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验 鐍匣风波——宣宗继位之谜

Posted 皇位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经验 鐍匣风波——宣宗继位之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经验 鐍匣风波——宣宗继位之谜

众所周知,清帝继位中对胤禛继位存在疑案,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宣宗继位也存在疑案,宣宗是清朝皇帝嫡子继位里面唯一的一个。清初,第一个继位的是皇太极,他是老八,他母亲是侧妃,皇太极的儿子福临是老九,他母亲是庄妃,是妃子;顺治的儿子康熙是老三,他的母亲佟妃,也是妃子; 玄烨的儿子胤禛,胤禛的母亲乌雅氏也是妃子;胤禛的儿子乾隆,他母亲钮祜禄氏还是妃子; 弘历的儿子颙琰,颙琰的母亲是妃子。颙琰的儿子旻宁不同了,旻宁的母亲是皇后,颙琰做皇子的时候,他父亲给他娶了喜塔腊氏做他的福晋,颙琰继位之后,就册封他这个嫡福晋为皇后,所以,道光他是皇后的嫡子,旻宁有一个哥哥很小就死了,他是老二,因为他哥哥死得早,他算皇次子,实际上他是嫡子,但是他母亲福分不够,嘉庆元年册封的皇后,第二年就死了。旻宁的儿子咸丰,他母亲是妃子,奕諠的儿子载淳,载淳大家都很熟悉,他母亲就是慈禧,懿贵妃还是妃子。载淳没儿子,载湉和溥仪不是皇子,所以清朝十二个皇帝只有旻宁是嫡子继承皇位,这在清朝是唯一的。

旻宁在做皇子的时候,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学习也很用功,特别是在他32岁的时候,也就是嘉庆十八年,发生了一个重大的事情。这一年夏天,颙琰到承德避暑山庄、到木兰围场去行围,宣宗这时候名字叫旻宁,他随着他父亲去行围,但是这一年夏天是阴雨绵绵没有办法行围,旻宁就提前回到皇宫,在尚书房读书。一天,天理教的教众在皇宫太监的指引下,分别从东华门和西华门两路冲进皇宫,一直冲到养心殿的外面养心门,在尚书房读书的旻宁立即拿着火枪,拿着弓箭就奔出来,一枪打死一个人,另一枪又打死一个人,把这场事情平息了,他父亲回到皇宫之后很高兴,朝廷上下,朝野内外,都盛赞旻宁年轻勇敢机智,于是,颙琰就封他这个皇次子旻宁为智亲王。到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十八,颙琰从圆明园起銮要到承德避暑山庄到木兰围场去秋猎,随驾的有皇次子旻宁,和皇四子瑞亲王,同行的还有大学士、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等等。七月十八日从圆明园出发,路上七天,到七月二十四日,到达承德避暑山庄,沿途疲劳,天气又暑热,第二天,颙琰突然驾崩。颙琰的死因官方的说法是因病而死,据清朝皇室人员的口碑,说颙琰遭雷击而死,这个事情得不到证实,如果真的是遭雷击而死的话,官私记载都不会写这个事情,因为这犯了大的忌讳,我们目前就是根据官方的说法,颙琰突然病故,也可能颙琰身体比较肥胖,又值61岁的高龄,沿途疲劳,天气暑热,也很可能得了心或者血管病而猝死,颙琰突然驾崩大家束手无策,事出突然,但是国不可一日无主,当时最紧迫的事情就是嘉庆的皇位继承问题,本来事情应当是很明白的,但由于种种缘故,旻宁继位就变成了一个历史的疑案。

颙琰猝然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一时间,朝野上下、宫廷内外乱作一团。引发混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皇位的继承出现了问题。

根据世宗帝创立的秘密立储制度,写有皇位继承人的密折应封存于鐍匣中,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从世宗帝开始,秘密立储就成为清王朝皇位继承的祖制家法。

颙琰生前从未公开确定皇位继承人,按照这一祖制家法,即使他猝然驾崩,皇位的继承也不该有太大的问题。那么颙琰的猝亡却为何引发了一场皇位继承的轩然大波呢?原来,人们发现本应放在“正大光明”匾后的立储鐍匣无影无踪了。

