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条约 淞沪停战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Posted 公使

篇首语:别总是羡慕别人光芒万丈,却忘了自己也会发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条约 淞沪停战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条约 淞沪停战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32.5.5 上海

第一条 中国及日本当局既经下令停战,兹双方协定,自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五日起,确定停战。双方军队尽其力之所及,在上海周围停止一切及各种敌对行为。关于停战情形,遇有疑问发生时,由与会友邦代表查明之。第二条 中国军队在本协定所涉及区域内之常态恢复,未经决定办法以前,留驻其现在地位。此项地位,在本协定附件第一号内列明之。第三条 日本军队撤退至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之越界筑路,一如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事变之前。但鉴于须待容纳之日本军队人数,有若干部队可暂驻扎于上述区域之毗连地方。此项地方,在本协定附件第二号内列明之。第四条 为证明双方撤退起见,设立共同委员会,列入与会友邦代表为委员。该委员会协助布置撤退之日本军队与接管之中国警察间移交事宜,以便日本军队撤退时,中国警察立即接管。该委员会之组织,及其办事程序,在本协定附件第三号内列明之。第五条 本协定自签字之日起,发生效力。本协定用中、日、英三国文字缮成,如意义上发生疑义时,或中、日、英三文间发生有不同意义时,应以英文本为准。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五日订于上海外交次长郭泰祺①陆军中将戴戟②陆军中将黄强③陆军中将植田谦吉④特命全权公使重光葵⑤海军少将嶋田繁太郎⑥陆军少将田代皖一郎⑦见证人:依据国际联合大会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三月四日决议案协助谈判之友邦代表驻华英国公使蓝普森⑧驻华美国公使詹森⑨驻华法国公使韦礼德⑩驻华意国代办使事伯爵齐亚诺⑾

附件第一号

本协定第二条规定之中国军队地位如下:查照附连上海区邮政地图(比例尺十五万分之一)由安亭镇正南苏州河岸之一点起,向北沿安亭镇东最近小浜之西岸至望仙桥,由此北过小浜至沙头东四基罗米突之一点,再由此向西北至扬子江边之浒浦口,并包括浒浦口在内。

附件第二号

本协定第三条所规定之地方如下:此项地方在附连四地图各别标志为甲、乙、丙、丁,并称为一、二、三、四各地段。地段(一)见甲图。双方订明:(一)吴淞镇不在此地段之内;(二)日方不干涉淞沪铁路暨该路工厂之运用。地段(二)见乙图。双方订明:万国体育场东北约一英里许之上海公墓,不在日本军队使用地段之内。地段(三)见丙图。双方订明:曹家寨及三友织布厂不在此地段之内。地段(四)见丁图。双方订明:使用地段,包括日本人公墓及东面通至该墓之路在内。关于此项地方遇有疑问发生时,经共同委员会之请求,由该委员会之与会友邦代表查明之。日本军队向上列地方之撤退,于本协定生效后一星期内开始,并于开始撤退起四星期内撤完。依照第四条所设之共同委员会,对于撤退时不能移去之残疾病人或受伤牲畜,采取必要办法,以资照料,并办理其日后之撤退事宜,此项人畜,连同必需之医药人员,得遗留原地,由中国当局给予保护。

附件第三号

共同委员会以委员十二人组织之。中国及日本两政府暨依据国际联合会大会3月4日决议案协助谈判之与会友邦代表,即英、美、法、意各驻华外交代表,各派文武官吏代表各一人为委员。该会委员依照委员会之决定,得随时任用认为必要数之助理员。所有关于程序事宜,由委员会斟酌办理。该委员会之决定,以过半数行之。主席有投票取决权。主席由委员会内与会友邦代表委员中选举之。委员会依照其决定,以其认为最善之方法,监视本协定第一、第二、第三各条之履行;并对于履行上述各条之规定有任何疏懈时,有促使注意之权。

