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曾勉人物简介

Posted 园艺

篇首语: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曾勉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曾勉人物简介

·曾勉



曾勉,园艺学家、柑桔专家。从事柑桔、杨梅、梅、杏等多种园艺植物的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尤其对柑桔分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是我国柑桔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组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建立了柑桔原始材料圃,为柑桔育种做了开拓性工作。50年代,他主持完成了黄河故道地区发展果树生产可行性考察,为建立大规模水果生产基地提出了科学依据。30年代至50年代初,他创办主编了多种园艺学术刊物。

曾勉,号勉之。1901年5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飞云江畔下湾村。他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颇受老师赞扬。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前身) 园艺系。1928~1934年赴法留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云南大学、南京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山东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 (现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研究员、名誉所长。他曾被选为南京市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人民政府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曾任南京市园艺学会理事长,四川省园艺学会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第一届科学??术委员会委员。

曾勉于1925年大学毕业后至1952年间,长期在大学执教,先后讲授过《普通园艺学》、《果树园艺学》、《柑桔学》、?蔬菜园艺学》、《庭园学》、《观赏树木学》、《果品学》和《园艺植物分类学》等。

在执教的同时,他十分重视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几乎每个寒暑假都去产地调查。为了调查一个品种,不惜长途跋涉。一次,他去四川北部山区调查,途中遇匪,财物被抢劫一空,不得不半途折返。可是时隔不久,他又背上植物标本夹,在崇山峻岭中攀登。他曾对10多种园艺植物的品种资源和农民的栽培经验进行过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著文发表和充实教材。鉴于我国植物资源宝库之一的西南地区的观赏植物过去多为外国人所采集,并带出国外鉴定、定名、利用,他认为我们中国人要有志气自己来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大学迁往重庆,他在讲授《观赏树木学》的同时,在峨眉山创办苗圃,收集观赏植物,并引种到重庆栽培。他不辞辛劳往返于重庆和峨眉山之间有二、三年之久。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大学迁回南京,学校的太平园艺场,房舍破旧,场地荒芜,几乎无法利用。他不分酷暑、寒冬,徒步数十里往来于学校至太平门之间,从资金筹措到设计施工,从品种鉴定到区划种植,一一操劳过问,一年之间,一栋宽敞明亮的两层楼房建成。桃、梨、葡萄等果树品种苗木生机盎然,使园艺场恢复和发展成为一个理想的实习场地。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他所工作的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合并到浙江农学院,他被调到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专门从事果树科学研究。在工作中,他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1953~1958年,他带领科技人员去柑桔老产区浙江黄岩长期蹲点研究栽培技术。他根据当地栽培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通过修剪结合施肥,解决了隔年结果的问题。1954~1958年,受聘在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任兼职研究员,主持枣生物学特性观察和桃加工品种的杂交育种。在此期间,他还主持柑桔、葡萄的快速育苗和安徽、江苏、广东、广西柑桔资源调查等项试验研究。

30年代至50年代初,他先后创办、主编了《园艺》、《中国园艺专刊》(英文)和《园艺新报》等刊物。1934年8月,我国第一份园艺刊物《中国园艺学会会报》问世,发表论文8篇,但仅出1期即停刊了。而迟出一年的《园艺》月刊,则出刊3年,每期发行数达五六千册,为我国当时在国内外发行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园艺刊物。

对园艺植物资源的分类和开发利用做出贡献



30年代,曾勉留学回国后,立志用近代植物学方法对我国园艺作物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数十年来,他一直从事我国果树品种资源的调查和分类研究。在品种资源的整理中,他提出品种、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改变了品种研究单纯描述形态的方法。三四十年代,他在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江西和福建等省,先后调查过柑桔、杨梅、橄榄、猕猴桃、中国樱桃、银杏、梅、榧、苹果、梨、桃、柿、枣、葡萄、枇杷、石榴、黄皮等17种果树资源。此外,对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白菜、芥菜) 以及梅花、黄麻等多种观赏、经济作物资源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银杏(Ginkgo biloba Linn)和水杉均为我国自古遗留下来的活化石,为世界珍奇树种。1934年,曾勉依据果实性状,将其分为佛手银杏(商品名长白果)、梅核银杏(圆白果)及马铃银杏3个变种类型,这一品种的分类方法得到国内园艺学家的普遍承认和采用。

