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高滋人物简介
Posted 分子筛
篇首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高滋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高滋人物简介
·高滋
高滋,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长期从事沸石分子筛、固体超强酸、介孔分子筛、层状磷酸盐、吸附分离与催化等方面基础应用研究,积极投入“功能体系分子工程学”建设,推动了我国分子筛学科和石油化工的发展。她教书育人、著书立说,为我国化学学科发展、化学人才培养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做出了贡献。
高滋,祖籍浙江杭州,1933年8月21日出生于上海,父亲为大学化学教员。她自幼酷爱科学,学习勤奋。1944年进入上海圣玛利亚女子中学,1950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时转到复旦大学化学系求学。1953年毕业,选送至北京大学俄语培训班,学习结束后回复旦任教,并在顾翼东教授指导下,从事稀有元素化学研究工作。
1954年高教部委托北大化学系首次举办进修教师学习班,高滋又被选送到北大学习,并在张青莲教授的指导下参加稳定同位素的研究。1956年,回到复旦。
1958年应当时国防建设的需要,高滋负责筹建了复旦化学系82新专业,为国家培养国防建设急需人才,并且承担了一批重要的国防科研任务。1959年她还带领年轻师生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参加了高能燃料研制等工作。1959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称号。
研制甲苯歧化工业催化剂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开始建设首批大型石油化工厂,在石油部和上海市的组织下,高滋参加了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厂的部分筹建工作。在调研中她发现国内许多化工厂所用催化剂多依赖进口,深深地认识到石化装置催化剂国产化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回校后,高滋于1973年负责筹建了催化专业,并承担了石油部重点项目国产丝光沸石和甲苯歧化催化剂的研制工作。
经过六年多的奋战,高滋等用廉价的国产原料和简单可行的工艺,首先研制成功了以人工合成丝光沸石为主要活性组分的DF甲苯歧化催化剂。在小试和中试阶段进行的1000小时甲苯歧化反应试验中,该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均达到甚至超过了从日本引进的T-81催化剂的水平。1978年,在湖南长岭炼油厂工业生产装置上放大生产DF催化剂9吨,试车一次成功,产品合格率100%。放大生产的DF催化剂在该厂自行设计并制造的国内第一套3万吨/年甲苯歧化生产装置中连续运转1012小时,操作稳定,各项指标达到了引进装置开车水平。1979年DF甲苯歧化催化剂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的技术鉴定,该成果获1980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和1981年国家发明四等奖。
在研制甲苯歧化催化剂的过程中,高滋领导的催化实验室还建立并推广了多种沸石催化剂测试技术,如红外光谱测定八面沸石和丝光沸石骨架硅铝比、XRD测定沸石结晶度和晶胞参数、非水溶剂法测定沸石催化剂的积碳量、NH3-TPD法测沸石表面酸性等,在催化剂的研制和生产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化学液相沉积制高效吸附剂
90年代初,高滋参加了唐有祺教授领导的“功能体系分子工程学”国家攀登计划,即根据特定功能,利用已掌握的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子设计和合成的方法。比如,沸石上的吸附和催化过程都是在沸石内部孔道中进行的,为了提高沸石在这些过程中的择形选择分子识别能力,高滋曾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来精细调变沸石孔径。CVD法效果显著,但操作和装置复杂,难以在工业上大规模推广。日本专利曾提到用硅酯溶液可以调变NaY沸石孔径,但缺乏详细数据。高滋摸索了不同沉积剂在不同沸石上的化学液相沉积(CLD),并从沸石与沉积剂反应机理出发,发明了用价格低廉和沉积效果好的卤化物代替硅酯进行化学液相沉积的新方法。由于卤化物的沉积反应活性比硅酯高,用卤化物化学液相沉积处理的HZSM-5沸石对各种二取代苯对间异构体混合物具有优异的择形选择分离性能,孔径调变精度已达到小于0.05纳米,沉积剂用量可减少一半。该成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并荣获1997年上海市优秀发明成果一等奖。
系统地开展固体超强酸研究
80年代日本学者Arata等连续报道了一系列SO42-促进金属氧化物固体超强酸,其典型代表为酸强度可达到100%H2SO41万倍的SO42-/ZrO2,而且反应物与催化剂容易分离,不腐蚀反应装置,催化剂成本低。高滋敏锐地认识到这将给石油化工带来新的生机,因为在石油化工中,许多重要反应都是酸催化反应。为此,早在1989年高滋就系统地开始了固体超强酸的开拓性研究,建树颇多。
1.固体超强酸的表征方法。因发现用国内外长期沿用的碱性分子程序升温脱附法测超强酸性是不妥的,提出流动Hammett指示剂法和红外水吸附法,并创立用常温正丁烷和正戊烷在固体超强酸上的异构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来精确表征固体超强酸性的方法。
