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条约 第一次日俄协定及密约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Posted 协定
篇首语: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条约 第一次日俄协定及密约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条约 第一次日俄协定及密约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07.3.30 圣彼得堡
协定
日本国皇帝陛下之政府及全俄罗斯国皇帝陛下之政府,为巩固日俄两国间和平及邻好之关系,并欲免除两帝国关系上一切误解之原因,协定以下之条款:第一条 两缔约国允约尊重彼此现时领土之完整,并所有两国各自与中国缔结有效之条约、协定暨合同之权利,如两缔约国以钞本互相交换者(但与机会均等主义相反者不在此限),及日俄两国于一九○五年九月五日(俄历八月二十三日)在朴茨茅斯签订之条约暨两国所订各项专约之权利。第二条 两缔约国承认中国之独立与领土完整及各国在华商工业之机会均等主义,并相约各用其所有之和平方法,以扶助及防护现状之存续及对上述主义之尊重。下列署名人员,各奏政府委任,签字盖印于本协定。明治四十年七月三十日俄历一九○七年七月十七日本野一郎伊斯伏尔斯基 于圣彼得堡密约
全俄罗斯国皇帝陛下之政府及日本国皇帝陛下之政府,关于满洲、蒙古及朝鲜诸问题,为欲免除将来一切冲实及误解之原因,协定如下:第一条 签于在满洲之利益及政治经济活动之自然趋势,并欲避免因竞争而起之一切纷扰,日本担任不在本约附款所定之界线以北为本国或日本人民或他国人民之利益觅取任何铁路或电信之让与权,并不直接或间接阻挠俄国政府在此区域内寻求让与权之任何行动;在俄国方面,为同一之和平欲望所激发,担任不在上述界线以南为本国或俄国人民或他国人民之利益觅取任何铁路或电信之让与权,并不直接或间接阻挠日本国政府在此区域内寻求让与权之任何行动。中东铁路公司根据一八九六年八月二十八日(俄历十六日)及一八九八年六月二十五日(俄历十三日)之铁路建筑合同所得之权利及特惠,对于本约两款所定界线以南之一铁路依然有效。第二条 俄国承认日本与朝鲜间依现行条约协定为基础之共同政治关系,此种条约及协定之钞本已由日本国政府致送俄国政府,担任不加干涉且不阻挠此种关系之继续发展;在日本方面,担任给与俄国政府、领事、人民、商务、工业及航业,在朝鲜享最惠国之一切权利,至最后条约缔结时为止。第三条 日本帝国政府承认俄国在外蒙古之特殊利益,担任禁制可以妨害此种利益之任何干涉。第四条 两缔约国对本约严守秘密。下列署名人员,各受政府相当委任,签字盖印于本约。俄历一九○七年七月十七日明治四十年七月三十日伊斯伏尔斯基本野 于圣彼得堡附款
本约第一条所述北满与南满之界线,议定如下:从俄韩边界西北端起划一直线至珲春,从珲春划一直线到毕尔滕湖(即镜泊湖)之极北端,再由此划一直线至秀水甸子,由此沿松花江至嫩江口止,再沿嫩江上溯至嫩江与洮儿河交流之点,再由此点起沿洮儿河至此河横过东经一百二十二度止。伊斯伏尔斯基本野【简释】
《朴茨茅斯条约》签订后,日俄两国主战派均感到不满。然而,两国又都因战争而有相当消耗,实力大为削弱,继续再战已力不从心。俄国国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迅速发展,政治上正处于危机局面;日本刚吞并朝鲜,接收东北南部也背着沉重包袱。而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于两国不利,俄国由于战争关系靠拢法、英,开罪于德国,西部边境极为不安;日本占“南满”后竭力排斥美、英等国,也招致了列强的不满。当日、俄两强争斗之际,美国已经跃跃欲试地插手东北,使日、俄均感到了竞争的威胁,有结束其间对立而握手言和的必要。另一方面,英国与法国因准备对德作战,不希望日、俄继续对立,对日本在财政和外交上施加压力,迫其与俄谅解,法国与日本在1907年6月10日先订立了协约。1905年后,日、俄两国政府首脑也有变化。俄国新总理托雷平曾任驻日公使,对远东形势较为熟悉,力主对日缓和,他任命了赞同与日妥协的伊兹沃利斯基(又译作伊斯伏尔斯基)为外交大臣。他们频频向日本发出和解的信息,创造了对日和平外交的有利条件。日本方面自西园寺组阁后,也任命林董为外相,不顾主战派反对而推行对俄妥协方针,使日俄缓和愈有可能。1907年初,英国记者狄龙撰文鼓吹日、俄应迅即合作,并列举合作的具体条件。狄龙曾在俄国大学任教,与维特关系密切,同日原驻俄公使林董也相识,故狄龙的文章成为缓和日俄关系间关系的信号。伊兹沃利斯基立即将文章转送日驻俄公使本野一郎,暗示希望与日缔结协定。日本政府迅速反应,指示本野了解俄方诚意后与之谈判。