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闵桂荣人物简介
Posted 知
篇首语:行动是知识最好的果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闵桂荣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闵桂荣人物简介
·闵桂荣
闵桂荣,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空间技术专家,中国航天器热控制技术学科创建人之一。长期从事空间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规划制订工作,在卫星总体设计与航天器热控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负责完成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热控分系统工作,并作为总设计师主持了四颗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在他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期间,该院完成国家“七五”计划的多种共12颗卫星的研制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93年起担任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组织领导我国未来航天创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我国航天技术的继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他曾荣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闵桂荣,1933年6月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县一个贫民家庭。由于贫困,3岁时被闵家收养。7岁时其养父在贫病交加中病故,此后家境极为困难。莆田自古有“文献名邦”之称,读书人多。当地有句名言:“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鼓励青少年刻苦学习。在这种社会氛围中,他靠勤奋考入竞争激烈的公费学校——省立莆田中学。
1949年全国解放,他靠人民助学金,完成了高中、大学的学习。1952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厦门大学工学院机械系,1953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并入南京工学院。1956年毕业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工作。1959年赴前苏联科学院留学,在著名热物理学家米海耶夫院士指导下攻读传热学。1963年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在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承担航空航天传热技术的研究。
1980年和1989年,闵桂荣两次被授予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1986年,他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5年和1990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他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88年,由于担任卫星总设计师贡献突出,获国防科工委荣誉奖状;1997、2001年两次获国家863计划突出贡献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担任多所院校兼职教授,是全国政协第八、九届委员和全国科协第三、四、五届常委。他发表重要论文60多篇,著有《航天器热控制》等专著4部。
奠定我国人造卫星热控制的技术基础
1965年中国科学院接受中央下达的我国第一颗卫星研制任务,从此闵桂荣走上卫星研制之路。航天热控制是一门新技术,在国内是空白,又不可能引进国外技术,难度很大。闵桂荣负责第一颗卫星热控分系统的研制工作,为了确保卫星热控制系统任务的完成,闵桂荣日以继夜研究解决了一系列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问题,建立了卫星在空间热平衡的数学物理模型,制定了轨道热流及卫星温度的计算方法,领导研究开发卫星热管、超级隔热等多种被动式和主动式热控制技术,以及研究制定了卫星热平衡试验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当时我国不具备大型电子计算机和高水平的太阳模拟器的情况下,闵桂荣提出了卫星热平衡方程积分关系式,用于计算卫星的温度分布,并进行全星热平衡试验,为我国创出一条新路。经过5年的刻苦攻关,他们按期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卫星热控制分系统研制任务并交付使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遥测数据表明,卫星各部位温度完全正常,满足了设计要求。此颗卫星所获得的热控技术成果为我国以后研制的多种人造卫星的研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并使我国热控制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979年他率领空间热物理代表团赴美参加AIAA热物理年会,闵桂荣等人的大会报告轰动了世界讲坛。与会各国专家惊异地发现,先进的热管、百叶窗等热控技术在中国卫星上的应用原来比欧洲、日本早了10年。
他是我国人造卫星热控制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担当中国卫星总设计师职务
闵桂荣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的全过程。作为热控分系统的负责人,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第一颗人造卫星首次发射和飞行成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1975年闵桂荣任卫星总体部副主任,负责返回式卫星总体技术工作。返回式卫星不仅要准确入轨和正常运行,还要毫无差错地进行回收,因为回收舱有大量的信息资料,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有重要价值。这些回收的遥感照片,提供给我国有关部门应用,创造出难以用金钱估计的财富。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并在3天后顺利回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回收卫星技术的国家,引起全球的关注。
1983年闵桂荣被任命为第一代摄影定位卫星总设计师,他领导攻克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确保完成四颗卫星的飞行任务,带回的极为珍贵的高精度遥感照片,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1年起闵桂荣担任我国人造卫星系列总设计师,为卫星发展的统一规划,各种卫星部件的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等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提出了发展卫星公用平台的建议,并按运行轨道划分为不同类型公用平台系列。他领导专家组进行了论证,该论证报告为以后的各种卫星型号研制作出了贡献。
担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推进科技改革
1985年闵桂荣担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要领导好这万人规模的国家重要研究机构确非易事。“七五”计划期间要研制发射多种12颗应用卫星,同时要实行科技改革。任务重、困难多。历史证明,闵桂荣不仅是卫星设计专家,我国卫星热控制技术的创始人,而且是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专家及改革者。1989年由邓小平同志题写书名的《企事业改革家列传》航天卷,以《空间事业改革的带头人》详细介绍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闵桂荣在20世纪80年代大胆改革,推进空间技术事业蓬勃发展的动人事迹。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国家给卫星计划经费较少,给卫星的研制工作带来困难。时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的闵桂荣提出“航天技术是带头学科,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它,国防建设需要它,它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民族的长远利益。经费再少,利润再小,困难再大,我们也要花主要精力搞航天技术,这是空间技术研究院立院之‘本’,失去了这个‘本’,空间技术研究院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项改革方案的出台,他和他的助手们都反复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再付诸实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
以“经济技术承包责任制”为龙头进行了配套改革:实行所、厂长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任期终了审计制,同时理顺了党、政、工之间的关系;下放权力,所、厂长有经营自主权、机构设置权和工资分配形式决定权;开发性科研事业单位试行企业管理,收益上交包干;推行经济技术承包责任制,实行全面承包;行政后勤部门向经济实体过渡,实行有偿服务。与此同时实行“天地结合,放活一片”,除了发展卫星技术与地面设备以外,把一部分人力、物力集中起来发展民用产品,为此开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教育,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结果取得了卫星发射成功率最高,民品生产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加速了卫星单项技术商品化的进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过大胆改革,优化结构,科学管理,出现了盎然生机,取得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提出“以天为本,天地结合,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
