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步荒人物简介
Posted 知
篇首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步荒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步荒人物简介
·步荒
步荒,航空附件技术专家,我国飞机环境控制专业的奠基人之一。为创建航空附件研究所,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他确定并组织了飞机机载机电系统的多项重大预先研究,为提高我国飞机机轮刹车、电液操纵、燃油供输、空中加油、环境控制等机电系统和附件的研制能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将航空技术应用于民品领域,创新开发涡轮膨胀制冷轻烃回收装置、涡轮膨胀制冷粉碎废橡胶的橡胶冷冻制粉装置、轧钢机电液伺服元件国产化等方面起到了倡导和推动作用。
步荒,原名李宝珍,1924年11月20日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原籍河北省肃宁县。父亲李者昌在沈阳经商。1931年9月18日夜,全家被日本侵略军进攻北大营的炮声惊醒,便随母亲挤上火车向关内逃难,中途遭日本飞机扫射,火车连续狂奔数小时后停靠在山海关车站,死伤的难民下到月台上,家属们失声痛哭。这悲哀凄惨的景象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使其终身难忘。1940年进入北平读高中,1943年高中毕业后,他与一同学徒步穿过日军封锁线,作为流亡学生奔向抗战后方,1944年元旦到达重庆,在重庆国民政府军政部日俘集中营任编译员。1944年暑期考取当时在重庆的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9月入学,11月日本侵略军攻陷贵州都匀,重庆国民政府号召青年从军,他决心投笔从戎打击日本侵略军,遂报名参加印缅远征军,1944年12月在江北入伍后,被编入綦江青年远征军202师。后因不满重庆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1945年7月步荒与一同伴脱离202师,到重庆投考译员训练班被录取,8月初入学参军。1945年8月中旬,日本侵略军投降,9月底复员回交通大学复学。
1946年4月随交通大学返回上海。受进步思想影响和对国民党统治现状不满,他积极参加救灾反内战、护校、反美军暴行、抗议英九龙暴行、声援同济受迫害同学、反美扶日等上海进步学生运动。1947年秋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还被推选为学生自治会干事。1948年8月受到上海国民党当局以“危害国家”名义的传讯和通缉,步荒经组织安排离开上海进入冀东解放区,后被分配到牡丹江航校工作。1949年3月南下参加渡江战役,曾在杭州市军管会工作,并参加修复衢州机场。1950年春调北京任军委空军工程部外场处助理员。1951年11月到朝鲜执行任务,遭敌机轰炸受重伤住院治疗。“三反”运动中被错定为“大老虎”对象,受到不公正待遇。1952年5月出院回原单位,“三反”运动错误结论得以纠正。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9月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系飞机发动机科插班三年级学习。1958年参加毕业班学员高性能歼击机研制工作,分工附件设计试制。
1961年7月飞机附件研究所(六院3所)在西安成立,他被调入该所参加筹建工作。当时技术干部只有包括他在内的6名哈军工毕业生。步荒团结其他5名技术干部,加紧技术队伍的组建和新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的培训,进行基本建设等基础工作。
后因厂所结合,1965年5月飞机附件研究所解散并分到相关生产工厂。步荒随飞机环境控制专业的人员、设备、任务等一起并入新乡国营134厂,任新品设计室室主任,后调任平原公司任技术科科长。
1967年重建飞机附件研究所(609研究所),原三所人员归建。根据当时三线建设的要求,步荒负责在三线地区选择新所址,并起草重建飞机附件研究所的编制与专业发展规划,负责工艺布局设计。
在“文化大革命”中,步荒被错误批判,下放到农场劳动。1972年夏落实政策、恢复党的组织生活、重返研究室主任工作岗位后积极投入工作。后历任609所科技处副处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等职务,成为飞机机载机电系统的技术带头人。
1983年步荒退居二线担任科技委主任。1988年底主动写报告申请离休,1989年8月经批准离职休养。步荒曾任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委员。1992年2月被航空航天工业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发展飞机机电附件研制能力 609所的创建
飞机附件研究所(六院3所)于1961年7月18日在西安成立,第一批筹建人员只有包括步荒在内的6名技术干部,截止1961年11月底又分配大中专毕业生近80人。当时新成立的研究所白手起家,一无专家、二无资料、三无装备。如何把新毕业的技术人员培养成飞机机电系统部件的设计专家?步荒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下部队、下附件生产厂各实习半年”的自己学习探索方案,要求新毕业的技术人员到机场当机械兵熟悉设计对象的使用性能和工作环境,并养成革命军人的组织纪律性和艰苦奋斗作风;下工厂实习要求每人熟知设计对象的制造细节,供自行设计时参考。研究所采纳了他的方案,并坚持了三年之久。大中专毕业生实习一年后返所,都积累了初步的实际认识,对以后工作中走自力更生,自主摸索发展的技术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上级指示,步荒带领年轻的技术人员消化62式飞机附件资料。通过大量的分析计算和基础性试验,发现从苏联引进的批生产用试验设备只能是检验产品生产质量的手段,只适合测量某些特定工作点的性能,而不能满足试验飞机机电系统部件在全包线飞行状态下的工作性能的试验要求。于是步荒和其他技术人员大胆提出了自行设计和建造可模拟全飞行包线范围环境、载荷变化,适用于飞机机电系统部件研制的试验设备。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设备建成后,对62式飞机的全方面性能试验研究,并对美国U-2、B-52等飞机机电部件残骸进行了性能试验验证,并初步探索形成了自主的设计方法。这支年轻的技术队伍已经能帮助生产工厂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标志着我国飞机机载机电系统附件的研制能力有了重大突破。
