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赵琦人物简介

Posted 铁道部

篇首语:树老根子深,人老骨头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赵琦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赵琦人物简介

·赵琦



赵琦,机车技术专家,我国铁路电力机车技术发展的组织领导者之一。他参与了中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研制的组织领导,主持了我国2号电力机车的研制和韶山1型电力机车的技术改造与定型,组织确定了韶山3型和韶山4型电力机车的研制方案。为电力机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琦,字慕韩,1915年2月19日(农历)出生于安徽省五河县新集(今安徽蚌埠)。父亲赵稼农曾任安徽职业中学校长,在教育界颇有影响。良好的家境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他从小聪明好学,知识面广,受父亲的影响较大,关心时事、政局。1928年9月至1933年7月就读于南京安徽中学和安庆省立高级中学,深受当时安徽中学校长陶行知“有所为而学”思想的影响,立志将来要有所作为。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内忧外患,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实业救国”的思想,这一思想也同样影响了赵琦,1933年9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京中央大学机械系工程科,4年扎实的专业学习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7月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当时创建不久的株洲机厂筹备处实习,参加该厂的筹建工作。因战争原因,此后他辗转多处。1944年12月至1946年4月,被公派美国实习、学习,1946年5月回国。1948年4月,回到株洲机厂筹备处(复建)(即后来的株洲电力机车厂),此后便一直在这里工作。其间曾任该厂代理副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和总工程师等职,为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琦不仅热心技术和管理工作,而且关心国家时事政治,积极参政议政,是株洲市第二届人大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第二届政协常委,湖南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四届代表。积极组织各级科技活动,曾任中国铁道学会一、二届理事、株洲市科协主席和厂科协主席等职。

为实业救国而辗转奔波



1937年,赵琦大学毕业后,首先来到当时刚创建不久的株洲机厂筹备处,从此开始了他“实业救国”工作生涯。然而,战乱使他壮志难酬。1938年8月,株洲机厂筹备处因遭日军飞机轰炸而全面瘫痪,被迫拆迁后方,他也因此被四处调动,辗转奔波,先后到过柳江机厂、滇缅铁路、铁路工程委员会、成都飞机场等处就职。1944年,我国利用美国租借法案贷款,派遣技术人员赴美国实习、学习,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被第一批录取,先后在美国南太平洋铁路公司二埠机车修理厂和费城饱尔温机车制造厂实习。通过一年半的实习、学习,他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为他以后从事技术领导工作奠定了基础。回国后,他由株洲机厂筹备处借调到行政院工程计划团任副工程师,陪同美籍顾问先后考察上海、南京、浦口、蚌埠、徐州、开封、连云港等地机务段及戚墅堰、浦镇、唐山、石家庄、长辛店、南口等机车厂,为我国后来的铁路建设和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资料。1946年8月至1947年12月,他作为株洲机厂机器场主任、总机厂副工程师兼九龙转运所主任,凭着扎实的机械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被派往香港去接收联合国救济总署支援中国铁路工厂建设的物资,为株洲机厂、武昌车辆厂等厂接收了用于厂房改建的大批机器设备,从而加速了这些工厂复建工程的进程。1948年1月至1948年4月,又调至广州机厂筹备处任工程师,参加该厂的筹建工作。1948年4月,他回到株洲机厂,参加该厂的复建工作。由于国民党的腐败统治,株洲机厂的生产和发展步履艰难。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迅速推进,桂系军阀白崇禧企图劫厂南逃,株洲机厂再次被迫拆迁而全面瘫痪。赵琦“实业救国”的梦想也因此再次破灭。

积极投入新中国铁路牵引动力的改革



1949年8月,株洲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株洲铁路工厂(由株洲机厂改名而来)获得了新生。新中国机车车辆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为赵琦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他的技术特长和管理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株洲机厂只零星修理一些蒸汽机车。株洲解放后,该厂迅速得到复建,并逐渐由蒸汽机车修理工厂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机、客、货车制造和修理的基地。在此期间,赵琦曾任工厂代理副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在工厂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赵琦意识到我国铁路牵引动力的滞后问题。为此,他利用各种机会为我国铁路牵引动力的改革呼吁,并积极投身到牵引动力的改革之中。

1956年,在中国铁路科技第一次会议上,赵琦和当时上海交通大学的副校长程孝刚(曾任株洲机厂筹备处第一任处长)作为小组代表在会上发言,重点提出了牵引动力的改造问题,希望国家能加快电力牵引改造的进程。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每次进京开会向上提交的议案也都是有关铁路牵引动力改造的问题,极力呼吁铁路牵引动力向电气化发展。

