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吴咸中人物简介
Posted 知
篇首语:没有风暴,船帆只不过是一块破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吴咸中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吴咸中人物简介
·吴咸中
吴咸中,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家。科学地运用中医、西医之长,确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地位,阐明其治疗规律,提高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理论水平。提出了 “抓法求理” 的研究思路,促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研究与基??研究的有机结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吴咸中1925年8月28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城。他的祖先是满族旗人,后家道中落。祖父为晚清秀才,以教私塾为业。父亲自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在本县小学任教,后考入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县立中学教员、县教育所所长。当时军阀混战,内忧外患,父亲决计将子女们培养成济世人才,便节衣缩食,送孩子们上大学。吴咸中在家排行最小。长兄吴执中,二兄吴英恺都毕业于沈阳小河沿医学院,留学英美,以后分别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医学家。吴咸中立志学医,主要是受长兄、二兄的影响。两位兄长都曾多次给他讲小河沿医学院 “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校训,劝诱他学医。吴咸中羡慕他们的成就,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学业出众,医术超群,以便报效祖国。1943年,吴咸中以优异成绩考取满州医科大学。在国土沦丧,民族屈辱的年代里,吴咸中把忧国忧民的满腔热忱化作发奋攻读的顽强意志,在学业进取中寻求慰藉。他1947年秋到天津中央医院外科毕业实习。由于在实习中的成绩突出,1948年即被留在外科任职,从此开始了在天津的医学生涯。
在著名外科学家虞颂庭教授的精心培养下,吴咸中迅速成长起来,在普通外科和血管外科方面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他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1951年被评为天津医界工作者二等模范,1953年又被评为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他刚刚31岁时,便被提升为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副主任,协助虞颂庭教授管理外科工作。他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手术技巧娴熟,才思敏捷,善于总结。几年间,他先后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发表了?重症中毒性休克的治疗问题》、《动脉栓塞》、《腹主动脉瘤的切除与同种血管移植》等10几篇论文,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注目和好评。当他在普通外科和血管外科领域崭露头角的时候,便响应党的号召,转而走上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1959年初,吴咸中参加了第二期天津市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在两年半的学习时间里,他虚心拜师,潜心钻研,苦读经书,博采众长,先后两次到河北省沧州和天津市内综合医院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炎和急腹症的临床研究工作,并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发表了 《祖国医学“下法”在现代外科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病急性穿孔的初步报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的初步报告》、?急性阑尾炎辨证论治的探讨》等论文,开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先例。当时,天津医务界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成功报告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成功经验誉为“两朵红花”。1961年9月西医学习中医班结业,吴咸中得到的评语是:“运用中医理论,能圆满无碍,结合临床辨证,能恰相符合,是学习经典文献深入有得者”。(“中医理论”评语)“辨证如老吏断狱, 处方如老匠轮, 令人起观止之叹”。 ( “辨证论治”评语)“学习认真,钻研深入,疗效卓越,能带动同学,是学中医而探骊得珠者”。(“中医临床”评语)“能于复杂证候中辨明标本,施治先后明晰,论理通畅、不浮,用药照顾周详,足见其学习中刻苦钻研,收获良多”。(总评语)在95名毕业同学中,他获得了以卫生部李德全部长名义颁发的唯一的一枚金质奖章和证书。
1962年,吴咸中被破格晋升为外科学副教授,当时他只有37岁,是天津医学院一名最年轻的副教授。他除了在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继续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研究外,还在南开医院建立了临床研究基地。他每周奔波于两家医院之间,一边搞临床,一边继续钻研中医文献。1964年,他正式调任南开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开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事业,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实验研究机构,培养中西医结合的骨干力量,使南开医院迅速发展成为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文化大革命”中,中西医结合事业受到严重摧残,1971年2月,他在出席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期间,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和热情勉励。他又以忘我的精神去恢复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事业的生机。从1971年春至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他先后举办了9期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学习班,培养了近300名技术骨干,有些已成为这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1975年5月,他创办了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他倡导建立了全国性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的协作网络,和遵义医学院合办《急腹症通讯》,组织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出版《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新急腹症学》等专著,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成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领域最活跃且最富有成果的专业之一。
1978年,吴咸中调任天津医学院任副院长,仍兼急腹症研究所所长。1979年,他晋升为外科学教授。1984年,他被任命为天津医学院院长。1984年,他被批准为中西医结合临床 (急腹症)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他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天津分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他领导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急腹症)学科点在1989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吴咸中多次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和特等劳动模范,他连续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吴咸中是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并受聘于世界卫生组织任传统医学咨询委员会委员。由于他在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成就,曾多次应邀到巴基斯坦、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讲学和访问,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曾授予他客座教授称号,美国肯塔基州州长曾授予他骑士证章。
