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鸿是江边鸟!秀才对出的下联堪称完美

Posted 对联

篇首语:愿所行皆坦途,愿所求皆如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鸿是江边鸟!秀才对出的下联堪称完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鸿是江边鸟!秀才对出的下联堪称完美

对联,俗称对对子,起源于五代十国,如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有许多对对子的高手,我们熟知的有北宋文豪苏轼和他的好朋友佛印,明朝大才子解缙,清朝大才子纪晓岚。

这些人能被我们熟知,很大一部分与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有关。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其实在民间,也有许多对对子十分厉害的人。

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位姓冯的书生,这位书生从小就天资聪慧,长大后更是才华横溢,尤其擅长对对子,从小到大就没有他对不上的上联。随后更是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可谓是春风得意。大家都认为冯秀才以后肯定有出息,是个当官的命。

然而世事难料,冯秀才的父亲因病早逝,母亲本就有着重病,生活不能自理,这下家里重担一下子就落在了冯秀才身上了。冯秀才此时作出了一个决定:放弃科举考试,在家照料母亲。

乡里的很多人觉得冯秀才实在可惜,跑来劝解,冯秀才不为所动。之后冯秀才一边照料母亲,一边靠着自己的学识在家乡办了一个私塾,教小孩子读书。由于教书认真,自己学识渊博,冯秀才的名声越来越大,私塾也越开越大。

不久后,县城新上任了一个县令,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这个县令却一点架子都没有,经常去乡镇里考察,体恤民情,处理百姓的困难。百姓都看在眼里,对这个县令十分的爱戴。县令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听一个乡民说了冯秀才放弃科举考试为照料母亲的故事,心里十分感动,并决定抽时间去拜访这个冯秀才。

很快,县令就找了一个空闲时间,独自一人来到冯秀才教书的那个私塾。县令来到私塾门口,看到课堂上的冯秀才在认真的教书,就在外面耐心的等他。放学后,县令找到冯秀才,冯秀才看到是县令来了,心里有点紧张,不知说些什么好。

县令则笑着对冯秀才说:听闻你不仅是个大才子,更是个大孝子,前来拜访,想交个朋友。冯秀才听到县令这样说,心里就放松点了。两个人后来聊得越来越嗨,从国家大事聊到诗词歌赋,最后聊到对联,县令说:听闻你十分擅长对对子,我这里有一个对联,看看你能对上来吗?

冯秀才也来了兴致,答应下来。随后县令出了这样一个上联:鸿是江边鸟。这是一个拆字联,江旁边加一个鸟即为“鸿”。冯秀才几乎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对出:蚕为天下虫。这个下联对得可谓绝妙,不仅对得十分工整,意境也恰到好处。县令对其称赞不已,觉得冯秀才果然名不虚传,之后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用对联逗乐。

对联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你们还知道什么有趣的对联吗?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秀才对出的下联堪称完美

古代的县令,作为县城的最高长官,通常需要具备相当的才能,否则难以胜任。所处的朝代不同,县令的官衔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是正五品,也有些是正七品。自从科举制度建立后,县令大多都是进士出身,且不说管理之才如

历史秘闻 和尚对出的下联堪称完美

北宋文学家苏洵,年轻时家境较为优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他,到处游山玩水,对读书不感兴趣,十九岁是迎娶了富家女程氏,放荡不羁的性格依旧没有收敛。景佑二年,将近而立之年的苏洵,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不能在

历史秘闻 才女对出的下联堪称完美

岁月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尤其对于爱美的女子来说,时刻担心容颜老去,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用在皮肤保养方面,希望能抵挡住岁月的流逝。梁朝有位名叫徐昭佩的妃子,年轻时青春靓丽,绝对是万里挑一的美女,即使青

历史秘闻 秀才对出的下联太经典

文字的出现,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意义非凡,据说汉字由上古时期的仓颉所造,属于古人智慧的结晶。自从有了文字,不仅可以保存记录古代发生的事件,还催生了相关历史文化的产生,包括却不限于诗词歌赋,它们共同构成了传

历史秘闻 才女对出的下联让秀才钦佩

说道中国的对联文化,上可至五代十国,下可至明清,对联文化在漫长历史长河的积淀中经久不衰,反而如同甘醇的酒酿,越发浓厚。直至今天,对联依旧是家家户户逢年过节的必需品,对联对于人的作用无外是这几条,一者可

历史秘闻 秀才对出的下联惹得哄堂大笑

清朝嘉庆年间,山西一地有个李秀才,自幼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善于吟诗作对,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不管是什么样优雅的诗词,只要从他口中说出来,必定变味,变得诙谐,滑稽,且诗词俗的令人大跌眼镜,全然登不上大雅

历史秘闻 9岁神童对出的下联非常完美

天分这种东西,可遇而不可求,属于与生俱来的能力,极少数人自幼智商爆棚,对于相同的知识,只需要花一点时间即可掌握,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明朝初年的解缙,就属于天分超高之人,从小头戴神童光环的他,几乎一直处

历史秘闻 网友对出的下联堪称经典

千古绝对!上联:“孙悟空,金箍棒,能长能短”,下联太经典了是的,咱们今天来讲一讲对联故事,根据史料记载啊,对联文化起源于五代十国,兴盛于明清两代,到如今已经发展的十分完善了。喜欢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我

历史秘闻 神童对出的下联堪称千古绝对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是独立于诗词歌赋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起源于五代十国蜀国国主孟昶,他在一年的除夕夜,写下了我国的第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而后到重文轻武的宋朝,更

历史秘闻 清朝才子对出的下联堪称经典

正史上的唐伯虎,没有影视剧中的那般英俊潇洒,更没能迎娶才貌双绝的秋香,虽有一肚子的才华,却因为被取消了科举考试的资格,仕途之路就被堵死。既然仕途无望,唐伯虎就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诗词书画的创作当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