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陈茹玉人物简介

Posted 农药

篇首语: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陈茹玉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陈茹玉人物简介

·陈茹玉



陈茹玉,有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她一直致力于理科大学的教学、科学研究,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素以真诚坦率、诲人不倦著称; 长期从事化学农药的合成和有机磷化学的研究工作,在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农药和开展有机磷杂环化学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最突出的成就是对除草剂和有机磷化学的研究,进行了开创性工作,现仍在深入进行。同时又开始利用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提取分离和鉴定有效成分开发新农药。

陈茹玉原籍福建闽侯。1919年9月24日出生于天津市。1931年于天津圣功小学毕业,当时重男轻女是中国社会传统的风气,所以家庭不再供给她继续求学的费用。而她求学心切,立志长大以后要做一个对国对民有用之人,冲破了家庭的束缚,依靠自己的刻苦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公费读书的权力,进入离家很远的天津省立女一中就读。

中学时代的陈茹玉少言寡语,只觉得时间是最宝贵的,珍惜分分秒秒,一心苦读,高中三年,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取得了高中会考比赛的优异成绩。

中学时代数学李老师治学严谨,知识渊博,讲课生动,引人入胜,用形象化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数学的奥秘,使学生们牢固地树立起一个个清晰的公式概念。这使陈茹玉从敬佩这位老师到对数学产生格外浓厚的兴趣,成绩更显得突出,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

1937年高中毕业后,强烈的求知欲使她不畏艰辛,于1938年春千里迢迢来到了昆明,原计划报考数学系,但听说当时急需化学方面人才,她将个人喜好与国家需要认真考虑后,报考了化学系,进入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2年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曾先后在重庆和昆明3个单位工作,1946年抗战胜利她与同班同学何炳林结婚,他们又北上来到南开大学化学系任教。

1947—1948年初他们夫妇分别赴美留学。她于1950年和1952年分别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化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由于成绩优秀,经导师推荐成为西格玛赛 (Sigma Xi) 会员。

1953—1955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从事新偶氮染料的合成及其应用于蛋白质结构分析的研究。

为我国农药化学、有机磷化学的研究尤其是除草剂化学功勋卓著



1956年她怀着为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满腔热情回到新中国。

回国后陈茹玉在南开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兼有机教研室副主任。先后讲授半微量有机分析化学、有机磷化学、有机农药化学等,并从事有机磷杀虫剂的研究。1958年积极参加了化学系农药和有机磷两个研究室的组织与筹建工作,并兼任农药室(一室)主任,从事农药化学研究工作,这是我国正规设立农药研究机构的开始。当时,我国的农药化学事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由于国内果树蔬菜蚜虫等害虫危害严重,小麦锈病蔓延成灾极需农药防治。1959年她带领助手终于合成了对人畜危害不大、对防治害虫效果很好的有机磷杀虫剂“敌百虫”和防治小麦锈病的“灭锈I号”提供生产,这项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在农药方面的一项空白。1962年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正式成立,她继续担任农药研究室主任直至 “文化大革命”。这期间随着元素所研究工作的发展,陈茹玉开拓了新的课题,从事化学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1965年她在与年轻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采用先进方法创制成功了中国第一种除草剂“除草剂I号”,荣获国家科委颁发的一等奖。

“文化大革命”中,陈茹玉虽身处逆境,依然为研制新的除草剂顽强工作。1970年她又与其他科研工作者研制成功了防除野燕麦的新除草剂“燕麦敌Ⅱ号”。先后通过小试鉴定的农药新品种还有“除草剂Ⅰ号”、杀菌剂 “灭锈Ⅰ号”、植物生长调节剂 “矮健素”等。

粉碎“四人帮”后,陈茹玉于1979年任元素所副所长兼农药研究室主任。这期间研究合成除草剂“磺草灵”的新方法通过了小试鉴定。并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及科研优秀论文奖。1982年她任元素所所长兼农药合成室主任。1981年至1990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1981年受杨石先校长之托带领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元素所5人小组赴日本、美国考查农药化学,掌握了农药科研和技术发展的新情况、新动向,为振兴和开拓我国农药化学事业和开发新农药又做出了新贡献。1981年和教研室内其他同志研制成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可使大豆、花生等作物增产10—30%。