杨梅(Myrica rubra Sieb. et Zucc.),原产我国,为名贵水果之一,以浙江栽培最多,品质最佳。1934~1935年,曾勉对浙江沿海各县的杨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将其鉴定为野杨梅、红杨梅、粉红杨梅、水晶杨梅、钮珠杨梅和乌杨梅6个变种。此项研究成果1937年即获得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家陈嵘教授首肯,至今仍为果树分类学专著所沿用。

梅 (Prunus mume Sieb. et Zucc.) 原产中国,依品种可分为果梅与花梅两大类。1936年,曾勉对主产地之一的浙江杭州塘栖的梅进行了详细调查,依据果实色泽,简明准确地将梅品种区别为白梅类、青梅类和花梅类3类,至今仍为?中国果树分类学》、《中国温带果树分类学》和《中国果树栽培学》等专著采用,至于梅花 (花梅),曾勉于1942年发表的英文专论《中国的国花——梅花》,被我国园艺界专家评价为: “解放前我国自曾勉教授1942年发表专论梅花学术论文后,渐有少数人从事于梅花研究。”可见我国近代园艺学家涉足梅花繁多变种类型研究者当首推曾勉。

由于曾勉对植物分类学造诣较深,他将栽培状况、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与植物学性状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各种果树阐明了种、变种、类型和品种等分类单元,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如中国樱桃、柿、枣、橄榄、榧、石榴、枇杷及多种其他经济植物无不如是。

中华猕猴桃 (当地又名藤梨,为栽培猕猴桃的基本种),是我国特产果树,多为野生。近代被外国人从中国引去栽培以作观赏,20世纪初新西兰引进进行栽培驯化,大获成功,由于维生系C含量高于其他果品数倍至数十倍,被誉为“果中之王”。几十年来,这一现状没有引起国人的注意。1954年,曾勉兼职于南京中山植物园。次年,他即与该园科技人员??起在我国率先开展了猕猴桃的引种栽培及生物学特性研究。1958年写出《藤梨的生物学特性》一文。从中可以看出曾勉在果树资源收集、评价和利用上的自如运用。

芸薹属中的中国白菜和芥菜原产我国,是南北各地普遍栽培的主要蔬菜。30年代末曾勉和李曙轩就对它们进行了连续几年的研究。芥菜类的榨菜、大头菜、雪里蕻、芥菜型油菜、瘤叶芥菜等变种及中国白菜的几个变种学名皆为他们??定,并一直沿用至今。

他与李曙轩合作,于1943年发表的《中国黄麻属植物的栽培与分类》,是我国最早论述黄麻属植物分类的专题论文。它将黄麻属植物分为圆果种黄麻、长果种黄麻、假黄麻和桠果黄麻4个种,其中桠果黄麻 (Corchorus axillaris Tsen et Lee)是新种。论文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和所确定的4个种的分类地位,为麻类学术界所公认,在许多论文和重要著作中被引用。

我国是柑桔类植物的重要原产地之一,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调查、采集和鉴定。对于柑桔属的分类,植物学家意见分歧,争论激烈。目前习用的有两个系统,一是施温格(W. T. Swingle,1946)提出的分类系统,把柑桔属划分为两个亚属,16个种;一是田中长三郎(T.Tanaka,1952)提出的分类系统,则划分为两个亚属,145个种。前者分得过粗,嫌其笼统;后者分得过细,失之繁琐。因此,不少学者继续致力研究,以期提出更合理、更实用的分类系统。

30年代以后,曾勉对我国柑桔资源的调查和柑桔分类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1936年他发表在《园艺》月刊上的《柑桔属分类概况》,被陈嵘教授誉为“至于关于本属各种类,以金陵大学胡昌炽教授以及前中大曾勉之教授两氏之研究颇为精到……”。1959~1960年,他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所长时,参加了《中国果树栽培学》和主持了《中国柑桔志》的编写工作,在前人研究和本人长期调查观察的基础上,又对许多省的调查资料和标本进行了研究,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柑桔系统分类意见,1960年发表在《中国果树》上。

