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美国外交政策的分水岭——尼克松主义出台
Posted 均势
篇首语:少量的常识,当得大量的学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美国外交政策的分水岭——尼克松主义出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美国外交政策的分水岭——尼克松主义出台
美国外交政策的分水岭——尼克松主义出台
1970年11月22日,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70年代的美国对外政策:争取和平新战略》的长篇报告中,称“国际关系中的战后时期已经结束”。1969年,尼克松曾在关岛宣布:“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而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同时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作为“新的和平战略”的三大支柱。
为什么美国要放弃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从全球霸权主义政策上后退呢? 1970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作了说明。他说,世界形势正发生着重大变化,“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那时美国实际上生产全世界全部产品的约50%以上”。目前,“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甚至做梦也想不到的那种挑战”。“在我们的时代里,我们将看到5个经济超级大国和地区,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和日本。这经济上的5大力量中心将决定世界在本世纪最后1/3时间里的前途。”
尼克松对外交政策的新思路,已不是考虑一天两天,早在他上台前的1967年10月,在《外交季刊》上就曾撰文指出:如继续对中国大陆采取遏制政策,不仅对美国是一个过度的负荷,而且将增加世界核战争的危险性。对中国的遏制,应主要由亚洲国家来承担。1968年9月29日,他在答《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记者问时说:美国将继续鼓励亚洲的合作。亚洲的责任,其意义并不是要美国与这些国家建立要求美国随时进行干涉的联盟,而是要协助这些国家策划自己的防务。为了避免另一场越南战争的发生,当一个亚洲国家遇到“侵略”时,美国将采取一种协助他们作战的政策,而不是替他们作战的政策,我们绝不能自动负起其防务的重担。1968年12月初,大选刚获胜的尼克松便强调,从长期的观点看,“我们决不能将中共永远排斥于国际社会之外,因为在这个渺小的星球,无法容忍这10亿人口生活在怨尤的孤立中”。
尼克松在上台后最初几年的一系列声明和报告,勾勒出尼克松主义的基本轮廓:战略收缩、战略均势与全面缓和。尼克松本人称他的政策变化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分水岭”。
尼克松和他的夫人及女儿们
新中国成立20多年来,美国遏制政策的重点是在亚洲地区,美国从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印度支那3个方面孤立和包围中国。但它在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打击之下,不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且其国际战略地位也遭到严重削弱。60年代中后期,美国在越南泥足深陷,不能自拔。1969年尼克松上台后,进一步扩大战争,企图通过赢得军事胜利以后尽快结束战争,却未能如愿。1969年秋,华盛顿爆发了25万人的反战大游行。基辛格在谈到这一情况时,甚至说“我国已被抗议和苦恼分裂了”。而与此同时,苏联的国际战略地位却在稳步上升,苏联战略武器的数量和质量直逼美国。西方盟国内部冲突加剧。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6年又宣布退出北约。日本的独立倾向也在加强,60年代,日本的对美贸易开始出超,美日在日元汇率问题上斗争激化。日本在政治上也要求更大的自主权,它不顾美国的脸色,寻求改善与苏联的关系。尼克松在1973年的对外政策报告序言中说:“我们的政策非改不可,不仅要适应世界上的新的现实,而且也要适应美国国内新的情绪。”“到1969年,我们面临危机;在疲惫、挫折、强烈反应的影响下,人民可能不再支持我们继续承担世界任务。”这反映了美国进行战略收缩的无奈心情。
寻求新的战略均势,是尼克松主义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在1973年的外交政策报告中,尼克松认为世界形势的变化不允许美国仍坚持过去的政策。美国的政策已“不再奏效”,“威力已被抵消”;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过程中,“不能单靠两个核巨人间那种令人不安的均势”。美国的意图是建立包括其他主要战略力量在内的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均势。美国的新的战略均势,是以发展实力、加强日欧伙伴关系、利用中国牵制苏联、维持对美国有利的战略均势。
全面缓和是尼克松主义第三个核心内容。核武器竞赛的历史使美苏都认识到双方取得战略均势后,如继续发展核武器,其打破均势所带来的风险将大于其所带来的利益。要保持战略平衡,阻止苏联大规模发展核武器,只有通过缓和与苏联的关系,通过核战略武器谈判的途径,来赢得时间,度过美国自己认为的战略武器发展的被动时期。因此,尼克松在70年代初提出“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在1973年外交政策报告中,尼克松提出对苏联政策须采用5个“普遍概念”,即:意识形态决定美苏两国关系已不现实;美苏两国竞争不会有永久性的胜利者;双方只有解决争端,才能解决分歧,而不仅仅是表示善意;争端相互联系,因此要解决范围广泛的争端;对苏联的行动不是依据言词,而是要看其行动;对苏联以“缓和”代替“对抗”,以“谈判”代替“冷战”。
尼克松主义是战后美国政策一次大的调整。尼克松主义提出后不久,美国从越南撤出军队,改善了对华关系,加强了在中东的战略地位,同苏联进行了富有成果的限制战略武器谈判。这些举措,逐渐扭转了美国外交的不利局面。同时,也缓解了世界范围内的核武器对抗,减轻了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相关参考
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主义提出尼克松政府对美国外交及全球战略所作的重大战略调整政策。1969年尼克松出任总统,当时美国正面临战后以来最严峻的局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国经济地位的衰落使美国对其庞大的
1980年1月23日卡特主义出台1980年1月,美国卡特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对苏遏制政策的称呼,1979年12月,苏联出兵阿富汗,次年1月4日,卡特总统发表声明,指责苏联入侵阿富汗是二战以来,“对和平的最
尼克松总统制订的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苏冷战加剧,第二世界力量增长、尤其是第三世界崛起,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以及国内多种危机进发,尼克松主义应运而生。196
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新亚洲政策”尼克松政府面对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和美国内政外交的严重困境,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的重大调整,主要体现在其“关岛讲话之中”。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对记者发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及《中美上海公报》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霸权地位日趋衰落,它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无济于事,且面临着国内政治经济的严重危机和国外苏联霸权主义的挑战。为此,尼克松上台后,调整了美
尼克松主义1970年与1948年相比,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了16.8%,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下降了14.8%。1970年的黄金和外汇储备比1950年下降了34.1%。另外,西欧的
尼克松战争政策的破产——越南战争升级1972年5月8日下午2点,美国总统尼克松打电话给基辛格,让他下达“行动命令”:在越南南部的美军出动B—52轰炸机对北越的桥梁、运输线和军事基地进行猛烈的轰炸,同时
核心提示:有一次我陪同邓小平会见外宾之后,邓小平对在场的外交部领导再次提出:“今后不用再给我安排会见外宾了。”邓小平稍加停顿之后,又补充说:“除了两个美国人,一个是尼克松,一个是基辛格。尼克松来,我要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举世公认的杰出外交家。他与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制定了我国的外交路线、方针、政策,并且以其
东欧西欧从此对立——“马歇尔计划”出台“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冷战政策中的一个重要招数,它又称“复兴欧洲计划”。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背景。西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临政治经济上的严重困难,西欧几个大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