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谋略 刘劭“八观”知人性

Posted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领导谋略 刘劭“八观”知人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领导谋略 刘劭“八观”知人性

刘劭“八观”知人性

刘劭是三国时魏国的思想家,他所著《人物志》中讨论了辨识人才的问题。他认为,识人不仅应听其言,还应观其行;不仅要看其外貌,而且要看其内在气质,并用道家的无名解释儒家的中庸,表现出儒道合流的倾向,反映了在汉末魏初用人制度方面的趋势,开创了魏晋士大夫品鉴人物之风。

观其夺救,以明间杂。就是看他在帮扶别人的时候,是不是很理性。人是善恶兼具的矛盾体,人的行为受到善恶两种根性的影响,善的方面压倒恶的方面,人们就能行善举。见到可怜的人大家都很同情,但到需要帮助他的时候,很多人却吝啬自己的钱包。这种虽有同情之心,却无慈善之举,叫不仁不义,这种人一旦受到引诱,容易屈膝变节。

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人们通常喜欢把自己真实的情感隐藏起来,有的人心里的想法甚至和表面的行为是相反的。要了解一个人,必须了解他表面情绪背后的真实想法。事情只要和常理不相符,就一定有特殊的缘故。如果一个人说话时语气很愉快,但脸上没有相应的神色,那么,他所讲的话就不是自己真实的想法;如果一个人话没出口,已经怒气冲冲,那么,他一定非常愤怒;如果一个人说话时吞吞吐吐,但愤怒的情绪没有被掩饰住,那么,他一定是忍耐到了极限。这些情况都能反映出人真实的心理,即使他刻意掩饰,也能从他的神色上看出来。

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凡是有才能的人会有很多优秀的品格,这些品质可以互相转化和促进,从而使他获得极佳的声誉。有挺拔的身材、清朗的气质,就可以获得风度潇洒的美名;有潇洒的风度、较高的智商,就会获得秀外慧中的赞扬;如果再加上端正的品质,就会形成德才兼备的美名;如果再加上勤奋敬业、肯于吃苦的作风,他就会成为人们的楷模。观察一个人有多少品质,就能知道他的声望如何。

观其所由,以辨所依。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缘由,只要知道了他做事的动机,就能判断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的人即便不做坏事,但是做事的目的不单纯,采取的手段也不正当,也不配称正人君子,其中必有伪诈,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这与孔子倡导“视其所以,观其所由”,都是同样的道理。

观其爱敬,以知通塞。四书五经中的《孝经》和《礼》、《乐》都认为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尊敬别人。在人性中,只要有“爱”和“敬”的成分,他就能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对这样的人大家也很信赖,他也会在为人处世方面一帆风顺。如果一个人“爱”他人的成分比“敬”他人的成分大,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反之,如果“敬”他人的成分比“爱”他人的成分多,只有一部分清高的人才愿与之为伍,这就是为什么大爱才能无疆。

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人有“七情”、“六欲”,都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理想实现了,人会感到喜悦。如果才能得不到发挥,就会抱怨发牢骚。人们总喜欢超越对手,都想比别人强,又都讨厌自夸的人,自夸就是自认为超过了别人而炫耀自己,这只能招致别人的讨厌;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短处,特别是妒忌或攻击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会招致别人的憎恨,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大家想一想,从一个人的情绪和欲望,是不是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呢?你就可以知道他究竟是心怀宽广的贤者,还是鼠肚鸡肠的小人。

观其所短,以知所长。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互为关联的:从他的呆板可见他的耿直;从他的软弱可见他的温和;从他的粗犷可见他的魄力。而性格正直的人,缺点在于好训斥别人而不留情面;性格刚强的人,缺点在于对下属要求过于严厉;性格温和的人,缺点在于软弱;性格耿直的人,缺点在于难以沟通。有缺点就有优点,有优点必有缺点,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观其聪明,以知所达。人的智商对于人的发展很重要,就像白天的太阳和夜晚的火炬一样,如果把仁、义、礼、智、信等素质综合到一起,“智”就要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人的智商高了,就能够通晓道理,就能够指导实践。如果素质基础差不多的人在一起学习,聪明的人就会领先一步。观察一个人的专业方向和智商水平,你就会知道他能在哪些领域取得成功。

古代先哲们在识才鉴人方面论述精辟、为我们选拔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是,能达到“八观六验”、“六戚四隐”要求和“九征”、“七观”标准的人才是不存在的,除非他们是天生的奇才。

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很多素质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锤炼,不可能一蹴而就,再者,古典考核法实施起来难度也比较大。因为涉及下属的私人领域,在短时间内,很难全面设置各种情境,以验证其行为表现。

相关参考

领导谋略 诸葛亮用“七观”选将才

诸葛亮用“七观”选将才三国时期,诸葛亮提出了领导应亲自考察下属,不可凭感情和印象用人,其所著的《将苑·知人性》中提出了“七观”的选才法,他认为要从人才的“志”、“辨”、“谋”、“难”、“性”、“廉”、

领导谋略 领导之善

8.领导之善在交往中要与人为善;在用人上要知人善任;在工作中要善始善终;对待自己要善自为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的门客冯谖,为主人去收债款。冯谖临走时问孟尝君:“用收回的债款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

领导谋略 孔子,识才、辨才的高手

老祖宗的识人智慧上古的士族领袖总结了丰富的知人、识人、用人理论和经验,这些理论和经验存在着普遍性的规律,继承、学习和借鉴这些理论经验,对于丰富和提高我们识人的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孔子,识才、辨才的高手孔

领导谋略 领导反思力

反思力教训往往比经验更管用。经验是从多次实践中总结得到的知识或技能,一般具有正向性。教训指的是从错误或挫折中反思汲取的成果。经验可以通过别人的传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和经验相比,得到教训的代价

领导谋略 你拥有十大权力

你拥有十大权力一个领导究竟拥有多少权力呢?领导的“十项权力说”认为,一个领导具有任免权、督导权,薪酬权、奖惩权、典范权、思想权、专家权、才艺权、感情权和人伦权。其中,任免权、督导权属于外在的职务性权力

领导谋略 司马光以“德才”论优劣

可以这样来划分人才的类型按照人才价值性的标准——唯一性的高低,我们可以把人才分成四种类型:核心人才。核心人才具有独特的知识、专长和技能,这些知识、专长和技能是长期刻苦钻研理论和不断丰富实践经验积累所得

领导谋略 事不关己,不要高高挂起

事不关己,不要高高挂起外向性矛盾,就是他人之间发生了矛盾。而你呢,作为一个旁观者,这个时候,就不要坐山观虎斗了,在自己有能力帮助调解的时候,也要伸一把手,因为旁观者最清嘛!上司之间矛盾。由于每个上司的

长短经(反经) 《反经·知人第五》全文、译文、注释与谋略解读

知人第五【原文】臣闻主将之法,务览英雄之心。然人未易知,知人未易。汉光武聪听之主也,谬于庞萌;曹孟德知人之哲也①,弊于张邈。何则?夫物类者,世之所惑乱也。故曰:狙者类智而非智也,狙,音自舒反,慢也。愚

谋略必读 鬼谷子:内以养气,外以知人

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原文】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则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欲不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

政治谋略 子产用人——兼采众长,为我所用

子产用人——兼采众长,为我所用用人,先要知人,知人越详,任用也就越恰当。知人就要了解人,了解人的长处和短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其长、避其短。所谓知人善任,就是这个道理。古人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很多生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