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遗诏”真伪扑朔迷离

Posted 太祖

篇首语:宁打金钟一下,不打破鼓千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金匮遗诏”真伪扑朔迷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金匮遗诏”真伪扑朔迷离

2、论刘备进驻樊口的真伪及目的是什么

“金匮遗诏”真伪扑朔迷离

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直至今世,怀疑和相信两派学人争论不休,尚无定论。 北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可谓众人皆知,诸如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等,而他的突然死去以及皇位传弟未传子,也颇引起后人的兴趣与争议。 因周恭帝年纪仅有七岁,军权完全掌握在身为北周大将的赵匡胤手上,于是陈桥兵变后赵匡胤轻易黄袍加身,半推半就建立北宋。随后,赵匡胤深怕部下如自己一般篡夺皇权,于是设计杯酒释兵权,令石守信等开国功臣退位养老,但是最终仍未能躲避旁人对皇权的觊觎,此人便是其弟晋王赵光义。 按史书记载,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继承皇位。比如《杜太后传》有如下记载:“建隆三年,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太后问太祖:‘你知道怎样得天下的吗?’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太后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赵普于床前写成誓书,普于纸尾写‘臣普书’。藏在金匮(柜),命谨慎小心的宫人掌之。” 上述记述,司马光《涑水纪闻》、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籍多有雷同。不过,“金匮之盟”之原文却始终没有露面,这也是后人为之提出质疑的重要原因。 后人质疑的主要理由在于,建隆二年杜太后病重时,宋太祖只有34岁,且无短命之征象。而当时赵光义23岁,太祖长子德昭14岁,与赵光义相差仅7岁。按正常逻辑,太祖即使不至长命,至知天命之年应是可期,而那时的德昭还能如太后所言仍为“幼主”?此外,如果真有所谓遗诏,太祖临终前也应打开金匮公之于世,因何等到太祖死后六年才由赵普说出?而且,如果公布遗诏,其全文又未能公布只是半遮半掩,这也不能不令人表示怀疑。当然,对于这些质疑,有观点也予以解答。比如太后立此盟约,是因为当时王朝更替频繁,五代君主十三人竟有七人死于非命,这些不能不令杜太后加以考虑。 至今,关于“金匮之盟”的争议并未归于一致,而不见盟约原文,恐怕将使这宗疑案成为永远的历史之谜团。
扑朔迷离

论刘备进驻樊口的真伪及目的是什么

前一段与朋友们讨论,关于刘备在赤壁之战前是否进驻了鄂县的樊口。由于论的比较散乱,故把相关内容总结一下,以使得思路更加清晰。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1、刘备进驻樊口的真伪2、刘备进驻樊口的目的

一、刘备进驻樊口的真伪史书记载:——《江表传》:“孙权遣鲁肃吊刘表二子,并令与备相结。肃未至而曹公已济汉津。肃故进前,与备相遇于当阳,因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使自结于东,崇连和之好,共济世业,而云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大喜,进住鄂县,即遣诸葛亮随肃诣孙权,结同盟誓。”——《江表传》:“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襄阳耆旧记》:蔡瑁传:会王师已临其郊,琮举州请罪,琦遂奔于江南。

现代历史书籍的观点:——《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册)》:(白寿彝)周瑜传:在樊口(今湖北鄂城附近),周瑜所率的江东水师与刘备的军队会合。鲁肃传:沿途与部将关羽的万余水军和刘表另一儿子刘琦所率的万余人会合,退守到樊口(今湖北鄂城)。

——张大可先生的《三国史》(华文出版社):第131页是这样说的:刘备十分高兴,于是与关羽水军会合,撤向夏口,并进驻樊口,与孙权靠拢。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过江,到柴桑见孙权。

