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陆道培人物简介
Posted 白血病
篇首语: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陆道培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陆道培人物简介
·陆道培
陆道培,血液病学家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7年起主要从事血液病临床和实验研究。他在异基因骨髓移植及中药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作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贡献。1984年以来相继被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1995年当选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组 (IBMTR) 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迄今唯一的一名委员。担任国内8种医学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以及“骨髓移植” (BMT) 和“血液病治疗” (Hemotherapy) 等两种国际期刊的编委。论文270余篇,主编专著3部,参编20部。
经中国科学院的认真评选和推荐,第七届陈嘉庚基金奖的医学奖被决定授予陆道培一人。颁奖典礼于1998年4月22日在花园城市新加坡举行。这是一次隆重的颁奖仪式,礼堂里早就贵宾和家属满座。由新加坡总统黄鼎昌亲自将系有彩带的金质奖章授予同在主席台就座的陆道培。同在出席仪式的还有中国人大副委员长周光召等。陆道培先是聆听该奖评委对他的评语,再是接受总统颁奖,随后又向主席台上下欢欣的人们鞠躬。这是一个何等隆重、神圣又兴奋的时刻。此时此刻陆道培深深感受到事业上的成就高于一切。比世界上任何财富与地位更重要。他做过的是正确的选择。
家学渊源,誓为医杰
陆道培的父母原在宁波行医,后移居上海,他出生于1931年10月,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后国家陷于深重的灾难与动乱之中。当他在淞沪战争后返回上海时,发现家园已是一片瓦砾。他虽然学业受阻但此后又以坚韧不拔的意志跳了一级学习,最后在194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上海肇和中学,同年考入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时年17岁。陆道培的祖上世代是医生,他自幼耳濡目染,将治病救人视为职业中的最高选择。
陆道培自幼喜欢阅读传记,将传记中人物的诚实与勤奋视为楷模,把传记中的科学家尤其视为毕身追求的榜样。这对他的一生影响至深。他所考入的同济大学校风严谨,崇尚学术自由。入学一年后他非但更熟练了已掌握的英文,而且具有阅读德文各种专业书籍的能力。由于他父亲是中医,兄长是圣约翰大学的医学生,所以他此时起各门学习课程均阅读德文与英文两种书籍,还有机会学习中医。学校中的教授教育他们学医要三多,即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他的病理教授告诉他要多看病故患者的尸体解剖,“因为一个医院的诊疗水平与其解剖病例数成正比”。类似的教育对他都有终生影响。1955年他从医学院毕业时已能熟练阅读各种英、德文医学书籍,还能借助字典阅读前苏联文献。在他的家里至今仍保存着他中学时读过的Deming\'s General Chemistry以及大学时期的教科书与参考书,可见他对以前学过知识的珍重。珍重的不仅是在书本上,而且在他的脑海中。
名医指导,系统学习
大学毕业后陆道培被服从统一分配到中央卫生部,后再次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医院(即现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内科工作。院长钟惠澜每周到病房查房作具体指导,查房之余还作方向性的指导。陆道培在回忆钟惠澜对他的培养时写道:“除了要求我们结合实际学习外,钟大夫强调要系统学习。这对我影响极深。这使我在做完住院总医师前首先读完了哈氏内科、心脏病、肾脏病、内分泌、热带病学……等专著,随后读完了出血性疾病、溶血性疾病、白血病、血液学实验等专著。我深深体会到非但书本中的大字有用,书中的小字亦使我受益匪浅。我后来在临床上对疑难病、罕见病能够做到不疏漏与此有密切关系”。
20世纪50年代末期有一位匈牙利血液学专家来人民医院工作。陆道培从她那里学到了血液形态与凝血检查,还对各项检测方法作了重要的改进,特别对凝血酶原与抗凝血酶Ⅲ的计算方法作了创新性的改动。以后又有机会跟随一位罗马尼亚血液病专家,她擅长于血液免疫学。他为了要争取这个学习机会,就将白天的门诊、急诊换为夜班。这样他白天就有了学习的机会。
骨髓移植的亚洲第一人
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就开始了异基因骨髓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并获成功。1964年一位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护士到他处就医,她有一位怀孕的同卵双胞胎。陆道培为这位患者成功地施行了移植手术。这创下了二项世界记录与一项亚洲记录: 第一次安全地应用孕妇作供者; 第一次应用最低的供者细胞数获得成功; 第一次在亚洲成功骨髓移植。虽然这是同基因移植,但是陆道培在当时创造性地发展了不少技术。患者在30年后随访时造血功能仍正常,当时属世界上移植后存活时间最长的两例病例之一。
改革开放之初,在1979年陆道培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选拔考试,在1980年被我国派往伦敦研修白血病与造血干细胞的应用等半年。半年后又应用节余的资助到法国、瑞士、德国等处学习并作学术报告。