吴咸中是国内外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特别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树。
确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方法 并阐明了治疗规律
吴咸中指出:“不断提高中西医诊断水平是实现中西医结合的先决条件”,“没有诊断上的结合,治疗上的结合就很难进行”。并进而提出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思路。充分发挥西医和中医两方面的特长,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既利用西医客观的病理改变作为诊断疾病的基础,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经典方法,在辨证基础上对疾病进行分期分型,再按不同的 “证”、“型”施以不同的治疗方剂。以急性阑尾炎为例,西医分为单纯性、化脓性和坏疽性三种基本类型,按照中医学理论则可将阑尾炎的病理过程区别为瘀滞期、蕴热期和毒热期,根据不同的证型与分组,设立了三种不同的方剂,即阑尾化瘀汤、阑尾清化汤和阑尾清解汤,临床使用后,不仅疗效良好,而且病程大大缩短。在吴咸中的组织和指导下,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协作组还相继摸索出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系感染和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一系列外科急腹症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及相应治疗方法,摸清了急腹症的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以及中转手术疗法的适应症选择、西医疗法的配合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关键问题的规律。根据对15 733例急性阑尾炎的统计分析,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后,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占69.9%。对另一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1 571例分析,非手术治愈率占75.8%,中转手术率为6.9%。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死率仅为6.9%,明显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的病死率20%~40%。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国外西医治疗的病死率为20%~50%,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死率仅为5.4%—22.2%。这些数字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地位已经确立。吴咸中领导和参加的 “中西医结合清解片、化瘀片、巴黄片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项目1984年获卫生部甲级成果奖,“利胆排石汤配合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管结石”项目1985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病急性穿孔”1986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胆管炎”1990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等奖。
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理论
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吴咸中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理论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探索。早在60年代初,他就对急腹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规律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归纳。在中医理论体系方面,他对急腹症的 “理、法、方、药”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以 “气、血、寒、热、湿、食、虫” 为主要内容的病因病机辨证是急腹症的主要辨证内容,并对辨证的主客观指标及立法处方原则做出了明确规定。70年代初,他又将急腹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概括为6类,即:机能障碍、炎症、梗阻、穿孔、出血及瘀血。现已逐步证明,这6种基本病理变化与上述中医7种病因病机辨证之间有着明显的内在联系。现在,外科急腹症的大多数病种已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诊断与辨证标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理论水平已有长足的进步。在治疗方面,吴咸中总结提炼出 “急腹症治疗八法”,即:通里攻下法、清热解毒法、理气开郁法、活血化瘀法、清热利湿法、温中散寒法、健脾和胃法和补气养血法,并明确规定了各法的应用范围和运用方法。近20年来,吴咸中和他的同事共撰写了200余篇科学论文,主编出版了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新急腹症学》、《急腹症方药新解》、《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等为代表的一批专著,系统地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经验及其理论体系,还通过了 《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版)》《国际外科杂志》及有关国际学术会议向国外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研究成果。
提出 “以 ‘法’ 为突破口 抓 ‘法’ 求 ‘理’”的研究思路
吴咸中率先提出,在中医传统的“理、法、方、药”中,“法”是一个重要环节,抓住“法”,既可上溯求“理”,又可下达寻“方”,从而能产生理论研究的突破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治疗效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带领研究人员用现代医学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急腹症治疗八法”中各法的代表方剂、药组及单味药物,阐明其作用机理,加深了对中医理论实质的认识,促进了中西医药学在理论上的结合。实验研究证明,通理攻下法可以增加肠蠕动,增加肠分泌;增加肠血流量,改善肠管血运;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限制炎性病灶扩散; 促进腹腔内血液吸收,预防肠粘连; 促进胆汁分泌,并有利尿作用; 还可抑制细菌生长。活血化瘀法能增加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粘滞度,促进腹腔渗液吸收,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这类的系统研究不仅从理论上说明了各法的作用机制,也指导和扩大了各法的临床适用范围。抓“法”求 “理” 的研究思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理论研究打开了一个突破口,正在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指导作用。
提出“在高层次上开展中西医结合”的学术发展思想
80年代初期,他曾组织专门班子对全国中西医结合的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方向、方法和途径》的调查报告。这项软科学研究曾于1984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报告中,他适应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新形势,及时提出了 “应用现代技术,搞好中西医结合”的努力方向。他和同事开展了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配合中药排石汤治疗胆道结石的研究工作,成功率达92%,在病程和疗效上都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疗法。到80年代后期,他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在高层次上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指导方针和具体措施。他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先进的诊断手段(如CT、B超、放射免疫技术和生化技术等),对常见急腹症特别是其中的“重症”、“难症”做出明确的定性,定位和定量的论断,根据中医理论体系对疾病进行辨证分型,并采用先进的指标,使辨证诊断客观化、标准化,实现辨病与辨证的高层次结合; 采用现代治疗手段,如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等先进技术和脏器衰竭支持疗法等,与中医药配合使用,实现治疗上的高层次结合。他带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完成了 “鼻胆管引流——清解灵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观察”、“利胆灵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消黄保肝作用”、“重症胰腺炎的综合治疗”、“雌二醇在实验性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中药的预防效应”、“活血化瘀疗法治疗实验性腹膜炎”、“腹部手术后和重症急腹症患者胃阴虚证的研究”等一系列课题,并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他特别强调,当前要敢于把研究的重点转向急腹症中的“重症”、“难症”,不过分追求非手术率,而要把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作为主攻方向。他已经为自己的学科点制定了今后5年的发展规划,正在为创建国内一流和国际先进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地而殚思竭力。
