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毕厚杰人物简介

Posted 通信

篇首语: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毕厚杰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毕厚杰人物简介

·毕厚杰



毕厚杰,视频通信专家。主持和参与了我国第一套可视电话、会议电视、可视图文等视频和图像通信系统的研制工作。编著、翻译多部有关视频编码和视频通信著作,为发展我国视频通信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毕厚杰,1932年11月28日出生于上海市,195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次年因院系调整转入电信工程系学习。由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建设的需要,毕厚杰于1953年提前1年毕业,先在上海电话公司任技术员,1954年被分配到南京电信学校任教。1958年南京电信学校更名为南京邮电学院,自此毕厚杰在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等职,1998年开始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退休。

20世纪70年代初,毕厚杰主持参与了我国第一套可视电话系统 (包括可视电话端机、10门宽带交换机和音控切换机等) 的研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以后又组织所在的学术梯队 (图像通信教研室) 完成了我国第一个8Mb/s数字彩色电视会议系统的研制,1990年获邮电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成功地应用于福建省厦门等7个城市的会议电视联网系统。

毕厚杰曾先后兼任中国通信学会图像通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邮电高校无线通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信息产业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IEEE高级会员; 在视频编码和图像通信等方面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11本专著和译著,培养硕士生40多名、博士生10名; 为发展我国视频通信技术和基础理论,培养多媒体通信高级科技人才,推动现代通信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竭尽全力研发我国视频通信系统



几乎人人都知道打电话,似乎通信就是电话,电话也就是通信。1972年,毕厚杰从电视上看到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随身携带的可视电话后,心情就不平静了。他想,我国为什么不可以自己研制这种 “又能听到对方声音,还能看到对方形象” 的通信设备呢?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他组织了一个研发小组,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方案论证,反复试验,终于试制成了国内第一套可视电话系列,不仅有可视电话端机,还包括10门宽带可视电话交换机,以及用于开会时自动切换的声控切换装置。这套设备后来连续两届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展出,引起了港、澳同胞的轰动。他们说我们终于看到了中国人自己研制的可视电话。该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科技成果奖。

由于视频信号的信息量大,无法在普通的通信线路上传输,正如一辆大卡车无法在狭窄的巷子里通过一样,因此视频信号在传输前必须先进行 “压缩”,然后才能在普通的通信线路上传送。不仅如此,这种压缩编码图像还应在传输中具有抵抗各种噪音和干扰的能力。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只有采用数字方式的视频压缩编码。为此,毕厚杰倾注了全部精力,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他又一次主持并参与了采用数字压缩编码技术的8Mb/s彩色会议电视系统的研制,经过艰苦奋战,攻克了一个个难关,终于在福建省7个城市联网试验成功,并于1990年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在国内自行研制的第一套数字会议电视系统。之后,他又陆续组织、参与学术梯队完成了邮电部 (现信息产业部) 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如符合H.261国际标准的 “变速率数字会议电视系统”,“可视图文实验系统”,“PSTN可视电话远程监控系统 (码率降至64kb/s以下)”,“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ADSL) 宽带接入设备” 等。这些系统和设备的研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2月致函南京邮电学院称: “南京邮电学院毕厚杰教授和以他为首的学术梯队,最近五年来,对我公司的多媒体通信新产品,特别是数字会议电视设备的研制,在立项、原理到软件编制做了大量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收到了可喜的经济效益,我公司会议电视设备产值已达1.3亿元,占国内40%的市场份额,超过了长期来占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美国视讯 (Vitel) 公司,毕教授等为发展我国民族通信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重视并发展视频编码的基础理论



70年代初,刚开始研制可视电话时,不少人表示异议,认为 “我们连电话还打不通呢,搞什么可视电话。” 确实,当时家庭要装一部电话很困难,不仅安装费昂贵,而且安装周期很长。但毕厚杰认为视频通信具有普通电话所没有的一系列优点,如直观性、生动性、效率高、信息量大等,为此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认为人类从外界吸收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因而视频通信是一种十分有潜力的新通信方式。今天视频通信的热潮充分证实了其预见的正确性。

在研究视频数字压缩编码时,他发现预测编码 (DPCM) 是一种有效的易实现的方法,但抗误码能力差,一旦有了误码,就会扩散。他和他的学生反复研讨,分析了误码扩散图案,提出了DPCM的应用条件。为了提高学术水平,培养人才,他和有关学者一起编写了我国第一本图像通信的理论著作 《图像编码基础》,被国内高校广为采用。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 “图像编码” 是一门没有理论的学科,只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毕厚杰经过长期摸索研究,认为视频通信很复杂,图像编码确实没有一个简单的模型,但他发现视频通信有两个特点: 一是视频内容多变,一是视频网络性能多变。视频内容有时细节多,有时大面积的平坦,有时快速运动,有时却变化很慢。他认为必须根据视频内容的变化,相应的采取自适应的信源编码模式,从而取得良好的编码效果。视频网络性能也是经常变的,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网。前者的信息流量不恒定,带有突发性,网络有时流畅,有时阻塞; 后者则由于传输的多径性(不同途径),信号幅度时大时小,因此他又提出必须根据传输信道的变化特性,相应的采取自适应的信道编码模式。这种对视频通信的信源和信道的 “自适应编码理论”,他是国内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并较全面地反映在其著作 《H.264——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 中,不仅详尽叙述了该编码理论,而且对其实现方法也作了具体的介绍。

