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黄葆同人物简介

Posted 催化剂

篇首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黄葆同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黄葆同人物简介

·黄葆同



黄葆同,高分子化学家,主要工作为应用基础研究,涉及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合成,集中在共混增容和烯烃聚合。研究并推广了聚烯烃型热塑弹性体。着重研究聚烯烃/极性聚合物共混中的增容问题、界面结构和结晶;含聚烯烃段的嵌段或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不同聚乙烯间和不同极性聚合物间的相互作用,使用了一些测试结构的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着力研究烯烃序贯聚合中是否形成如工业界所称的嵌段聚合物;研究了MgCl2载体钛催化剂下的乙烯或丙烯和α-烯烃共聚合;提出并验证了乙烯共聚速度加快的扩散机理;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茂金属催化烯烃聚合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参与国内新茂金属催化剂试制的协作。

黄葆同,1921年5月1日生于上海。1940年入沪江大学化学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秋)转至中央大学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47年秋赴美求学。1948年在Texas A&M College获化学硕士学位(导师Prof.Ralph T.Holman);1952年在PolytechnicInstitute of Brooklyn 获 Ph. D 学位 (导 师 Prof. C. G.Overberger),主修有机化学,辅修高分子化学。因当时美国政府禁止中国学生离境,遂在Princeton大学塑料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任Reseach Associate,至1955年4月回国。1953年与在Princeton的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任职的冯之榴结婚。

回国后至今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高分子研究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7年起任室主任,80年代初兼任副所长4年。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吉林省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化学会理事(第廿一、廿二届)、常务理事(廿四届)、高分子委员会委员、应用化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廿四届);曾任省、市化学会(副)理事长,长春市科协副主席。《高分子学报》、《中国高分子科学》(英文)编委,《应用化学》主编(1997— ),《J.Polymer Science》(美)顾问委员会成员(1980—1989);《合成树脂及塑料》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东北大学名誉教授。

早期工作有:从乌桕油首次发现具有旋光性的lipid(Texas);新环状偶氮腈的合成及其分解机理的提出(Brooklyn);乙烯基二茂铁的首次合成和(共)聚合(Princeton,未发表)。回国后,中国各地生漆成分鉴定,和具有优异性能的我国国宝生漆的干燥机理为漆酚的漆酶氧化和不饱和侧链自动氧化的共同结果这一观点的提出;异丙苯的自动氧化。“大跃进”以来,向原子能和平利用的靠拢;新单体合成和聚合;自由基低温聚合;耐高温航空有机玻璃等。70年代开始,乙丙橡胶合成的新催化剂、活化剂。以上各项接受任务和自选课题交替纷呈,接触面较广。

1978年以来,选了以乙烯、丙烯为基础的多相聚合物(高聚物共混,和嵌段、接枝共聚物)以及高效载体钛催化剂下的烯烃聚合这两个应用基础的方向,开始了系统研究工作。由于研究组尤其是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下列各方面取得了好的成果,均以论文形式发表(黄均为最后署名),尚有许多成果未及时发表。

(1)聚合方面:对Ziegler—Natta催化剂下工业实践中序贯聚合是否得到据称的“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艰苦的研究,并与Bassett(英国)、Mirabella(美国)合作,证明与所用催化剂有关;就当时新兴的烯烃聚合MgCl2载体钛催化剂(第三代催化剂)开发极低密度聚乙烯;发展了一个含SiO2的MgCl2载体催化剂,阐明了SiO2在其中的作用;提出了聚合中单体扩散控制机理,对共聚结果的预测得到实验证实;开发了一个无规聚丙烯催化剂(专利);探索了钛系乙丙橡胶和其他共聚。

在国内最先从事新兴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研究了不同取代基对茂锆聚合活性的影响;不同R3Al部分取代MAO的能力;催化体系的ESCA观察;第一例发现在茂钛/MAO下丙烯可视温度而聚合为全同、无规或间同构型;在双核茂钛下可直接得到工业上最希望得到的宽或双峰分子量分布。组内开展了以聚合物为大配体的高分子载体催化剂,在1996年国家科委组织的评比中显示优异活性;高聚物配体钛催化剂同样适用于间同聚苯乙烯的合成。

