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罗旭人物简介

Posted 化学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罗旭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罗旭人物简介

·罗旭



罗旭,分析化学家与化学教育家,中国化学统计学奠基人之一。从事化学教育50余年,培养了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大批药学人才并指导博士后。曾先后撰写两篇倡导化学统计学的评述文,出版中国第一部《化学统计学基础》专著,用蒙特卡罗方法制订制剂含量均匀度的第??个计量型检查方案并简化为中国药典采用,开创中药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等。为中国化学和药学的科教事业做出了贡献。

罗旭,1924年2月3日出生于天津市一个小职员家庭,家境贫寒。受参加创建南开大学的舅父章辑五影响,他自幼酷爱学习。1936年随家移居北京市,考入北京四中,1942年毕业,考入辅仁大学化学系。1943年由沦陷区长途跋涉到国民党统治区,在重庆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因交通困难误注册期而保留学籍,经校领导人推荐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外事局昆明译员训练班,结业后分配到滇西远征军做译员,参加了抗日战争;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学,1946年复员至清华大学化学系,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49年毕业后参加中组部举办的华北各大学应届毕业生暑期学习团,结业后服从分配到沈阳,再分配到沈阳药科大学做教师。

罗旭在沈阳药科大学从教50余年。1966年前他在基础部工作,讲授分析化学等多门课程。1961年开始从事沈阳市化学化工学会基层学术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惨遭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仍能坚持真理,始终实事求是。他的一身正气赢得人们的钦佩和敬重。1973年在困难条件下接受并完成为中国药典修订“脂肪与脂肪油检验法”的任务。1979年为研究生班和师资班开设近代分析化学。1982年后他组建药物分析研究室,开设有机物光谱分析法等课程,出版《化学统计学基础》专著,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资助,培养硕士生24名、博士生9名并指导2名博士后,发表论文70余篇,拟定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试大纲》药物分析部分,主持全国药物分析助教进修班工作并率先在国内??设化学统计学课。他长期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席,1996年至今任辽宁省药学会药检分科学会名誉主任,是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一届理事会理事。

1984年罗旭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1991年任沈阳市政府科学技术顾问,是沈阳市和辽宁省优秀教师、全国医药教育先进工作者和沈阳市劳动模范。

提出同系物保留指数



Kovats保留指数是国际色谱学界公认的气相色谱最佳保留值。鉴于它用作脂肪酸甲酯定性参数的相对标准差大,罗旭提出用待鉴定物的同系物代替正构烷烃作参考标准的同系物保留指数的设想,设计了5因素、14水平、系统分组的方差分析实验。其结果是同系物保留指数和Kovats保留指数的仪器、样品相对标准差都很小,操作相对标准差无显著差异,但前者的固定相配比和柱温相对标准差比后者的小得多。对此,他从待鉴定物和其同系物与固定相的分子间力相似,而待鉴定物和正构烷烃与固定相的分子间力一般不同进行了解释。这个结果和解释对选择色谱参考标准有普遍意义。Kovats保留指数可以看成是用于正构烷烃的同系物保留指数。

制订制剂含量均匀度的第一个计量型检查法



固体制剂的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是一种抽样检查法,总要发生错判。但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言,抽样检查法错判率的高低事关重大。错判率愈低,抽样检查法的效率愈高,愈能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和制剂厂的合法利益。他经过充分考虑,决定指导一名硕士生用蒙特卡罗即统计模拟方法制订一个计量型即参数型的含量均匀度检查新方案。

所用的蒙特卡罗方法是按S→M→S′把一个统计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而简化。先用计算机为允许废品率一定的制剂批算出点(A,S)的轨迹,其中A=|-100|,是以标示量为100的单剂含量样本均值,S是对应的单剂含量样本标准差。在坐标(A,S)中上述轨迹即新方案的数学模型可用判别线A2+S2=73.0(A≤4.5)和A+1.45S=15.0(A>4.5)近似;再规定一条初试合格线A1 +2.10S1≤15.0和一条初试不合格线A1+S1>15.0,以降低平均样本容量。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认真讨论后,新方案的数学模型被简化为一条直线A+1.45S=15.0;另规定一条初试合格线A1+1.80S1≤15.0,初试不合格线不变。新方案的效率至今仍是世界领先的,而中国药典(1990,1995)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国家药典采用的计量型检查法。

