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邓从豪人物简介
Posted 理论
篇首语:好人的天生欲望是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邓从豪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邓从豪人物简介
·邓从豪
邓从豪,理论化学家和教育家,长期从事量子化学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他创新求实,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在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和电子相关理论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他操守高洁,师德高尚,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级专门人才。
邓从豪1920年10月10日出生在江西省临川县崇冈乡上邓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位种田能手,并以济贫扶困、乐善好施而名闻乡里。邓从豪勤奋好学,热爱劳动,从小学到大学,他一直在假期里帮助父亲做农活。邓从豪的父亲很有远见,尽管子女多,土地少,但是他忍饥受冻,典当借贷为儿子筹措学费。这种吃苦耐劳、坚韧正直的优秀品质对邓从豪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935年夏,邓从豪考入南昌一中,1938年以优秀成绩被保送本校高中。他喜读科学家传记,牛顿和居里夫人等科学巨匠的伟大人品和丰功伟绩不断激励他奋发向上,并立志追随先哲足迹,科学兴国,造福人类。1941年夏他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
在厦门大学求学期间,邓从豪受教于著名物理化学家傅鹰和蔡启瑞。这两位教授渊博的学识、执著的追求、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邃的学术思想给予邓从豪以深刻的影响。在厦门大学求学的4年中邓从豪奔波于化学系、数理系的课堂、实验室和图书馆之间,不仅取得了化学系的毕业文凭,而且修完了数理系的绝大部分课程。他的勤奋和毅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
1945年邓从豪从厦门大学毕业后,首先应聘在集美中学任教,次年秋应聘回到母校南昌一中,不久又被南昌中正大学化学系聘任为助教。物质结构微观世界的奥秘对他有着无穷的诱惑力,为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他坚持自学,不断开拓和加深理论基础。
1947年,全国掀起反饥饿反迫害的爱国学生运动,中正大学的学生奋起响应,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残酷镇压。作为一名正直的教师,邓从豪旗帜鲜明地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1948年学校决定解聘邓从豪。虽经该校教务长、化学系教授郭庆棻力保,才撤消了解聘决定,但邓从豪已无意再留中正大学,1948年来到山东大学化学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给邓从豪在科学研究领域施展自己的抱负创造了条件。不少知名学者给邓从豪以帮助,其中著名化学家唐敖庆给予邓从豪的帮助最大、影响最深。1953年,邓从豪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由唐敖庆、卢嘉锡担任主讲的 “青岛暑期物质结构进修班”,接着,又去唐敖庆任教的东北人民大学 (今吉林大学) 进修。这两次学习为邓从豪进入理论化学的研究领域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1955年,邓从豪发表了他在量子化学方面的第一篇学术论文《键函数》,开始了他对化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此后的三十多年里,邓从豪主要是在量子化学基础理论和微观反应动力学两个领域进行研究。他学风严谨,思想深邃,不断开拓新的研究课题,在“双原子分子的势函数”、“配位场理论”、“化学反应速率的量子理论”、“电子相关理论”等前沿领域中进行了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赢得了广泛赞誉。
双原子分子势能函数及其相应的振动本征值问题,可用于解释双原子分子的红外光谱性质,并可通过光谱实验数据探索这类分子的结构信息。为此,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势能函数,其中应用最广的是Morse函数。Morse函数的优点是形式简单、参数少、物理图象清晰、直观,其振动本征值问题可以得到解析解。其缺点是,当两个原子间距趋于零时,相互作用势趋于有限值,而实际上应趋于无穷大。经过分析论证,邓从豪1957年发表了《一个双原子分子势能函数》的研究论文,他在该文中提出的势能函数保持了Morse函数的优点,克服了其缺点,保证了r→0时V→∞。
1963至1965年,受高等教育部委托,由唐敖庆主持,在吉林大学举办了“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重点研究“配位场理论”。邓从豪参加了该讨论班。在讨论班上唐敖庆曾指出: 迄今为止,配位场理论计算尚未达到标准化,原因是在点群和旋转群之间存在一条沟,这就需要架设一座桥,并嘱邓从豪研究这个问题。邓从豪经过严格论证、详尽推导,写出了论文《配位势场的理论研究(Ⅰ)——正八面体场中dn组态的理论分析》。在唐敖庆的启发下,邓从豪首次在点群和连续群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成功跨越了存在于其间的那条沟。邓从豪在该文中提出了三维旋转群到分子点群间的耦合系数,正是这个系数,沟通了点群和连续群,为配位场理论建立完整的从连续群到点群的不可约张量方法铺平了道路。“配位场理论”科研成果被1966年“北京国际暑期物理讨论会”评为10项优秀成果之一,讨论会给予该项成果以高度评价,认为中国科学家的这项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配位场理论,为发展化学工业催化剂和受激发射等科学技术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1982年,这项成果经过其他同志的进一步发展,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配位场理论中,应用群链不可约表示将能谱分类,并用耦合系数进行不可约张量计算,中国学者比国外早了近10年。
