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姚绍福人物简介

Posted 导弹

篇首语:少年负壮志,奋烈自有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姚绍福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姚绍福人物简介

·姚绍福



姚绍福,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航导弹武器系统总体技术专家。60年代起从事飞航导弹型号研制工作,在飞航导弹型号总体技术上贡献卓著。曾担任多种反舰导弹的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主持型号研制和飞行试验工作。他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些导弹武器系统研制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并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全国先进工作者。



姚绍福,1932年10月13日出生于湖南省桃源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为了供他上学,辛勤劳作,省吃俭用,并不奢望他将来能有所成就、光宗耀祖,只盼着能好好读书,日后不会像他们那样受苦受累,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

他在上高小时就寄宿,每天晚上在昏暗的桐油灯下学习,上了初中才用上煤油灯。他一直想:什么时候农村的孩子能在明亮的电灯下读书学习,那该多好啊! 上政治课时,他曾听老师讲过列宁的一句名言:“共产主义等于苏维埃加上电气化。”幼稚的他认为电气化离人类的最高理想是很近的,于是就下决心为实现电气化贡献自己的青春。1951年9月,考入湖南大学电机系,实现了自己的初步愿望。

1953年9月,大学没有毕业,被选送到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学习。1954年9月被派往苏联留学,就读于莫斯科动力学院电力系自动化专业。姚绍福刻苦攻读各科课程,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营养,立志学成后报效祖国。1956年11月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初毕业归国后,分配到国防部五院工作。

1961年起,他在三分院非标准设计部从事风洞和试车台的设计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空气动力学和发动机技术理论等新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中。几年内,他挤时间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及发动机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从一个导弹专业的外行逐渐变成了内行,为后来做飞航导弹总体设计工作打下了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1965年国防部五院改组为第七机械工业部,三分院改组为飞航导弹研究院,他调到总体部从事飞航导弹研究设计工作。自此,三十多年来一直埋头于这项全新的事业,飞航导弹事业为他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他历任总体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三院科技委副主任;1983年任航天工业部三院副院长,1988年任院长;1993年任航天工业总公司三院科技委主任,1996年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任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姚绍福历任多种型号导弹的总设计师或副总设计师,飞航导弹型号系列总设计师。历任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工业航天专业评审组成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还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院校聘任为兼职教授。

他多次立功受奖。1985年起,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荣获“某型反舰导弹研制”一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多项成果获航天部和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1988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8年获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颁发的荣誉状;1989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获航空航天部颁发的航天奖;1995年获航天总公司突出贡献一等奖。1998年和1999年,因在飞航导弹型号研制试验中成绩突出,分别荣立航天总公司一等功和国防科工委一等功。

中国的飞航导弹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从仿制、改进设计再到自行研制和创新发展的成功之路。中国飞航导弹中的反舰系列导弹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姚绍福既是亲历者,又是见证人。几十年的一线技术工作中,姚绍福撰写和审查了大量的技术报告,主持审查型号技术指标,组织总体方案论证及审定工作。审批型号各阶段的技术状态,提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程序,确定各分系统的研制任务书。审定并签署导弹研制过程中各分系统接口和其他重要的技术文件、各分系统之间主要技术接口参数和分系统研制任务书等。主持解决了研制过程中多项关键技术问题和生产、试验方面的质量问题。组织方案论证,主持靶场飞行试验、分析故障,决策改进措施。他在多种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工程研制、试验到最后圆满完成定型飞行试验任务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发展我国岸舰、空舰和超音速飞航导弹作出了贡献



60年代初期,姚绍福留苏回国后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工作。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很紧张,中苏关系又出现裂痕,苏联背信弃义撤走全部专家。帝国主义国家继续对社会主义中国实施包围和封锁。导弹事业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崇高而又神圣的事业。姚绍福为选择了这项事业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姚绍福参加了我国岸舰、空舰和超音速飞航导弹发展初期的研制工作。他参加了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的岸舰导弹控制系统的设计、回路分析和地面设备的部分设计工作。在他任空舰导弹总体研究室主任、总体设计部副主任及后来任副总设计师期间,先后参与组织了某型空舰导弹的总体方案论证、单发投放试验方案及导弹空中带飞并模拟弹道飞行的全系统空中联试方案的论证与实施,减少了试验弹数量,提高了导弹飞行试验的成功率,开创了机载导弹一种新的、高效的研制试验方法,加快了导弹的研制进程。在研究室组织了某超音速空舰导弹的总体方案论证。在任总体部副主任期间,参与组织了减少弹体阻力的三项技术措施——遥测天线由弹外改在机头罩内,减少弹外突出物,适度增加发动机直径的技术攻关,在解决“推阻”不匹配问题中起了重要作用。

