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条约 塘沽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Posted 关东军

篇首语: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无法感动一个不爱你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条约 塘沽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条约 塘沽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33.5.31 塘沽

关东军司令官元帅武滕信义,于昭和8年5月25日,在密云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所派军使、该分会参谋徐燕谋所提出的正式停战提议。依此,关东军司令官元帅武滕信义,关于停战协定,委任全权于该军代表关东军参谋副长少将冈村宁次①,在塘沽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所委任的停战协定全权、华北中国军代表、北平分会总参议、陆军中将熊斌②,签订停战协定于下:一、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③。尔后,不得越过该线。又不作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二、日本军为证实第一项的实行情形,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进行监察。中国方面对此应加保护,并给予各种便利。三、日本军如证实中国军业已遵守第一项规定时,不再越过上述中国军的撤退线继续进行追击,并自动回到大致大城一线。四、长城线以南,及第一项所示之线以北、以东地区内的治安维持,由中国方面警察机关担任之。上述警察机关,不可利用刺激日军感情的武力团体。五、本协定盖印后,即发生效力。作为以上证据,两代表于此签名盖印。昭和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关东军代表 冈村宁次华北中国军代表 熊斌

【注】

①冈村宁次(1884—1966) 日本军人。1904年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13年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参谋本部中国班班员及中国课长。1925—1927年在华任直系军阀孙传芳的军事顾问。1932年任日本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后任关东军副参谋长兼驻伪满大使馆武官,时为少将衔。1933年5月代表关东军与国民政府军委会北平分会总参议熊斌签订《塘沽停战协定》。1936年晋级中将后任华中日军司令官。1941年擢大将,任华北日军司令官。1944年11月升任侵华日军总司令官。1949年1月被国民政府宣判无罪“释放回国。”②熊斌(1894—1964) 字哲民。湖北黄安(今红安)人。早年先后入广西陆军学校和奉天讲武堂。武昌起义时投身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任参谋本部参谋。1927年任第二集团军总参议。中原大战时,任反蒋军前敌总司令参谋长。1932年任参谋本部厅长。1933年任北平军分会总参议,与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停战协定》。抗战开始后任军令部次长。1941年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45年8月任北平市市长。1948年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去台湾。后任台湾国民党当局中央银行顾问。1964年11月在台北病死。③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在今北京市;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在今河北省。

【简释】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和一味依赖国联,使黑、吉、辽三省迅速沦陷。随后,日本在上海挑起战争,掩护其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同时,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遭到了全国的强烈反对。在此情况下,蒋汪控制的国民党中央当局确立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国策。对日则提出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八字方针。实为以交涉为主,以抵抗为辅。抵抗的目的是为交涉、为妥协,企图通过有限的抵抗,求得与日本的妥协,将其侵略限制在局部的范围之内,以便全力“安内”,即“剿共”和消灭地方实力派。《塘沽停战协定》正是南京政府这种对日政策的产物。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后,为巩固其对东北的占领,强迫南京政府承认伪满洲国,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公开叫嚣:“热河是‘满洲国’之一部”,“长城是中国的北部边界。”1933年1月攻占山海关,3月初攻陷热河,逼进长城线,全国一片哗然,要求严惩热河省主席汤玉麟;要求蒋介石亲自北上指挥抗日。对此,蒋介石急命军政大员何应钦、黄绍竑赶赴北平;电令东北军万福麟等部反攻。随后蒋从江西“剿共”前线北上石家庄,逼张学良下野,命何应钦接管北平军分会,负贵华北军事。并调中央军徐庭瑶部,阎锡山的商震部、傅作义部,宋哲元军及东北军各部,组织长城抗战。同时,“恳请”刚刚回国的汪精卫复任行政院长职,予其对日交涉最后决定权。之后,蒋又回江西指挥“剿共”军事去了。这样,一方面是前方长城线上将士的效命;另一方面是后方军政大员们的交涉。由于南京政府确定了以抗战求妥协的方针,所以,长城战起,汪精卫就多次发出了愿与日本谈判的信息,中日使节秘密往返。5月4日,南京政府决定设立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以亲日派分子、政学系头目黄郛为委员长,主持华北政务,负责对日交涉。与此同时,日本参谋本部将《华北方面紧急处理方案》通报关东军,要日军沿长城线对中国军队进行反复、彻底打击,以压迫南京政府作城下之盟。据此,日军又发起大规模的攻击,5月22日,战事已危及北平。汪精卫急电黄郛,示其与日方谋停战,“除签字于承认伪国、割让四省之条约外,其他条件皆可答应。”在英、法使节斡旋下,黄郛与日驻华武官永津等会谈。日方提出四项停战条件:(一)中国军队撤退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以南以西,今后不准有一切之挑战行为;(二)日军亦不越上述线进击;(三)何应钦派正式任命之停战全权官员往密云,对日本军高级指挥官表示停战之意志;(四)以上正式约定后,关东军司令官指定之日本军代表与中国方面军事全权代表,定某日某时于北宁线某地,达成停战成文协定。黄郛、何应钦表示全部接受。蒋介石也表示认可,但要求签订正式条款时,避免东三省、热河字样杂见其中。其后,北平军分会派高级参谋徐燕谋前往密云日军阵前司令部求和。5月31日,黄郛、何应钦派熊斌为全权代表与日军代表冈村宁次在塘沽正式签订此协定。从协定的签订过程和内容分析,这是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第一、协定的签订是在日本武力压迫下进行的;协定的内容是日本单方面提出的,强迫中国承认的。第二、协定第一条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芦台线以西以南,不得越过该线。实际上是中国变相地承认了日本对东北四省的占领。第三、日军“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进行监察”,使华北门户洞开,平津处于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其他方法”,其词含糊,为其后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提供了便利。第四、日军“自动回到大致长城一线”,无形中承认了长城线为中“满”边界线;“长城线”东西没有限制,这又为日本以后进攻绥东、察北打下了伏笔。第五、延庆——芦台线以北、长城线以南的广大地区的治安,由中国警察担任,实即不准中国在此地区驻军,这为日后日本在冀东制造伪组织提供了有利条件。至于“挑战”“扰乱”等词,都在形式上有辱国格。总之,《塘沽协定》是九一八日本侵华以来,中日订立的第二个不平条约。通过这个协定,日本巩固了已取得的侵华成果,同时,为进一步入侵华北奠定了基础。因此,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主权,绝不象南京政府辩解的那样:“不涉及政治”的一个军事停战协定。