此后多次参加或组织了国内外有关的农药化学及磷化学会议,如1980年在承德召开的全国除草剂研讨会上做“除草剂的发展”报告; 1982年在杭州召开的第一届中日双边农药化学会议做“除草剂最近的发展”报告并主持除草小组会的讨论; 1982、1986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农药化学会议,上海、北京分别召开的中国化学会50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及第三届中日双边农药化学会议上均做了有关除草剂方面的报告。1983、1986、1989年在法国、德国、苏联召开的九、十、十一届国际磷化学会议上陈茹玉均展读或报告了自己的工作。还派研究生参加了1990年在西安召开的第五届中日双边农药化学会议与在上海召开的中苏双边有机磷化学会议做论文报告。她在繁忙的业务工作的同时还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参政议政活动,如多次反映或提案关于知识分子待遇问题,尤其中年知识分子工作担子重工资低,生活苦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对天津农药所的恢复和建立更是大声疾呼使得天津农药界人人称颂,自1959年以来至今任天津市侨联副主席,1964—1980年历任第四、五、六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80年至1994年任天津市科协副主席,1978—1990年任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及第二十二届理事及该会有机化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0—1983年任中国化工学会农药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并兼《化学通报》编委,《农药译丛》《农药文摘》等杂志的特邀编委。由于陈茹玉对新中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建国10周年就被国务院邀请参加国庆大典和国宴,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在讨论会上与周总理同组座谈,周总理在大会上站着连续做了四个小时报告,使她深受感动,下决心要为祖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几十年来她铭刻在心,时时处处在为自己的诺言奋斗,坚守在自己的教育和科研岗位上继续努力立新功。因而她不断受到表扬和人民给与的各种荣誉。

为了摆脱农药筛选的盲目性,以期有效地找出新药,各国农药工作者借用医药界应用Hansch公式筛选新药的方法开展了农药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间定量关系的研究,到80年代各国对这方面的工作(简称QSAR)很重视,即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Hansch公式为参考有效地为药剂的分子设计提供依据或参考现已成为农药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陈茹玉在她的研究室中提出开展除草剂的QSAR研究,1981年通过小试鉴定的胺草磷已在国内投产,就是通过计算再合成的有效除草剂,因而获得了国家教委1988年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陈茹玉在学术上最突出的成就。在国内农药的研究中这方面工作是从元素所首先开始的,它带动了其他如农药作用方式、毒理等的农药基础理论研究。

有机磷化学作为元素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有了令人注目的新进展,陈茹玉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与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在低配位磷化合物、杂环磷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机理和应用等方面已取得很好成果,获得两次国家奖。目前她已开始对有机磷的抗癌药物进行探讨,并发现某些新的含磷肽和含磷杂环化合物具有优良除草活性。

全心致力于理科大学的教育与科研



陈茹玉全心致力于理科大学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培育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他们中很多都成为祖国四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她1956年一回国就接受了杨石先校长的安排,讲授半微量有机分析化学,她认为分析要为生产服务必需采用国外先进的小型微量法,因此她在开课的同时筹建半微量分析室,把自己从国外带回的小型仪器和药品用来进行实验并请国外同学买回白金小船,这些都是毫无代价的,她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有机分析方面的人材。

50年代后期,杨石先为了在我国开展农药和有机磷研究又安排她开有机磷化学和农药化学两门课程,为此她除开课外还编写了农药化学讲义,并组织生物系有关教师开出与农药有关的昆虫学、植物生理和植物病理学课,为后来元素所的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一批能从事研究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员。

六七十年代她带领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大干科研取得了6项成果并转让给了生产厂家。

80年代陈茹玉继承杨石先的工作,安排教师不断为研究生开出新课程,步步紧跟世界农药研究的新发展为元素所培养起了一批技术强、水平高、素质好的科研队伍,也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农药方面的人材。

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她素以勤奋、热情、诲人不倦著称。她在近40年的辛勤耕耘中除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科研人员外,又亲自培养研究生。据统计1980年前培养的研究生有4名毕业;1980年以来指导硕士生共28名,已获学位者25名,在学3名; 博士生已获学位者13名,在学者7名,共20名; 博士后5名,全部为53名,可见她工作的繁重。她的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国内外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受到赞誉或做出了突出成绩这与她的教导和潜移默化是分不开的。

她已是桃李满天下,目前仍兢兢业业为国家培养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继续输送人材。

壮心不已 继续攀登新农药的高峰



80年代陈茹玉看到当前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同时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单一品种使害虫对农药产生抗性,有些惯用的老品种我国已禁止使用并停止生产。但是农业上仍然迫切需要安全、高效的新替代农药以消灭害虫,保护作物。

