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司徒美堂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华侨

篇首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司徒美堂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司徒美堂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司徒美堂,原名羡意,字基赞,广东开平县人,1868年4月3日(清同治七年三月十一日)生于一个破产的农民家庭。

司徒美堂童年时代在家乡读了四年私塾,后到新会县城一家小作坊当学徒。1880年,为了谋生,他随同乡亲经香港去美国,在旧金山的一家中国餐馆当帮厨,每日工作达十六小时,月薪却只有十二美元,过着艰苦的生活。由于他在餐馆里敢于管制欺侮华侨的美国流氓,其事迹在华侨中广为传扬。1894年春,他到美国“保鲁磨”号军舰上当厨师,随舰去南北美洲及欧洲各地,使之大开眼界,并结交了许多社会各阶层人士。1898年春,美西战争爆发,司徒辞职离舰,到波斯顿当小贩,沿街叫卖肉菜。这样的经历,使得他为人豪爽刚直,具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

早在1883年,司徒美堂阅读了《扬州十日记》、 《嘉定屠城纪略》等书,受到很大启发,愤然参加了抗清的秘密群众组织——洪门致公堂。从此,开始了“反清复明”的活动。1894年冬,他感到致公堂情况复杂,组织涣散,战斗力不强,遂与阮本万、李圣策等洪门人士集合堂内精力旺盛、敢作敢为的青年,在波士顿另行组织了以“锄强扶弱,除暴安良”为号召的“安良工商会”(简称安良堂,仍隶属于致公堂系统),被拥为“大佬” (即洪门大哥)。从此至1938年他七十岁退休,连续担任安良堂总理达四十四年,此外,还几度被选为致公党总监督。1925年中国致公党成立后,他曾被推举主持致公党美洲总支部的工作。在美洲的华侨中,他颇有影响,深为广大侨胞所拥戴。

1904年,孙中山以“洪门大哥”的身份到北美大陆进行革命活动。在波士顿时, 司徒美堂发动该地洪门人士热情接待, 并安排孙中山在他家住过一段时间。这期间, 他聆听了孙中山讲的许多革命道理,受到了启发,提高了政治认识。孙中山对他的组织能力也很赞许,并给予指导。1905年,司徒美堂从波士顿至纽约,成立了安良总堂。此后,在他的努力活动下,安良分堂或安良支堂遍布美国的三十多个城市,在美洲的其它国家也有发展。他一方面使安良堂和致公堂在团结华侨、互助互济、兴学办报等方面起了良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又通过安良堂和致公堂继续扩大华侨的爱国团结工作,积极组织人力和物力,大力支持国内的民主革命。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电悉国内同盟会急需革命经费十五万美元。司徒美堂立即提议,将加拿大的四所致公堂大厦典押,筹足了所需款项。同年武昌起义成功后,司徒美堂等人为孙中山回国领导革命提供了所需的旅费,并发动海外华侨社团捐助200余万美元作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费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司徒美堂与旅美进步人士共同发起组织了“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积极发动广大华侨捐款支援祖国抗战。并与宋庆龄所领导的致力于战时救济工作的“保卫中国同盟”保持密切联系,给了在极为艰苦条件下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以重大援助。当受到蒋介石排挤、被迫出国的抗日爱国将领冯玉祥、杨虎城、蔡廷锴以及爱国民主人士陶行知等赴美宣传抗日时,得到了司徒美堂等华侨人士的接待和保护。1941年冬,他被聘为“国民参政会”的华侨参政员,由美回国。途经香港时,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军队侵占了香港。日寇为了巩固其“占领秩序”,企图利用司徒美堂当“维持会长”,他断然拒绝了威胁利诱,在爱国洪门人士的帮助下,化装逃离香港,不顾自己七十多岁高龄又跛足,步行二百多里进入粤东游击区,然后辗转到达重庆。到达重庆后,蒋介石对司徒美堂极为重视,劝他参加国民党,并以“国府委员”为诱饵拉拢他,企图利用他来欺骗广大的海外侨胞。然而,司徒美堂拒绝与其同流合污。当他得知国民党制造了皖南事变的消息后,非常气愤,发出了抗议通电。提出 “反对分裂,坚持团结;反对投降,坚持抗战。”1942年,他返回美国,并先后去古巴、秘鲁、巴西、巴拿马、加拿大等国,向广大侨胞进行抗日救国宣传。

