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验 太宗登基和“金匮之盟”之谜
Posted 太后
篇首语:早晨要撒你种,晚上也不要歇你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经验 太宗登基和“金匮之盟”之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经验 太宗登基和“金匮之盟”之谜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正史认为光义乃合法继位,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但后来有人对“金匮之盟”一事提出质疑,使得这一事件变得扑朔迷离。
“金匮之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传说,说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临终之前嘱咐自己的儿子: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大宋江山,千万不能让小孩子继承皇位。如果赵匡胤去世时儿子还小,就要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如果赵光义去世时儿子小,就要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美。理由是小孩子斗不过狡猾的大臣。要接受后周小皇帝柴宗训被赵匡胤这样的大臣夺了皇位的教训。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甚广,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主意体现了杜老太后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二是宋朝的史书里记载很多,反复渲染。
《宋史》有好几处提到“金匮之盟”事,《杜太后传》里面记叙:“建隆二年(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太后问太祖:‘你知道自己是怎样得天下的吗?’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太后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赵普于床前写成誓书,普于纸尾写‘臣普书’。藏于金匮(同柜),命谨慎小心的宫人掌之。”
在司马光《涑水纪闻》、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著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一千多年来,没有人怀疑“金匮之盟”的真实性,这一盟约就成了宋太祖坦荡无私的例证。直到清代,古文学家恽敬对盟约内容提出疑问。
20世纪40年代初张荫麟曾作《宋太宗继统考实》,后收入《张荫麟先生文集》,认为“金匮之盟”是赵普伪造的,全盘否定此事。除此之外,邓广铭、吴天墀、李裕民、顾吉辰、王瑞来等学者也持同种观点,怀疑它的真实性或断定“金匮之盟”的伪造性。其理由大致如张荫麟所言,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病重时,宋太祖只有34岁,正值年轻力壮之时,赵光义才23岁,而太祖长子德昭也已经14岁。当时太祖身体健康,没有短寿夭折之象,即使太祖只能再活20年,那时,长子德昭已30多岁,怎么会有幼主之说?杜太后凭什么猜测太祖早死、幼子继位,而宋朝重蹈五代的覆辙呢?实在没有道理! 如果确如太后所预料宋太祖中年夭折,人们还可以推测,也许杜太后凭经验或灵感有超前的洞察力,尚可勉强解释。但是,太祖活了50来岁,并没有早逝而面临幼子主政的局面。如果真有遗诏,太祖临终前应该命人打开金匮,就算是突然死亡,皇后也应该知道此事,掌管金匮的宫人同样也知道此事,为什么要等到太祖死后六年才由赵普揭露出来呢?即使公布遗诏,赵光义应该把全文都公布出来,因为这是他合法继位的有力证据,但实际留下来的却仅是一个大概的内容,而且内容还不完全一致。更何况,太宗并未遵守遗诏办事,传位给他的弟弟,而是传位给他自己的儿子。
但对“金匮之盟”持肯定观点的学者们提出了相反的证据。关于立此盟约的条件,持肯定论者认为它符合常理。杜太后亲身经历过五代,这是一个王朝更替频繁的特殊时期,五代君主十三人,在位超过十年绝无仅有,有七人死于非命,杜太后凭什么否认宋太祖可以摆脱“宿命”,而不像周世宗英年早逝、最终幼主执政失国而终呢?杜太后在赵匡胤刚当上皇帝时说出了“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这一段话。杜太后认为刚刚建国,根基未稳,随时有可能成为短命的“第六代”。尽管当时太祖正值壮年,但政治变化无常,哪里知道宋太祖不会暴死?哪里知道宋太祖不会被人杀掉?假如真的发生了,十多岁的德昭显然是不足以应付。而拥有丰富政治经验的赵光义,应是理想的继承人。
“金匮之盟”疑案属于皇家禁宫疑案,否定也好,肯定也好,都是根据当时历史事实、政治背景所作出的判断。比较双方的观点,其资料和解释、推断均偏向于对己方所持观点有利的一边,因此越争论疑点越多。
相关参考
“金匮之盟”原来是一场骗局,不过是赵普和赵光义的一场交易,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金匮之盟”已经被各种历史素材广为记载,但是令人可疑的是,这份杜太后的临终密诏在太祖赵匡胤
“金匮之盟”原来是一场骗局,不过是赵普和赵光义的一场交易,下面全榜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金匮之盟”已经被各种历史素材广为记载,但是令人可疑的是,这份杜太后的临终密诏在太祖赵匡
宋太宗像历来大家对于宋太宗的继位都充满了疑问。一边是「”烛影斧声”,一边是「”金匮之盟”,到底哪个是真的?宋太祖真的是被弟弟赵光义杀死的吗?金匮之盟我们先看看什么是金匮之盟。话说有一天杜太后(赵匡胤赵
金匮之盟宋太祖在世时,对其弟赵光义非常器重,封晋王。但赵光义恃功不守法纪,太祖大伤脑筋,常思控制光义之策。相传太祖病危时,赵光义恐太祖留下遗诏不利于自己,因而在深夜挥斧杀害了太祖,有“烛光斧影”之说。
历史人物 昭宪太后简介 昭宪太后与金匮之盟 昭宪太后怎么死的 昭宪太后与赵匡胤-
中文名:杜氏 国籍:北宋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902年 逝世日期:961年9月17日 职业:太后 谥号:明宪太后→昭宪太后www.cha138.com 陵墓:安陵 丈夫:赵弘殷
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直至今世,怀疑和相信两派学人争论不休,尚无定论。北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可谓众人皆知,诸如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等,而他的突然死去以及皇位传弟
涪陵之祸赵廷美是太祖、太宗的异母弟弟。太宗即位时封齐王,太宗出征太原,留守京师,进封秦王。依金匮之盟,太宗死后应传位于廷美,而廷美又传之于德昭,但德昭不明不白地死了,德芳相继夭绝,廷美始不自安。太平兴
这种疑问的解释,主要有「”金匮之盟”和「”烛影斧声”两说「”金匮之盟”《宋史·杜太后传》里面记叙:「”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太后
宋太宗赵光义是历史上颇有争议性的一位皇帝,为后世留下了“金匮之盟”、“烛影斧声”之类的千古谜案。大家知道,赵光义的皇位继承自哥哥宋太祖赵匡胤,而赵匡胤是有儿子的,皇位的传承又很讲究“父死子继”,所以赵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朝代,关于北宋的历史迷案着实不少,其中有著名的陈桥兵变和斧声烛影、金匮之盟。而后两者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个事件,即宋太祖死亡之谜。在这两件历史谜案中,赵普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