早在50年代,邓从豪就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产生了浓厚兴趣,关注着这个领域里的科研新动向。经过长期的研究,邓从豪于1978年发表了《化学反应速率的量子理论》的论文,该文分析了艾林(Eyring)过渡态理论的基本假设,指出其关于“化学反应中过渡态与反应物态达成化学平衡”的假设不能严格成立,他放弃了这条假设,用严格的量子力学方法导出了与艾林公式相似的速率常数公式,但是,邓从豪推导公式时所用的理论和方法更加严格和可靠。该文还提出了 “过渡态和产物态相互作用的矩阵元”,作为一条新的化学动力学原理,成功地证明了伍德沃德—霍夫曼(Woodward—Hoffmann)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在分子反应动力学科研领域中,邓从豪又研究了量子反应散射、准经典轨迹及势能面的计算精度等课题,做了大量的工作。
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勇于开拓,坚韧不拔是邓从豪的一个非常可贵的品质。“电子相关”是量子化学计算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它的解决将会极大提高分子的电子能谱和化学反应势能面的计算精度,因而引起了量子化学家的极大兴趣,但是它的难度之大令许多学者望而却步。邓从豪对 “电子相关理论”的研究已经长达10余年,在“选择波函数的条件”、“二阶约化密度矩阵的N可表示性”、“修正的Hartree—Fock方程”、“有效哈密顿算符与互补空间”等问题的研究中由不同途径对电子相关进行了探索。他提出了严格求解用超球坐标表示的薛定谔方程的方法并获得类氦离子的严格解,开辟了严格求解多体量子化学体系精确理解电子相关的新途径。
邓从豪师德高尚,教书育人并重。他对学生循循善诱,既要求严格,又关怀备至,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操守高洁、理想远大、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而呕心沥血。从1948年开始,邓从豪先后为山东大学化学系、物理系、光学系讲授过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物质结构、量子化学、理论力学、统计力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量子力学、普通物理、激光原理、配位场理论、线性代数、群论、分子反应动力学、振动耦合理论、传播子理论、电子相关理论等20余门课程,其中有些课程是在全国首次开设的。邓从豪的讲课特点是概念清晰准确,侧重推理,逻辑严密,思想深邃,高瞻远瞩,内容充实,锐意求新。在讲课中还经常介绍国内外同行及他本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们尽快地进入本学科的前沿。从1963年开始,邓从豪先后指导过量子化学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不少人已晋升为教授、副教授,或成为学术带头人及教学骨干,为教育和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
邓从豪长期担任教育领导工作,曾先后任山东大学化学系、光学系副主任、主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校长,并创建了山东大学理论化学研究室。他清政廉明,作风正派,知人善任,善于倾听广大教职工的建议;他十分强调学风、校风和作风建设,始终把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合格人才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为山东大学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深受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信赖和爱戴。
邓从豪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当选为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78年起连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届理事会理事,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78年他的研究项目 “分子轨道理论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1982年他参加的集体科研成果“配位场理论研究”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他的科研成果“量子化学基础理论”、“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研究”和 “量子化学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理论与应用”分别于1985、1987、1990年三次获得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今天,他虽年逾古稀,却仍以老骥伏枥的精神,活跃在理论化学的科研和教学战线上。
简历
1920年10月10日 生于江西省临川县。
1945年 毕业于厦门大学。
1945—1946年 任福建省集美中学教师。
1946—1948年 任南昌中正大学化学系助教。
1948—1949年 任山东大学化学系助教。
1949—1956年 任山东大学化学系讲师。
1956年 晋升为副教授。
1958—1963年 任山东大学化学系副主任。
1972—1979年 任山东大学光学系副主任、主任。
1978年 任山东激光学会理事长。
1978年 创建山东大学理论化学研究室,任室主任、教授。
1978—1990年 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理事会理
事。
1979—1980年 任山东大学化学系主任。
1980—1984年 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1984—1987年 任山东大学校长。
1989年 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1990年 任《分子科学学报》(J. Mol. Sci.) 副主编。
1993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论著
1 邓从豪. 键函数. 山东大学学报,1955(1):34.