1958年,我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的研制工作全面铺开。赵琦参加了第一台电力机车技术审查委员会的技术评审,并组织株洲机车车辆工厂试制了车体、转向架等机械部分。他克服当时设备落后、原材料紧缺等困难,调整生产布局和生产进度,在完成当年蒸汽机车修理任务的同时,及时设计、生产出两台电力机车的车体和转向架,其中一台由他亲自组织送到湘潭电机厂,与湘潭电机厂生产的电机和电器部分组装,从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1958年12月31日,该车在试车线上剪彩试运,使他的国产电力机车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为生产电力机车奠定方向



1959年初,国家进行机制、体制改革和调整,将一机部的机车车辆制造局划入铁道部,与铁道部的修理局合并为铁道部工业总局,机车、车辆的制造也因此划归铁道部。而原来试生产国产第一台电力机车的主导单位湘潭电机厂是一机部的单位,当时他们生产、援外任务很重,难以顾及电力机车的研制,株洲机车车辆工厂参与了第一台国产电力机车的生产,积累了不少经验,相对于其他兄弟工厂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赵琦建议株机厂各级领导应当抓住机会,努力争取电力机车生产的主导权。因为,他认为株洲机车车辆工厂要发展,就不能只停留在搞机车修理,必须争取新造,而电力机车在我国有着很好的发展前途。为此,赵琦积极向上级领导部门反映这些意见,经过多方协商和努力,取得了铁道部及工业总局的支持,株洲机车车辆工厂终于争取到了电力机车生产的主导权。1959年5月,铁道部工业总局决定:干线电力机车由株洲机车车辆厂担任总装厂,湘潭电机厂为协作厂;一机部所有电力机车协作厂不变,配件直交株机厂;湘潭电机厂技术人员不动,联合设计组其他人员由铁道部自定; 在湘潭电机厂的前苏联专家转到株洲机车车辆厂。这一决定令赵琦异常振奋,为使株机厂尽快具备总装厂的能力,他建议工厂委派当时的机车车间副主任率领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骨干赴湘潭电机厂学习组装工艺; 成立以生产科科长为主任的生产指挥部; 将新建的煤水车车间改为电力机车组装场地。在他的组织协调下,株洲机车车辆工厂在短时间内就初步具备了电力机车组装的人力和场地。在收到湘潭电机厂和其他一机部协作厂的部件后,赵琦迅速组织了我国第二台电力机车 (即2号车)的组装,1960年3月14日,2号车胜利组装完工。

2号电力机车制造完成后,赵琦又积极组织工厂有关人员商讨如何尽快使工厂具备电机、电器等电力机车核心部件的生产能力。

1963年,我国从匈牙利引进的内燃机车电机修理无人承担,铁道部工业总局向正在北京开会的赵琦提出由田心机厂(1960年3月株洲机车车辆工厂更名为田心机车车辆工厂,简称田心机厂)修理的建议,赵琦心想这是一次锻炼和培养人才的好机会,当即承接了这一任务。回厂后,他向厂部和党委建议利用原客车修理的制材车间成立电机车间,并指定当时在自制电机、电器设备方面较有成效的工程技术人员组织抢修。1963年11月,这台ND1内燃机车电机修复出厂,得到了工业总局领导们的肯定和好评。1964年,大连机车厂试制东风型内燃机车,所需的发电机、牵引电机、双机组,一机部各电机厂因能力所限,存有缺口。赵琦又积极同意承接了这些任务。考虑到当时工厂生产场地有限,于是建议下马工厂的货车修理,利用其电机制造车间,补充部分剪冲设备及试验设备,来保证内燃机车电机等部件的生产,这一建议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赞同及工厂党委的支持。随后,赵琦立即派技术人员赴哈尔滨电机厂参与联合设计,派工人到上海电机厂学习制造工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65年田心机厂开始制造出1350发电机、204牵引电机及双机组; 参考前苏联的资料,在湘潭电机厂的帮助下解决了ZQ650牵引电机环火、放炮、击穿的问题。经过这几次的实践,田心机厂逐步具备了电机生产能力,1968年电力机车ZQ650电机在该厂正式生产;大连工厂生产东风4型内燃机车所需的发电机、牵引电机及起动电机也相继由该厂设计、制造完成。由于赵琦的高瞻远瞩,田心机厂通过抓住80t工矿机车车体和转向架制造的机遇,引来了由干线电力机车协作厂转为主导厂的契机; 抓住内燃机车电机修理的机遇,获得了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电机制造及以后改进的主动权。与此同时,电力机车主变压器经赵琦和当时生产副指挥长陈国栋努力也转交田心机厂生产。此时,田心机厂已基本具备电力机车专业制造的实力。