(2)共混方面:在国内最早开展了以聚烯烃为基础的热塑弹性体(TPO)的研究,乙丙橡胶/聚丙烯成果(专利)曾初步中试并转让,90年代在全新条件下重制,在放大推广中。另进行了其他品种,如天然橡胶/聚乙烯、丁腈橡胶/聚丙(乙)烯等的研究。系统研究了聚烯烃与不同极性聚合物的增容共混,增容剂在分散粒子和基质两相间界面上的分子状态,共混对子的结晶行为等;提出了界面张力随增容剂浓度变化的三阶段模型,国内外广为引用。又开展了极性/极性聚合物共混和极性/极性嵌段聚合物在共混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3)对于和共混物一样一般在微观上呈多相形态而常作为增容剂使用的嵌段、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其合成:大分子单体概念在国内的首次应用,包括聚合机理转换的新的合成方法的评估,“一线穿”(thread—through)共聚物概念的提出。首次合成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段的嵌段和接枝共聚物,前者与聚乙烯共混有好的耐磨性能(专利)。研究了不同增容类型(A/A—B/B,A/A—B/D,C/A—B/D)下具体对子中的增容作用、增容机理,胶束的形成和结构等。出于对增容剂链段与共混组分间作用的了解,研究了极性聚合物间的相互作用,以至不同聚乙烯间的相容性。对聚乙烯的酸酐化做了较细致的工作(大连理工大学)。

黄葆同已培养研究生30余人。早期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1984年以来发表论文130余篇,国内外期刊各半。主编专著2部(定向聚合,1983,1998),美国高聚物材料百科全书专题二项(1996),与他人合作主编《高分子词汇》(1995)。活跃于社会活动,爱好时事、阅读、音乐、摄影。

简 历



1921年5月1日 出生于上海。

1940—1942年 在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2—1944年 在中央大学化学系学习,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47—1948年 在美国Texas A & M College学习,获化学硕士学位。

1948—1952年 在美国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Brooklyn深造,获博士学位。

1952—1955年3月 在美国Princeton大学塑料研究室任Research Associate。

1955年10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7年起任室主任,1980年起兼任副所长4年。

1980—1989年 美国《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的顾问委员会成员。1982年至今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一届,第二十二届理事会理事和第二十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高分子委员会委员、应用化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3—1998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代表。

1991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6年至今 东北大学名誉教授;另外任大连理工大学等五所高校兼职教授。

1997年至今 《应用化学》主编;历任《高分子学报》、《中国高分子科学》(英文版)编辑。



主 要 论 著



1 Jingjing Ma,Deren Pang,Baotong Huang. Poly (ethylene-copropylene )-g-Polystyrene through Macromer Polymerization:Preparation,Morphology,and Structure-Properties Relationship,J.Polym. Sci.,Polym. Chem. Ed.,1986,24:2866

2 Chuan Qin,Jinghua Yin,Baotong Huang. Compatibilization of Natural Rubber/Polyethylene Blends by Polyethylene-b-Polyisoprene DiblockCopolymer,Polymer,1990,31:663

3 Weidong Li and Baotong Hua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rystallization of the PDMS Block and Morphology of Poly (butadiene-b-dimethylsiloxane),J. Polym. Sci.,Polym. Phys. Ed.,1992,30:727

4 Jianguo Wang,Wen-bin Zhang,Bao-tong Huang. Some Newer Concepts on Ethylene/α-Olefin Copolymerization on HeterogeneousZiegler-Natta Catalysts,Makromol. Chem.,Makromol. Symp.,1992,63:245

5 Jianguo Wang,Hui Chen,Baotong Huang. Unsteady Diffusion Kinetics of Ziegler-Natta Heterogeneous Catalyst Polymerization Ⅳ. Predic-tion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Propylene/Ethylene/Hexadecene-1Terpolymerization,Makromol. Chem.,1993,194:1807

6 Tao Tang and Baotong Huang. Interfacial Behavior of Compatibilizers in Polymer Blends,Polymer,1994,35:281

7 Tian Jun,Hu Ninghai,Shen Qi,et al. Stereochemical Control in Propylene Polymerization with Asymmetrically SubstitutedTitanocene/Methylaluminoxane Catalyst. Science in China,1995,38:1068

8 Tao Tang,Zhongli Lei,Baotong Huang. Studies on Morphology and Crystallization of Polypropylene/Polyamide 12 Blends,Polymer,1996,37:3219

9 Shengsheng Liu,Guangqian Yu,Baotong Huang. 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by Zirconocene/B (C6F5)3 Catalysts with AluminumCompounds,J.Appl.Polym.Sci.,1997,66:1715

10 黄葆同,沈之荃主编. 烯烃双烯烃络合催化聚合新进展.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知名人物 丁儆人物简介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知名人物 余贺人物简介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中共人物传 施洋人物简介,施洋人物评价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

知名人物 田奇镌人物简介

·田奇镌个人人物简介田奇镌,区域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长期进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多年,对该省地质事业贡献卓著。所著《湖南泥盆纪之腕足类》是重要的经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