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谋略 以静制动,以弱胜强,后发制人的谋略法则
Posted 管仲
篇首语:听闻少年二字,当与平庸相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兵法谋略 以静制动,以弱胜强,后发制人的谋略法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兵法谋略 以静制动,以弱胜强,后发制人的谋略法则
以静制动,以弱胜强
生存规则
以静制动,以弱胜强,是指在总体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在静中做好一切应敌准备,乘势借力,化解对方。待敌失去重心,以相对的强势应对相对的弱势,以“全力”发之,各个歼灭敌人,最终由弱变强。曹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这一思想,是中国战争史上以静制动、以弱胜强的精彩案例。同样,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中能保持冷静,对事情的解决绝对有利。
美国着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年轻时,有一天正在工作,一个青年闯入了他的办公室,以拳头猛击写字台桌面,大发雷霆道:“洛克菲勒,我恨你……”青年那流氓式的恣意谩骂,长达10分钟之久。他的行为让当时办公室所有的职员都感到吃惊,他们料想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那人掷去。然而,只见洛克菲勒搁下笔,神情友善且平和,静静地注视着那位发怒的青年,没有一丝的畏惧,也没一丝不悦之色。那个青年被他的反应搞得莫名其妙,因为他的愤怒没有得到有力的反击,只能慢慢地平息下来。
那青年本想与洛克菲勒辩论一番,但洛克菲勒那一副满不在乎的不倒翁神态,让青年感觉无聊极了,最后只能“恼怒成羞”,怏怏离去。青年走了之后,洛克菲勒继续埋头工作,对此事也不再提起,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似的。
如果你有过和别人打架的经历,就知道对待敌人最好的还击方法就是冷静地笑着看对方,从而使对方气极败坏,最后又因自讨没趣而放弃。若是和对方强干的话,反而会更加激起他的“斗志”,最后只能落得两败俱伤,谁都讨不到好处。
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中,凡事能保持镇静,不恐惧,已属不易;如果在从容中又多了一份大度,多了一份息事宁人的平和,那更是难能可贵。尤其是一个人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时,以静制动、按兵不动是很好的生存法则。有时不理睬就是最有效的还击,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智慧的力量。以静制动,让对方造成错觉,率先行动起来,过早地暴露重心和弱点,这样就能变被动为主动,让敌方给自己创造了击败他们的条件。智者一般都懂得利用战术和谋略来轻松地获得胜利,聪明的人从来不与对方硬拼,他们懂得以逸待劳,以“弱”的形式展现给对方,表面上风平浪静,行事也很低调自信,精神内守,精华内敛,沉静似水,让人很难看出他的本性,实际上这是大智大慧大勇的表现。懂得以静制动的人,是聪明的,他们心中有目标,能够保持一个理性冷静的头脑,能够不拘小节,不争功抢劳,或默默地积聚力量,慢慢经过岁月的沉淀,以超凡脱俗的非凡之力脱颖而出;或等待最佳时机,一举突破,赢取最后的胜利。
长勺之战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齐国和鲁国发生了一场战争,结果以齐败鲁胜而告终,这就是着名的长勺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以静制动、以弱胜强的着名战例。
公元前770年的春秋时代,诸侯兼并、大国争霸成为历史潮流。齐国和鲁国是两个毗邻的国家,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当时的鲁国据有今山东西南部地区,都城在曲阜(今山东曲阜),无论经济还是文化都比较落后,在春秋诸国中居于二等地位。而齐国则在国力与疆域上远远超过鲁国。齐国是姜太公吕望的封地,辖有今山东东北部地区的广大地域,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这里土地肥沃,又富渔盐之利,当时的太公是位明智的君主,颇有治国之道,懂得因地制宜,发展国家经济,因而实力雄厚,自西周至春秋,一直是东方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国。
公元前686年冬,齐国宫廷内部发生了一场动乱。为了争夺君主之位,朝廷中流血事件不断,一时间齐国的君位便空置起来。当时流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想回家继承王位,结果由公子小白捷足先登,继承了君位,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公子纠在这场齐国内斗中时运不佳,甚至丢掉了性命,其重要谋臣管仲也归到齐桓公的手下,成为齐桓公霸业的重要奠基者。之前,为了表示支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鲁国曾经公开出兵至齐、鲁边境。虽然结果是大败而归,但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鲁的行为导致齐鲁之间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齐桓公本人对此更是耿耿于怀,不肯善罢甘休,最终还是两国兵戎相见,长勺之战正式爆发。
