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邢其毅人物简介
Posted 化学
篇首语:不亏待每一份热情,不讨好任何的冷漠。一旦攒够了失望,就离开。从此再也不见,友情如此,爱情亦如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邢其毅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邢其毅人物简介
·邢其毅
邢其毅,有机化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研究工作涉及有机化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生物碱、多肽、抗生素合成以及中药有效成分和花果头香等天然产物化学方面均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果。他是胰岛素合成项目的学术负责人之一; 他所设计的氯霉素的新合成法,60年代就被国外用于工业生产。他特别注重基础教育,亲自讲授普通有机化学课程近20年,为我国有机化学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 《有机化学》 一书是我国第一本自行编著的有机化学教科书,是许多高校沿用多年的主要教材。
邢其毅,1911年11月24日出生于天津市,原籍是贵州省贵阳市。父亲邢端是清末翰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是国家中央文史馆馆员。邢其毅自幼读私塾,并一直喜欢研读史书,这使其在文学和史学方面都有较深的功底。
1933年,邢其毅毕业于辅仁大学化学系,后去美国留学,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研究院,在有机化学家R.亚当斯(Adams)·教授指导下从事联苯立体化学研究,1936年获博士学位。为了扩大视野和博览众家之长,同年夏天他又去德国慕尼黑大学,师从当时著名有机化学家H. 维兰德 (Wieland)进行蟾蜍毒素的研究。他在博士后研究工作中完成了芦竹碱的结构与合成,这项成果后来成为一个重要的吲哚甲基化方法。
对于刚涉足有机化学乐园的年轻的邢其毅来说,在著名的维兰德实验室中工作应当是十分理想和鸿图无量的时候,日本侵略军把罪恶的铁蹄踏进了中华大地,祖国面临灭亡的危险,这使邢其毅断然做出决定,放弃眼前优越的研究工作条件立即回国,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国后,邢其毅在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所任研究员,不久华北沦陷,上海也危在旦夕,中央研究院被迫南迁昆明。邢其毅负责转运书籍等贵重物品,绕道香港、越南,历时半年之久,才将全部资料物品运抵昆明。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为了支援抗战,寻找抗疟药物,邢其毅跑到云南边境河口地区收集金鸡纳树皮,开展有效成分的分析研究工作。在大后方期间,邢其毅目睹当时国民政府的腐败和消极抗战的情景,感到非常失望,于是他决定去寻找新的救国道路。1944年,他冒着生命危险,从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来到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前线皖北解放区天长县,参加新四军的工作。他被分配到苏北华中军医大学,一面训练基本药学人才,一面为军队制药。在这期间,他把夫人钱存柔 (现在北京大学生物系任教授) 和孩子也都接到新四军中一起做抗日救亡工作。
抗战胜利后,邢其毅受聘于北京大学,于1946年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农化系和化学系任教授,同时兼任前北平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49年是中国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年!邢其毅和千千万万北京市民一起欢欣鼓舞地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当听到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邢其毅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他感到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一个富强昌盛的中国就要到来了! 作为一个爱国科学家,他认为是自己大展宏图的时候了。
1950到1952年,邢其毅还兼任辅仁大学化学系主任,为战后学校的整建做出了重要贡献。1953年,邢其毅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北京市抗美援朝委员会委员,还是北京市第五届政治协商会议常委,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二届专业组顾问,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化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青年化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等。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第六、七届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民盟中央科学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开创我国多肽化学的研究方向和人工合成胰岛素
邢其毅是一位造诣很深、洞察力敏锐的有机化学家,他早在50年代初就断言:在未来年代里蛋白质和多肽化学必将成为有机化学研究的前沿阵地。1951年他就提出并进行蝎毒素中多肽成分的研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项研究未能正常开展,事后证明,这个计划比国外同行早15年。
多肽合成研究中,氨基酸的端基标记是一个重要问题,邢其毅是我国进行接肽方法和标记氨基酸研究的第一人。他提出用硝基苯甲酸酐与氨基酸发生德肯—威斯特(Dakin-West)反应使氨基酸末端生成一个带色的氨基酮化合物,这是一个识别氨基酸羧端的好方法。