【注】

①郭泰祺(1890—1952) 字复初,湖北崇阳人。早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12年任北京政府副总统黎元洪的英文秘书。1917年南下广州参加护法之役,随后任广东大元帅府外交次长。 1919年赴法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1929年任国民政府驻意大利公使。1932年任外交委员会委员,同年3月被任为与日本签订上海停战协定的中国首席代表。9月出任驻英国公使。曾3次代表中国出席国际联盟会议。1935年升任驻英国大使。1941年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后任国防最高会议外交委员会主席。抗战胜利后,出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首任中国首席代表。1952年2月在美国病逝。②戴戟(1895—1973) 字孝悃,安徽旌德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粤军任职。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1931年被调任“剿赤军”右翼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同年12月任淞沪警备司令,参与领导十九路军抗战,之后任上海停战协定交涉代表。1933年参加发动福建事变,任福建人民政府兴泉省省长,失败后隐居苏州。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1973年病逝。③黄强(?)十九路军中将参谋长。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任厦门警令司令。不久投靠蒋介石。④植田谦吉(1875—1962) 日本军人。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历任参谋本部中国班班员等职。1928年任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官。1930年11月转任第九师团长。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上海时任司令官,为上海停战协定的日方首席代表。1933年任参谋本部次长。1934年任朝鲜司令官。1936年任关东军司令官兼驻伪满大使及“关东局”长官。1939年转为预备役。⑤重光葵(1887—1957) 日本外交官。东京帝国大学毕业。1915年任驻华公使馆头等参赞。1929年任驻上海总领事兼公使馆参议。1931年任公使。1933年任外务省次官。1936年任驻苏联大使。1938年任驻英国大使。1942年任驻汪伪“大使”。1945年以外务大臣资格代表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1947年被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列为甲级战犯,判7年徒刑,不到3年即被释放。1954—1956年3次任外务大臣。⑥嶋田繁太郎(1883—1976) 日本军人。日本海军学校毕业。历任日本海军第一舰队和联合舰队参谋长、支那方面舰队司令长官、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等。1941年10月任东条内阁的海相,追随东条,被称为“东条的副官”。1944年兼任军令部总长,同年7月随东条内阁总辞职而辞去一切职务。日本投降后,被列为甲级战犯,判处无期刑。1958年被释放。1976年死去。⑦田代皖一郎(?)日本军人。1932年任日本上海派遣军参谋长。⑧蓝普森(1880—1964) 英国外交官。1903年进外交部,1908年任英驻日本使馆二等秘书。1916—1920年任驻华使馆头等参赞,1926年任驻华公使。1927年与武汉国民政府解决了汉口英租界悬案。1928年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中英关税条约》。1934年离华。后任英驻埃及和苏丹高级专员。1946—1948年任英国驻东南亚特派专员。参见《解决中英庚款换文》注①⑨詹森(1887—1954) 美国外交官。1907年来华为使馆翻译学生。1909年任驻奉天副领事,后历任哈尔滨、汉口、重庆、长沙、上海等领事。1926—1929年任美国国务院远东司长。1929—1935年任驻华公使。1935—1941年任驻华大使。1941—1945年任驻澳公使。抗战胜利后任美国远东委员会秘书长。⑩韦礼德(1879—1935) 法国外交官。1899年来华,在北京京汉铁路建筑公司工程处任职。1905年考入法国驻华领事界。历任驻重庆、成都、云南、汉口、上海等地领事、总领事。1930年继玛德为驻华公使。1935年死于北京。(11)齐亚诺(1903—1944) 意大利外交官。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长婿。1928—1933年历任驻华公使馆头等参赞、代办、驻上海总领事及驻华公使等职。1940年任外交部长。1944年因“通敌”被处死。

【简释】

淞沪停战协定,即“上海停战协定”。“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于1932年1月28日在上海挑起战争。驻防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抗战,多次打退敌人的大规模进攻,使日军三易主帅,苦战1个多月,3月2日被迫撤出淞沪地区。对日本侵略上海,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所谓“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

1月29日,外交部发表《自卫宣言》,国民党中政会决定抵抗暴力。2月1日,国民政府发出通电:政府决定从事自卫。在实际行动上,1月29日,中央宪兵第六团和中央铁道炮队开赴上海参加抗战。

2月8日,又派中央军第五军增援十九路军。但另一方面,又限制十九路军的抗战,设置种种障碍,祈求国联,极力寻求对日妥协。1月29日,国民政府海军部长陈绍宽密令驻沪各舰“应守镇静”。

2月5日,军政部长何应钦密电吴铁城、蒋光鼐、蔡廷锴:指令原配属十九路军之航空队,“除对日机加以抵抗外;即对日海军,决不投掷炸弹”。

2月13日,蒋介石指示十九路军,“保持十余日的胜利,及早收束,避再战为主”,并派军政部次长陈仪、陆军步兵学校校长王俊为代表抵沪,与日、美、英领事磋商和谈。而对张发奎、冯玉祥等请缨抗战,置之不理,华侨给十九路军的600万元赠款也悉被何应钦扣留,还故意拖欠十九路军的军饷。当十九路军从上海市区撤出后,浏河地区的防务更显重要,但蒋军却放松对这个地区的警戒,给日军登陆造成方便条件。日军在上海的行动,直接威胁到英法美等国的利益。南京政府看到这一点,亦把解决上海战事寄托于这些国家的调停上。对于日本侵略上海,英美等国的确也多次提出抗议,并派兵来上海,居间调停。但日本在未达目的之前,对此毫不理采。