1978年7月,为加快发展我国电力机车事业,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铁道部决定田心机厂从1979年起停止修理蒸汽机车,“改建、扩建为电力机车专业工厂”。这一决定令田心机厂全体职工振奋,尤其是赵琦,他为田心机厂确立的电力机车发展方向已见端倪。1979年10月28日,该厂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全年的蒸汽机车修理任务,结束了修理蒸汽机车的历史使命,提前揭开了电力机车专业制造企业崭新的一页。此后,赵琦迅速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技术改造,仅用5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机车联合厂房的改造和对车体、备料、铸造等车间布局的调整。1979年12月 ,该厂更名为“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工厂”(以下简称“株机厂”),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电力机车专业制造工厂。赵琦多年为之努力的愿望得以实现。

主持我国电力机车的技术改造



为改善电力机车的运行质量,提高其先进性和可靠性,铁道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铁道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决定从3号电力机车开始进行技术改造。作为工厂总工程师,赵琦积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在完成机、客、货车修理任务的同时,还集中部分力量潜心研制电力机车,根据改进后的设计要求,不断改进工艺技术和零部件结构,其中重大技术改造有3次。在制造3号至7号机车的过程中,对每台机车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使机车的性能和可靠性不断提高。1968年,在生产8号电力机车时,他们综合以往的经验,同时借鉴法国6Y2型电力机车的技术,完成了国产电力机车的第一次重大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主要有:采用大功率硅半导体整流;采用20触组调压开关;使用具有补偿绕组的ZQ650-1型四极脉流电动机;加装了电阻制动,功率为2800千瓦。经过重大技术改造后制成的8号电力机车,各项运行指标有了明显改善,标志着国产电力机车的技术质量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水平,从此,国产6Y1电力机车被铁道部正式命名为韶山1型 (SS1),并开始小批量生产。第二次重大技术改造是1971年从韶山1型61号车开始的。赵琦因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被下放车间劳动,没有直接介入具体的组织领导工作。

1976年,在赵琦的主持领导下,田心机厂在131号车上对韶山1型电力机车进行了第三次重大技术改造。主要有六大改造项目: 主电路采用硅二极管转换的调压开关调压,单相全波整流电路;电阻制动系统采用可控硅相控方式的励磁电源装置,实现励磁电源无级调节和制动电流; 控制电路采用可控方式的110伏恒压电源(原为50伏)装置;基础制动单缸制动装置;合理调整了机车总体布置;改进了机车保护系统。改造后生产的机车性能较以前明显改善,安全可靠性和灵敏性也大有提高。

1979年开始,赵琦主持对韶山1型(SS1)电力机车的技术图纸作全面整顿,按照标准化、简统化、通用化和完善化的要求于1980年整理完毕报部审批,并从同年生产的SS1型221号车起,此后的电力机车一律按铁道部审批后整理的图纸组织生产,国产电力机车从此正式定型。

为加快我国电力机车发展作贡献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铁路运输已难以跟上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赵琦又一次意识到加快发展我国电力机车事业的必要性,于是向上级部门建议扩大和提高株机厂的生产能力,加大株机厂改扩建的力度。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赵琦向上极力提出“加大投入,大力发展我国电力机车”的议案,每次去北京都要到铁道部为株机厂的改扩建呼吁。经过各方面的努力,1983年12月,铁道部下达(83)铁工字1916号文,批准株机厂从1984年起进行生产纲领为年产120台韶山1型电力机车的改扩建工程。此后,国家计委、铁道部对该厂的改扩建的投资规模和生产纲领前后作了5次调整,最后确定该厂的生产钢领为年产电力机车200台,总概算投资为13 772万元(含世界银行贷款4230万元),其中设备费用6 898万元。株机厂利用这些费用兴建了电器、车体、备料、变压器、锻造等生产车间,购置了一大批世界先进设备,为大批量、高质量生产电力机车创立了较好的硬件条件。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购置设备期间,赵琦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发挥其技术特长,先后四次为株机厂组织完成了引进设备的招标工作,并与世界银行专家一同选定每一台引进设备。