在多年的多肽化学研究中,邢其毅和他的助手们还成功地合成了九种多肽的新试剂,并因此获得了国家教委1988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蛋白质合成是一个神秘诱人的领域,50年代前后,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有机化学家都在注视着这个问题。1955年,英国的桑格(Sanger)用生物降解和标记方法确定了第一个活性蛋白质——牛胰岛素分子的氨基酸连接顺序(一级结构)。1958年,中国的几位有机化学家和生物化学家在北京讨论了胰岛素人工合成的可能性问题,邢其毅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认为胰岛素人工合成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对含半胱氨酸片断的接肽方法和端基保护问题。随后,邢其毅等就开展了含半胱氨酸小肽的合成研究。1959年,在国家科委的组织领导下,由北京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和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研究队伍,开始胰岛素合成研究,邢其毅是这个研究集体的学术领导者之一。经过数年的共同努力,人类第一个用人工合成方法得到的活性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终于在1965年降生在中国大地上。结果公布之后,立即引起世界科学界的极大关注,它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蛋白质和多肽合成化学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为我们这个伟大的科学文明古国又赢得了新的荣誉。为此,1982年国家特发给邢其毅等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以表彰他们在合成胰岛素工作中的贡献。
氯霉素的新合成法
氯霉素是人类能够进行大规模化学合成的唯一的抗生素,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被列为重点科研项目。但是当时它的合成方法较繁,工艺复杂,原料难得。为了发展我国的抗生素工业,1956年,邢其毅和戴乾圜等在研究普林斯(Prins)反应的立体化学过程中,设计了一条新的、从容易得到的工业原料苯乙烯开始合成氯霉素的方法。这个新合成法不但在理论上很好地解决了氯霉素的立体化学问题,而且适合进行大规模生产。整个合成只有五步反应,中间生成物全都是液体,这为生产过程中的管道化输送和连续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遗憾的是,这个新合成法当时由于各种原因未能首先在我国实现工业化。在事隔11年后的1968年,意大利的卡洛·埃巴公司采用了与此完全相同的方法建成一个年产400吨的氯霉素生产工厂。但是,氯霉素的新合成法,是中国科学家创立的,为此,该项研究成果获得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奖。
在天然产物和中药成分研究中的开创性成果
邢其毅对于我国特有的天然产物丰富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始终怀有极大的热情。他回国后的第一篇论文就是关于云南河口地区金鸡纳树皮的成分分析研究的报告。那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完全没有正常从事研究工作的条件,但他凭着一心抗日救国的热情,不畏艰难,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千方百计地开展研究工作。邢其毅对这一段经历始终铭记不忘,并经常对学生们讲起这段历史,激励青年学子们要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并要有始终不懈地为之奋斗的精神。
在这期间,邢其毅还进行了从蓖麻油中分离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一个测定不饱和脂肪酸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后来这个方法得到了普遍使用。
在中央研究院工作时,在庄长恭领导下开展防己生物碱的研究,从中分离出了一种新的生物碱,命名为防己诺林碱,并做完了它的全部结构测定研究,这是我国在生物碱研究方面较早和较完整的一项研究成果。
天然香料的开发和利用是当今世界“回归大自然”大潮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国际市场上人们对天然香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往天然香料都是通过精馏方法提取其液体成分。邢其毅注意到我国各种新鲜花果香气成分的研究还是一块“处女地”,于是他和他的同事们自己设计了一个提取装置,到花果产地当场收集它们的“香气”,1978年他们首次完成了白兰花头香成分的全分析。对西藏扎布耶盐湖杜氏藻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这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开创了花果头香成分研究的先例。随后,他们又对玫瑰、荔枝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花果头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有的成果已被有关企业生产部门所采用。
中药是我国的一大财富。对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邢其毅一直倾注了极大的精力,他甚至在去西藏开会时,还不忘记收集有关藏药的许多资料。他还特别注意到我国的大部分草药都是使用水煎剂,因此他多次提出开展中药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研究课题,但是为了开发祖国的中药宝库,他决定要闯这个难关。他选择我国人参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在已经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果,分离出了几种水溶性小肽成分,并研究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生理活性,为此他得到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有机反应与合成药物的研究
50年代初,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条件还非常困难,尤其是原料药品和试剂十分缺乏。邢其毅一如既往,仍然采取就地取材的办法,根据当时所能得到的原料和条件,确定研究课题。他找来了几瓶丙烯腈,立即开展麦克尔反应的研究。他先后合成了一系列硫代四氢噻唑环系、含β-5,5-二取代乙内酰胺的衍生物和多螺环化合物,其中有些具有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七年以后发现,日本化学家发表了一些完全相同的研究工作。
苯骈七元杂环化合物,是近20年来人们在合成新药过程中涉及最多的一个新领域。因为这类化合物很多都具有良好的药理性质,其中有些已经被用作镇痛、安神等药物。邢其毅及其助手们近年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类型的稠合七元杂环化合物,发现了一些新的杂环体系,并对这些新的杂环的构象和立体选择性反应等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工作。
劳则思 逸则罔 毕生致力于教育
