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赵法箴人物简介

Posted 对虾

篇首语: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赵法箴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赵法箴人物简介

·赵法箴



赵法箴,海洋水产养殖学家,对虾养殖开拓者。在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及其高产技术和对虾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培育出我国第一批人工对虾苗; 出版 《人工养殖对虾》、《对虾幼体发育形态》 等论著,受到国内外好评。为我国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贡献。

赵法箴,1935年生,山东省莱州市人。195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水产系。毕业后即分配至黄海水产研究所工作至今。历任技术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海水养殖研究室主任、名誉所长,山东省第五届人大代表,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常委等职。

为了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事业,赵法箴青年时期就开始了“对虾发育条件及其苗种的人工培育”研究工作,并与同事一起,经过反复的实验,于1959年成功地培育出我国第一批人工虾苗;通过研究,基本弄清了对虾从产卵孵化到虾苗发育中所需的主要条件,总结出对虾人工育苗中所需要掌握的 “种、水、饵、管”四个方面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对虾各幼体阶段所需饵料的基本种类等技术难点,为以后我国对虾人工大量育苗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赵法箴主持了 “中国对虾幼体发育形态研究”课题,充分利用自己在大学里学习和掌握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刻苦钻研,认真思考,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了科研任务,在这项研究中,他系统地描述了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发育形态与习性,为以后的教学和生产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他与同事合作完成了对虾幼体发育生态研究,对以后的对虾全人工育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此,赵法箴与对虾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虾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对虾,是世界公认的重要海洋水产经济品种,它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而倍受人们喜爱。但由于海捕资源所限,长期以来满足不了人民生活的需要。因此,开展对虾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赵法箴从60年代初始,与同事们一道开展了 “对虾池养试验及其养殖方法的研究”。通过数年大量的研究试验,使池养对虾最高成活率达96.8%,养殖产量较一般港湾养殖提高20~40倍,最高产量每亩产对虾和白虾105千克(对虾58千克、白虾47千克),虾鱼混养最高达每亩119千克 (对虾43.6千克、鲻鱼和鲫鱼75.4千克)。

60年代中期,作为对虾养殖研究组组长,赵法箴带领研究组的其他同志先后在山东省日照石臼所、即墨、文登、崂山等地进行养殖试验。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攻克了对虾小面积人工养殖技术难关,之后,又突破了 “对虾人工育苗及精养高产技术”和“中型水面对虾高产养殖技术”难关。并确立了一套对虾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措施。他在1967—1978年承担的“对虾人工育苗及精养高产技术研究”,总结出彻底清除敌害生物和掌握好育苗水质是提高对虾出苗率的两个重要环节,而满足幼体饵料是提高出苗率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对虾人工育苗出苗率大幅度提高。在水泥池中育苗,平均每立方米水体育出虾苗1万余尾,在孵化箱中育苗,平均每立方米水体能育出虾苗11万~13万尾,土池育苗平均每次能够育出虾苗20万尾以上,并确立了一套室外大面积育苗法。并经过改进研究,确立了一套清淤除害、合理放养、科学投饵、调节水质等精养高产措施。在1.2亩池中平均亩产对虾400余千克,在13亩池中平均亩产对虾250千克,四个2亩池平均亩产488.5千克,最高亩产达551千克,突破千斤大关。居当时国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先后荣获1978全国科学大会奖、山东省和青岛市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家科委推广奖。

从不满足、不断探索是赵法箴工作的特点。由于以往我国的对虾养殖,基本上是依靠从大海中捕捞自然苗,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兴起,仅靠捕捞自然苗已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生产之需,而且有损于天然资源。作为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先驱之一,他深感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若不及时解决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必将严重阻碍我国对虾养殖事业的发展。他深感重任在肩,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迫使他要冲破难关,闯出一条工厂化育苗的新途径。于是,在1979年底召开的全国对虾养殖工作会议上,他就对虾育苗攻关问题作了重点发言,详细论证和阐述了开展对虾工厂化育苗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用2~3年的时间,攻克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关。1980年,赵法箴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的国家攻关项目。他主持起草项目计划,安排落实实施方案,组织各方协调攻关,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突破了这道难关。提前一年使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获得成功。

该项成果的贡献与技术关键是:(1)解决了亲虾培育技术,使育苗用亲虾来源得到了保证。(2) 掌握了人工创造良好育苗水质条件的理论依据和控制方法,为对虾幼体的顺利发育提供了条件。(3)筛选出适宜对虾幼体各发育阶段的动植物性饵料和人工饵料,为幼体正常发育提供了物质条件。(4) 提出了适合对虾工厂化育苗的应用设备,制定出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操作规程。该项成果随后在全国沿海各省市全面推广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育苗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并使之很快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使全国对虾养殖产量从1978年的450吨猛增至1991年的22万多吨。据不完全统计,仅1982—1992年,全国养殖对虾的直接产值累计超过400亿元。该项成果的获得,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依赖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不仅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事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移植、增殖放流事业的发展。该项成果1982年荣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983年荣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一等奖,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又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金牌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金奖。