公元前684年春,巩固了君位后的齐桓公,自恃实力强大,不顾管仲的谏阻,决定兴师伐鲁,企图一举征服鲁国,向外扩张齐国的势力。鲁庄公闻报齐军大举来攻,准备动员全国的力量发兵应战,同齐军一决胜负。这时,一个名叫曹刿的人入见庄公,要求参与战事。鲁国在长勺迎战齐军,鲁庄公在曹刿的建议下,坚守阵地,暂时按兵不动,以逸待劳,伺机攻破敌军。
而齐军方面求胜心切,连续两次向鲁发动猛烈的攻势,都受到鲁军的挫败,很快士气疲惫,斗志沦落。当齐国再次发动进攻的时候,曹刿见进攻的势头比前两次小了好多,认为反击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建议鲁庄公传令鲁国全线出击。鲁庄公发出攻击命令,鲁军个个气势高昂、一鼓作气、勇猛地冲向敌人,大败齐国,使之不断向后撤退。鲁庄公急欲下令发起追击,却被曹刿阻止,待他仔细查看了齐军撤退的脚印,发现是错乱不堪,没有秩序,这才让鲁庄公下令继续追击。结果齐军遭到了重创,以失败告终。
鉴历史,得智慧
长勺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以静制动、疲敌制胜最早、最典型的战役,占有重要地位。齐鲁长勺之战,既没有武王伐纣的气势,也没有宣王南征的规模,只是十分平常的诸侯之间的一场战争。但它却在政略、战略和策略上正确地反映了弱军对强军作战的基本规律和原则,鲁军运用的以逸待劳、以静制动、敌疲我打、击其惰归的战术,对后世后发制人的战略战术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后发制人”的防御战略思想,给人们以有益的启迪,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在作战中,齐桓公不听管仲之言,轻率用兵,最终导致齐国的惨败。这次经验和教训对齐桓公调整并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
以静制动,以弱胜强,既是兵法中的智慧,也是生活中的智慧,或者叫“以冷静制反动”更为贴切些。在举国上下同仇敌忾之时,冷静不是懦弱,不是退让,而是彰显自己的强大与进取。如果不冷静的话,很容易乱了方寸,忽略了原本应该做的事,或者影响本该做好的事,这正是敌人想要看到的,正好中了他们的下怀,让敌人偷着乐,是我们任何一个爱国者都不希望看到的。
“静”并不是消极等待,以静制动在某种程度上是给自己造成一种气势,目的在于让对手有摸不着底细而不敢贸然进攻的想法。与其弄得自己不如意,不如先做好自己本该做的事,看看对方的低俗表演和哗众取宠,以不变应万变,等待最佳的出手时机。
相关参考
17.领导工作“二八”神秘法则领导观念二八律。领导观念首先应激励20%先行者,以此带动80%的后来人,这是提高领导效能的要律;领导日常工作二八律。领导要善于用80%的时间做好占重要程度20%的日常事务
解密联想20年的40条法则以下40条黄金法则体现了联想20多年的坎坷历程和生存智慧。◆利用传统制度中的资源,营造一条新兴之路在新旧制度犬牙交错的环境中,找到一个反抗旧制度但又不立即与其分裂的方法。充分
谋略家张良三拜良师公元前218年春天,秦始皇在皇宫里呆闷了,要到外地走走。这一天,他带着大队人马,前呼后拥地来到博浪沙(在河南省)。大队正走着,走着,忽然哗啦一声一个大铁椎(chuí)飞过来,把一辆车
鬼谷子谋略《转圆者,无穷之计》解读【原文】转圆法猛兽。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义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
鬼谷子《散势者,待闻而动》谋略解读【原文】散势法鸷鸟。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失威势,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
天之正也,不可逆之【原文】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译释】所
鬼谷子《道合其事,彼自出之》谋略解读【原文】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
鬼谷子谋略《贤愚勇怯,可捭可阖》解读【原文】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开下也,自古至今,
兵法鼻祖孙武兵书传千古孙武(生卒年不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出身将门,军事家孙书是他的祖父。孙武年少时就喜欢练武,研究军事理论。作为吴国的下级军校,曾参加过吴、楚战争。后来因负
鬼谷子《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情报学谋略解读【原文】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有主周。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