邢其毅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有机化学家,而且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享有盛誉的有机化学教育家。他常讲,他这一生的主要精力在于教书。这一方面说明他对教育事业、培养人才十分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绩而感到自豪。
邢其毅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一丝不苟。他在教学上奉行的格言是“劳则思,逸则罔”。他自己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耕耘在课堂上。他知识渊博,同时又有精湛的讲课艺术,他讲课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给学生以启迪。在课堂上,他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挥洒自如地给学生许多丰富知识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之间又给学生们留下了许多耐人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像磁铁一样把学生“吸住”,使你随着他的思绪去思考和探究。邢其毅认为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就是看能否使学生受到所讲课程的 “感化”,从而引起他自己的深入钻研和追寻。这种“感化”不但使大批学生立志为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而献身,而且也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去献身、奋斗的方法和本领。
邢其毅十分重视教材建设。他编写的 《有机化学》一书被教育部定为全国高校通用教材,这是我国第一本自己编写的大型有机化学教科书,它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70年代,他又将该书改写,增加了近20年来有机化学的新成就,重新写成《基础有机化学》 出版,这既是一本高等学校的教科书,又是一本可供所有有机化学工作者使用的大型参考书。这本书在1988年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教材。
在几十年的教学过程中,邢其毅还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教学环节的需要,编写和翻译出版了多种参考教材,如《有机化学简明教程》《共振论的回顾和展望》《有机化学词典》《有机化学的电子理论》和 《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等。近年他还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有机化学部分的主编。
邢其毅非常强调实验课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他担任北京大学有机教研室主任几十年,一直重视各类实验课程的设置和实验室的建设,特别是对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室,从实验设备、实验内容的选择到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立他都付出了很多的劳动和心血。他经常带领前来交流的国内外客人参观这些实验室,借以促进实验室的建设和强调实验对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他曾专门著文批驳一些轻视实验颠倒、实践和理论关系的错误观点,并通过分子轨道对称守恒规则的发现过程深刻指出任何科学发现和新理论的创立,都是在大量科学实验基础上完成的。
邢其毅还十分关心中学教育和对在职自学青年的指导和帮助。他给《中学文库》写书; 给中学刊物写文章; 给中学教师做报告传授教学经验;给自学青年写信解答他们提出来的各种问题,有时还要给他们寄去必要的书籍和资料,指导他们学习。至于登门求教的人更是经常不断。所以说,邢其毅的学生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直接听过他讲课的几千名,还有许多通过不同形式授业于他的各类学生,而且所有这些人直到现在还在不断地从多方面得到邢其毅的指导和帮助。
简历
1911年11月24日 出生于天津市 (原籍贵州省贵阳市)。
1933年 毕业于辅仁大学化学系。
1933—1936年 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院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6—1937年 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维兰德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37—1941年 在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44—1946年 在新四军华中军医大学任教。
1946—1949年 在北京大学农化系和化学系任教授,兼任北平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50—1952年 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并兼任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主任。
1952年— 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并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52年 被聘为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
1962年 被聘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1978年 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至二十二届理事会理事,并兼任化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和青年化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1980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2年 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4年 被聘为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二届专业组顾问。1986年 当选为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会理事。
主要论著
1 Hsing C. Y.,Chang K. J.. A new method for the cleavage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J. Am. Chem. Soc.,1939,61: 3589.