为发展我国空舰系列反舰导弹作出了重大贡献



姚绍福致力于飞航导弹总体和控制系统技术研究,他能看准方向,是我国飞航导弹事业不可多得的带头人。70年代初期,当他还在担任总体部空舰导弹研究室主任时,即认为我国既应有超音速的、重量体积较大的空舰导弹,又应该有较小型的固体发动机的空舰导弹。一次,海军航空兵机关的领导同志来三院参观,提出希望有一种六七百公斤重的小型导弹,用以代替鱼雷挂在飞机上。他组织了这种小弹的方案论证,并组织进行了以突破长时间工作的主发动机为重要技术关键的预研攻关。1972年和1978年他两次出国对类似导弹进行技术考察,撰写了详细的考察报告,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多项设计思想,如采用扇面发射、长喷管发动机、半穿甲战斗部及亚音速掠海飞行等,这些技术均在该型号导弹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由于方向看得准,路子走得对,故型号研制工作稳步向前发展。70年代后期该型号上马,80年代中期即以六发全部直接命中的优异成绩通过了设计定型试验,创造了我国飞航导弹研制史上的最好记录。1988年该型号导弹研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在有功人员中排名第一。

姚绍福善于抓住型号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指导型号研制队伍前进。1983年他继任某空舰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开始全面主持该弹的研制攻关和飞行试验工作。1984年首次定型试验失利后,他组织领导了故障分析与查找工作,针对引信一级保险机构在公路运输中失效的故障,决策采用软联接技术,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针对助推器分离对二级弹体干扰的问题,他提出将助推器保险机构由串联式改为并联式等等,为导弹的定型成功奠定了基础。该型号现已定型装备部队,几项关键性能被国外同行专家称赞优于法国“飞鱼”导弹。

1986年,在这一导弹定型以后,面对该型导弹射程较小的问题,三院领导研究决定自筹资金研制新型反舰导弹(定名为C802)。姚绍福任技术总负责人,他领导了该型导弹的研制工作,并组织领导了该导弹岸舰武器系统配套设备的设计与研制工作,该系统采用了频率捷变、边搜索边跟踪体制雷达、无线电数传通讯系统与微机型指挥仪等多种先进技术。该型导弹在原型的基础上换装小型涡喷发动机,使射程达到原型的三倍。他主持进行了由于加装涡喷发动机带来的全弹气动不对称、重调全弹控制系统参数以及串联助推器在分离前发动机点火安全排气等多项技术关键的攻关。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完成了研制,以三发全部直接命中目标的成绩完成了鉴定性飞行试验。经过三年多时间的研制,即完成了整个武器系统的研制任务,把我国飞航式反舰导弹提高到了80年代中期的国际水平。该导弹的性能与美国“捕鲸叉”导弹相当。

1988年国防科工委任命姚绍福为又一新型号反舰导弹总设计师,全面主持研制工作。为增加舰载导弹的数量,他决策将原型导弹弹翼和稳定尾翼改为折叠式,在国内反舰导弹上首次成功地应用了折叠技术,同时决策采用自动化测试技术。1990年,在该型导弹鉴定性飞行试验失利之后,他作为总设计师,主持和组织了导弹飞行试验的故障分析和模拟试验工作。提出了提高弹上设备抗震能力,改善导弹发射时的振动冲击环境,加强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的综合措施,并狠抓了组织落实和任务落实,使得该型导弹鉴定飞行试验取得了三发都直接命中的优异成绩。该型导弹被海军列为水面舰艇通用型主战武器装备。

1988年开始担任国家重点型号某空舰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决策采用某型飞机空中弹射投放的方案;主持解决了机弹气动干扰、导弹下滑转平飞及提高导弹可靠性以适应机载发射环境等多项关键技术。该型导弹最后以五发四中的好成绩圆满完成了设计定型飞行试验。他因贡献突出,荣获航天工业总公司突出贡献一等奖。

国庆50周年阅兵式海军方队中有一新型反舰导弹,体积小、重量轻。与以往型号相比,此型导弹航程更远、超低空掠海飞行、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命中精度高、发射扇面角更大,具有超视距攻击的能力,在当前世界各型飞航式导弹中处于较高水平。