1981年他第一次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成功持久植活其胞兄的异基因骨髓。以后又植活组织配型不同的骨髓,并在我国第一次成功血型不合的骨髓移植。在1985年获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排名第一)。在我国首先开展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代替骨髓干细胞移植,至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进展顺利。他不但为所在单位,还为全国培养了一大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技术队伍。他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我国呼吁成立无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登记组,并首批开展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现在,我国这个志愿者组织正在红十字会领导下蓬勃发展。
首先建立我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由于单子女的家庭是我国的主流,因此从同胞中寻找配型相同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便日益困难,而新生儿的胎盘脐带血中则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陆道培早在1996就以国际上成立不久的纽约脐带血库为蓝本在北京建成了一个公用的脐带血库。无血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代替其他来源造血干细胞的优点为: 冻存后随时可取用,并对配型的要求不严格。脐带血库的建成为解决我国造血干细胞供者缺乏的现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解决办法。脐带血的细胞数有限,因此国际上多半只用于儿童。陆道培等首先在国际上成功应用双份脐带血同时移植在一名95公斤体重的患者身上,获得成功。
根治白血病建战功
1997年与1999年两次全球学术水平最高的血液学年会上陆道培登台报告了他的多年研究成果,首次证明了纯化的四硫化四砷可以使某些急性白血病长期缓解。这一报告引起全场听众多次热烈鼓掌,成为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消息。先此,陆道培已经在若干国内与双边国际会议上报告过。他的论著后来在国际最高水平的血液学杂志Blood的2002年5月那期上刊登。
在根治白血病的道路上,陆道培不但发展了药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而且还首先在临床上应用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性免疫细胞(CIK)治疗白血病获得初步成功。某一位经异基因骨髓移植后不幸复发的患者经过这种治疗后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被清除。他重新走上了领导的岗位,振兴了一度走下坡路的企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陆道培是否聪颖过人?他从来坚决否认,他从未说过自己聪明。他只是说过在学生时代正在进行某些政治运动而停课时他都抱着书本躲在正在建楼时的顶层夹缝中读书。工作后当分配他到医院屋顶打大麻雀时 (当时正当除四害运动,麻雀被列入消灭对象)他又躲在屋顶下读书。是他勤奋挥汗的学习才使他得到了深博的知识。
从青年时代起他就放弃了很多物质上的东西。大学毕业时他母亲曾想为他购买一幢位于上海湖南路的花园楼房,他却选择了服从分配到外地的道路。此后,他还谢绝了英国香港大学与台湾方面的邀请。他的回答是清楚的: “我的事业在北京,我的病人与学生亦在那里”。他在事业上的成就没有辜负他自己的要求。他还相继被推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血液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境内外多种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境内外多个著名大学的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1997年他被授予何梁何利科学进步奖与陈嘉庚医学奖。别人看来是功成名就的陆道培还在生命不息奋进不止。
简 历
1931年10月 出生于上海
1948年9月—1949年7月 国立同济大学 (上海) 新生院学习
1949年9月—1955年5月 同济大学同济医学院 (上海,后迁至武汉) 学习。实习医院: 上海同济医院(风阳路),现名长征医院
1955年—1958年 北京中央人民医院 (现更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任内科住院医师
1980年及1986年 获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癌联奖学金先后赴英国及美国著名大学与医院进修
1981年—2005年2月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1985年—2005年2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科主任
1996年 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曾担任主席团成员。
2002年 当选亚洲血液学会(AHA) 副主席,并被国际血液学会(ISH)推举为第11届国际血液学会(ISH-APD) 2007年大会主席
2005年起 被复旦大学聘为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目前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血液病国家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名誉所长。
主要论著
1 陆道培等. 先天性非球细胞溶血病一例报告.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60,2:163.
