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曾省人物简介

Posted 柞蚕

篇首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曾省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曾省人物简介

·曾省



曾省,农业昆虫学家。他在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上,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他开始从异地引入大红瓢虫,建立人工自然种群获得成功,为我国国内天敌异地引种开创了典范。他分离出杀螟杆菌,并应用于水稻生产,为害虫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他还将家畜寄生虫的防治方法移植到柞蚕寄生蝇的防治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对小麦吸浆虫等防治的研究也有较深造诣。

曾省,又名曾省之。1899年9月生于浙江省瑞安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二岁丧父,家境中衰,靠卖田、典物借债度日。曾省兄弟三人最后不得随母迁寓外祖父家,靠其周济生活。曾省从小生活在农村,略悉农业生产落后状况,目睹农民生活的困苦,因此,自幼便萌发了改变农业技术落后状态的愿望。1914年他从瑞安县立中学毕业后,远离故乡和亲人,投考了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科。在校期间,受到学校严格实用技术训练和严谨治学精神的熏陶,这对他以后的事业和工作作风有很大影响。1917年农业专科毕业,留校任助教。1919年南京高等师范改为东南大学,曾省转入该校生物系任教,同时补习必修课程,完成本科规定的学分,于1924年获学士学位。在此期间,曾省亲受秉志教授指导,学业大有进步,对动物组织切片技术颇有研究,并开设组织切片方法的课程。

1927年初,曾省因受国内土地革命影响,各地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他离开了东南大学,到南京市郊农民协会任干事,从事农民福利工作。后遭国民党政府干预,并强行改组了农民协会,1928年曾省被迫离职,回中央大学(原东南大学)继续任教。回校后,他埋头学业和教学工作,成绩显著,不久就升为生物系讲师。

1929年,曾省经秉志等著名生物学家的推荐,得到中华文化基金会资助,前往法国里昂大学理学院攻读昆虫学、寄生虫学和真菌学,1931年获里昂大学理学博士。随后前往瑞士暖狭登大学从事生物学研究。为了更多地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日后好报效祖国,他除在柏林短期学习德语外,还花了很多时间利用巴黎博物馆条件,从事昆虫分类的研究。

1932年,曾省途经莫斯科回国,受聘于青岛大学生物系主任兼教授,并开展海洋生物的研究工作。由于他从小立志献身于祖国的农业事业,1934年经学校同意,前往济南筹建农学院,并任院长。在此期间,他提倡农学院办学要教育、科研、生产结合,培养全面人才。因此,他主张农学院招收研究生和举办冬期农民训练班等,组织教师下乡调查农业生产情况,普及新农业知识,传授农业新技术,搜集研究材料和制作实物标本,工作颇有成绩。后因校舍问题与山东省教育厅当局发生争执而辞职。1935年秋,他接受四川大学任叔永校长之邀入川,任四川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1946年曾省离川东下入鄂,先在汉口商品检验局任技正,兼湖北省农学院教授和植物病虫害系主任。后转入华中大学生物系任教授,到195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前往北京参加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建工作。1951年参与中南农业科学研究所 (后来的华中农业科学研究所) 的筹备,并任副??长,兼植物保护系主任、研究员。1957年因工作需要,奉调北京,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负责昆虫标本室工作,并主持《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1—2集)编审工作。

曾省曾任湖北省民主同盟委员、武汉市政协委员、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以及《昆虫学报》编委。“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于1968年6月10日含冤辞世。1978年得到平反昭雪。

在生物防治研究工作上的贡献



曾省早年在果树、粮食的害虫天敌的研究上做了不少工作。1952年湖北省宜都等县发生了严重的柑桔吹绵蚧为害。宜都县20万株柑桔仅产5000多公斤,严重影响了产量。曾省利用天敌防治虫害的原理,派出助手前往浙江永嘉县采集大红瓢虫300余头,通过人工饲养、繁殖、驯化,采用多点释放和保护越冬等措施,使大红瓢虫适应了当地环境条件,建立了自然种群。经过三年努力,基本控制了宜都柑桔吹绵蚧的为害。为我国国内天敌异地引种开创了成功的典范。此项成果,后来被引用到四川泸州柑桔产地也收到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1962年,曾省在辽宁凤城县调查柞蚕筛腹寄蝇为害时,从柞蚕筛腹寄蝇蛹体上分离到一种虫生真菌,经鉴定定名为赤色穗状菌,对柞蚕筛腹寄蝇和家蝇的蛹都有寄生和杀死作用。

1964年,以中国昆虫学会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名义,由我国著名昆虫家刘崇乐和曾省共同主持,在武汉召开了 “全国第一届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对如何加强我国生物防治研究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议。并在曾省的创议和主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正式设立了由他主持的生物防治研究课题,开展了赤眼蜂繁殖和应用的研究; 对苏云金杆菌防治菜青虫以及京郊主要农作物害虫天敌种类调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1965年11月,曾省和助手从长沙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试验田内采集到三化螟幼虫尸体,从中分离出一种芽孢杆菌,定名为杀螟杆菌。在湖南省微生物工厂协作下,使该菌顺利地通过了深层发酵工艺,进行批量生产。生产出来的杀螟杆菌剂,经田间试验,表明对稻苞虫、水稻三化螟、茶毛虫、菜青虫等均有良好防治效果。这是我国首次采集分离并进行工厂化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细菌杀虫剂。

此外,曾省对赤眼蜂分类也有较深的研究。他利用赤眼蜂雄蜂外生殖器和翅上毛列作为分类依据,对辽宁和北京郊区采集到的三种赤眼蜂进行了鉴定。他是我国最早应用雄蜂外生殖器形态和翅上毛列排序作为赤眼蜂分类依据的学者之

