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验 仁宗暴死之谜
Posted 皇帝
篇首语:知识就像内裤,看不见但很重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经验 仁宗暴死之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经验 仁宗暴死之谜
嘉庆二十五年盛夏,仁宗率领大批随员、名优艺伎,马队辇舆,浩浩荡荡向木兰进发,不久抵达热河,安顿于避暑山庄,开始了木兰秋狩。仁宗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他最后一次进驻避暑山庄。七月二十五日,年届六十的他在毫无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猝然离开了人世。仁宗死后,热河行宫立即封锁消息,避暑山庄大门紧闭,限制人员出入。二十七日留京王公大臣才得悉噩耗,延至八月初二日,宣宗皇帝向内阁发布上谕,才告知朝廷上下。当时朝鲜国官员在盛京中江地方见清官员皆着素服,头帽拔去花翎,惊问其故,才晓知皇帝已逝。好好的皇帝为何会突然死亡呢?宫闱之事向来保密,清廷当然不会对民间公开解释死因,于是民间就产生了各种推测和传闻。
一个说法是遭雷劈而死的。仁宗到达避暑山庄后,稍事歇息,即全副武装,率领满汉大臣和八旗劲旅,大队人马直奔木兰围场。他们追踪围猎多日,虎熊全无,只猎获一些野兔,连平常遍地觅食的麋鹿也甚少见。仁宗非常扫兴,决定提前结束秋狩。回来路上恰遇变天,雷电交加,大地震撼,忽然平地一声雷,那么多人中,唯独皇帝被击中落马。凯旋回营变成护丧返京,满朝惊恐呆然。类似的说法还有仁宗在山庄遇疾,卧床调养,并无甚大碍,精神尚佳,照常处理政事。一日,热河上空骤变,雷鸣电闪,顿时寝宫即遭雷击,只有他触电身亡等等。
关于雷劈一说,还有更荒诞不经的一个版本:相传,他长期嬖宠一小太监,经常寻欢作乐,引起近侍大臣们的非议,驻山庄以后,更加变本加厉。帝之寝宫设于“烟波致爽殿”,殿后有一座小楼,名“云山胜地”,据说此楼正是皇帝与小太监幽会场所,某日,他们正在此寻欢,忽然道道闪电劈开云层而下,一个火球飞进小楼,在仁宗身上炸开,顿时毙命。
仁宗被雷击烧焦,面目全非,已经无法收殓入棺。若将事实曝光,无异于宫廷之最大丑闻。大臣们商定个办法,将一相貌体材与仁宗相似之太监秘密绞死,再进行盛装打扮,真皇帝骸骨放在棺材底部,上面平躺着假皇帝尸体,以此掩人耳目,运回北京,祭葬了事。这个说法虽然流传很广,但没有丝毫史实根据。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推测,仁宗的死因大概是长期的操劳而导致的心脏衰竭。从登基以来,皇帝这个差使把他弄得焦头烂额,不管他为之付出多少心血,还是有源源不断的麻烦事找上门来,让他心烦意乱,没有一天轻松的日子过。
在亲政之初,仁宗揭发出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贪污案。与和珅的斗争,虽然锻炼了仁宗,但付出了代价。从此,吏治腐败尾大不掉,成为嘉庆朝最大的隐患。
嘉庆八年二月二十日,仁宗带着随从、侍卫等自圆明园上马,入神武门乘御轿。突然,一条大汉从神武门西厢房南墙冲出,直奔仁宗所乘御轿,事情仓促,侍卫及近驾的人们都没注意到有人奔来,一时间,那人已跑到面前,皇帝的随从及侍卫这才看清,那大汉手里拿着一把短刀,面露杀气。在仁宗轿旁的定亲王绵恩首先感到事情不妙,迎面上前阻拦。那人来势凶猛,举刀便刺,绵恩衣袖被刺破,未能拦住那人。这时,固伦额驸亲王拉旺多尔济、御前侍卫丹巴多尔济等五人一齐阻住来者去路,展开搏斗。搏斗中,丹巴多尔济被颇有武功的刺客扎伤。由于侍卫们都是大内高手,训练有素,以五对一,对方已渐支撑不住,几个回合之后即被生擒。凶手自供行凶的理由是生活贫困,无处谋生,所以欲寻短见,但是又想了断之前必须做点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才来行刺皇上。虽然一场虚惊,行刺者被制服,但有清历史以来,这种怪事先辈在位时从未曾发生过。与此情况比较相似的,只有晚明三大案之一“梃击案”,但它反映了明代政治腐败,宫廷争宠夺权的勾心斗角丑闻。仁宗不相信刺客的行凶理由,遂命令大臣继续侦察,但是没有结果。仁宗怎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呢? 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他感到莫大羞辱。
民间关于仁宗遇刺有两个说法。其中之一是和珅党羽所为。和珅是乾隆时炙手可热的权臣,嘉庆初年,弘历退为太上皇,仁宗登基,但和珅把持朝政大权,遍置党羽,不把嘉庆帝放在眼里,屡次与嘉庆帝发生矛盾。弘历死后,仁宗立即将和珅处死,查抄其家产。但和珅党羽遍布朝野上下、宫廷内外。仁宗处死和珅,给自己树立了大批敌人。
不管凶手是谁,上述传闻都反映出仁宗面临的政局是不太稳定的。在行刺事件中,仁宗虽然没有受半点皮肉之伤,但心理打击相当大,这给他本来就很焦灼的内心增加了很大负担。
嘉庆十八年(1803年),农民起义军公然冲进他的统治心脏紫禁城,在城楼上插反旗,直逼皇后住所,意欲捣毁金銮殿。皇宫乃皇权象征,丢掉皇宫意味统治基石的崩溃。这是对他统治能力的极端藐视和否定。虽然起义被镇压了,但他再次感到了自己的无能。