2 陆道培等. 遗传性低凝血酶原血症——附一家族报告. 中华内科杂志,1963,11 (8):608~619.
3 陆道培等. 抗凝血酶的研究Ⅰ: 血清抗凝血酶作用的动力学.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血液学论文汇编”,1964.
4 陆道培等. 抗凝血酶的研究Ⅱ: 血清抗凝血酶测定的探讨.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血液学论文汇编”,1964.
5 陆道培等. 抗凝血酶的研究Ⅲ: 辅因子复合体在某些疾病的改变——着重在肝病时的表现. 内部资料,1964.
6 王树桐,陆道培等. 从合霉素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吸取教训.中华内科杂志,1965,13 (6): 517~520.
7 陆道培等.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中华内科杂志,1973,9:543~546.
8 陆道培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染色体研究. 遗传学报ACTA Genitica Sinica. 1976,3 (2):137~144.
9 陆道培等. 早期确定药物对白血病细胞核区域改变的研究. 输血和血液学,1979,3 (3):20~24.
10 Goldman S,Dao-Pei Lu. Syn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Aplastic Anemia: Report of A Cas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Exp Hematology 1981,9 (3):257~263.
11 John M,Goldman and Dao-Pei Lu. New approaches in 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origin,prognosis,and treatment. Seminars in Hematology. 1982,19 (4):241~256.
12 陆道培等. 1例急性白血病行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持续植入.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82,3 (4): 149.
13 Dao-Pei Lu,Nai-Lan Guo,et al. Sustained engraftment of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 in three cases of leukemi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1985,98 (7):475~480.
14 陆道培等. ABO血型不合的骨髓移植准备——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89,10 (2):84~85.
15 Dao-Pei Lu,Nai-lan Guo,et al.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eukemia. Chinese MedicalJ. 1990,103 (2):125~130.
16 陆道培主编. 白血病治疗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2年.
17 Dao-Pei Lu,et al. Placental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PtIVBIG)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cGVHD). Chinese Medical Journal,1994,107 (10):727.
18 陆道培,黄晓军等. 自体去T细胞骨髓与单倍型相同骨髓的混合移植.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5,27 (2): 83~86.
19 陆道培,郭乃榄等. 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6,28 (4):241~242.
20 Dao-Pei Lu,et al. Effective treatment of AML-M3. (APL) and their remission maintenance with realgar: A pilot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udy on 38 patients. Blood 1997,90 (10) Suppl.1(part 1 of 2) Nov 15.
21 Dao-Pei Lu,et al. Tetra-arsenic tetra-sulf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 pilot report. Blood 1999 (9):3136~3143.
22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白血病合并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首次报告.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32 (3):251~255.
23 童春容,耿彦彪,陆道培.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32 (5):94~98.
24 Yan Zhang,Jing-Ying Qiu,Yue-Yun Lai,Dao-Pei Lu. Possibility of the diagnosis of subacute myeloid leukemia for 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trisomy 8: a report of 34 cases. Int J Hematol,2004,80 (2):159~163.
25 Dao-Pei Lu,Lu-Jia Dong,et aL Conditioning including antithymocyte globulin followed by unmanipulated HLA-mismatched/haploidentical blood and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can achieve comparable outcomes with HLA-identical sibling transplantation.Blood,2006,103 (8):3065~73.
相关参考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
·田奇镌个人人物简介田奇镌,区域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长期进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多年,对该省地质事业贡献卓著。所著《湖南泥盆纪之腕足类》是重要的经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