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子产用人——兼采众长,为我所用

Posted 国家

篇首语: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子产用人——兼采众长,为我所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子产用人——兼采众长,为我所用

子产用人——兼采众长,为我所用

用人,先要知人,知人越详,任用也就越恰当。知人就要了解人,了解人的长处和短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其长、避其短。所谓知人善任,就是这个道理。古人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子产用人便是其中一个。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十分有才干,精通政事,善于治理国家,因此被委任管理国家大事。

有一次,子产因为有一件国事需要伯石去办,在交给他任务之前,子产先给了他一座城邑作为领地。

另一个官员太叔对子产说:“事情是国家的事情,国家是大家的国家。大家都为国家办事,为什么单单送给伯石东西?”

子产说:“人和人不一样,像伯石这样的人,让他没有个人欲望是十分困难的。满足他的欲望而让他成功地办成所办的事情,这不也是国家的成功吗?城邑有什么值得吝惜的,难道它还会被搬走不成?”

后来,伯石害怕众人的议论,要交回封地,但子产并没有接受,还是坚持把城邑给了他。

不久,郑国的公卿去世,郑王让太史传令让伯石做公卿。伯石假意推辞,说自己无能无德,不堪重任。太史无奈,只得放弃。

太史走后,伯石又派人去请求太史重新发布他的命令,等到太史发布命令后,伯石又假意推辞,就这样一连反复三次,伯石才接受任命。

这就给人一种假象,似乎伯石十分谦虚,三次任命才接受。子产对伯石的虚伪十分反感,所以在自己当政期间,始终让他处于次于自己的地位,不过分倚重。

谋略智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子产的成功就在于兼采众长,为我所用。要想使一个人在其位置上作出最大的贡献,一定要先对这个人的性格和能力有着清楚的了解,如此,才能人尽其才。

相关参考

政治谋略 魏文侯任用乐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魏文侯任用乐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在位期间,礼贤下士,大胆起用人才,使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关于魏文侯用人的故事,其中,魏文侯任用乐羊攻打中山国就是

政治谋略 孙权的用人哲学——信任下属,杜绝猜忌

孙权的用人哲学——信任下属,杜绝猜忌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避世于隆中被人称为“卧龙”,后感动于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而出山为其效力;他的哥哥诸葛瑾,则避乱江东,偶遇孙权的妹婿弘咨,后者叹于他的才华

政治谋略 缓政与暴政

【引言】孟子说,“缓令而急诛,暴也”,人民要经过一个“普法教育”的过程才能实行某种法令,否则,就是暴政。孟子在这里强调的是要对人民进行教育,实行仁政。子产虽然不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在这一方面做得十分出

领导谋略 台风中心最安全

台风中心最安全“职场政治”,这个从美国华尔街起源的词汇,多少带些尔虞我诈的感觉,但是,人在职场,身不由己,想要远离是非、图个清静,在个别“不为我用,必为我敌”的上司看来,你也许会莫名其妙丢了饭碗,因为

春秋时期政治家子产是谁 子产墓在哪里

子产是谁子产,名叫公孙侨,字子产又字子美,是郑穆公的孙子,郑国公子发的儿子,春秋时期郑国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郑人。出生年月不详,据记载他死于公元前522年。他是春秋后期非常有名的政治家,他官职做到了郑

政治谋略 老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什么?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老子著名哲学家胡适曾说:“中国哲学到了老子、孔子的时候,才可当得‘哲学’两个字。”作为春秋时著名的

杰出的政治家,被推许为“春秋第一人”的子产

一、寄信于宣,选用贤人被推许为春秋第一人的子产,其思想开明、富有才干,在担任郑国执政大夫20余年间,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把郑国治理得十分兴旺,可以说,子产开创了古代法治主义的新时代,不愧为杰出的政治家

领导谋略 用人超己,事业无限

用人超己,事业无限用人超己是领导胸怀和度量的体现,也是你办大事智慧上的体现。你是用人弱己,就要靠自己有限的能力打拼事业,这样,你在事业上的高度只能是自己能力限定的那个高度。相反,你要是用人超己,事业的

兵法谋略 苏秦说秦王——扬我所长,避我所短

苏秦说秦王——扬我所长,避我所短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纵横家苏秦游说秦惠文王失败之后,身上穿着破衣服,脚上穿着破草鞋,肩上挑着担子,狼狈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洛阳。他回到家后,他的兄嫂和妻子都看不起

领导谋略 曹操用人重激励

曹操用人重激励每个领导都希望把人用好,但限于职场环境、政策机制、能力水平等因素,在用人上有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病:过分苛察求全才。就是喜欢给人找毛病;也有个别领导不容许下属犯错误,一点小事就揪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