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条约 第三次日俄密约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Posted 条约
篇首语: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条约 第三次日俄密约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条约 第三次日俄密约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12.7.8 圣彼得堡
为确定并完全一九○七年七月三十日(俄历七月十七日)及一九一○年七月四日(俄历六月二十一日)之两次密约,并防止关于满蒙特殊利益之可能的理解起见,俄日两国政府决定展长一九○七年七月三十日(俄历七月十七日)密约之分界线,并划定内蒙古之特殊利益范围。兹协定下列之条款:
第一条 从洮儿河与东经一百二十二度相交之点起,界线应沿乌龙楚尔河①及木什匣河②至木什匣河与哈尔达台河③之分水界,从此沿黑龙江省与内蒙古之边界直至外蒙古之边疆。
第二条 内蒙古分为两部:北京经度一百一十六度二十七分以东之部及以西之部。俄罗斯帝国政府担任承认及尊重日本在上述经度以东内蒙古之特殊利益;日本帝国政府担任同样义务,尊重在上述经度以西之俄国利益。
第三条 两缔约国对本约须严守秘密。
一九一二年七月八日
俄历一九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沙查诺夫
本野一郎
【注】
①即交流河。
②即归流河。
③原文为Haadaitai。
【简释】
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在控制东北北部后不断向蒙古渗透。1907年日俄缔结第一次密约时,俄国已得到日本对其在外蒙享有特殊权益的承认,但对内蒙地区尚未涉及。此后,俄国曾多次寻找机会涉足内蒙,1910年初,俄国在诺克斯计划提出后以修筑张家口——库伦——恰克图铁路的建议为抵制,便已显露出对内蒙的野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俄国立即策动蒙古喀尔喀及呼伦贝尔地区反动王公贵族和上层宗教首领叛乱,企图趁机夺取这一地区,其目的更加明显了。
内蒙古与东北毗连,日本在控制东北南部后也处心积虑地企图将势力扩展至内蒙,故与俄国发生冲突。1912年1月,日本外相内田康哉告驻俄大使本野:日本准备在适当时候提出在内蒙古划定两国势力范围的问题,这对于消除两国误会非常必要。但此时俄国已经策划了外蒙的“独立”,并在声明中笼统称蒙古而不称外蒙。日本对此敏感,立即提出质问,并于18日建议与俄共同就瓜分蒙古问题进行谈判,并于21日提出最初方案。
日本最初方案一为向西延长第一次日俄密约规定的两国势力范围分界线,确定两国在东北西部的势力范围;二为划分双方在内蒙古势力范围,提出以张家口至库伦的大道为界,界东属日本势力范围,界西属俄国。俄国赞同第一点,反对第二点,其理由是:库伦至张家口、北京、天津的大道为俄国商队必经之路,也是中俄间重要邮路;张家口向俄国陆路贸易开放并住有俄人;俄国在直隶省享有重大实际利益。俄国于5月1日又提出新方案,即:双方界线应沿北京经线(东经1162°7′)走向,这样,俄国不仅可以牢固地控制张家口至库伦要道,而且将宁夏、甘肃、新疆也都划入它的势力范围,从而严重破坏了日、俄间的“平衡”。日本对此表示反对,提出仅承认以北京经线为界划分势力范围,但决不允许俄国将势力越出内蒙古以西。双方经过多次交涉,以日本发出照会的形式达成默契,俄国政府认为该照会既然提及了俄国在中国西部的利益,为今后向该地区的扩张埋下了伏笔,便表示同意,从而使谈判顺利进行,7月8日双方在密约上签字。
这次密约是日、俄两国利用中国国内局势动荡而在长城以北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领土和主权的掠夺。通过这一密约,两国不仅瓜分了中国内蒙古地区,俄国还获得了进一步向华北地区渗透的便利条件,同时对向中国西部进行扩张的可能性进行了试探。日本将内蒙古东部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与其在东北的势力范围联成一片,“东满”和“东蒙”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两大重要基地。密约签订后,俄国更加放手策动内蒙古乌泰叛乱和缔结《俄蒙条约》的活动,刺激了英国对西藏的野心,开始出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又一次狂潮。
相关参考
1910.7.4圣彼得堡协定日本帝国政府及俄罗斯帝国政府,兹因诚实维持一九○七年七月三十日(即俄历十七日)所订协定①所含之主义,且为维持远东和平计,希望扩张该协定之效果,同意以下列条款补充该协定:第一
1896.6.3莫斯科大清国大皇帝陛下暨大俄国大皇帝陛下,因欲保守东方现在和局,不使日后别国再有侵占亚洲大地之事,决计订立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是以大清国大皇帝特派大清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
1907.3.30圣彼得堡协定日本国皇帝陛下之政府及全俄罗斯国皇帝陛下之政府,为巩固日俄两国间和平及邻好之关系,并欲免除两帝国关系上一切误解之原因,协定以下之条款:第一条两缔约国允约尊重彼此现时领土之
1939.12.30上海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要领一、日支两国政府,以附件一所载调整日支新关系之原则为准据,调整两国之新国交。二、承认事变中新国交修复从前既成事实之存在,按事态之许可,以前条之原则为准据,
1858.6.13天津大清国大皇帝,大俄罗斯国大皇帝依木丕业拉托尔明定两国和好之道及两国利益之事另立章程十二条。大清国大皇帝钦差东阁大学士总理刑部事务桂良①、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花沙纳②为全权大臣;
1851.8.6伊犁大清国总统伊犁等处将军、参赞大臣;②俄罗斯国使臣;③各遵旨在伊犁地方,公同会议伊犁、塔尔巴哈台两处通商各章程,开列于后:一、两国议定,通商之后各谕属下人等,安静交易,以敦和好。一、
1913.11.5北京关于中、俄两国对待外蒙古之关系,业经大俄帝国政府提出大纲以为根据,并经大中华民国政府认可,兹两国政府商订如下:一、俄国承认中国在外蒙古之宗主权。二、中国承认外蒙古之自治权。三、中
1924.5.31北京大中华民国、大苏维亚社会联邦共和国,①愿将彼此平日邦交恢复,协定解决两国间悬案大纲,为此派定全权代表如左:大中华民国大总统特派顾维钧;②大苏维亚社会联邦共和国政府特派喀拉罕;⑨两
1902.9.22北京大俄国武员将山海关、营口、新民厅之铁路交还中国北方铁路督办大臣之章程各条。今按照本年俄历三月二十六日所定之和约,现计本年俄历九月二十六日交还该铁路于中国铁路总局之限期将满,因是大
1911.7.13伦敦英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鉴于一九○五年八月十二日之英日协定①缔结以来,事态已有重大之变迁,深信修改该协定以适应其变迁,实有裨于全局之安宁与稳固,特协定下列之条款,以代替前项协定,且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