他将原柑桔属划分为5个属,即大翼橙属(Papeda Hasskarl)、枸橼属 (Citrus Linn)、柚属 (Cephalocitrus(Tanaka)Tseng)、橙属(Aurantium Miller)和柑桔属(Sinocitrus Tseng u gen)。其中柑桔属分为4个亚属,即香橙亚属(Osmocitrus (Tanaka) Tseng)、柑亚属 (Macroacrumen Tseng)、桔亚属 (Micro acrumen (Tanaka) Tseng) 和金桔亚属(Pseudofortunella (Tanaka) Tseng)。柑亚属包括5个种,即黄柑 (S.vessucosa Hort.)、瓯柑 (S. suavissima(Tamaka) Tseng)、温州蜜柑(S.unshu (Mavrc.)Tseng)、广西沙柑 (S.nobilis (Lauriro) Tseng) 和蕉柑 (S. tankan(Hayata) Tseng)、桔亚属,主要根据果实形态和地理分布,分为9个种,即土桔(S.chuana Hort.)、黄桔(C. hauiana Hort)、乳桔 (S.kinokuni (Tanaka) Tseng)、汕头蜜桔(S.Poonensis (Tanaka) Tseng)、四会桔 (S.suhuiensis(Tanaka) Tseng)、茶枝桔 (S.chachiensis Hort.)、红桔(S.tangerina (Tanaka) Tseng)、朱 桔 (S.trythrosa(Tanaka)Tseng)和丹桔(S.flammea Hort.)。这种分类的特点是将宽皮柑桔分为14个种,而常用的施温格分类系统中这个类群仅列1个种,田中分类系统则分为36个种。他的意见发表后引起同行专家的重视,并在部分著作中被应用。

为了进一步科学地进行柑桔分类系统的整理,曾勉提出以野生种为依据,研究其地理分布特点和形态演化规律,联系栽培品种亲缘关系的主导思想和研究原则。1961~1965年,在他的主持、带领下,一组科技人员根据已有的资料,提出调查方案,爬山越岭,深入到川、鄂、湘、桂、粤等山区采集野生柑桔标本,并反复比较鉴定,首次整理发掘和鉴定了一批宽皮柑桔和㰀檬的野生类型,为深入研究柑桔分类奠定了重要基础。

重视总结农民经验,关心果树生产发展



曾勉在农村调查和开展试验时,常在田头、农舍与老农促膝长谈,注意总结搜集农家经验。于1951年创办的《园艺新报》上,他连续撰写了《农家经验集刊》8辑。60年代初,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初建时,曾勉要求科技人员到农村去了解柑桔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农民经验,为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作好准备。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也常常要求科技人员重视总结农民经验。

关心生产发展是曾勉热爱祖国、重视实践的又一体现。40年代他在云南大学执教时,就曾应聘担任了云南省建设厅顾问兼农业改进所园艺系主任。50年代中期,他到广东潮汕地区调查柑桔栽培,见到黄龙病对柑桔生产的严重危害,当时人们对该病病原的认识还不一致,他在调查后就所见所闻,十分认真地向农业部提出防治黄龙病的书面建议。1958年,为了论证在辽阔的黄河故道地区发展果树生产的可行性,农业部组织多学科的专家由郑州到徐州进行实地考察,由他担任考察团团长。考察后,在徐州召开河南、安徽、山东和江苏四省农业厅厅长会议,听取考察团的报告,经过讨论后认为,在黄河故道地区发展果树生产是可行的,从而制订了在该地区发展果树的总体规划,并向国务院提出报告。如今,黄河故道地区已建设成为我国多种果树的大面积商品生产基地。曾勉等科学家当时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已经结出丰硕的果实。60年代,在广西境内进行广泛调查后,基于桂林及其以北地区当时没有黄龙病流行,并且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柑桔类植物生长,他积极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部门提出加速发展桂北地区柑桔生产的建议,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对发展广西的柑桔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为创建、发展柑桔研究所作出重大贡献



1960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成立,曾勉被农业部任命为第一任所长。当时正是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工作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曾勉深感责任重大,他和同志们??起边建所边开展工作。当时,他不仅要领导全所工作,参加课题研究,还要亲自勘查,为确定所址而奔波。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 “期以五年,当成为国内很好的柑桔研究中心”、“每夜工作到二、三点才就寝……能给党和人民做点工作,是我最大荣誉。”

