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班超灭匈奴——先发制人,乱中取胜

Posted 鄯善

篇首语: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班超灭匈奴——先发制人,乱中取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班超灭匈奴——先发制人,乱中取胜

班超灭匈奴——先发制人,乱中取胜

匈奴常常侵扰大汉边境,为了抵抗匈奴,汉武帝决定与西域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73年,大将军窦固奉旨出兵攻打匈奴。这时的班超虽然只是窦固手下的一名代理司马,但已经立下了赫赫战功。窦固赏识班超的才干,就派班超担任使者到西域去联合各国。

于是,班超带着三十六名随从人员,到了鄯善这个地方。鄯善是个西域小国,一直受匈奴的欺负,几十年来匈奴逼他们纳税进贡、敬奉财物,因此鄯善王非常痛恨匈奴。鄯善国太弱小,一直苦于自己无力抗击匈奴,看到强大的汉朝派来了使者,非常高兴,便殷勤地招待了班超一行。

可是,过了几天,班超发现鄯善王对他们没有原来热情了。班超感到不解,就对随从人员说:“鄯善王对待我们比之前冷淡了很多,你们看得出来吗?我想一定是匈奴的使者也到了这儿了。”众人都说和班超的感觉一样。

这时,一位鄯善王的仆人给班超送来酒食,班超随口问道:“匈奴的使者来几天了?住在什么地方?”

匈奴使者到来这件事,鄯善王原本叮嘱手下瞒着班超。但那个仆人被班超一诈,以为班超已经知道这件事,只好据实回答说:“来了有三天了,他们住的地方离这儿有三十里地。”

班超听后,就把那个仆人软禁起来,并召集随从人员说:“你们随我远离故土,一起来到西域,不就是想立功报国吗?现在,匈奴使者来了,鄯善王对我们的态度变了。要是鄯善王把我们送给匈奴人,那我们可能全都死无葬身之地,更谈不上立功报国。大家想想看,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随从人员说道:“现在情况危急,我们全都听你的!”

于是班超说:“今晚,我们趁着黑夜就去攻打匈奴人。只要杀了匈奴的使者,事情就好办了。”有随从人员说:“匈奴人数可能比我们多,个个骁勇善战,我们有把握杀掉匈奴的使者吗?”班超说:“我们一边放火,一边进攻。匈奴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马,一定会慌乱。我们乱中取胜。”

大家说:“这样就好,那我们就誓死一搏吧!”

到了半夜,班超率领三十六个随从前去偷袭匈奴的帐篷。匈奴毫无防备,一行人很顺利地靠近了匈奴的帐篷。

班超吩咐十个人拿着鼓守在匈奴的帐篷后面,让二十个最能打仗的人埋伏在帐篷前面,自己和余下六个人放火烧帐篷。班超点燃了帐篷,正巧有风,帐篷很快烧起来,这时,十个人一起擂鼓、呐喊,其余二十个人也大喊着杀进帐篷。匈奴人从梦里惊醒,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个个吓得四处乱窜。很快,他们就杀了匈奴使者及其随从,大胜而回。

◆彩绘陶指挥俑·西汉

泥质灰陶。此俑造型比例适中,形神兼备,神态威严,陶塑技法很高,成功地塑造出一个沉着机敏的年轻指挥官形象。

当班超一行人回到自己的住所时,天已经大亮了。于是,班超请鄯善王过来,告诉他自己斩杀匈奴使者的事。鄯善王见匈奴的使者已被班超杀了,也没有什么可惧怕的了,很快就表示愿意服从汉朝的命令,一起抗击匈奴。

谋略智慧

面对强大的敌人和冷淡的鄯善王,班超一行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好在班超先发制人,突然出击,一举而获全胜,不仅威镇鄯善王,而且还为汉朝实现了联合各国抗击匈奴的愿望。所以,在自己处于不利的情况下,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进攻,这样不仅变被动为主动,还能一举扭转局面。

相关参考

政治谋略 李世民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李世民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唐高祖有三个儿子: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三个人当中,秦王李世民功劳最大,战功也最多。论战功,太子李建成远不如李世民,之所以能当上太子,是因为他是唐

政治谋略 鬼谷子《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掌握主动性的谋略

鬼谷子《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掌握主动性的谋略【原文】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

政治谋略 班超是如何出使西域的

班超是如何出使西域的自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①开通了丝绸之路后,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然而,到了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外戚王莽趁势代汉建新王朝,开始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但王

军事谋略 商汤灭夏的故事概括

商汤灭夏是商汤取代夏朝的军事行动。夏朝末年,夏桀无道而失去民心,商汤趁机翦灭了夏的许多属国,以扩大自己的势力。正如《孟子》所说:“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商汤灭昆吾后,控制了广大东方地区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李牧积蓄力量战匈奴

第22节《孙子兵法》与军事——李牧积蓄力量战匈奴足够的军事实力是歼敌的必要条件。在自己的力量尚不足以击败敌人时,要尽量避免与敌直接交战,在退守中扩充力量,一旦抓住有利时机,便英勇出击。战国末期,赵国名

兵法谋略 以静制动,以弱胜强,后发制人的谋略法则

以静制动,以弱胜强生存规则以静制动,以弱胜强,是指在总体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在静中做好一切应敌准备,乘势借力,化解对方。待敌失去重心,以相对的强势应对相对的弱势,以“全力”发之,各个歼灭敌人,最终由弱变

军事谋略 卫青为什么能战胜匈奴单于?

卫青突袭匈奴西汉初年,北方的匈奴部落屡屡犯边,对汉王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汉武帝元朔三年、四年两年之间,匈奴大举攻汉,攻占汉之代郡、雁门郡、定襄郡、上郡等广大地区,屠杀汉之边民数千人。汉武帝命车骑将军卫

军事谋略 刘裕灭后秦之战

刘裕灭后秦之战刘裕在平定卢循、刘毅之后,把矛头首先指向国势渐衰的后秦。东晋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2月,后秦国主姚兴病死,太子姚泓即位。姚兴的另外几个儿子(如姚弼、姚愔、姚耕儿等)谋夺帝位,被姚泓一

汉朝三次反击匈奴的战役

  《史记·项羽本纪》中说:“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自古以来,中外在战争中先发制人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在此仅谈汉朝三次反击匈奴的战役。  第一次反击:  公元

军事谋略 勾践灭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勾践灭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为南方的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向来关系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阖闾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于是就率兵攻打越国。当时,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