吴咸中不仅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医学家,在领导工作中也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才华。自担当领导职务以来,他的讲话报告一般都自己准备稿件,即或请人代笔,也要逐字逐句审定,有时重新改写。作为实行院长负责制的试点单位,他团结??班人在学院全面改革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院办学规模扩大为3 000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无论在教学、科研、医疗和对外交流合作各方面,都称得上是建院以来的鼎盛时期。人们称赞他的行政能力和工作效率,但他从不引以自恃。他的座佑铭是:“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他格守的时间表是:“??年当两年,一日三单元 (指上午、下午和晚上)、假日干半天”。多少年来,坚持不懈。他每天都要摘录报刊杂志中的高等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动态,每周都有3个半天的医疗查房,每个学期都要讲授外科学、医史学,每年都招收研究生和国外进修生,每年都要求有专著或论文发表。他的那些大部头著作大都是在晚间、假日忙里抽闲,日积月累完成的。他常告诫自己和别人说:“虚名不可贪,名重更需谦,科学无坦途,智者贵登攀”。而今,他仍以创业的精神在中西医结合的园地上勤奋耕耘着。
简历
1925年8月28日 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城。
1943年 毕业于新民县国立高等学校。
1948年 毕业于满州医科大学。
1948年7月 任天津市立总医院外科住院医师。
1952年7月 任天津市立总医院外科主治医师、外科学讲师。
1956年7月 任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副主任。
1959年2月—1961年9月 在天津市第二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
1962年11月 任天津医学院外科学副教授。
1964年12月—1977年12月 任天津市南开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1975年5月 创建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任所长。
1978年1月—1983年6月 任天津医学院副院长兼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所长。
1979年4月 任天津医学院外科学教授。
1984年6月 任天津医学院院长。
1989年 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天津分会会长、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主要论著
1 天津南开医院.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
2 天津南开医院,遵义医学院.新急腹症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
3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 急腹症方药新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
4 吴咸中.急腹症研究.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
5 吴咸中,温克勤.医学伦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6 吴咸中,黄耀权.腹部外科实践.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
7 吴咸中,刘自宽.髂动静瘘并发髂总静脉梗阻. 中华外科杂志,1958,6 (1):95—96.
8 刘自宽,吴咸中.腹主动脉切除及同种动脉移植术. 中华外科杂志,1958,6 (10): 1130—1132.
9 吴咸中. 动脉栓塞七例治疗经验报告. 中华外科杂志,1958,6(11):1225—1229.
10 吴咸中,虞颂庭,王源昶等.重症中毒性休克的治疗问题. 中华外科杂志,1959,7 (4): 375—379.
11 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班外科小组等.祖国医学“下法”在现代外科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外科杂志,1961,9 (7): 491—493.
12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急腹症小组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病急性穿孔的初步报告. 中华外科杂志,1961,9 (7): 494—496
13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急腹症小组,天津医学院附属第一中心医院外科急腹症小组,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外科急腹症小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的初步报告. 中华外科杂志,1961,9(7):497—498.
14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急腹症小组,天津医学院附属第一中心医院外科急腹症小组,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外科急腹症小组.急性阑尾炎辨证论治的探讨. 中华外科杂志,1962,10(4): 218—220
15 吴咸中,许树朴.急腹症辨证论治的几个问题. 中医杂志,1962,9 (5)
16 许树朴,吴咸中. 急腹症辨证论治的进一步探讨.天津医药杂志,1965,7 (10):772—774.
17 吴咸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回顾与展望. 中华医学杂志,1976,58 (3) : 141—142.
18 Nankai Hospital.Treatment of acute abdominal diseases by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hin Med J,1978,4 (1): 11—16.
19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1006例报告. 中华外科杂志,1977,15 (3): 139—141.
20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溃疡病急性穿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天津医药杂志,1978,6 (1): 4—6.
21 吴咸中.应用现代技术,搞好中西医结合. 中华外科杂志,1979,17 (5):309.
22 Institute for Acute Abdominal Diseases,Nankai Hospital,et al:Treatment of acute abdominal diseases by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World J Surg,1979,(3):91.
23 吴咸中等. 光明的前景,广阔的道路——中西医结合的方向、方法和途径的调研报告.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 (8): 457—481.
24 吴咸中.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展望.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 (9):518—520
25 吴咸中.关于加快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发展步伐的对策. 医学与哲学杂志,1984,(9):
26 Zheng Xianli,Chen Chang,Wu Xianzhong.Acupuncture therapy in acute abdominal diseases.Am J Chin Med,1985,97 (7):127—131.
相关参考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
·田奇镌个人人物简介田奇镌,区域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长期进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多年,对该省地质事业贡献卓著。所著《湖南泥盆纪之腕足类》是重要的经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