一起用对联来切磋文采,妙趣横生。确实,对联是古代才子们消遣娱乐的一个好办法。古代的对联高手有很多,说到最著名的,就要属北宋文豪苏轼和他的好友佛印和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也称联语,一般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它讲究的是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一副上佳的对联,足可媲美一部鸿篇巨著,在古代,文人相交,以文会友,
对联,俗称对对子,起源于五代十国,如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有许多对对子的高手,我们熟知的有北宋文豪苏轼和他的好朋友佛印,明朝大才子解缙,清朝大才子纪晓岚。这些人能被我们熟知,很大一部分与他们
文字的出现,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意义非凡,据说汉字由上古时期的仓颉所造,属于古人智慧的结晶。自从有了文字,不仅可以保存记录古代发生的事件,还催生了相关历史文化的产生,包括却不限于诗词歌赋,它们共同构成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