仁宗整治腐败可谓不遗余力,可总难以改观。贪官污吏盘根错节,损公肥私,专权败政,至相当严重程度,甚至出现了贪官杀清官的荒唐事!更为奇怪的是,堂堂兵部行印(即中央军事国防最高行政机构关防)竟然不翼而飞,是丢失,还是被盗?是无意疏忽失落,还是另有阴谋策划?仁宗苦苦追查,可一直无法弄清。仁宗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自己的王朝吏治败坏至何种地步,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能扭转日益腐败的吏风。
让仁宗更加伤脑筋的是社会动荡,不稳定迹象益加明显。直隶、山东、河南、四川、江南、安徽、湖北、山西、黑龙江等地,均有民间宗教活动,且教门名目数十,徒众多为农民。浙江宁波府有生员,组织破靴党,包揽诉讼,挟制官长,“甚至有动众劫掠、棍械伤人情事”。由于天灾人祸,百姓无以为生,规模不大的造反经常爆发,如嘉庆二十三年山西省交城、平阳、霍州一带,流民聚集,大山连接,占山为王。和顺、榆次、平定、辽州等处,成为造反农民盘踞要点。他们或下山掠夺,或进入城镇劫富济贫。内蒙古、京畿和直隶地方,民被逼为盗,数十成群。
仁宗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乾隆)在世的时候,天下太平,轮到自己坐江山,怎么会如此棘手?为了那些长期阻挠国家振兴的老大难问题,他呕心沥血,费尽心机,苦斗二十五年,可是依旧如斯,怎不叫他觉得失望、烦闷和伤感呢?面对日益衰败的国家,他感到无能为力,但是又无法从数不胜数的公务中抽身自拔,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他的身体必然走向恶化。
仁宗从病倒至归天,还不到一天工夫。虽然死前没有任何征兆,但是导致猝死的最大的祸首却是长期的劳累、伤神、压抑、苦恼、忧郁和烦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十年来,他为治理这个封建大国殚心竭力,付出了全部心血。他曾经有扭转王朝颓败的豪情,也敞露出以振兴国家为己任的雄心抱负,但他的才能不足以带领大清帝国走向中兴,他根本无力驾驭这个动荡不安的封建后期社会。
相关参考
唐太宗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23年,他接受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国势空前强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时期。但是,在他做了十几年皇帝之后,过惯了安逸享乐的生活
刘德妃是宋时太原人,后流落蜀地,其父名叫刘通,曾任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随宋太祖征伐太原时死于途中。起初她母亲怀孕时梦见月亮入怀,不久生下了刘德妃。她在十三四岁时,便出落得小巧玲珑,纤娜秀媚,再加性
英宗同他名义上的父亲仁宗一样,也是一位很想有所作为的帝王,但他近乎偏执地恪守孝道,使得他即位之初便与曹太后矛盾重重。亲政不久,更是演出了一场震惊朝野的追赠生父名分的闹剧。英宗亲政仅半个月,宰相韩琦等人
嘉庆皇帝暴死之谜嘉庆皇帝为什么会突然死去 嘉庆暴死之谜:嘉庆帝(1760——1820年)名永琰,乾隆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册立为皇太子。父归政,尊为太上皇。嘉庆
女皇武则天首席男宠冯小宝暴死瑶光殿之谜 有人说,武则天包养男宠是心思需求,有人说是生理需求,有人说是二者统筹。从历史年表看,唐高宗李治死于弘道元年(公元683年)。这一年,武则天61岁。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
揭开武则天的首席男宠薛怀义暴死瑶光殿之谜 有人说,武则天包养男宠是心理需要,有人说是生理需要,有人说是二者兼顾。从历史年表看,唐高宗李治死于弘道元年(公元683年)。这一年,武则天61岁
当清宫大内还沉浸在春节的欢庆气氛之中时,突然传出孝全成皇后患病“暴死”的消息。正当春风得意,年仅三十三岁的孝全皇后为何会突然患病身亡呢?就此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孰是孰非,内有隐情。道光二十年(1840)
洪武十八年(1385年)3月1日,明朝开国名将、曹国公李文忠在自己府邸“病死”,时年46岁。李文忠身份非同一般,他既是明朝排名第三开国武将,同时还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按照史料的记载,他应该属于正常死亡,
洪武十八年(1385年)3月1日,明朝开国名将、曹国公李文忠在自己府邸“病死”,时年46岁。李文忠身份非同一般,他既是明朝排名第三开国武将,同时还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按照史料的记载,他应该属于正常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