2.SO42-促进多元氧化物固体超强酸。发现SO42-促进的Cr—Zr、Fe—Cr—Zr、Fe—V—Zr和Al—Zr多元氧化物的超强酸性和正丁烷异构化催化活性是文献报道的固体超强酸性最强的SO42-促进型Fe—Mn—Zr多元氧化物的2~3倍,并指出主族元素铝和过渡金属元素的促进作用有本质区别。
3.过硫酸根促进的固体超强酸。首创用过硫酸氨浸渍法制备出新型固体超强酸S2O82-/ZrO2和S2O82-/Al2O3—ZrO2,它们的正丁烷异构化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明显优于SO242-/ZrO2。
4.超细和负载型固体超强酸。把SO42-/ZrO2载在丝光沸石、中孔分子筛、Al2O3等上,调变了酸性,降低了制备成本,并利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得了大比表面超细SO42-/ZrO2固体超强酸。
5.固体超强酸的环保催化反应。探索了固体超强酸催化的正丁烷异构化、甲苯苯甲酰化、有机物低温燃烧和氟里昂催化分解反应,开辟了固体超强酸在环境催化中的新天地。
高滋的这些工作在国外期刊上发表以后,引起了较好的反响:1993年应固体酸碱催化大师田部浩三之邀,赴日本参加国际酸碱催化大会宣读论文;1996年Catalysis Review用一整页篇幅介绍其成果;1998年应邀在超强酸研究的先驱、诺贝尔奖获得者欧拉主编的超强酸专刊上发表专论。
探索介孔分子筛和层状磷酸盐
介孔分子筛是90年代出现的一类新材料,具有大孔道和高比表面,可望成为大分子反应的催化剂或载体。高滋较早成功合成出高结晶度介孔分子筛MCM-41、HMS和KIT-1,并着重研究介孔分子筛表征方法及以介孔分子筛为载体的催化剂,发现了MCM-41介孔分子筛吸附等温线的特殊性并作出合理解释,纠正了传统吸附理论认为在相对压力低于0.4时不出现滞后环的观点。提出可利用N2吸附方法表征介孔分子筛的结构有序度、孔道结构及活性组分在孔道内的分散情况。探索了氧化物在介孔分子筛上的不同分散行为及介孔分子筛本身的孔道排列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对介孔分子筛作为催化剂载体时存在的优缺点作了较全面的分析。
层柱磷酸盐是另一类介孔材料,高滋在该领域也做了大量工作,她从层柱磷酸盐的结构特点出发,研究了它们的胶体化和柱撑规律,制得了许多比表面大、热稳定性好、有催化应用前景的层柱磷酸盐介孔材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砌块法”设计合成新型层柱磷酸盐,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做出了贡献。
热心培养人才,积极参与学术交流
高滋是一位教学和科研双肩挑的教师。她对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循循善诱、严格要求,一直受到学生的敬仰与好评。在科研中,她思路敏捷,乐于接受新事物,对实验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她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复旦的催化学科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国家教委物理化学重点学科、世界银行贷款物理化学专业实验室和211工程表面科学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催化专业人才。
高滋一直热心于学术交流。1979年,她作为首批赴英访问学者之一,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分子筛实验室从事合作研究。她在L.V.C.Rees教授的指导下,就Moessbauer谱研究沸石结构课题进行了系统的、开创性的工作,在Zeolites上发表论文5篇;后来,还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和康州大学合作研究,并应邀赴法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访问或参加学术会议。
高滋和其他学者合译化学著作6部,分别为:《化学动力学》、?多相催化》、《多相催化动力学》、《负载络合物催化作用》、《催化剂设计——进展与展望、催化研究中的实验方法(第三卷)》;同其他学者合著专著或科普著作4部,分别为:《自然科学基础手册》、?Progress in Zeolite Science: A China Perspective》、《逆向而行——功能体系的分子工程学》、《沸石分子筛催化与吸附分离》。至今获中国发明专利2项,公开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高滋曾任国际沸石杂志《ZEOLITES》中国编委、《复旦学报》和《化学世界》的编委;现任《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催化学报》和?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副主编以及《化学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物理化学学报》、《应用化学》和《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等刊物的编委。从80年代后期至今,她连续担任了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并先后担任了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化学学科组成员、分子动态与稳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国家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在国际和国内学术界都很活跃。