1991年,罗旭在第五十一届世界药学大会上报告新方案时,USP药品标准部主任Lee T.Grady莅会,听报告后递名片索取论文。新方案发表后受到国内外药学界的重视。JP,USP,BP等国家药典的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有向新方案靠近的趋势。

开创中药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



中医药学是中国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但由于代用品和伪劣品的存在,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与中医药学重视药味协同作用的理论和实践一致,比传统形态学方法更能反映中药疗效的新方法。

罗旭认为,长期沿用形态学方法鉴定中药,是由于植物按形态学的分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包括其赖以防治疾病的有效成分。起初,他指导进行的中药质量化学模式识别研究是以“正品”为标准,包括黄芩、厚朴和龙胆。以黄芩为例,其正品是唇形科植物Scuta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有很多非正品,如粘毛黄芩、甘肃黄芩。先用正品和非正品黄芩的萃取液得到TLC,HPLC,UV和IR数据,再经过整理高维数据的算法绘成PCA-NLM图,其中正品黄芩和非正品黄芩的标绘点明显地分布在两个区域,前者集中,后者分散。粘毛黄芩和甘肃黄芩分布在正品黄芩的附近,它们的黄芩甙含量也较高。这说明,吉林省规定粘毛黄芩可作正品黄芩的代用品有其合理性。对上述三味中药质量所进行的研究,肯定了中药材的形态与其化学成分模式之间存在相当的关系,是中药形态学鉴定方法的一个补充。但这项研究是以“正品”为标准,实际上,“正品”的采收季节不同,所含化学成分有差异;生长的地域相同,如果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所含化学成分也不能一样。他认为,应该探索中药的一个或几个直接反映其疗效的药理学指标与其所含化学成分模式之间的关系。后来,他指导进行的中药质量化学模式识别研究是以药理实验的结果为标准,包括威灵仙、大黄和人参。他们以疗效比较单一、药理模型容易确定的大黄为例,其正品有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等3种。以小鼠泻下实验的结果为药理数据,用PRIMA算法对包括正品和非正品的29个大黄属样品质量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确定样品化学数据与药理数据的关系,其结果比用形态学方法鉴定的错判率低得非常显著。对上述3味中药质量所进行的研究,肯定了这个技术更能反映中药的内在质量,是中药形态学鉴定方法的一个提高。用这个技术进行常规中药质量控制,只须进行化学测量,经过按一定算法的计算,即可迅速完成。

以中药质量化学模式识别为学位论文获得学位的,已有10名硕士生和5名博士生,其中一名博士生是与英国利物浦约翰·穆尔斯大学药学院联合培养的。这一技术正在被中国药材公司立项研究采用。它为中药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将在控制中药质量、优化中药处方和推动中药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他认为中药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需要诸多学科、诸多方面的通力合作。这样,上述伟大目标才能加速实现。

锐意创新 注重转化



在进行上述药物分析中的化学统计学研究时,罗旭和同事们在本校科研工作上最早用了计算机技术,锐意创新,先后在面上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他说,我们应该发挥中国的优势,在一些领域领先,让国际向中国接轨,而不是在所有学科的所有领域都必须向国际接轨。中国人应该有这样的志气。他相信天才出于勤奋,每个人都应自强不息。

罗旭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在1986年11月药典委员会的成都会议上,他与几位药检界人士对“含量均匀度”进行了非常认真的讨论,受到药典委员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促成组建“含量均??度协作组”。后又经过南宁、太原两次会议,才把新方案简化后推上中国药典。他的第二名硕士生的学位论文《组合优化色谱法快速鉴定法定西药的研究》受到全国第5届色谱学术报告会的好评。后来,这篇论文被辽宁省公安厅刑事科学研究所用于投毒案件的侦破,获得公安部的奖励。该所在与他们合作前有顾虑,怕将来发表论文、获奖出现名次、奖金分配一类问题。合作后才知道,他们不计较名利得失,只考虑如何协助该所尽快地把他们的成果用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辛勤执教 善于发现人才



