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验 “烛影斧声”之谜

Posted

篇首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经验 “烛影斧声”之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经验 “烛影斧声”之谜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为历史留下了又一桩悬案。

司马光的《湘山野录》中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那天天气极为寒冷,宋太祖赵匡胤急唤他的弟弟晋王赵匡义进入寝宫,宋太祖斥退旁人,只留下他们两人自酌自饮。酒过三巡,已是夜深了,他见晋王赵匡义总是躲在后边,极其害怕,自有几分得意。见殿前雪厚几寸,便用玉斧刺雪,还不时对他弟弟说:“太容易了,真是太容易了。”当夜赵匡义依旧没走,留宿于禁宫。第二天天快亮时,禁宫里传出宋太祖赵匡胤已经死了的消息。赵匡义按遗诏,于灵柩前即皇帝位。

历史上所谓“烛光斧影”的疑案就指此事。有人认为“烛光斧影”也许不是疑案,只是晋王赵匡义戕兄夺位的借口。宋太祖安排后事是宋朝的国家大事,不可能只召其弟单独入宫,并且赵匡义又在喝酒时退避。用玉斧刺雪,这正是赵匡胤与赵匡义进行过争斗的状态,晋王一狠心杀死宋太祖。要是不这样写,这段史料也许会被封杀。

不过,关于匡义弑兄的原因,史书上另有一种说法。《烬余录》称,赵匡义很喜爱已归降的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费氏。孟昶死后,花蕊夫人被宋太祖赵匡胤纳为自己的妃子,而且特别宠爱。赵匡胤因病卧床,深更半夜时赵匡义胆大妄为,以为宋太祖已熟睡,便乘机调戏花蕊夫人,可没想到太祖惊醒,要用玉斧砍他,等到皇后、太子赶到之时,赵匡胤已经只剩一口气了。赵匡义乘机逃回自己的王府,第二天太祖赵匡胤就升天了。由此可知,赵匡义趁夜黑无人,赵匡胤昏睡不醒的时候调戏他觊觎已久的花蕊夫人,谁知赵匡胤突然醒来发觉了,也许是他盛怒之下欲砍赵匡义,可是因为

病体虚弱,体力不足,未砍中赵匡义。赵匡义觉得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不管用何种方式都不能取得其兄的原谅与宽恕了,预料到自己将会死得很惨,于是一狠心便杀死了自己的同胞兄弟,然后慌忙逃回府中。宋太祖赵匡胤是病怒交加而死,还是他弟弟杀死的呢,谁也不知其详。不过十分清楚的是,赵匡胤之死与其弟赵匡义当夜在皇宫内院的行为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这个疑案,也有一些人为赵匡义开脱罪责,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记道:“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医官贾德玄坐于府门……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遂与王雪下步行至宫门,呼而入……俱进至寝殿。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从这一记载来看,宋太祖赵匡胤逝世时,他弟弟赵光义并不知晓,也没在宫中待过,似乎可以洗去“烛影斧声”的嫌疑了。

但是,从赵匡义继帝位后,赵匡胤的长子德昭于公元979年被迫自杀,次子德芳又于公元981年无故而死来看,宋太宗赵匡义还是摆脱不了“烛光斧影”、“戕兄夺位”的嫌疑。

作为一代明君,史家众说不一,其中最有说服力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这段由他弟弟赵匡义谋杀之说,没有更为真实的史据,因此赵匡胤的死成为了历史上一大疑案。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烛影斧声什么意思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

烛影斧声什么意思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烛影斧声是什么意思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因此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  根

烛影斧声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次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后既与亲信程玄德在晋王府通宵等待消息.

“烛影斧声”与宋太祖之死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

历史秘闻 烛影斧声,赵匡胤难道真是是自己的弟弟杀的吗

《宋史・太祖本纪》上只节减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宋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记载:“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召晋王光义,嘱今后事。摆布皆不得闻

宋朝历史 “烛影斧声”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有着怎样的关系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

烛影斧声,赵匡胤难道真是是自己的弟弟杀的吗

《宋史・太祖本纪》上只节减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宋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记载:“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召晋王光义,嘱今后事。摆布皆不得闻

烛影斧声,赵匡胤难道真是是自己的弟弟杀的吗

《宋史・太祖本纪》上只节减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宋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记载:“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召晋王光义,嘱今后事。摆布皆不得闻

宋太宗赵光义神秘上位的千古谜团 烛影斧声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而政治则是不流血的战争。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时宋太祖赵匡胤龙潜;值周世宗病死,子柴宗训即位,年方七岁,主少国疑。公元960年,时任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统率诸军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