1946年4月,司徒美堂率领美洲各地洪门代表, 回国到上海参加“中国洪门全球恳亲大会”。他回国后,得到的是国民党蒋介石的冷落。看到的不是抗战胜利后的和平景象,而是国民党“劫收”大员在发国难之财,蒋介石忙于准备内战,人民大众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此他十分愤慨。10月23日,他到南京梅园新村拜会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后来周恩来又曾两次亲赴司徒寓所看望并交谈,使之很受感动和教育。同年11月,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导演下召开了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事先,尽管蒋介石派人“劝驾”,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出面“调解”,但司徒美堂坚决拒当伪国大代表,并于次年离沪去香港。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司徒美堂获悉这一消息后,很受鼓舞。他在8月12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今后“谁能解救祖国于危亡,使民众安居乐业,即馨香祷祝之”①。他于10月30日在香港各主要报纸上发表了《拥护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声明》。指出: “今中共中央及民主党派所号召以四大家族除外之新政治协商会议,进行组织人民民主联合政府之主张,余认为乃解决国内政治问题唯一良好之方法,热诚表示拥护,并愿以八十有二之高龄,为中国解放而努力。”①同时,他还以洪门老人地位,表示支持陈其尤等改组中国致公党,赞同致公党为新政治协商、人民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奋斗。呼吁洪门人士“将洪门忠诚救国之精神发扬光大。”②司徒美堂于同年10月底返回美国后,到美国西部各城市唐人街进行演讲活动,宣传了祖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形势,对于团结爱国洪门人士,澄清国民党反动派的影响,起了积极的作用。

1949年8月,年逾八旬的司徒美堂毅然离开居留近七十年的美国,于9月4日到达北平。9月21日,司徒美堂作为国外华侨民主人士的代表,带着美洲华侨对祖国的热爱,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司徒美堂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他积极参加人民政府的工作,并通过电台、报纸、书信等各种渠道,经常向海外侨胞介绍祖国解放后的情况,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抗美援朝和侨乡的土地改革,为扩大华侨爱国大团结作了许多工作。他还一直盼望着祖国的统一。他非常关心中国致公党的建设,每次召开大会都亲自到会,并时常与致公党的领导人和成员们交谈工作。

1955年5月8日,司徒美堂因脑溢血在北京逝世。他的一生,“反映着国外爱国侨胞自从鸦片战争以来所走过的道路。”③

注释

①香港《大公报》 1948年8月13日。
① 香港《大公报》,1948年10月30日。
②香港《大公报》,1948年10月30日。
③ 廖承志: 《首都各界人民公祭司徒美堂大会上的悼词》, 《人民日报》1955年5月11日。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洪门大哥、致公党创始人―司徒美堂的传奇一生

洪门大哥、致公党创始人―司徒美堂的传奇一生  司徒美堂:美国致公党创始人一代洪门大佬海外华人的精神领袖在民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和海外的华人为了祖国付出了太多太多。(1868―1955)  1882年

司徒美堂和杜月笙在历史上有哪些碰撞?

司徒美堂是洪门的老大,杜月笙是青帮的老大,两人都是民国时期滩叱咤风云的人物,前者年长后者整整二十岁,但是司徒美堂与杜月笙的经历却很相似。司徒美堂照片司徒美堂,广东人,生活的时间是1868年到1955年

司徒美堂和杜月笙在历史上有哪些碰撞?

司徒美堂是洪门的老大,杜月笙是青帮的老大,两人都是民国时期滩叱咤风云的人物,前者年长后者整整二十岁,但是司徒美堂与杜月笙的经历却很相似。司徒美堂照片司徒美堂,广东人,生活的时间是1868年到1955年

知名人物 司徒美堂生平故事简介,司徒美堂历史评价,司徒美堂怎么死的?

司徒美堂是美洲爱国华侨领袖。他从1880年出国到1949年归国,在美国生活了近七十年,“一生所走的道路,反映着国外爱国侨胞从鸦片战争以来所走的道路”[1]。司徒美堂原名羡意,字基赞,1868年4月3日

历史人物 司徒美堂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于10月1日举办,除了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外,另外一个人也备受人们的关注,这个人就是司徒美堂。那么您司徒美堂是谁吗?他为什么会备受关注,司徒美堂参加了开国大典么?带着这些疑问,一

开国大典的真实历史照上有司徒美堂吗哪位是(急)

大型油画《开国大典》的作者是董希文。画里有两个美髯公,一为张澜一为司徒美堂,张澜穿深色长袍,带眼镜,另一位就是司徒美堂。1949年10月1日举办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有一位银须飘动、精神矍铄的八旬老

人物志 王明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原属六安)人。1904年生,小商人家庭出身。1924年考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曾任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执委,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宣传和联络工作。1925年,在武

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