随着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成功,赵法箴又转向了 “中型水面高产养殖技术”的研究之中,他与同事们一道,仅用一二年时间,攻克了中型水面对虾养殖技术关。并荣获原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二等奖。

对虾配合饵料的研制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养殖技术的提高,饵料数量、质量的多少与好坏,已成为制约对虾养殖业的关键问题之一。特别是大量投喂鲜活饵料,不仅污染水质,而且破坏大量的幼鱼、幼虾和贝类资源。因此,急需解决人工配合饵料的问题。赵法箴与他的同事们,先后开展了 “对虾人工复合饵料”、“对虾配合饵料” 的研究工作,并先后荣获青岛市科学大会奖、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发展我国的对虾养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赵法箴在为发展我国的海洋水产事业的道路上度过了青春年华,换来了鬓发斑白。他用坚实的脚步在祖国的海疆踩出了一条清晰绚丽的足迹。他不谋索取,不求名利,只求奉献。他常说: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水产事业的发展,变科技为生产力是我最大的愿望。”他为人正直,胸怀坦荡,把大半生精力献给我国的对虾养殖事业。在他从事对虾养殖和实验生态研究的三十余年里,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沿海渔村,他走到那里,就把技术和知识带到那里,并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

几十年来,他结合科研,进行了大量专业技术理论的研究,发表了30余篇论文和学术报告,撰写和主编了 《对虾养殖》、《人工养殖对虾》、《对虾幼体发育形态》等专著。为我国的水产养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鉴于赵法箴对国家所作出的贡献,1986年被国家科委授予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0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并先后当选为青岛市第八届人大代表、山东省第五届人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岁月难再,时不待我,而今年逾花甲的赵法箴仍在超负荷、快节奏的工作着,他主持的农业部“对虾综合养殖防病技术”,承担的 “八五” 国家攻关应急项目 “对虾养殖暴发性流行病生态防病技术”等研究项目均取得了重大成果,获得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农业部的奖励。

赵法箴谦虚谨慎,为人厚道,善于共事,在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曾多次说过: “科学研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工作是大家做的,而荣誉却给了我个人。是党和人民精心培育了我,面对荣誉,我只能用更加奋发工作,尽心用知识成果来报效祖国”。对于今后,他说: “发展我国海洋水产事业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但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要抓紧在有生之年,为培养年轻一代科研人才多作贡献”。

刘世禄,李玉香



简 历



1954年8月—1958年8月 山东大学水产系养殖专业学习与毕业。

1958年8月—1978年12月 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78年12月—1982年12月 黄海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3年1月—1988年9月 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

1967年9月—1988年6月 中新对虾养殖有限公司(新西兰)副研究员,技术经理。

1988年12月 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养殖研究室主任,名誉所长,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5年5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 要 论 著



1 赵法箴.对虾幼体发育形态.海洋水产研究资料.北京:农业出版社,1965

2 赵法箴. 对虾养殖方法. 动物的利用与防治. 1968

3 赵法箴. 人工养殖对虾. 全国农林科学实验资料. 1972

4 赵法箴. 提高对虾育苗率的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科学技术选编. 1972

5 赵法箴. 1976年对虾人工混合饵料试验总结. 海洋水产研究丛刊. 1977(24)

6 赵法箴. 1976年人工养殖对虾试验. 海洋水产研究丛刊. 1977 (24)

7 赵法箴. 对虾精养高产试验总结. 全国海水鱼虾养殖现场会材料汇编.1978

8 赵法箴. 对虾育苗和养殖技术要点. 全国海水鱼虾养殖现场会材料汇编.1978

9 赵法箴. 养殖对虾的饵料研究Ⅰ. 基础饵料及投喂生物饵料的初步试验.全国海水养殖增殖发展途径学术会议论文报告汇编. 1980

10 赵法箴. 人工养殖对虾.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9

11 赵法箴. 对虾幼体蜕皮的观察. 全国对虾养殖会议材料. 1979

12 赵法箴.对虾工厂化育苗研究总结.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鉴定材料.1981

13 赵法箴. 累代养殖中国对虾育苗效果的观察. 海洋科学. 1992 (6)

14 赵法箴. 中国对虾虾池浮游生物与对虾养殖的关系. 海洋科学. 1993(6)

15 赵法箴. 虾池应用增氧机的使用方法及效果. 海洋科学. 1994 (5)

16 赵法箴.中国对虾养殖与增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水产业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17 赵法箴. 中国对虾虾池几种动物的摄食能力和选择性研究. 海洋科学.1995 (3)

18 赵法箴.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原因与对策.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1997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知名人物 丁儆人物简介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知名人物 余贺人物简介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中共人物传 施洋人物简介,施洋人物评价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

知名人物 田奇镌人物简介

·田奇镌个人人物简介田奇镌,区域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长期进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多年,对该省地质事业贡献卓著。所著《湖南泥盆纪之腕足类》是重要的经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