清朝皇位继承从清世宗之后,有祖制有家法,就是清皇室的家法,世宗皇帝鉴于太宗、世祖、圣祖这三代皇位继承的种种繁难问题,想出一个办法来,叫做“秘密立储”。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世宗在皇宫的乾清宫西暖阁召集皇子、王公大臣宣布说我要秘密立储,把我指定的皇太子写成一个诏书装在一个鐍匣里面,当众放在乾清宫清世祖皇帝手书的那个正大光明匾的后面。一旦发生变故取出来宣布,这样做的好处,就避免了事先立皇子引起皇子之间的斗争,又避免了事出突然。皇位继承问题难办,世宗这个秘密立储的办法,在弘历即位之事上用过一次,就是世宗突然死了,死后皇位继承是谁呢?就打开了秘密立储的这个鐍匣,当众皇室和大臣宣布立弘历为皇太子,由弘历继承皇位。所以弘历继位没有引起骨肉相残,弘历还是按照他父亲的这个办法,把秘密立储也是写好了,密封起来,但是乾隆不同,他是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在圆明园的勤政殿当着皇子皇孙王公大臣正式宣布,说我要禅位,从明年的正月初一,让儿子继承皇位,就是秘密立储那个皇十五子颙琰。第二年正月初一,在太和殿举行了弘历和颙琰授受大典,颙琰接受皇位,所以乾隆到嘉庆的皇位是和平过渡没有发生大的纷争,因为弘历还在世。

颙琰突然病故,谁来继承皇位?按照祖制家法那就是应该在皇宫乾清宫那个正大光明匾后头找那个鐍匣,但是没有文献记载,也没有档案记载,从承德派人到北京,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找这个鐍匣,也没有记载说在北京的王公大臣到乾清宫去找这个鐍匣。这里面就产生了个问题,就是颙琰遗位给他的儿子,有没有这个建储的鐍匣,如果有的话,为什么承德方面、北京方面没有派人去找呢,此为历史疑云之一。

相关参考

历史经验 皇太极继位之谜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关于皇太极是如何继位的问题,众说各异,莫衷一是。据朝鲜史籍《鲁庵文集》记载:“老汗(努尔哈赤)临死曰:洪佗始(皇太极)能成吾志。

历史经验 神宗变法兴国之谜

神宗名顼,原名仲鍼,英宗长子,生母为高皇后。治平三年(1066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英宗死后继位。在位19年,神宗继位之时,宋朝统治将近百年。宋初制定的许多政端已经渐渐显露出弊病来,官场腐败盛行,财政

历史经验 建文帝登基之谜

当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1398年去世之后,第二位登上明朝皇帝宝座的是年仅21岁的建文帝朱允炆。然而奇怪的是,这位年轻的皇帝却不是朱元璋的儿子,而是朱元璋的孙子。更为奇怪的是这位新皇帝继位后不久,就

历史经验 太宗登基和“金匮之盟”之谜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正史认为光义乃合法继位,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但后来有人对“金匮之盟”一事提出质疑,使得这一事件变得扑朔迷离。“金匮之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传说

历史经验 唐中宗被谋害之谜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为武则天第三子。武后生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哲,四子李旦。其两位兄长先后被武则天所废之后,李显被立为太子。高宗于公元683年12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子日继位。第二年改

宋朝历史 风波亭冤狱之谜

民族英雄岳飞生死七大历史悬谜:风波亭冤狱之谜  做为最享有民间盛誉的民族英雄岳飞,其人生前死后,留给了我们太多的疑惑,无论是他的出生还是风波亭遇害,都充满了不解之谜,迷一样的历史笼罩于充满了虚幻色彩的

历史经验 康熙死因之谜

民间就一直有人说康熙皇帝不是寿终正寝的,他是被雍正皇帝害死的。真的是这样的吗?翻开尘封的历史,回头去看看康熙大帝死因之谜。从康熙晚年言行来看,他的建嗣计划中培养的对象是皇十四子胤禵,而不是皇四子胤禛。

历史经验 “烛影斧声”之谜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

历史经验 德宗猝死之谜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傍晚,38岁的德宗皇帝,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满含悲愤地离开了人间。临终无一名亲属及大臣在身旁,及至被人发现,早已死去多时,可谓生前死后,备受冷落,孤苦

历史经验 仁宗暴死之谜

嘉庆二十五年盛夏,仁宗率领大批随员、名优艺伎,马队辇舆,浩浩荡荡向木兰进发,不久抵达热河,安顿于避暑山庄,开始了木兰秋狩。仁宗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他最后一次进驻避暑山庄。七月二十五日,年届六十的他在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