在半个世纪的执教生涯中,罗旭对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认真负责,不辞辛劳,一丝不苟。他初做助教第一次指导定量分析实验前,看到砝码的质量不好。为了对学生的实验结果提出严格要求,他把实验室的所有砝码进行了统一校准。他指导实验严格、热情。50年代以来,他主讲过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近代分析化学、有机定性分析、有机物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化学统计学等课程,听课的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生乃至业余大学生。他备课十分认真,以内容丰富且不断更新、条理清楚、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而深受广大学生欢迎。他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编写了大量讲义,有的讲义由于内容丰富易懂,至今还有学生建议出版。医药院校用《分析化学》教材由他编写的部分由于内容新颖,互审编委转请跨学科专家审阅获得认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他耐心辅导。他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和中青年教师请他审阅的论文,都逐字逐句地推敲,提出意见,让他们改正乃至重写。他们中的许多人异口同声地说:“在罗老师身边工作和学习太幸运了,不仅使我们的思想方法、业务水平、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做人、做事上也受益匪浅”。他把学生一律看成是未来的希望;善于发现人才同时注意因才施教,对基础好而且勤奋的学生寄予厚望,感情达到挚爱的程度,借重一切力量,培养他们迅速成才。他在药物分析领域培养了中国第一名博士生,指导的第一名博士后论文获1997年“国氏奖”。他的第一名硕士生数学基础好,他就给这名硕士生选了前述用蒙特卡罗方法制订计量型检查方案的学位论文题。现在他们都已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各自领域里的专家或学术带头人。在他培养的几代学生中,担任科技界重要职务的举不胜举。

罗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虽已77岁高龄,仍不断进取,每日写作不辍,要为中国化学和药学的科教事业再做贡献,真可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简历



1924年2月3日 出生于天津市。

1942—1943年 在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5—1946年 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

1946—1949年 在北京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9年至今 任沈阳药科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2—1986年 任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一届理事会理事。

1986年4—7月 在美国加州大学药学院、堪萨斯大学药物化学系访问。

1990—1992年 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三届药物学与药理学评审委员。

1990年至今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注释编委。

代表性论著



1 罗旭.化学统计学的发展与任务.化学通报,1981(11):1

2 罗旭.化学统计学基础.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

3 罗旭,王玺,程黎放.同系物保留指数作为气相色谱定性参数优越性的考察.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5,6(1):61

4 赵慧茹,钟大放,罗旭等.组合优化色谱法快速鉴定法定西药的研究.色谱,1985,2(6):297

5 钟大放,王玺,罗旭.片剂含量均匀度计量检验新方案的研究.药学学报,1986,21(2):130

6 毕开顺,罗旭,王玺.人参质量的化学模糊模式识别.药学学报,1992,27(1):48

7 罗旭,毕开顺,王玺等.中药质量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的进展.药学学报,1993,28(11):936

8 罗旭,王玺,毕开顺.统计模拟分光光度法的建立及其应用.中国学术期刊文摘,1995,2:85

9 Shao Gang,Wang Desheng,Luo Xu,et al.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l-ephedrine and d-pseudoephedrine in plasma by HPLC with fluorescence detection.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1995,18(11):2133

10 罗旭,徐筱杰,毕开顺等.关于统计学中一个新兴化学分支学科的建立、定义和教育.化学进展,1999,11(2):173

11 罗旭主编.化学统计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知名人物 丁儆人物简介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知名人物 余贺人物简介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中共人物传 施洋人物简介,施洋人物评价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

知名人物 田奇镌人物简介

·田奇镌个人人物简介田奇镌,区域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长期进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多年,对该省地质事业贡献卓著。所著《湖南泥盆纪之腕足类》是重要的经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