1988年闵桂荣根据几年国防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提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方针是:“以天为本,天地结合,走向世界”。坚持“以天为本”,就是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要强调航天第一的特殊重要性。任务经费再少,也要确保完成,竭尽全力,保持航天高技术发展的势头。“天地结合”是指把航天技术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转移,大力开发民品及“二产品”,同时把研制卫星与卫星地面应用开发结合,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技术优势和生产能力,利用在通信、国土普查、数据采集、气象预报等领域中的天地大回路优势地位,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天地结合”成为调整产品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走向世界”,就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速航天产品及民品内转外的战略转移,瞄准国际市场,创造较高的效益。1987年及1988年为法国、联邦德国在返回式卫星上进行的微重力“搭载”试验,以及与巴西签定合作研制资源卫星计划,使我国卫星技术首次走向世界。
为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的工作继续奋斗
1993年闵桂荣年满60岁,他请求从各种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但高层领导研究后,决定委托他继续工作,并任命他更重要的职务——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至今已连续担任了两届。
863计划是国家高技术计划,该任务的完成对未来的我国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将有重大意义。该计划有7个领域,航天是其中重要领域之一,代号863-2。863计划的专家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全国各有关部门,他团结各位专家,齐心协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863-2计划首先要把握21世纪初航天发展的趋势,他不仅组织专家组进行研究论证,而且对其中重要的论点,亲自反复研究分析,最终形成了21世纪初我国航天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正确勾画出各种航天方向的关系和发展趋势,它已成为有关政府部门工作的重要决策参考。这个报告又成为863-2开展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依据。至今,全国已完成了数以百计的预研项目,为当前的各项航天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将为未来各个5年计划的航天任务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科研工作,已培养锻炼了数以千计的青年科技专家,他们有的已成为航天主战场的骨干力量,有的继续留在863计划中负责技术创新的开发研究工作。
闵桂荣在863计划工作中强调要结合国情发展航天技术;要正确处理各类航天的相互关系;科研项目要重视应用背景,包括阶段成果的转移应用;科研项目要重视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强调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必须重视发展高技术的前沿课题。据此,多年来对许多前沿技术开展了研究,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将为未来我国航天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严于律己 严谨务实
闵桂荣虽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多次出现在国际讲坛,并担任许多社会职务,但至今仍然保持贫苦人家子弟的本色。在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期间,对卫星事业倾注了他毕生的精力,勤勤恳恳,深入科研生产及发射现场,对技术精益求精,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对卫星的需求,做出一流的成绩。但他对个人生活却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革命精神,布衣素食,勤俭自持,没有一点脱离大众的表现。对于个人来说公私分明,虽然管理一万多人,十几个研究所、厂的成亿的科研经费,他从来没有因为个人原因动用过一分钱;他要求各级领导坚持廉政建设,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好领导,是一个典型的“清官”。
对于工作,严格按条令办事,一丝不苟,每一项重要技术方案都要亲自参加讨论、审查,做到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几十年来养成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影响了一大批科技工作者。
闵桂荣是一位科学家,又是有相当权力的领导者,在科技界是一位很有威望的社会活动家,但他从来都把自己看成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才华,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学习榜样。
在闵桂荣的自传里写道:“从我走上航天之路已经30多年。漫长的经历使我认识一个真理,国家要发展尖端技术,仍然离不开以下24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闵桂荣是这24字的执行者、受益者,他深深地认识到它对从事国防尖端技术的科技工作者是多么重要。
简历
1933年6月 生于福建省莆田县。
1952~1956年 厦门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后并入南京工学院动力系),毕业。
1956~1959年 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研究实习员。
1959~1963年 苏联科学院动力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
1963~1968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
1968~1982年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副主任、主任、研究员。
1982~1985年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卫星总设计师。
1985~1991年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
1991~1995年 航天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主任。
1993~2001年 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
主要著作
1 闵桂荣.不同流体在大空间自然对流放热过程的研究.机械工程学报,1964(2)
2 Min Guirong. Review of Spacecraft Thermal Control in China.AIAA 14th Thermo-physics conference,1979,79~1055.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in China,1980
3 闵桂荣.空间热流近似模拟方法研究.宇航学报,1981(4)
4 Min Guirong,Hu Jingang. The Research of Space Thermal Simulation Testing Methods for Future Large Spacecraft. Acta Astronautics 1982,9(10)
5 Min Guirong. A Summary of China’s Space Activities,Proceeding of 1993 Science,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eminars,Houston,USA,1996
6 闵桂荣,林华宝.中国科学技术前沿.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7 闵桂荣.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见:高技术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8 闵桂荣.世界空间发展趋势.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2(2)
9 闵桂荣,廖春发.航天高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机遇与挑战,高科技与产业化,2001,增刊
10 闵桂荣,郭舜.航天器热控制.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1 闵桂荣主编.卫星热控制技术.北京:宇航出版社,1991
12 闵桂荣主编.航空航天科学技术(航天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相关参考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
·田奇镌个人人物简介田奇镌,区域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长期进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多年,对该省地质事业贡献卓著。所著《湖南泥盆纪之腕足类》是重要的经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