做人做事都要输出大于输入



毕厚杰是一位长期研究视频编码的专家,也是一位多年从事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教育工作者。他经常给研究生讲的一句话就是“做人做事都要输出大于输入”。他对学生说: “如果一个人不能做到输出大于输入,这个人的人生就没有多大意义。做学问更需要输出大于输入,否则就没有创造性,同样也失去了做学问的意义。”

毕厚杰对视频通信始终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很高的敏感度,那种不断追逐新知识,求新求变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所指导的研究生,大多已在企业、高校中成为技术核心或骨干,有的走上了通信部门的重要领导岗位。他指导的硕士生中约有1/3在国外取得了博士学位,有的在国外的大学已成为信息学科的带头人。

“求新、求变”也指导着毕厚杰的人生转折。1982年底,毕厚杰因积劳成疾,患了胃癌,医生确诊是腺状胃癌,癌细胞已开始扩散至淋巴,属早期中的晚期。他在住院期间,翻阅了不少医学资料。当他看到一则报道说国外已经实验证实 “人的免疫力和人的心情有密切关系” 时,求生的欲望和求新的意识告诉他: 必须调整自己的郁闷情绪,以积极的放松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说不定可以破解癌症这个难题,奇迹会从这里出现。就这样,他把住院治疗也当成一个 “新课题” 来研究。经过开刀、化疗、放疗等半年时间的治疗,奇迹真的出现了。从他病愈出院迄今已20多年,病情再没有复发过。病愈出院时,医生嘱他多休息一段时间,但他刚出院就坚持要为研究生上课。他认为多做些事情更有利于心态的调整。他经常对学生讲,人的一生很短暂,一个人一生能真正做好一件事就不错了。一个目标认准了就要坚持不懈为之努力,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他视视频通信为其奋斗目标,经过30余年的努力,终于看到了视频通信从70年代最初被人认为是多此一举,到90年代初变成了一种储备技术,建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会议电视骨干网,现在视频通信已发展成为通信领域中的一项热点技术,这是我国通信技术史上百年未遇的巨变,因此他退休后仍然一如既往地钟情于视频通信的研究工作。

简 历



1932年11月 出生于上海市。

1950—1953年 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

1953—1954年 在上海电话公司任技术员1954—1958年 任南京电信学校教师。

1958—2000年 任南京邮电学院讲师、教研室主任、无线电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 退休。

主要论著



1 毕厚杰,徐澄圻译. 图像通信 (日).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1982

2 姚庆栋,毕厚杰,等. 图像编码基础.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1984

3 毕厚杰主编. 图像通信工程.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1985

4 毕厚杰. 多媒体信息的传输与处理.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

5 毕厚杰主编. 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6 郑树德,毕厚杰. DPCM的误码响应分析. 通信学报,1984 (10)

7 毕厚杰,李海波. Motion-Estimation Affected by lumminance changes.PCSJ’87

8 毕厚杰,李海波. Motion-Compensated coder used for Videoconferencing,PCSJ’87

9 毕厚杰,等. 新的运动图像检测器. 电信科学,1988 (1)

10 毕厚杰. 图像编码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1988 (6)

11 毕厚杰,李家鸣. 提高图像质量的新方法. 电信科学,1989 (5)

12 毕厚杰. 静止图像编码.通信学报,1996 (3)

13 毕厚杰. 宽带接入网. 电信科学,1995 (4)

14 毕厚杰,卢官明. A motion compensated image Sequence scheme at VLB VLBPCS’97(Sweden)

15 毕厚杰. 会议电视系统讲座. 电信科学,1998 (1—5)

16 杨震,毕厚杰. 神经网络非线性预测及语音编码. 电子学报,1998 (1)

17 毕厚杰.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科学,2000 (8)

18 毕厚杰. 信息和信息化. 中国工程科学,2003 (5)

19 毕厚杰. H.264——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知名人物 丁儆人物简介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知名人物 余贺人物简介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中共人物传 施洋人物简介,施洋人物评价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

知名人物 田奇镌人物简介

·田奇镌个人人物简介田奇镌,区域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长期进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多年,对该省地质事业贡献卓著。所著《湖南泥盆纪之腕足类》是重要的经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