她认为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其中有许多具有杀虫、抑制昆虫生长、使昆虫拒食以及杀菌性质。一般这些天然产物对人、畜安全并无污染问题,利用它们来防除害虫,增加农作物产量,对促进四化建设有重要实际经济意义,天然产物农药的研究亦是当前世界上创制新农药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她已在这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果。

同时,从有机化学方面来看,从天然资源中,分离鉴定有效的化学结构,并研究人工合成其类似物以筛选高效农药,同时进行合成方法的探讨以及初步的毒理研究,因此这项工作也是具有很好理论意义的。这方面她对黄花杜娟、紫背金盘的研究已受到中国化工学会农药学会第五次年会上的奖励。她认为若从自然界中得到具有杀虫活性的成分,一般不必顾及公害问题,因为它们会在自然条件下分解,这样就有可能闯出我国创制新农药的路子来。

陈茹玉至今已编著书籍5册,发表论文200余篇之多,今后将继续从事以除草剂及植物激素为主的有机磷农药研究,并开展以抗癌药和抗病毒药为目标的有机锗或含锗的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等。她虽已年至古稀,却雄心犹存,仍在科学的征途上奋力攀登。

简历



1919年9月24日 出生于天津市。

1942年 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42—1943年 任北碚中央工业试验所分析室技术员。

1943—1944年 任重庆大渡口钢铁厂分析室助理工程师。

1944—1946年 任云南大学矿冶系分析化学助教。

1946—1947年 任南开大学化学系定量分析助教。

1948—1952年 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化学系研究生,1950年获硕士学位,1952年获博士学位。

1953—1955年 任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1956—1965年 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有机化学教研室副主任。

1960—1983年 任中国化工学会农药学会副理事长。

1962年 兼任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农药室主任。

1978—1990年 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至第二十二届理事会理事并兼任有机化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79年— 任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兼农药合成室主任,1982年任所长兼农药合成室主任,1984年改任该所第九研究室主任及所学术委员、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1980年11月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

1981年— 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987年— 当选为天津市科协副主席。

1990年9月— 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主要论著



1 陈茹玉,杨华铮. 马拉赛昂类化合物的制备. 化学学报,1959,25(5):292.

2 Ruyu Chen,Chi-ji Chen. Derivs. of S-triazines. Scientia Sinica,1964,5.

3 陈茹玉等编著.国外农药进展(共三册).北京:化工出版社,1969,1974,1976.

4 杨石先,陈茹玉等. 多碳醇类化合物的合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0,1:66.

5 Ru-Yu Chen,Jian-xing Fang. Synthesis of Aryloxy (or Alkyloxy) phenyl phosphoro-thionates Derivs of Ethyl Glycinate. Phosphorus and Sulfur,1983,18(1/2/3):415.

6 陈茹玉,杨华铮,胡式贤. O-烷基-O-芳基硫代磷酰取代硫脲和O-烷基硫代磷酰双取代硫脲的研究. 中国科学B辑,1983,2:109.

7 陈茹玉,杨华铮等.硫代磷酰胺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与除草活性的定量关系. 中国科学B辑,1985,5:394.

8 陈茹玉,陈金龙等. 吡啶醇类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5,6(4):321.

9 陈茹玉,杨华铮等. O-乙基-O-芳基N-异丙基硫代磷酰胺酯结构与活性定量关系中芳基邻位取代效应的影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5,6(10):897.

10 陈茹玉,李玉桂,翟培坚. α-[O-烷基-O’-烷基 (苯基) 二硫代磷(膦)酸酯基]异戊酸间-苯氧基-α’-氰基苄酯的合成. 化学学报,1986,44:1122.

11 陈茹玉,金桂玉,沙跃武. O-芳基苯基硫代膦酰及其旋光活性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6,7(9): 811.

12 Liu Lun-Tsu,Cai Bao-Zhong,Chen Ru-Yu. The Reaction of Thiophos phoryl Dichloride with Catechol. Acta Chimica Sinica,1986,4:376.

13 陈茹玉,王惠林等. O-烷基-O-取代苯基硫代磷酰胺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与杀虫活性的定量关系.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7,8(8):707.

14 陈茹玉等编著. 有机磷化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15 唐除痴,唐永军,陈茹玉. 手性硫代磷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Ⅷ. 中国科学B辑,1987,10:1023.