主持SS3型和SS4型机车的研制工作



1977年9月,根据铁道部科研计划和要求,田心机厂在赵琦等人的建议下,联合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以田革技(77)63号文向铁道部工业总局、科技局、机务局提交了关于SS1型电力机车改进建议的报告,拟定对SS1型电力机车作一次重大的技术改造,制造出新型大功率电力机车,作为SS1型电力机车的更新换代产品。这一建议报告很快得到了铁道部工业总局的同意批复。在赵琦的组织领导下,田心机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迅速组成SS3型机车联合设计组,并根据部工业总局的要求,确定了设计方案。经过3个月的联合设计,1978年2月底,设计组完成了新车的技术设计并上报铁道部审批。1978年6月,铁道部审批后,以(78)铁科技字861号文下发SS3机车试制通知及有关的技术规定。

在赵琦的组织领导下,厂、所工程技术人员借鉴国内多年电力机车设计、改造和检修的经验,同时参照采用国外许多先进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经过3个月的紧张试制,1978年12月30日,SS3型1号车在田心工厂落车制成。该车试验运行后,赵琦又多次组织对该车进行了技术改进和检修。1983年,该车通过铁道部的技术审查鉴定后,开始小批量生产,逐步取代了SS1型机车,成为我国电气化铁路的主要牵引动力之一。

1981年11月底,铁道部在福州召开SS4型电力机车方案研讨会。赵琦代表株机厂与铁道部签订了SS4型机车的研制合同。回厂后,他又迅速组织设计班子,根据铁道部下达的设计任务书确定了设计方案,决定通过双机重联来达到重载的目的。虽然在SS4机车的试制中,赵琦因年事已高,没有介入其组织领导工作,但他主持确立的设计方案为其后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人才



赵琦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尤其注重提高技术人员的实际能力和外语水平,尽可能给年轻人提供宽松的环境,让年轻人到实践中去锻炼成长。当年,一批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来到田心机厂后,就是在赵琦的指导和建议下,到各电力机务段跟车实习,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电力机车的性能和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他们以后在电力机车设计和改造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了他们处理和避免机车故障的能力。与此同时,赵琦还要求技术人员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广泛学习和了解国外先进的电力机车技术,以提高国产电力机车的研制水平。赵琦对技术人员的这些要求,使技术人员受益匪浅。当年那些年轻的技术人员后来大都成为了中国电力机车设计、制造的专家,其中刘友梅已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力机车事业不仅后继有人,而且蒸蒸日上,这其中也凝聚了赵琦的一份心血。

简历



1915年2月19日(农历) 生于安徽省五河县新集。

1933—1937年 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毕业。

1937—1938年 株洲机厂筹备处实习生。

1938—1939年 桂林、贵阳机务标准设计处工务员。

1939—1942年 柳江机厂工务员,滇缅铁路祥云机厂筹备处帮工程师。

1942—1944年 羊街、呈贡、柳州、成都飞机场机务施工队主任、队长。

1944年12月—1945年11月 美国加州二埠南太平洋铁路公司实习。

1945年11月—1946年4月 美国费城饱尔温机车厂实习。

1946年5月—1946年8月 国民政府行政院工程计划团副工程师。

1946—1948年 总机厂副工程师兼九龙转运所主任,广州机厂筹备处副工程师。

1948—1949年 株洲机厂正工程师兼机器车间主任。

1950—1953年 株洲铁路工厂技术科科长。

1953—1958年 株洲机车车辆修理工厂技术科科长,学习副总工程师,代理副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1958—1960年 株洲机车车辆工厂副总工程师。

1960—1979年 田心机车车辆工厂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1979—1983年 株洲电机机车工厂总工程师。

1985年 退休。

2002年1月5日 病逝。

主要论著



1 Zou Xiaobiao,Huang Zhongyi,Li Jiangtian,Zhao Qi. .DIE LOKOMO-TIVEN DER CHINESISCHEN EISENBAHNEN (中国铁路机车). Switzer-land: Birkhauser Verlag,1987.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知名人物 丁儆人物简介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知名人物 余贺人物简介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中共人物传 施洋人物简介,施洋人物评价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

知名人物 田奇镌人物简介

·田奇镌个人人物简介田奇镌,区域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长期进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多年,对该省地质事业贡献卓著。所著《湖南泥盆纪之腕足类》是重要的经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