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才子对出的下联太经典
Posted 才子
篇首语:那些惊艳了你时光的人,不一定能温柔你的岁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才子对出的下联太经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才子对出的下联太经典
或许众人只知刘伯温智谋超群,帮助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却很有人了解他文学方面的才华。刘伯温早年考中进士,不仅擅长写各种题材的文章,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留下上千首诗文,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让人钦佩。咱们今天介绍的不是刘伯温,而是与他齐名,同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大才子高启的故事。
高启生活时代相对特殊,处于元朝与明朝过渡时期,出生于江南水乡苏州。虽然当时战乱纷纷,但几乎对高启没多大影响,他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富商,家境极为优越,供他读书自然不在话下。智商超群的高启,少年时期便小有名气,经常跟志同道合的张羽、宋克等有才之士探讨诗文,十六岁就有人请他担任幕僚。
在亲朋眼中,高启满腹经纶,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前途不可限量。每个人追求的生活方式不同,高启厌倦了尔虞我诈,更不在乎功名利禄,他想要的是无拘无束的日子,开心时与好友吟诗作对,心情不好时独自到江边垂钓,二十三岁那年果断辞官,带着家人归隐于吴淞江畔。
与世无争的生活十分惬意,而且他家底子较厚,过得并不寒酸,有大把时光做自己想做之事。古人喜欢纵情山水,以此增加阅历、开阔眼界,找寻真正的自我,高启也不例外。有一天,高启到一座寺庙游玩,当时庙中只有一位少了年纪的高僧,两人进行一番交谈。
由于天色已晚,加之与高僧想聊甚欢,高启决定留宿在寺庙,天亮后再离开。当天夜里,高启看到庙里悬挂的几副对联,询问后得知乃高僧亲手所作,顿时仰慕不已,恰好他平时也喜欢对对子,反正闲着挺无聊,一时半会又睡不着,就找高僧切磋对联。
来者是客,高僧让高启先出招,恭敬不如从命,既然主人发话了,作为客人的高启没有推辞,张口说出一个上联:岭上高亭,明月清风留客醉!此处“醉”,并非醉酒的意思,而是高僧热情好客,以及周边美不胜收的风景让人陶醉,流连忘返。
高僧闭眼沉思一会,面带微笑对出下联:山中古寺,白云流水伴僧闲!下联中的白云流水,对上联的明月清风,简直是天作之合,客醉对僧闲也很贴切,二人相视而笑,称赞话语不必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接下来,高启请对方出题,高僧给出的上联为:琴抚七弦,奏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是古代非常出名的曲子,也可以用来形容知音难寻,此联难度颇高,一般人破不了。高启绝非凡夫俗子,瞬间开启八核大脑,片刻便有了答案,谦虚地对出经典下联:笛吹三弄,赏阳春白雪之歌!“阳春白雪”是古代非常高雅的歌曲,跟“高山流水”堪称绝对。
针对以上两个上联,你有没有不错的下联呢?不妨分享出来!
相关参考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华文化组成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受到了历朝历代才子们的追捧和喜爱,每逢闲暇时,约上三五好友,往茶楼一坐,借景生题,以景为对,对上几幅,既促进了同窗之宜,又能切磋才学,可谓是一举两
古代选拔人才的方法与现在不同,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察举制和科举,察举制是汉武帝在位初期设立,具体流程也很简单,由地方官府推荐有才之士,朝廷对这些才子进行考核,通过后就有机会做官。而科举制始于隋朝,与察举
正史上的唐伯虎,没有影视剧中的那般英俊潇洒,更没能迎娶才貌双绝的秋香,虽有一肚子的才华,却因为被取消了科举考试的资格,仕途之路就被堵死。既然仕途无望,唐伯虎就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诗词书画的创作当中,经
文字的出现,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意义非凡,据说汉字由上古时期的仓颉所造,属于古人智慧的结晶。自从有了文字,不仅可以保存记录古代发生的事件,还催生了相关历史文化的产生,包括却不限于诗词歌赋,它们共同构成了传
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女子的地位相对低下,跟现代女性没法比,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常态,科举考试不被允许,仕途自然没有任何机会,甚至连读书都是一种奢侈。从明代开始,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女子无才便是德”
历史上的对联高手有很多,比如说北宋文豪苏轼和他的好朋友佛印和尚,明朝才子解缙,还有清朝才子纪晓岚和乾隆皇帝。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乾隆不是写了4万多首诗都没有流传吗,这种文学功底怎么会是对联高手?确实,
千古绝对!上联:“孙悟空,金箍棒,能长能短”,下联太经典了是的,咱们今天来讲一讲对联故事,根据史料记载啊,对联文化起源于五代十国,兴盛于明清两代,到如今已经发展的十分完善了。喜欢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我
说起对联,大家都不陌生。无非是一个人出上联,另一个人对出下联,但是这个下联得对仗工整,意境结合,这样才能称为佳对。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钟爱对对子,他们诗词歌赋,样样精通。闲暇之余,还会叫上三五个好友,用
对对联是古人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文人骚客聚集在一起,喝两壶小酒,出一两个对子,调侃调侃对方,也增进一下感情。不过,对联具有雅俗共赏性,不只有书生会在闲来无事的时候,聚在一起对对联,贩夫走卒,街头巷尾的
苏轼以极为耀眼的才华,碾压同时代绝大多数文人,写词是他的拿手绝活,散文功底也称得上一骑绝尘。除了诗词和散文,苏轼还有一个强项,即擅长对对子,在这方面颇有自信,一般人绝非其对手。自信源于实力,当年辽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