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才子对出的下联太经典
Posted 才子
篇首语:少年乘勇气,百战过乌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才子对出的下联太经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才子对出的下联太经典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也称联语,一般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它讲究的是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一副上佳的对联,足可媲美一部鸿篇巨著,在古代,文人相交,以文会友,对联成为了最佳的交流方式之一,在闲谈切磋之间,诞生了一幅幅妙趣横生的对子,令人看后不禁叫好!
说起解缙,熟悉明史的伙伴一定不会陌生,作为明朝的大才子,解缙自幼聪慧,才华出众,记忆力超群,小小年纪便善于吟诗作对,在他的家乡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对联趣事。长大后,解缙步入了仕途,成为了几代帝王的宠臣,但最后的结局了却是悲惨的,被明成祖朱棣下令活活埋入了雪堆中冻死,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在解缙7岁的一天,他跟随父亲去长江洗澡,父子二人将衣服挂在了江边的一颗老树上,父亲兴致来袭,便指着挂在树上的衣服,吟出了一上联:“千年老树为衣架”,这上联非常的精巧,比喻恰如其分。
言毕,便让小解缙对下联,小解缙听后,望着波澜壮阔的江水,心中若有所思,很是感慨,随即脱口而出一下联:“万里长江作浴盆”,这下联堪称磅礴大气,意境甚高,与上联对仗工整,相组合不失为一副经典之作!
长大后,有一天,解缙与好友相约外出游玩,两人来到了一河边乘船赏景,撑船的老船夫看他们是读书人模样,便有意考之,指着船尾,吟出了一上联
上联:船尾拔钉,孔子生于舟末
老船夫这上联出的很巧妙,运用一语双关和谐音的手法,联中船尾拔钉,既留孔,暗示孔子,而孔子生于舟末,则是谐音,舟末一指是船的末尾,一指周朝末年,可谓是经典至极,难度也颇高,言毕,便将目光投向了解缙二人,看他们能对出什么下联。解缙和朋友听后,苦苦沉思,一时陷入了无对的窘境,正当气氛有些尴尬时,解缙仰望着天空,顿生一下联,脱口而出
下联:云间闪电,霍光出自汉中
解缙这下来应对经典,与上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联中“云间闪电”,字面意思是说闪电之光出自天上银河,而银河又称为“天汉”或“河汉”,暗指大汉朝的霍光,且“汉中”一则指的是与天汉遥相呼应,一则指的是霍光出自汉武帝中兴时期;
上下联对仗工整,意境相符,联中“云间闪电”对“船尾拔钉”,“霍光”对“孔子”,“出自汉中”对“生于舟末”,不失为一副经典之作。那老船夫一听,顿时哈哈大笑,连连称妙,直竖起大拇指夸赞!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有更好的下联吗?赶紧来试试吧!
相关参考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华文化组成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受到了历朝历代才子们的追捧和喜爱,每逢闲暇时,约上三五好友,往茶楼一坐,借景生题,以景为对,对上几幅,既促进了同窗之宜,又能切磋才学,可谓是一举两
古代选拔人才的方法与现在不同,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察举制和科举,察举制是汉武帝在位初期设立,具体流程也很简单,由地方官府推荐有才之士,朝廷对这些才子进行考核,通过后就有机会做官。而科举制始于隋朝,与察举
正史上的唐伯虎,没有影视剧中的那般英俊潇洒,更没能迎娶才貌双绝的秋香,虽有一肚子的才华,却因为被取消了科举考试的资格,仕途之路就被堵死。既然仕途无望,唐伯虎就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诗词书画的创作当中,经
文字的出现,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意义非凡,据说汉字由上古时期的仓颉所造,属于古人智慧的结晶。自从有了文字,不仅可以保存记录古代发生的事件,还催生了相关历史文化的产生,包括却不限于诗词歌赋,它们共同构成了传
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女子的地位相对低下,跟现代女性没法比,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常态,科举考试不被允许,仕途自然没有任何机会,甚至连读书都是一种奢侈。从明代开始,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女子无才便是德”
历史上的对联高手有很多,比如说北宋文豪苏轼和他的好朋友佛印和尚,明朝才子解缙,还有清朝才子纪晓岚和乾隆皇帝。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乾隆不是写了4万多首诗都没有流传吗,这种文学功底怎么会是对联高手?确实,
千古绝对!上联:“孙悟空,金箍棒,能长能短”,下联太经典了是的,咱们今天来讲一讲对联故事,根据史料记载啊,对联文化起源于五代十国,兴盛于明清两代,到如今已经发展的十分完善了。喜欢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我
说起对联,大家都不陌生。无非是一个人出上联,另一个人对出下联,但是这个下联得对仗工整,意境结合,这样才能称为佳对。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钟爱对对子,他们诗词歌赋,样样精通。闲暇之余,还会叫上三五个好友,用
对对联是古人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文人骚客聚集在一起,喝两壶小酒,出一两个对子,调侃调侃对方,也增进一下感情。不过,对联具有雅俗共赏性,不只有书生会在闲来无事的时候,聚在一起对对联,贩夫走卒,街头巷尾的
苏轼以极为耀眼的才华,碾压同时代绝大多数文人,写词是他的拿手绝活,散文功底也称得上一骑绝尘。除了诗词和散文,苏轼还有一个强项,即擅长对对子,在这方面颇有自信,一般人绝非其对手。自信源于实力,当年辽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