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考据学家戴震

Posted 理学

篇首语:爱情不是终点,陪伴才是归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考据学家戴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考据学家戴震

考据学家戴震

戴震(1723—1777年),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他是乾嘉考据学派皖派的代表。他出身贫寒,当过小贩,主要靠教书维持生活,乾隆时编修 《四库全书》,特召为纂修官,在史馆5年,病死。

戴震是考据学大师,但他并不为考据而考据,而是通过训诂探讨古书义理,猛烈抨击宋明理学,他的代表作 《孟子字义疏》从考据训诂阐发 “理”、“天道”、“性”、“才”、“道”、“仁义礼智”、“诚”、“权”等哲学范畴的根本意义,以反对“宋以来儒书之言” 为主。他肯定世界是“气” 的变化过程,而 “气化流行,生生不息”,就是“道” 或“理”。“气” 的内容是阴阳五行,也就是“道” 的实体。《易·系辞》 中所谓 “形而上” 的 “道”,就是“未成形质” 以前的 “气”; “形而下” 的 “器”,就是 “已成形质” 以后的物。这就有力地批判了理学家所谓的 “理在气先”的理论。他说: “事物之理,必就事物剖析至微,而后理得”,强调了从具体考察事物中认识事物的 “理” (规律),这就是说物质世界是感觉的来源。

他对理学家把 “天理” 和 “人欲” 看作不可调和的对立物,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指出程、朱理学是 “以理杀人”,比酷吏“以法杀人”更可怕,这是他对封建统治者借口 “理义” “名教”残酷束缚人的正义反抗,表现了鲜明的反封建统治的异端思想。

戴震从抽象的人性观点出发,提出 “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希望封建统治者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精神来对待他的臣民,这只是一种幻想,表现了他思想解放的局限。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清代著名学者戴震的老师是谁

  戴震生于公元1724年,去世于公元1777年,字东原、慎修,号杲溪,休宁隆阜汉族人,是清朝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语言文字学家,同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训诂学家王念孙和段玉裁的老师。  戴震在当时负有盛

清代著名学者戴震的老师是谁?他为什么考不上科举?

  戴震生于公元1724年,去世于公元1777年,字东原、慎修,号杲溪,休宁隆阜汉族人,是清朝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语言文字学家,同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训诂学家王念孙和段玉裁的老师。  戴震在当时负有盛

清代语言文字学家戴震简介 戴震是怎么死的?

  公元1723年,在一片雷声震天之中,清脆的婴啼穿破雷声,在一个非常普通的行商家庭响起。这个婴儿,便是戴震。戴震为什么会被取名为“震”,大家应该都心里有数了。  戴家祖上在唐

历史人物 清代语言文字学家戴震简介 戴震是怎么死的

  公元1723年,在一片雷声震天之中,清脆的婴啼穿破雷声,在一个非常普通的行商家庭响起。这个婴儿,便是戴震。戴震为什么会被取名为“震”,大家应该都心里有数了。  戴家祖上在唐朝曾经做过大官,后来到了

历史人物 戴震简介

戴震www.cha138.com戴震(1723~1777)清代思想家,汉学家,与吴派并称的皖派(见乾嘉学派)主要代表。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早年从著名学者江永问学,于经学、文字、音韵、训诂、数学等,打下

中国历史 清代考据学

清代考据学考据是一种治学方法。这种治学方法一方面是搜集、整理古代文化史料,一方面是对这些古代文化史料进行考证分析,以便去伪存真,说明史料的价值。这种治学方法到清代发展成一种学风,形成了考据学。清朝入关

人物志 戴震主要事迹?戴震的生平简介

【生卒】:1723~1777【介绍】:清代著名儒者、思想家。字东原,安徽休宁(现屯溪市)人。曾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著作丰富,《孟子字义疏证》是他的代表作。这部著作的目的,是批评当时流行的关于人性问

中国历史 戴震的唯物主义思想

戴震的唯物主义思想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出身于小商人家庭。他早年曾从事商贩,后来以教书为生,晚年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辑工作。戴震对古代文字、音韵、天文、地理、历算等都有过深入的研究,著作很多,后

王念孙

  王念孙(1744~1832),中国清代音韵学家,训诂学家,校勘学家。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王念孙熟读经传诸子,师承戴震,精于声韵训诂,研究古音超轶前人。曾著《毛诗群经楚辞古韵谱》2卷,定古韵

历史秘闻 王念孙

  王念孙(1744~1832),中国清代音韵学家,训诂学家,校勘学家。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王念孙熟读经传诸子,师承戴震,精于声韵训诂,研究古音超轶前人。曾著《毛诗群经楚辞古韵谱》2卷,定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