3月初,伪满洲国在东北拼成,目的已达,需要在上海停战。

3月4日,国联大会决议中日实行停战,8日,日方声明,依据国大会决议案,与中国谈判。14、19日,在英、美、法、意等使调停下,中国外交部次长郭泰祺与日使重光葵进行了两次非正式会见,交换停战意见。

3月24日,中日代表在上海英领署开正式停战撤兵会议。谈判进行了40多天,时开时停,停停打打。双方就日军撤退地区及撤退日期等问题争论激烈。4月10日,决定将停战问题移交国联十九国委员会解决。

4月20日,国联十九国委员会决议,请上海日军速撤;授权与上海共同委员会,规定恢复正常情势及日军撤兵日期,南京政府当即表示接受此案。4月23日,英使蓝普森与郭泰祺同赴南京,商解决的折衷办法。27日,重光葵向蓝普森表示接受折衷案。中、日代表张以旭、冈崎在上海英领署整理《上海停战协定》文字。28日,停战会议重开,30日,国联大会通过十九国委员会所提中日停战决议案,主要规定日军撤退至上海公共租界及虹口越界筑路地段以内。

5月5日,停战协定英文本正式签字,中、日文本因译文有争议,定以后补签。上海停战协定是南京政府对日采取“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处女作”。按协定规定,双方虽然实行撤兵,但却没有明确日军撤兵时间和期限,这对日本无疑是有利的。再者,根据协定第二条,日本仍有权在上海驻兵,而中国军队则从此不准在上海驻兵,实际上等于让中国放弃了对上海防务,为日后日本再次进攻上海提供了便利。因此,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屈辱的军事协定。

相关参考

世界条约 《上海停战协定》签订是什么原因?《淞沪停战协定》的影响?

中国和日本签订《上海停战协定》1932年初,上海发生了“一·二八”事变。这是日本军国主义为转移欧美列强对他们炮制伪满洲国的注意力,声东击西,耍弄伎俩而酿成的又一场侵略战争。“九·一八”事变不久,关东军

世界条约 关务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48.3.12澳门中国与澳门政府佥认为,双方为增进与确保华南一带及澳门地方之长期繁荣,有赖于高度之合作,并为达成共同防止走私任务起见,中国海关及澳门政府经委派代表举行谈判,商定施行方案,以实现双方

世界条约 中美空中运输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46.12.20南京缔约双方政府,鉴于一千九百四十四年十二月七日于伊里诺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会议因采用临时航空路线及业务协定之标准方式而签订之决议案,并为互相鼓励与促进中华民国及美利坚合众国间空运之

世界条约 关于大连之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45.8.14莫斯科兹以中华民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既已签订友好同盟条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业已保证尊重中国管辖中国东三省全部之主权,视其为中国之一不可分离部分,为保证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世界条约 中美农业协定①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48.8.5南京(甲)美国驻华大使致中国外交部部长照会迳启者:查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制定之一九四八年援华法案(以下简称法案)第四○七款,除其他事项外,并规定中国与美利坚合众国缔结一协定,以设立中国农村

世界条约 何梅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35.6~7北平梅津美治郎①致何应钦②备忘录〔1935年6月9日〕一中国方面对于日本军曾经承认实行之事项如下:(一)于学忠及张廷谔③一派之罢免;(二)蒋孝先、丁昌、曾扩情、何一飞之罢免;④(三)宪

世界条约 秦土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35.6.27张家口一从日中亲善的角度,为了将来日本方面在察哈尔省内的合法行动不受阻挠,①向察哈尔当局提出以下要求:要求事项:(一)撤退地区:将驻于昌平和延庆一线的延长线之东,并经独石口之北,龙门

世界条约 中日关税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30.5.6南京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大日本帝国政府,经由彼此代表,同意缔结各条如左:第一条中国政府及日本政府彼此同意,凡在中日两国国境内关于货物进出口之税率、存票、通过税、船钞等一切事项,完全由中

世界条约 无线电台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21.1.8北京一九二一年一月八日,即中华民国十年一月八日,中国政府与美国加利福尼亚省合众电信公司(依照美国加省法律所组织者,总公司办事处设在旧金山)于北京缔结中美无线电台协定,如左:中国因欲于国

世界条约 第二次日俄协定及密约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10.7.4圣彼得堡协定日本帝国政府及俄罗斯帝国政府,兹因诚实维持一九○七年七月三十日(即俄历十七日)所订协定①所含之主义,且为维持远东和平计,希望扩张该协定之效果,同意以下列条款补充该协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