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唐稚松人物简介

Posted 系统

篇首语: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唐稚松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唐稚松人物简介

·唐稚松



唐稚松,计算机科学家。证明了计算机结构程序设计方面的基本定理,在时序逻辑语言和软件工程环境研究中,得到其特有的软件开发环境XYZ系统。

唐稚松 (笔名桃蹊,英文名Tang Zhisong或C.S.Tang),男,1925年8月出生于湖南长沙。他出身于一个没落封建家庭。其祖父是较典型的传统知识分子,曾是湖南少数创办新式学堂的乡绅之一。他的少年时代在一座古老的大院里平静地度过。后来进入湖南两所著名中学明德与省立一中读书。省立一中不但教师水平很高,而且有提倡独立思考、崇尚气节的优良传统,这对他影响很大。中学毕业后他考进位于昆明的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由于在求学期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他过着很艰难的生活。这不仅锻炼了他,使他更直接地接触了社会,而且让他切身体会到个人的苦乐与民族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受家庭传统文化熏陶,唐稚松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后来虽改学理科,但在专业研究之余,他仍进行诗词创作。他是长沙嘤鸣诗社顾问。诗社为他刊印了 《桃蹊诗存》。著名学者吴宓先生曾向文史大师陈寅恪先生推荐唐稚松的诗作。1950年陈寅恪复吴宓信中称: “唐稚松君函及诗均佳,信是美才也。” (见清华文丛?吴宓与陈寅恪》第130页)。陈先生本打算召他到广东作唐诗助教,但他正在改学数学,就没有去。青少年时期的唐稚松既喜欢诗的韵味、灵感与纯真,又爱好数学的精妙、严密与深刻,并从两者交界处产生了对哲学的兴趣。在西南联合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几年里,他读了很多这三方面的书,并得到不少名师的教诲。这对他以后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初唐稚松在清华大学哲学系本科及研究生毕业,随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数学教研室任讲师。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先后在数学研究所和计算技术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5年起任软件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 (院士)。1980年起任国际信息处理协会 (IFIP) 2.4专家组成员。曾任 《计算机学报》、Journal of Symbolic Computation (欧洲)、Computers and Society (美国) 等杂志的编委,中国软件协会顾问、中文信息处理学会常务理事、自然辨证法学会理事等。目前担任 《软件学报》、《自然科学进展》 编委,并成为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及中南工业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兼职教授。

关于结构程序设计的研究



唐稚松于20世纪60年代进入计算机研究领域。1965年他在 《数学学报》 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以多带图灵机为模型,证明了许多关于计算机指令系统的结构化性质,其中包括结构程序设计基本定理,也就是说,程序设计语言中可使用顺序、选择、重复3种控制结构来定义其他控制结构。该定理曾由若干科学家独立地发现和证明,但唐稚松的结果比国外的Jacopi-Bohm定理早一年。20世纪70年代唐稚松继续从事结构程序设计的研究。他在这方面的论著对当时中国青年一代计算机工作者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设计的结构化语言引起国际信息处理协会 (IFIP) 的高度重视,并选他为 (IFIP) WG2.4专家组成员,使他成为亚洲第一位IFIP专家。

时序逻辑语言和软件工程环境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唐稚松主要研究时序逻辑语言XYZ/E和基于它的软件工程环境XYZ系统。XYZ是系列化语言族 (Xiliehua Yuyan Zu) 的缩写。这一研究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软件的生产率及可靠性。国际上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大方向: 一是设计形式化的抽象描述语言,以西欧学术理论界为代表。另一是研制支撑软件开发的辅助工具和环境,其代表是北美工业界。从哲学上看,前者是理性主义,后者是实用主义。为了克服上述理性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片面性,在近20年中,唐稚松和他领导的小组致力于研究将这两者特长结合起来的软件开发环境,即XYZ系统。

1979年至1982年唐稚松在美国斯坦福、马里兰及卡内基梅隆等大学访问。1980年他提出以时序逻辑为基础的程序设计语??XYZ/E。当时为斯坦福大学博士生的莫什科夫斯基 (Moszkowski)后来设计了时序逻辑语言Tempura。在关于该语言的专著中引用了唐稚松的工作。1986年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加贝 (Gabbay) 和巴林杰 (Barringer) 意识到XYZ/E的重要性,称之为时序逻辑和软件工程结合的重要步骤,是可执行时序逻辑的先驱。

以XYZ/E语言为基础,XYZ系统还包含其他面向专门应用的子语言,以及有关的工具,这些工具可分成五大类: 验证与自动生成工具,逐步求精与速成原型工具,支持信息系统与分布式系统设计的图形工具,语言自动转换工具,模块管理与集成工具。这些工具的目的在于支持软件开发的全过程。XYZ系统的研究是??长期计划,曾作为六五、七五、八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863项目得到国家多项科研经费的支持。