16 Ru-Yu Chen,Shi-Xian Hu. New Investigation on the Reaction of PhP (S) (NCS)2 and C6H11PC (S) (NCS)2 with Amines. Phosphorus and Sulfur,1987,30:121.

17 陈茹玉,刘准,李晨曦. 1-取代苯磺酰基-3-(4’,6’-二取代均三氮苯-2’-基)-1,3,2-二氮磷杂环戊烷的合成及结构分析. 中国科学B辑,1988,31(10):1037.

18 陈茹玉,刘准,李晨曦. N’取代苯磺酰基N2-(4,6-二取代均三氮苯-2-基) 乙二胺的合成. 化学学报,1988,46(5):510.

19 Chen Ru-Yu,Liu Zhun,Li Chen-Xi. Synthesis of 1-Substituted-Ben zenesulfonyl-3- (4’,6’-Disubstituted-s-Triazin--2’-yl)-1,3,2-Diaza phospholidines and Their Structural Analysis. Science in China (B),1989,32(6):641.

20 Ru-Yu Chen,Rong Bao. Studies on the Synthesis of phosphorus Heterocycles I. [1,4,3] Thiazaphosphorino [3,4-b][1,3,2] benzodiaza phosphorinel,2-oxide. Synthesis,1989,8:618.

21 Chen Ru-Yu,Cheng Lei Feng. Substituted 4,5-Dioxo-1,3-Diaza-4λ34λ4-Diphospholane and Related Compounds. Phosphorus,Sulfur and Silicon,1989,44:193.

22 Ru-Yu Chen,Rong Bao. Studies on the Synthesis of phosphorus Hetero cycles Ⅱ. Preparation of some New Tetrahydro-[1,4,3] thiazaphos phorino [3,4-b] Benzodiazaphosphorinel,2,oxides. Synthesis,1990,2:137.

23 Ru-Yu Chen,Shi-Cain Dan. The Synthesis of Dipeptides of Aminoalkyl phosphoric Acid and Their Cyclic Compounds. Phosphorus,Sulfur and Silicon,1990,51/52: 11—14.

24 Ru Yu Chen,Jian Wu Wang. Study on the Synthesis of a New Type of phosphorus Heterocyclic Compounds-Pyrazolo [3,4-d]-1,3,2-Dlaza Phosphorin-6-one.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0,1(1):59-60.

25 Ru-Yu Chen,Baozhong Cai,Luntzu Liu,et al. The Reaction of 1,2,3-Diazaphosphole Derivative with Propynol. Phosphorus,Sulfur,and Silicon. 1991,56:129—132.

26 Ru-Yu Chen,Shi-Cain Dan. The Synthesis of Cyclophosphonodipeptides. phosphorus,Sulfur,and Silicon,1991,56: 39—48.

27 Ru Yu Chen,Baozhong Cai. The Reactions of 1,2,3-Diazaphosphole Derivatives With catechol. Phosphorus Sulfur and Silicon,1991,57:83—85.

28 Ru Yu Chen,Baozhong Cai,Guowei Li. Synthesis of 9-Acetyl-8,9-diaza-1-phosphabicyclo [4,3,O] nona-3,7-dienes by Regioselective Diels Alder Reaction of 2H-1,2,3-Diazaphospholes with Isoprene.SYNTHESIS,1991(9):783—784.

29 陈茹玉,冯克胜. 类Mannich反应合成2,5-二苯基-3,3-二取代-2,3-二氢-1,4,2-氧氮磷杂环戊烯-2-氧化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12(12):1605—1608.

30 Chen Ru-Yu,Liu Li-Jian.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The Derivatives of (+)-1R,3R(S)5S-2,4,3-Diazaphosphabicyclo-[3,2,1]octan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1992,35(2):146—154.

31 陈茹玉,王建武.1-烃基5-取代氨基-4-吡唑(N-取代)甲酰胺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13:52—55.

32 陈茹玉,张跃华,程慕如. 含磷二肽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的研究 (Ⅱ).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13(5):611—616.

33 陈茹玉等编著. 有机磷农药化学.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知名人物 丁儆人物简介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知名人物 余贺人物简介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中共人物传 施洋人物简介,施洋人物评价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

知名人物 田奇镌人物简介

·田奇镌个人人物简介田奇镌,区域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长期进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多年,对该省地质事业贡献卓著。所著《湖南泥盆纪之腕足类》是重要的经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