——马植杰先生的《三国史》(人民出版社):第72页这样写到:双方遇于当阳长坂坡。肃劝备进驻樊口,与孙权并力抗曹,这自然是备所迫切需要的。

——武国卿先生的《中国战争史》四(金城出版社):第143页:刘备听了很高兴,决心与孙权结盟抗曹。于是,采取鲁肃的计划,率军进驻于樊口。……第151页:此时,驻于樊口的刘备,每日均派人至江边等候孙权的大军。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中国军事史——中国历代军事战略》(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如下:刘备军队在樊口时的兵力和部署如次:——关羽率水军约万人驻在夏口;——张飞、赵云各率陆军四千人驻在鲁山;——刘备本人在樊口。周瑜率军到樊口与刘备会合后,继续沿江西上,与顺流而下的曹军遭遇于赤壁。

相关参考

都说扶苏死在“愚孝”,为何扶苏接到诏书不辨真伪

很多人都不了解为何扶苏接到诏书不辨真伪就自杀?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很多人觉得,扶苏接到假诏书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忠臣孝子。正所谓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加入扶苏

论刘备进驻樊口的真伪及目的是什么

前一段与朋友们讨论,关于刘备在赤壁之战前是否进驻了鄂县的樊口。由于论的比较散乱,故把相关内容总结一下,以使得思路更加清晰。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1、刘备进驻樊口的真伪2、刘备进驻樊口的目的一、刘备进驻

历史百科 《庄子》之书真伪参半,能略言之欤

《庄子》之书真伪参半,能略言之欤郭象所注之《庄子》,凡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按文理言之,内篇文妙理深,定为庄周自撰。其外篇则支离蔓衍,杂篇则行文拙劣;或出他人伪作。《天下》一篇,评论诸

历史秘闻 关于判断第二版人民币真伪

你好,你说这种情况我认为是不完全正确.我个人认为:1因为现在的高仿币大多数带有暗记,所以不能光看暗记.首先应该看纸质上手摸摸.一摸大都可以判断.2如果有条件随身带30倍以上的放大镜,仔细观察底纹是否清

春秋战国 阖闾城外发现疑似阖闾夫差墓 真伪还有待调查

疑似阖闾墓的大土墩位于龙泉山北麓的安山头西。安山头的山脊像半个括弧,拱卫这高十七米,直径约百米的馒头形土墩。墩南有新近复建的大庙,西面是大、小零山。记者注意到,大土墩有三个现象和奇怪:一是高五十米的山

历史人物 朱文正到底有没有背叛朱元璋呢 揭秘其背叛的真伪

还不知道:朱文正为什么要背叛朱元璋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文正,是朱兴隆的儿子。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亲侄子。这人是个高干子弟,你猜的没错,他也是一个纨绔子弟。但这丝毫

冷兵器历史上最成功的山寨货,仿造乌兹大马士革钢,外观难辨真伪

布拉特钢(Bulat钢),起源于中世纪的俄罗斯,是俄罗斯冶金专家仿制印度乌兹钢制作的一种枝晶花纹钢,一度被认为是外貌上最接近古代乌兹钢的模仿品。枝晶,其实就是像树枝一样蔓延生长出来的晶体结构,比如我们

汉朝历史 扑朔迷离的悲惨下场

中国古代貂蝉怎么死的?对于貂蝉的死因历史记载也是说法不一,下面就一起来探究貂蝉扑朔迷离的悲惨下场。对于貂蝉的死因,出现了“惨死”和“善终”两大系列。“惨死系列”包含至少四种不同版本:版本一:为保其名节

明朝历史 扑朔迷离的明朝南北榜科举案

明朝洪武年间,在南京的科举考场上发生一起大案,史称“南北榜案”。这起案件,案中有案,悬念迭生,扑朔迷离,最后,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阅卷定案,使此案才落下帷幕。录取的都是南方人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

历史秘闻 全都扑朔迷离,科学无法解释,第一疑似穿越

在人类历史上,总有一些事是当时的人所无法理解,甚至后来的人也无法解释,扑朔迷离。尤其是在中国,五千年历史,这种让人无法解释,邪气重重的事件也不少。下面为中国古代6大未解之谜,个个邪气重重,至今无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