1967年研究所搬迁三线地区重建,步荒负责在三线选择所址和起草编制规划。步荒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在重建方案中,重点考虑了飞机机载机电系统各分系统的研究设计能力和系统及附件的试验能力,同时考虑了配合研制的新产品试制生产所需的试制加工能力。建议研究所重建的所址选定在襄樊隆中附近,距襄樊仅11千米,是当时三线建设中交通较为便利的一处。建议得到领导机关的采纳和支持,也符合群众心愿,加速了飞机附件研究所的重建进度。所址确定后,一边建设,一边科研。经过3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在襄樊建成机轮刹车、飞机操纵、燃油供输、环境控制系统及附件的强大研究试验基地和试制加工能力。使609所成为名副其实的飞机机载机电系统和部件的核心研制基地,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贡献。
针对研究所特点建立有特色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工作有序进行所必须的。609所建所初期步荒就负责组织起草科研、生产管理制度,参考兄弟单位现行制度和已有经验,结合本所实际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
步荒在科研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项科研成果都是科研群体团结协作的智慧结晶,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研管理制度,作为研究所科研工作的管理依据和准则。他组织技术系统和各职能部门的主要人员,对建所初期起草的原有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更改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了原材料收发、加工、产品的性能试验、寿命试验、验收入库以及合格结论等一系列质量管理和科研程序制度。形成了符合609所发展实际的较为完整的一套研究所的科研和生产管理程序和制度,推动和保证了609所的技术持续发展。
研究所的产品多处于试验试制阶段,其特点是加工品种多,批量小,更改变动大,在试制加工代料超差处理量大。对于这种研究所特色的试制工程中如何进行质量控制,是有别于批生产工厂的。对于试制的新产品的设计意图,零部件的特殊作用,只有主管设计人员最为了解,因此步荒组织制定的管理制度中规定质量管理部门处理疑难问题应以主管设计人员的意见为主要依据,强调主管设计员在附件研制全过程直至定型前的技术责任。当时制定的这种管理制度是符合技术在探索发展中的研究所的实际情况,既保证了研制中的质量控制,也推进了研制工程中的问题处理,促进了研制的进程。
步荒在担任609所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时,在强调各级技术干部、职能机关各自的技术责任的同时,也重视发扬技术民主,集思广益倾听各方面意见。在制定609所的长期发展规划、重大科研课题立项、方案论证、科研课题的关键技术攻关、科研成果的评定以及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等工作中,实行民主集中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技术专业人员的意见,充分发扬技术民主,最后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后再做出决策,使重大技术决策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步荒在组建609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后,积极参与609所重大技术发展问题的决策咨询。在组织科技委成员讨论重大问题时,邀请有关人员参加民主讨论,充分发表意见,最后投票表决形成意见,供所领导进行决策时参考。促进了609所在一些重大技术问题上虽有不同意见但仍能团结统一共同奋斗。
瞄准国际先进技术开展系统预先研究
步荒在长期科研实践工作中,十分重视跟踪国外飞机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提出了609所加大开展机载机电技术预先研究的力度,通过预先研究的技术突破,推动我国飞机机电系统技术上台阶。早在1963年,当时生产的飞机全部采用液压助力操纵,他根据国际上高性能飞机采用电液伺服操纵并向电传操纵系统发展的趋势,申请立项开展电液伺服元件的预先研究,该项预研成果的技术广泛用于多种新机和民品,成为609所的具有竞争能力的核心技术产品。航空附件研究所不仅要使飞机机电系统的附件技术上台阶,同时必须要加速发展飞机机电系统的技术才能更好地满足飞机整体技术的发展。他带领609所的广大技术人员,先后自行设计和建造了飞机机轮刹车系统惯性模拟试验台、飞机操纵系统动态模拟试验台、飞机燃油供输油系统试验台、飞机空中加油模拟试验台、飞机环境控制系统试验台等飞机机电系统技术研究所必需的科研手段。