1994年,姚绍福任这一新型导弹武器系统的总设计师,他全面负责了该型导弹的研制、设计、试验、生产等技术工作,组织方案论证、预研攻关,主持靶场飞行试验、分析故障、决策改进措施。他经常深入生产一线现场办公,解决技术难关。参加了全部几个阶段的飞行试验,并对试验中暴露出的问题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该型导弹以六发五中的优异成绩圆满完成了定型飞行试验任务。姚绍福作为这一新型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为型号研制、试验到最后圆满完成定型飞行试验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这一系列反舰导弹已装备多种海军作战平台,并已形成了系列,有效地保卫着祖国的海疆。

重视型号支撑性技术预研攻关和技术引进工作



姚绍福重视型号不断创新、发展,重视技术储备,体现了一个学术带头人良好的素质。一个型号还未定型就提出下一步的发展设想,如加大射程,提高抗干扰能力,采用一体化油箱,雷达小型化,采用快速拆卸弹翼及VXI总线测试方案等等,为飞航导弹型号走基本型、系列化的发展道路作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姚绍福在担任三院院长期间,主持飞航导弹型号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工作,他积极贯彻上级关于型号研制走基本型、系列化发展道路的指示精神,形成远、中、近三个系列。以型号为背景,开展配套的关键技术预研攻关,重点抓好决定型号发展的卡脖子技术。特别注重总体一体化先进的设计技术,解决远射程的动力技术,保证高精度的控制与制导技术,增强突防能力的超音速和隐身技术,提高威力的新型战斗部引信技术等等。

他十分重视对国外导弹先进技术的引进工作,敏锐地抓住对技术发达国家合作的有利时机,领导三院引进多项关键技术。由于预研攻关的技术储备和对国外的技术引进等两个方面的技术收获,为我国发展先进的飞航导弹,研制精确制导的武器装备奠定了雄厚而坚实的技术基础。他瞄准国际上正在开展的高超声速技术研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高超声速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为我国的高超声速技术发展做艰苦的前瞻性工作。

关注我国飞航导弹事业的规划与发展



姚绍福参与编制了三院“七五”至“十一五”飞航导弹型号和技术发展规划,在国防科工委召开的规划会上作了“我国飞航导弹发展的现状和今后10年发展设想”的报告,坚持走基本型、系列化的型号发展道路。他还参加编写了“2000年中国飞航式导弹武器技术发展规划”,为制定中长期规划奠定了基础。

姚绍福同志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导弹技术专家,为了祖国的国防现代化事业,在从事飞航导弹技术工作的几十年中,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步一个脚印倾力为完成党和国家交付的重任而奋斗着。他热爱国防,深爱着祖国的飞航导弹事业! 他以其热爱祖国的崇高思想境界,潜心学习勇于实践的严谨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埋头实干的工作态度,在我国国防科研事业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简历



1932年10月13日 生于湖南省桃源县。

1951~1953年 湖南大学电机系学习,肄业。

1953~1954年 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学习,毕业。

1954~1959年 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自动化专业学习,毕业。

1960~1965年 国防部五院701所、三分院五支队,任控制组组长、研究室副主任。

1965~1982年 七机部三院三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三部副主任、三院科技委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1983~1992年 航天工业部三院副院长、院长,研究员。

1993~1999年 航天总公司第三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航天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6年 飞航导弹型号系列总设计师。

199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 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2001年11月17日 在北京逝世。

主要论著



1 姚绍福(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导弹与航天丛书:飞航导弹系列(4册).北京:宇航出版社,1991

2 易生,姚绍福,刘永才等.2000年中国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发展战略.见:国防科工委“2000年的中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报告文集.1988

3 姚绍福.飞航之路,鹏程万里.见:科学技术与科技管理论文集.1991

4 姚绍福(编委会副主任).科学的决策与创新.见:海鹰一号系列与051舰上导弹武器系统文集.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0

5 姚绍福(编委会主任).导弹、火箭、卫星手册:反舰导弹篇

6 姚绍福.浅谈飞航导弹的发展.见:科学技术与管理论文集.1996

7 姚绍福(“适应未来局部战争的巡航导弹发展研究”课题组长).深化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之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1995

8 姚绍福,毕士冠等.飞航导弹动态研究综述.见:1996世界航天发展动态与研究报告汇编,1997

9 姚绍福(修订委员会主任).世界导弹大全.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知名人物 丁儆人物简介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知名人物 余贺人物简介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中共人物传 施洋人物简介,施洋人物评价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

知名人物 田奇镌人物简介

·田奇镌个人人物简介田奇镌,区域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长期进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多年,对该省地质事业贡献卓著。所著《湖南泥盆纪之腕足类》是重要的经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