研究所建立初期,科技人员中新手多。为了使工作早日走上正轨,他除了主持研究课题外,还对全所各个专业的方向、任务和研究内容提出意见和设想,参加每个课题的年度计划和总结的讨论。他要求科技人员着重研究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重要技术问题,要重视总结农民的生产经验,要注意对“所以然”的研究。他强调要开展柑桔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在配备技术干部的时候,他提出不仅要有农业院校的毕业生,也要配备一批综合性大学的理科生来所工作,为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创造条件。

在研究所内,他注意了解每个科技人员的特长,重视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要求他们深入实际,踏实工作,勤于归纳分析,认真撰写专题报告和学术论文。对他们提出的疑难问题总是耐心地予以解答,或者帮助查阅参考资料,使年轻科技人员很快成长,从而培养了一支较好的科研队伍。

1963年所址确定后,他即着手建立柑桔原始材料圃。积极搜集、整理柑桔品种资源,同时,指导科技人员开展人工杂交和辐射诱变培育新的优良品种,为该所柑桔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研究所已建成保存数量居世界第三位、有1100余份种质材料的国家种质资源重庆柑桔圃。在新品种培育方面,也获得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和有希望的类型。研究所在科技力量、试验手段、基础设施诸方面已具??定规模。在这些成绩中,凝聚了他不少的心血。

面向全国的柑桔研究所设在柑桔主产区四川,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建所工作告一段落后,曾勉即赴华南考察,谋求在红壤丘陵地区建立一个试验站,以便开展多方面的柑桔科学研究工作。1962~1963年他到广西调查考察,看到柳州、桂林一带红壤缓坡丘陵地发展柑桔生产有潜力,特别是桂林以北地区未受黄龙病危害。他除向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提出加强广西北部柑桔生产发展和建立柑桔研究所的建议,并得到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外,还多次赴广西参与筹建柑桔研究所的工作。1965年,广西柑桔研究??在桂林成立。他提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拟建的试验站设在广西柑桔研究所,统一领导,统一计划开展工作的意见得到广西有关部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支持,广西方面还拟聘请他兼任广西柑桔研究所所长,并为他建了宿舍和工作室。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在广西建立试验站一事被迫中止。

曾勉治学严谨,毕生著作60余篇,在学术上取得重要成就。他对发展我国柑桔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关注和卓见,以及艰苦深入的工作作风给人们留下了永久的记忆。1984年获得由陈云同志亲笔题赠的从事农业科学工作50年的表彰状。

简 历



1901年5月23日 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

1925年 毕业于东南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1925—1926年 在长沙修业农业学校园艺科任教。

1926—1927年 在浙江省立四中、温州瓯海中学任教。

1927—1928年 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助教。

1928—1934年 先后在法国蒙彼利埃 (Montpellior) 农业专科学校、阿累斯 (Alis) 法国农部农业研究所、翁热(Angers) 苗圃和果园以及蒙彼利埃大学植物学院学习并从事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

1934—1943年 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教授。

1943—1946年 任云南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教授。

1946—1949年 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教授。

1949—1952年 任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教授。

1952—1960年 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1960—1985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所长。

1978年 任中国园艺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

1985—1987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名誉所长。

1988年1月1日 病逝于四川重庆。

主要论著



1 曾勉之.浙江诸暨之榧.园艺,1935,1 (1): 11—17.

2 曾勉之.舒醉香,南京玄武湖之樱桃.园艺,1935,1 (2): 43—54.

3 曾勉之.浙江沿海各县之杨梅(上).园艺,1935,1 (3): 76—84.

4 曾勉之.浙江沿海各县之杨梅(下). 园艺,1935,1(4): 115—128.

5 曾勉之.浙江诸暨之银杏.园艺,1935,1 (5): 157—165.

6 曾勉之. 中国杨梅品种分类.农报,1935,2 (2): 47—49.

7 曾勉之.杭州古荡之柿、园艺,1936,2 (1): 261—270.

8 曾勉之.安徽怀远的石榴.园艺,1936,2 (2): 313—322.