2 邓从豪,樊悦朋.双原子分子的势能函数.山东大学学报,1957(1):162.
3 邓从豪. 弯键σπ键问题. 山东大学学报,1964(4):48.
4 邓从豪. 求近似波函数的一种方法. 物理学报,1964(20):1235.
5 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配位势场理论的研究Ⅰ,正八面体场中dn组态的理论分析.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64 (3):79; 中国科学,1966(15):610.
6 邓从豪.二元均杂核共轭分子的分子轨道与能谱.化学学报,1978(36):1.
7 邓从豪,居冠之. 具有周期结构的共轭分子的能级与分子轨道. 化学学报,1978(36):159.
8 邓从豪. 自发辐射的线宽与能级移位. 物理学报,1979(28):383.
9 邓从豪. 化学反应速率的量子理论. 山东大学学报,1978(2):47; 中国科学,1980(6):592.
10 邓从豪,丁世良,刘传朴等. 原子与分子的量子化学计算:歧点条件与类氦离子和HeH2+的基态. 山东大学学报,1981(1):53.
11 邓从豪,冯大诚.原子分子波函数满足的条件与类氦离子的对相关函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3,4:353.
12 邓从豪. The Modified Hartree-Fock Self-Consistent Field Equation. Int. J. Quan. Chem.,1983,23:1979.
13 邓从豪. The Modified Hartree-Fock Self-Consistent Field Equation Ⅱ. Open Shells. J. Mol. Sci.,1984,2:25.
14 邓从豪. The Transition State Theory of Chemical Reaction Rate Chem. J. Chinese Univ.,1984,1:113.
15 邓从豪,蔡政亭. A+BC→AB+C反应动力学理论分析——H+H_2→H_2+H共线反应几率的量子散射计算. 山东大学学报,1984(4):77.
16 邓从豪,刘成卜. N-Representability and Method of Linear Variation of Second-order Reduced Density Matrices. J. Mol. Sci.,1985,3:151.
17 王秉泽,邓从豪. Mechainism of the Isomerization of Azirinylidene to Ketenimine. Chem. Phys. Lett.,1987,142:92.
18 刘成卜,邓从豪. N-Representability of Reduced Density Matrices with Preimage Wavefunction Specified by Racah Scheme. J. Mol. Sci.,1987,5:145.
19 王秉泽,邓从豪. Theoretical Studies of Carbenes and Carbenoids 5. Intramolecular Reactions of Cycloprpylidene. Tetrahedron,1988,44:7355.
20 王秉泽,邓从豪. 亚烷基卡宾XYC=C: (X,Y=Cl,H,Me,F)的1,2重排反应的从头计算研究. 化学学报,1988,46:1.
21 刘成卜,邓从豪. 关于弥散函数的几个结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8,9:157.
22 丁世良,邓从豪. 在原子—双原子分子散射中跃迁矩阵元的计算. 中国科学B,1989 (4):355.
23 王秉泽,邓从豪,许临晓等. 卡宾与类卡宾的理论研究Ⅵ,H2C=CLiCl和H2CliCl构型异构与重排. 中国科学B,1989,8:785.
24 邓从豪,冯大诚,邓鲁等.The Effective Hamiltonian and Electron Correlation Energy. Chem. J. Chinese Univ.,1989,5(4):336.
25 邓从豪,丁世良.量子反应散射的非弹性散射表达式.中国科学B,1990(8):785.
26 邓从豪,王秉泽. Woodward-Hoffmann规则与环卡宾的异构化.见:庆祝唐敖庆教授执教五十年学术论文专集.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38.
27 邓从豪,蔡政亭,冯大诚. 反应散射量子力学计算的新进展. 化学物理学报,1990,3(5):317.
28 冯圣玉,邓从豪. Theoretical Studies on the Structures and reactivity of silylenoids. Chem. Phys. Lett.,1991,186 (2,3): 248.
29 邓从豪,冯大诚. The Eigenvalues and Eigenfunctions of Helium Atom.J. Mol. Sci.,1991,7(2):86.
30 邓从豪,张瑞勤,冯大诚. 用超球坐标表示原子的波函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2,9(2):2258.
相关参考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
·田奇镌个人人物简介田奇镌,区域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长期进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多年,对该省地质事业贡献卓著。所著《湖南泥盆纪之腕足类》是重要的经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