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戴震主要事迹?戴震的生平简介
篇首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戴震主要事迹?戴震的生平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戴震主要事迹?戴震的生平简介
【生卒】:1723~1777
【介绍】:
清代著名儒者、思想家。字东原,安徽休宁(现屯溪市)人。曾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著作丰富,《孟子字义疏证》是他的代表作。这部著作的目的,是批评当时流行的关于人性问题的种种说法,把儒学建立在一个正确的理论基础之上。
戴震和其他儒者一样,也认为人是由气的聚合而形成的。气分阴阳,也分五行。气中固有精神的源泉,戴震把它叫做“灵”。这个灵,和气是不能分开的。气聚合成为人,气中之灵也就成为人的精神。人死之后,气中的灵仍然存在,这就是鬼神。他不认为理是气的主宰,认为气的主宰就是它自身的灵。理,只是气的存在和运动秩序。理这个概念的来源,是人们深入观察事物的结果。人们发现每个事物都有一种秩序井然的结构,就把它们叫做理。然后推论,气中本来就有这样的理。但是理只是气的秩序,它不是精神的来源,也不能独立存在。宋代以来,儒者们的基本错误,就是把理当做一种独立的存在物,认为可以像得到其他事物一样得到它,而得到它以后,也就自认为再用不着去考察事物的真实情况,觉得自己有了理,处事就一定正确,这样,就必然会把自己主观的意见当成理。把主观的意见当成理,自以为完全正确,别人的意见听不进去,这样势必会做错事,甚至会致人死命。这就是“以理杀人”。所谓“以理杀人”,就是由于把理当成一个可以得到的物,认为自己一旦得到就处处正确,从而因为主观片面致人死地。如果认为理只是事物的秩序、条理,那么,在临事的时候,就应该认真考察,并且只有这样才能明白事物的实际,不是一个得到以后就能全知全能的东西。因此他的《孟子字义疏证》,主要目的就是告诉人们,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当成理。
戴震的思想对当时和今天的政治,对人们处理各种事务,都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它告诫人们,不要以为理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东西,不可能像得到一件物品一样地得到它,更不可能得到它以后就可以周知一切。它是事物的条理、秩序,必须经过考察才能明白。因此,明白了理并不能明白天下的一切,不可以一种事物之理代替天下之理,否则的话,也就只能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见代替事物之理,从而造成大祸。
相关参考
余集(1738—1823),字蓉裳,号秋室,清仁和(今杭州)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候选知县。三十八年,授翰林院编修,与邵晋涵、周永、戴震、杨昌霖同荐修《四库全书》,时称“五征官”。累官至侍
公元1723年,在一片雷声震天之中,清脆的婴啼穿破雷声,在一个非常普通的行商家庭响起。这个婴儿,便是戴震。戴震为什么会被取名为“震”,大家应该都心里有数了。 戴家祖上在唐朝曾经做过大官,后来到了
公元1723年,在一片雷声震天之中,清脆的婴啼穿破雷声,在一个非常普通的行商家庭响起。这个婴儿,便是戴震。戴震为什么会被取名为“震”,大家应该都心里有数了。 戴家祖上在唐
考据学家戴震戴震(1723—1777年),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他是乾嘉考据学派皖派的代表。他出身贫寒,当过小贩,主要靠教书维持生活,乾隆时编修《四库全书》,特召为纂修官,在史馆5年,病死。戴震是考据学
戴震生于公元1724年,去世于公元1777年,字东原、慎修,号杲溪,休宁隆阜汉族人,是清朝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语言文字学家,同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训诂学家王念孙和段玉裁的老师。 戴震在当时负有盛
戴震追根究底戴震,字东原,一字慎修,号杲溪,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梁启超、胡适称之为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戴震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家
戴震的唯物主义思想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出身于小商人家庭。他早年曾从事商贩,后来以教书为生,晚年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辑工作。戴震对古代文字、音韵、天文、地理、历算等都有过深入的研究,著作很多,后
戴震生于公元1724年,去世于公元1777年,字东原、慎修,号杲溪,休宁隆阜汉族人,是清朝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语言文字学家,同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训诂学家王念孙和段玉裁的老师。 戴震在当时负有盛
【生卒】:?~?【介绍】:列子,战国时代的传奇人物。姓列,名御寇。赵国人。生卒年不详,略早于庄子。著有《列子》一书,记述了很多怪诞故事,表述虚无、同一和自然的思想(见“列子学说”),影响深远,由此成为
【生卒】:约公元前340~前245【介绍】:战国末年思想家,著名的儒家学者。名况,字卿,赵国(今河北、山西、陕西各一部分)人。据说他曾经到过秦国、燕国等,但主要活动于齐国,任大夫之职,并曾三次在大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