2 Chuang C. K.,Hsing C. Y.,Kao Y. S.. Untersuchungen uber die Alkaloide von Han-fang-chi,Fangchinolin,ein Demethyltetrandrin.Bericht,1939,52B: 519-25.
3 Hsing C. Y.,Li E. F. A note on the alkaloid contents of the cinchona barks cultivate in Yunnan,L. Chem Eng. China,1942,9: 32—35.
4 Hsing C. Y.,Li L. T. Action of Grignard reagent on ethy lethylene tetracarboxylate. J Am. Chem. Soc.,1949,71: 92-96.
5 邢其毅。丙烯腈化学Ⅰ,丙烯腈和取代乙内酰脲的反应.化学学报,1955,21:192—201.
6 King S.,Hsing C. Y. Chemistry of acrylonitrile Ⅲ.Scientia Sinica,1956,5(3): 455—60.
7 邢其毅,戴乾圜,薛良驹. 4-芳-5-卤-1,3-二氧六环的合成及Pnins反应的研究. 化学学报,1956,20: 19—29.
8 邢其毅,戴乾圜,卢耀棠. 氯霉素的新合成法. 科学通报,1957: 302.注: C. A. 1958,52: 12918,19950; Heath,A.,Chem. Eng,1970,77: 60—2.
9 戴乾圜,余社栋,邢其毅.对位硝基苯甲酸酐与氨基酸的Dakin-West反应. 科学通报,1957,23: 719.
10 邢其毅,张景祥. 防已诺林碱的结构. 化学学报,1957,23: 405—410.
11 邢其毅. 有机化学(上、下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7年12月第一版.
12 李崇熙,陆德培,邢其毅等.含半胱氨酸多肽的研究Ⅰ.化学学报,1963,29: 131—142.
13 贾忠建,邢其毅.β-5,5-二取代乙内酰脲丙酰肼的合成.化学学报,1963,29(6): 433—38.
14 邢其毅.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理论. 译自Baker J. W. 原著.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
15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 Academia Sinica,Department of Chemistry,Peking University and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Academia Sinica.The total synthesis of crystalline insulin. Kexue Tongbao,1966,17:241—276.
16 Hsing C. Y.,King S.,Li G. B. 2,4—Disubstituted—2,3—dihydroben zo—(1,5)—thiazepines. Acta Chemica Sinica,1966,32: 247—251.
17 邢其毅,徐瑞秋,周政. 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1983.
18 Li C. H.,Yieh Y. H.,Hsing C. Y.,et al. 3-Aminoacyltetrahydro thiagole—2—thione as an active amide for peptide synthesis。Tetra.Lett.,1981,22 (36): 3467—3470.
19 邢其毅,王显仑,金声等. 白兰花香气的化学成份研究.化学通报,1981 (9): 9.
20 邢其毅. 共振论回顾与瞻望.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21 张晓林,金声,邢其毅. 北京妙峰山玫瑰花头香成分分析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1985 (4): 8—14.
22 李根,李崇熙,邢其毅. 苯并唑酮(BOO)多肽合成中的应用. 化学通报,1987 (12): 18—20.
23 Lu Y. C.,Jin S.,Xing Q. Y. Theoretical conformational analysis of 1,5-benzodiazepines and benzothiazepines. J. Mol. Structure (Theochem),1988,167: 253—267.
24 邢其毅. 合成的魅力.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25 Yang L.,Ye Y. H.,Xing Q. Y.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water soluble oligopeptides and amino acids of Ginseng. Chinese Chem. Letters,19901: 51—54.
26 陈家华、林袒铭、邢其毅等. 西藏高原盐湖植物——杜氏藻的香气成分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5,31(4): 383—386.
相关参考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
·田奇镌个人人物简介田奇镌,区域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长期进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多年,对该省地质事业贡献卓著。所著《湖南泥盆纪之腕足类》是重要的经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