唐稚松在时序逻辑语言和软件工程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XYZ系统的理论与设计获得1989年第四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本人于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1985至1987年他先后访问了英国巴士大学、挪威特拉德海姆大学以及美国的ISSI公司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此外他曾应邀短期访问西欧北美和东亚近40余所著名学府与研究机构。1996年图灵奖(计算机界最高奖) 得主、以色列科学家A. 普纽利 (Pnueli) 于1994年首次访问中国,并观看了XYZ系统的演示。后来他在为?逻辑与软件工程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写的序言中说: “最初唐教授提出将时序逻辑作为软件开发全过程的统一基础时,我觉得很惊讶。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系统逐步成形,这种惊讶就慢慢地变成了羡慕。” 普纽利教授在赴美领取图灵奖的前几日写给唐的信中说,“我完全相信,在使时序逻辑成为一种具有长远影响的概念上,你应该分享这一荣誉的很有意义的一部分。”

唐稚松自己认为,XYZ系统有别于国外其他工作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这项研究有一长期形成的完整的哲学体系为指导,其特征是将西方传统的逻辑分析与东方传统的辩证思维协调地结合起来,将矛盾各方组织在统一体中求得平衡。这是由孔子的中庸之道思想及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相结合而成的。日本 《日经高科技情报》 1993年第200期曾以 “东方的智慧” 为题专门载文介绍XYZ系统所依据的哲学思想。1989及1996年,唐稚松曾先后两次在日本召开的软件研讨会上作特邀报告。日本软件工程主要权威岸田孝一在 《朝日新闻》 (夕刊,1995年12月4日)专文介绍XYZ系统。他写道: “尽管这系统所采用的最基础的数学理论来源于西方,但构造此系统的基本思想却来自孔子的中庸哲学和佛教禅宗的论理哲学。这也许可以说是东方文明对于新的21世纪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大贡献吧。”

简 历



1925年8月7日 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1950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

1952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研究生,专业为数理逻辑,随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数学教研室任讲师。

1956—1985年 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和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5年起 任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计算机学报、自然科学进展、欧洲符号计算学报、美国计算机与社会等杂志的编委,中国软件协会顾问、中文信息处理学会常务理事、自然辩证法学会理事等。

1989年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1年 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1996年 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80—1998年 任国际信息处理协会 (IFIP) 2.4专家组成员。

主要论著



1 唐稚松. 论指令系统的递归性. 数学学报,1965,15 (6): 842—860

2 Tang Zhisong. Toward a Unified Logic Basis for Programming Languages,Dept. of Computer Science,Stanford Univ.,Tech. Rep. STANCS-81-865. Revised version: Infomation Processing’83,Proc. IFIP Congress. Amsterdam: North-Holland,1983

3 C.S.Tang. XYZ: A Program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Based on Temporal Logic,in: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System Design,(ed.) J.Bormann. Amsterdam: North-Holland,1983. 中文稿: 适应多种程序设计方式的程序发展环境.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82,(11)

4 Tang Zhisong. A Temporal Logic Language for Behavior Modeling of Information and Expert System. in: Knowledge and Data (ed.) A. Sernadas. Amsterdam: North-Holland,1986

5 Tang Zhisong. To Unify Programming with a Temporal Logic System.Dept. of Computer Science,Carnegie Mellon Univ.,Tech. Rep.CMU-CS-87-160,1987. Revised version: Proc. Japan Annual Software Symposium,Tokyo,1989

6 唐稚松. XYZ系统的设计思想. 软件学报,1990,1 (1): 47—55. 扩充英文稿: Recollection and Reflection of the XYZ Project for Past Fifteen Years.Chinese J. of Advanced Software Research,1996,3 (3): 305—311

7 Tang Zhisong. A Unified Formal Basis for the CASE Tool System. J.of System Integration,1993,3 (2)

8 Tang Zhisong. A Temporal Logic Language Oriented Toward Software Engineering-An Introduction to XYZ System (Ⅰ) Chinese J. of Advanced Software Research,1994,1 (1): 1—29. 中文稿: 软件学报,1994,5 (12):1—16

9 Tang Zhisong and Yang Li. Real Time Programming with XYZ System.Chinese J. of Advanced Software Research. 1995,2 (4): 317—325

10 唐稚松. 时序逻辑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 (上册、下册).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 2002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知名人物 丁儆人物简介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知名人物 余贺人物简介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中共人物传 施洋人物简介,施洋人物评价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

知名人物 田奇镌人物简介

·田奇镌个人人物简介田奇镌,区域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长期进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多年,对该省地质事业贡献卓著。所著《湖南泥盆纪之腕足类》是重要的经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