相关参考

世界条约 中美空中运输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46.12.20南京缔约双方政府,鉴于一千九百四十四年十二月七日于伊里诺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会议因采用临时航空路线及业务协定之标准方式而签订之决议案,并为互相鼓励与促进中华民国及美利坚合众国间空运之

世界条约 关于大连之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45.8.14莫斯科兹以中华民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既已签订友好同盟条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业已保证尊重中国管辖中国东三省全部之主权,视其为中国之一不可分离部分,为保证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世界条约 中美农业协定①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48.8.5南京(甲)美国驻华大使致中国外交部部长照会迳启者:查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制定之一九四八年援华法案(以下简称法案)第四○七款,除其他事项外,并规定中国与美利坚合众国缔结一协定,以设立中国农村

世界条约 何梅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35.6~7北平梅津美治郎①致何应钦②备忘录〔1935年6月9日〕一中国方面对于日本军曾经承认实行之事项如下:(一)于学忠及张廷谔③一派之罢免;(二)蒋孝先、丁昌、曾扩情、何一飞之罢免;④(三)宪

世界条约 淞沪停战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32.5.5上海第一条中国及日本当局既经下令停战,兹双方协定,自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五日起,确定停战。双方军队尽其力之所及,在上海周围停止一切及各种敌对行为。关于停战情形,遇有疑问发生时,由与会友

世界条约 秦土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35.6.27张家口一从日中亲善的角度,为了将来日本方面在察哈尔省内的合法行动不受阻挠,①向察哈尔当局提出以下要求:要求事项:(一)撤退地区:将驻于昌平和延庆一线的延长线之东,并经独石口之北,龙门

世界条约 中日关税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30.5.6南京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大日本帝国政府,经由彼此代表,同意缔结各条如左:第一条中国政府及日本政府彼此同意,凡在中日两国国境内关于货物进出口之税率、存票、通过税、船钞等一切事项,完全由中

世界条约 无线电台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21.1.8北京一九二一年一月八日,即中华民国十年一月八日,中国政府与美国加利福尼亚省合众电信公司(依照美国加省法律所组织者,总公司办事处设在旧金山)于北京缔结中美无线电台协定,如左:中国因欲于国

世界条约 第二次日俄协定及密约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10.7.4圣彼得堡协定日本帝国政府及俄罗斯帝国政府,兹因诚实维持一九○七年七月三十日(即俄历十七日)所订协定①所含之主义,且为维持远东和平计,希望扩张该协定之效果,同意以下列条款补充该协定:第一

世界条约 蓝辛——石井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17.11.2华盛顿蓝辛致石井照会兹谨奉书阁下,敬陈者:贵我两国政府,关于中华民国均感有利害之诸问题,本官近与阁下曾经会谈,意见既经一致,且均明白了解,故兹得有通报阁下之光荣。阁下及本官均以欲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