在柞蚕筛腹蝇防治工作上的贡献



柞蚕丝绸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外贸物资。由于柞蚕筛腹寄蝇的为害,60年代初仅辽宁生产区产量损失达65%左右,灾情严重地区损失高达100%。因此,柞蚕筛腹寄蝇成了柞丝生产的主要威胁。柞蚕筛腹寄蝇属于内寄生蝇类,当柞蚕吐丝结茧前,寄蝇老熟幼虫从蚕体内破皮脱蛆,使柞蚕不能结茧而死亡。同时由于柞蚕系野外放养,给柞蚕筛腹寄蝇防治带来困难。1962年曾省接受辽宁柞蚕研究所的邀请,参加了柞蚕筛腹寄蝇防治协作组。他不顾年老体弱,带领助手多次奔赴蚕区调查虫情,研究寄生蝇生活史和习性,并根据寄蝇的产卵行为和在蚕体内发育过程,提出了防治对策。他运用丰富的寄生虫学知识,成功地将有关家畜寄生虫防治方法移植到柞蚕筛腹寄蝇防治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他提出用 “灭蚕蝇”喷洒过的柞树叶喂养柞蚕,杀死蚕体内的寄蝇蛆,使受害柞蚕能正常生长发育和吐丝结茧,经过试验效果十分理想。后来将此法在江南桑蚕区用来防治家蚕寄生蝇也取得了同样效果。随着协作组参加单位增多,研究领域更加扩大和深入,从而使研究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经济效益和防治效果更加显著,并于1981年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在小麦吸浆虫防治研究工作上的贡献



曾省在小麦吸浆虫防治研究上有较深的造诣。50年代,小麦吸浆虫严重威胁我国冬麦区的生产。曾省亲自率领科??人员奔赴河南南阳等吸浆虫危害严重地区,深入生产实际,蹲点农村,观察研究其生活史、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提出了小麦吸浆虫预测预报的方法; 并采取选育抗虫品种、拉网捕捉成虫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获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为当地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并撰写出 《小麦吸浆虫防治方法》和 《小麦吸浆虫》专著和数篇论文; 在学术界有??定影响。

曾省在我国高等教育岗位上整整耕耘了30个春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在植物保护科学研究上,他主张必须联系农业生产。不论选题、研究方法,都应围绕着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去考虑,并且深入农村,建立基点,开展调查和分析,才能收到实效。

简 历



1899年9月26日 生于浙江省瑞安县。

1914—1917年 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科。

1917—1919年 任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科助教。

1919—1927年 任东南大学生物系助教并补修学分,获学士学位。

1927—1928年 在南京市郊农民协会工作。

1928—1929年 任中央大学生物系讲师。

1929—1931年 法国里昂大学理学院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

1931—1932年 任瑞士暖狭登大学研究员。

1932—1934年 任青岛大学生物系教授。

1934—1935年 任山东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

1935—1946年 任四川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

1946—1947年 任汉口商品检验局技正,兼任湖北省农学院教授。

1947—1951年 任华中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教授。

1951—1959年 任中南农业科学研究所 (后改名为华中农业科学研究所) 技正、副所长、研究员。

1959—1968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1968年6月10日 于北京去世。

主 要 论 著



1 Zeng Sheng. Studies on avian Cestodes from China (part Ⅰ). Parasitology,Cambrige,1932,24 (1): 89—106.

2 Zeng Sheng. Studies on avian Cestodes from China (part Ⅱ). Parasitology,Cambridge,1933,25 (4): 500—511.

3 Zeng Sheng. Anatomy of a new appendiculate trematode. Peking Nat.Hist. Bull. 1934—1935,9 (part3): 171—180.

4 Zeng Sheng.Observations on cotton-aphids,Aphis gossypii Glover,In the vicinity of Tsinan. Peking Nat. Hist. Bull. 1935—1936,10 (part3):233—252.

5 Zeng Sheng. A list of the Aphidae of China with descriptions of 4 new species. Entomology & phytopathology,1936,4 (7—9).

6 曾 省. 二十五年成都水稻螟之观察. 农报,1937 (6).

7 曾 省. 柑桔红蜡蚧壳虫之研究. 科学世界,1939 (2).

8 曾 省. 四川白蜡虫改进建议. 科学世界,1941 (5).

9 曾 省. 南阳吸浆虫调查总结. 中国昆虫学会通讯,1951 (4,5).

10 Zeng Sheng. An ecological study of mosquitoes in Wuhan area. Bull. of Ent. Res,1951,42 (pt. 3).

11 曾 省. 1952年小麦吸浆虫研究总结提要. 科学通报,1953 (3).

12 曾 省. 小麦吸浆虫品种选择. 农业科学通讯,1954 (4).

13 曾 省. 小麦吸浆虫防治方法. 武汉:武汉通俗图书出版社,1954.

14 曾 省. 作物抗虫品种的鉴定. 植物保护通讯,1954 (4).

15 曾 省. 小麦吸浆虫及其预测预报. 北京: 财经出版社,1956.

16 曾 省. 小麦吸浆虫.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65.

17 曾 省等. 一种虫生真菌——赤色穗状菌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1965.

18 曾 省. 虫生微生物及其利用. 科学通报,1965.

19 曾 省. 有关赤眼蜂种的鉴别的商榷. 昆虫学报,1965 (4):404—409.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知名人物 丁儆人物简介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知名人物 余贺人物简介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中共人物传 施洋人物简介,施洋人物评价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

知名人物 田奇镌人物简介

·田奇镌个人人物简介田奇镌,区域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长期进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多年,对该省地质事业贡献卓著。所著《湖南泥盆纪之腕足类》是重要的经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