6月10日,两国先就中东铁路与南满铁路交接联营问题签订合同,继而于7月30日缔结了公开的政治协定和秘密条款,同时还签订了商约和渔业协定。公开协定的主要之点在于双方表明互不侵犯对方在中国既得利益的态度,即在政治上肯定《朴茨茅斯条约》确定的两国在中国的利益,至于宣称尊重中国领土完整的保证,则是冠冕堂皇的虚伪表示。秘密条款是这次谈判的核心内容,也是对《朴茨茅斯条约》遗留问题的解决。俄国在日俄战争后力图攫取蒙古作为对失去东北南部的补偿,但朴茨茅斯会议上未能对此作出令俄国满意的决定,故俄国一面积极向该处活动,一方面努力争取获得日本承认,日本在战后虽获得对东北南部的控制权,但未与俄国划定明确的分界线,也急欲通过谈判加以确定,而秘密条款使俄、日上述要求均得以实现。秘密条款是两国私下对中国权益的瓜分,表明他们根本无视中国的主权与完整。日俄密约签订后,双方仅于8月14日分别通报自己的盟国英、法两国政府,对其他国家则严守秘密。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曾宣布公开日俄政府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并在1919年的对华宣言中宣布废除包括日俄秘约在内的一切秘密条约,但一直未公布第一、二、三次日俄密约的内容。1927年,苏联东方学研究所编辑的远东条约及文件汇编,公布了前三次密约的内容,密约始大白于天下。相关参考
世界条约 第三次日俄协定及第四次日俄密约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16.7.3圣彼得堡协定俄罗斯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政府,为协力维持远东之永久和平,协定以下之条款:第一条俄国将不加入对抗日本国之任何措置或政治联合。日本国将不加入对抗俄国之任何措置或政治联合。第二条
1932.5.5上海第一条中国及日本当局既经下令停战,兹双方协定,自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五日起,确定停战。双方军队尽其力之所及,在上海周围停止一切及各种敌对行为。关于停战情形,遇有疑问发生时,由与会友
1930.5.6南京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大日本帝国政府,经由彼此代表,同意缔结各条如左:第一条中国政府及日本政府彼此同意,凡在中日两国国境内关于货物进出口之税率、存票、通过税、船钞等一切事项,完全由中
1942.6.2华盛顿美国及中国政府宣告:两国现联合其他抱有同志愿之国家及民族,从事共同之努力,以期奠定公正、永远和平之基础,俾其本身及一切国家获得法律秩序。又,美国及中国政府为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联合
1918.5.16北京基于中、日两国政府协商之结果,依据两国政府交换之文件,经两国军事当局互派委员,协定事项如左:第一条中、日两国陆军因敌国实力之日见蔓延于俄国境内,其结果将使远东全局之和平及安宁受侵
1948.3.12澳门中国与澳门政府佥认为,双方为增进与确保华南一带及澳门地方之长期繁荣,有赖于高度之合作,并为达成共同防止走私任务起见,中国海关及澳门政府经委派代表举行谈判,商定施行方案,以实现双方
1946.12.20南京缔约双方政府,鉴于一千九百四十四年十二月七日于伊里诺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会议因采用临时航空路线及业务协定之标准方式而签订之决议案,并为互相鼓励与促进中华民国及美利坚合众国间空运之
1942.3.21华盛顿美国及中国双方与其他同类之国家与民族,对若干共同敌人从事一合作之任务,以期奠定一公正及永久和平之基础,因而为其本身及世界各国获得法律下之秩序。且中美两国同系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同
1896.6.3莫斯科大清国大皇帝陛下暨大俄国大皇帝陛下,因欲保守东方现在和局,不使日后别国再有侵占亚洲大地之事,决计订立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是以大清国大皇帝特派大清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
1912.7.8圣彼得堡为确定并完全一九○七年七月三十日(俄历七月十七日)及一九一○年七月四日(俄历六月二十一日)之两次密约,并防止关于满蒙特殊利益之可能的理解起见,俄日两国政府决定展长一九○七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