1979年步荒担任609所副总工程师,他在跟踪国外飞机机电系统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结合609所的技术发展实际,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论证确定了以飞机机轮刹车的电子防滑刹车系统技术、飞机操纵系统的四余度模拟式电传操纵系统技术、飞机空中加油吊舱技术、飞机环境控制系统的高压除水升压式环境控制技术等四个飞机机电系统的重点预先研究课题。步荒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带领广大技术人员收集和消化国外的有限技术资料,发扬技术民主,坚持科研管理制度,克服了经费少,技术复杂,试验条件差,国内配套基础工业不完备等重重困难,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攻关,飞机机电系统的四大关键预研技术都获得了突破。在“八五”末期,已经陆续应用到老型号飞机的改造和新的重点型号飞机的设计中,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勇于探索军转民实践积极开展民品开发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步荒敏锐地意识到609所的飞机机电系统领域的专业技术与民用机电产品相通,609所具有开发民品的有利条件。
步荒同广大技术人员一起积极将已掌握的航空技术用来解决民用工业遇到的难题,当时进口的大型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在使用中,急需要进行电液伺服阀备件的国产化。他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积极帮助武钢开展此项工作,时任三机部部长的吕东到609所视察时曾鼓励说“……电液伺服阀是武钢引进设备国产化的五大技术关键之一,每台伺服阀价值等于一辆奔驰牌轿车……”。当采用609所研制的电液伺服阀产品装机试用,能确保轧机正常工作时,外国专家惊叹不已。为此609所与武钢曾签订10年合作协议,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几年后上海宝钢建成投产,步荒又亲自陪同专业技术人员去宝钢联系轧机用电液伺服阀国产化问题,积极支持此项工作。
1978年石油工业部在“我国石油工业要引进我国航空技术以加速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经航空工业部推荐,大庆油田派员与609所商谈油田伴生气液化回收轻烃事宜。油田伴生气点天灯烧掉,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步荒立即积极支持这项新技术并组织有关技术骨干组成课题工作组,提出了用航空环境控制系统技术中的涡轮冷却器技术,冷却油田伴生气回收伴生气中的轻烃成分,解决伴生气点天灯燃烧的问题。由于他的关心和精心安排,1979年10月在大庆油田现场,进行了首次原理性试验,不顾初冬的寒冷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冒着试验可能失败的风险,运行50小时,然后针对暴露的问题将航空产品作了适应性结构原理更改,12月又进行了第二次原理性试验,经过艰苦努力取得了成功。该项技术从1980年起,开始陆续在全国各油田推广应用,为各油田研制低、中压不同处理量的油田伴生气处理回收装置形成系列,成为当时军转民的一个先进典型,受到许多中央领导的肯定和表扬。油田伴生气回收装置为各油田的轻烃回收,创造价值达上百亿元人民币,为国民经济做出了贡献。
步荒离休后不久,化工部与航空部合作开发的“废橡胶低温制粉装置”因制冷系统与制粉系统设计不协调而失败。为此,1990年他受聘担任航空系统独家研制同类装置的设计总负责人,他坚持科研原则,先进行工业性试生产装置试制,然后再作工业推广,避免投资的盲目性。该项目没有样机和相应资料作参考,技术难度比较大,步荒凭借着雄厚的技术基础完成了该项目的技术设计,并于1993年安装开始调试,1994年调试修改完毕转入试生产,后经过三次技术改造达到了正常批量生产水平。该技术应用于热融胶的冷冻粉碎,在我国首先研制出了空气低温制冷的热融胶冷冻粉碎制粉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通过5年多的生产运行证明此装置有一定竞争能力,为609所的空气制冷冷冻粉碎装置的研制积累了一些经验。
简历
1924年11月20日 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1945—1948年 在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学习。
1948年 在东北局冀东区党委城工部知识分子训练班。
1948—1949年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牡丹江航校学员、教员及南下工作队2中队队员。
1949—1950年 任杭州市军管会军事接管部航空处秘书和浙江省衢州航空站机械组长、工程队长。
1950—1957年 任军委空军工程部外场处参谋、助理员。
1957—1960年 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学习。
1961—1965年 任国防部第六研究院3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65—1967年 任国营134厂设计室主任、平原公司技术科科长。
1967—1986年 任609所室主任、科技处副处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89年8月 离休。
主要论著
1 步荒编译.雅克-11飞机阿什-21发动机维护条例.空军工程部印发,1954
2 步荒译.雅克-11飞机航程和续航时间计算说明书.空军工程部印发,1955
3 步荒译.通用飞机模拟设备的设计构造的特性.609所飞行模拟器专辑,1967
4 步荒.石油伴生气膨胀制冷回收液烃工作展望.609所,1988
5 步荒.航空附件研究所的创建与成长.609所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科学技术论文集,1999
相关参考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
·田奇镌个人人物简介田奇镌,区域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长期进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多年,对该省地质事业贡献卓著。所著《湖南泥盆纪之腕足类》是重要的经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