9 曾勉之.柑桔属分类概况.园艺,1936,2 (3): 370—392.

10 曾勉之.福建柑桔之观察. 园艺,1936,2 (3):430—444.

11 曾勉之.福建漳州之柚. 园艺,1936,2 (3): 445—453.

12 曾勉之.福建芦柑之变异.园艺,1936,2 (3): 454—456.

13 曾勉之.福桔与漳桔. 园艺,1936,2 (3): 457—459.

14 曾勉之.福建闽侯莆田之橄榄. 园艺,1936,2(5):534—544.

15 曾勉之.福州之黄皮. 园艺,1936,2 (6): 595.

16 曾勉之. 中国果树名录. 园艺,1936,2 (10): 888—901.

17 曾勉之.杭州塘栖之梅.园艺,1936,2 (11): 909—918.

18 曾勉之.浙江衢县之柑桔. 园艺,1937,3 (1):3—13.

19 曾勉之.江西南丰之柑桔. 园艺,1937,3 (2): 89—97.

20 曾勉之.关于浙江黄岩柑桔之认识. 园艺,1937,3 (3): 162—169.

21 曾勉之. 苏州洞庭与杭州塘栖之枇杷. 园艺,1937,3(6):406—427.

22 曾勉. 中国的国花——梅花. 中国园艺专刊 (英文),中国重庆国立中央大学,1941(1). (Tsen,Mill,1941,Mai Hwa: National Flower of China. Horticus Sinicus Natl. Central Univ. Chungking,China,NO. 1)

23 曾勉,李曙轩. 中国栽培芸薹属之初步研究. 中国园艺专刊(英文),中国重庆国立中央大学,1942 (2): 1—32.(Tsen,Mill and Lee,Shu—Hsien,1942,A Preliminary study of Chinese cultivated Brassicas.Horticus Sinicus,Natl.Central Univ. Chungking,China,NO. 2).

24 曾勉,李曙轩.中国黄麻植物的栽培与分类(附黄麻属一个新栽培种的专门资料).中国园艺专刊 (英文),中国重庆国立中央大学,1943 (3).(Tsen,Mill and Lee,Shu—Hsien,1943,The Cul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Jute Plants in Chin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 new cultigen spiecies of Corchorus).Horticus Sinicus,Natl.central Univ.Chungking,China,NO.3).

25 曾勉之,冯祖寿. 山东肥城桃栽培状况及其单为结实的现象.园艺新报,1951,1 (1): 7—12.

26 曾勉之,李曙轩.柑桔新砧木宜昌橙的嫁接试验.园艺新报,1951,1 (2): 3—5.

27 曾勉之,农家经验集刊(一、二、三、四、六、七、八、九).园艺新报,1951,1 (1、2、3、4、9、10、11、12).

28 曾勉,中国植物科属检索表—芸香科.植物分类学报,1953,2 (3): 299—302.

29 曾勉之,李曙轩.桃树的枝条生长与花芽排列的关系.农业学报,1953,4 (2): 107—118.

30 曾勉,顾婣,贺善安等.柑桔分期播种试验.园艺通报,1957,1 (3): 24—31.

31 曾勉,史幼珠,段辛楣等.桃树生物学特性观察及其在生产与栽培上的意义.园艺通报,1957,1 (4): 20—30.

32 曾勉等,藤梨的生物学特性.南京植物研究所中山植物园,1958.

33 曾勉,顾婣,贺善安.枣树生物学特性.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34 曾勉,杨家骃,游联勤.喷射生长素和根外追肥防止柑桔落果试验. 中国果树,1959 (4):20—22.

35 曾勉,对柑桔分类的认识、体会和整理的意见. 中国果树,1960 (2): 31—37.

36 曾勉等,太湖洞庭山的果树.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0.

37 曾勉,赵学源.对柑桔黄龙病防治的初步意见.中国农业科学,1963 (7): 17—20.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知名人物 丁儆人物简介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知名人物 余贺人物简介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中共人物传 施洋人物简介,施洋人物评价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

知名人物 田奇镌人物简介

·田奇镌个人人物简介田奇镌,区域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长期进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多年,对该省地质事业贡献卓著。所著《湖南泥盆纪之腕足类》是重要的经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