高滋于1980年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81年获国家发明奖四等奖,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7年获上海市优秀发明成果一等奖,还在1983年和1997年两度荣膺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她被复旦大学聘为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曾经担任复旦大学化学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并于1998年9月光荣地当选为复旦大学首席教授。
简历
1933年8月21日 出生于上海市。
1950—1952年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学生。
1952—1953年 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留校任教。
1954—1956年 北京大学化学系进修教师。
1956—1979年 复旦大学化学系讲师,副教授。
1979—1981年 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化学系访问学者。
1982—1985年 复旦大学化学系主任。
1985—1986年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工系访问学者。
1986年至今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2000年 美国康州大学化学系访问教授。
代表性论著
1 郑绳安,高滋.多相催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3
2 Gao Z,Rees L V C.Moessbauer 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ferrous ion-exchange in zeolite A. Zeolites,1982,2:72
3 Gao Z,Tang Y. Influence of Si /Al ratio on the properties of faujasites enriched in silicon. Zeolites,1988,8:232
4 Gao Z,Chen J M,Hua W M,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olid superacidity by n-alkane isomerization reaction at low temperature. Stud. Surf. Sci. Catal. ,1994,90:507
5 Xu R R,Gao Z,Xu Y. Progress in Zeolites Science:A China Perspective.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Pte.Ltd.,1995
6 Yue Y H,Tang Y,Gao Z,et al. CLD zeolites with controlled pore-opening size and shape-selective separation of isomers. Ind. Eng. Chem. Res. ,1996,35:430
7 Miao C X,Hua W M,Gao Z,et al.Studies on SO42-promoted mixed oxide superacid.Catal.Lett.,1996,37:187
8 Sun Y,Yue Y H,Gao Z.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lMCM-41 molecular sieves.Appl.Catal.A,1997,161:121
9 Xu J S,Gao Z. Alumina-pillared α-zirconium phosphate prepared by in-situ polymerization method.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1998,24:213
10 Gao Z,Xia Y D,Hua W M,et al. New catalyst of SO242-/Al2O3-ZrO2 for nbutane isomerization.Topics in Catalysis,1998,6:101
11 Xia Y D,Hua W M,Gao Z,et al.Highly active superacidic catalyst for i-butane isomerization:persulfate modified Al2O3-ZrO2.Chem.Commun.,1999,1899
12 高滋,何鸣元,戴逸云等.沸石分子筛催化与吸附分离.北京:石油化工出版社,1999
相关参考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
·田奇镌个人人物简介田奇镌,区域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长期进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多年,对该省地质事业贡献卓著。所著《湖南泥盆纪之腕足类》是重要的经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