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李世民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Posted 太子

篇首语: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李世民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李世民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李世民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唐高祖有三个儿子: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三个人当中,秦王李世民功劳最大,战功也最多。论战功,太子李建成远不如李世民,之所以能当上太子,是因为他是唐高祖的大儿子。按照惯例,皇室中一般是长子继承大统。

李世民的名字有“济世安民”的意思。李世民有勇有谋、志向远大,特别注重收揽人才。在李世民的手下,有像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一批文士;也有像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这样的一批勇将。

太子李建成看到李世民有人、有才、有功,在朝中自己的威望也不及李世民,害怕有朝一日自己的太子之位被他抢走,于是,就和弟弟李元吉联合起来,一起排挤李世民。

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就经常在这些宠妃面前拍马送礼,以此讨她们的欢喜,希望这些妃子能在唐高祖面前为他们说好话。李世民从来不会去讨好那些妃子。在李世民平定东都时,有的妃子曾向李世民索取隋宫里的珍宝,还有的妃子为自己的亲戚谋官做,都被李世民严词拒绝了。于是,在高祖面前,那些宠妃们常常说太子的好话而数落李世民的不是。唐高祖听信了那些宠妃的话,因此渐渐地和李世民疏远了。

但是,李世民多次立功,在文武百官中的威望越来越高,无奈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更加忌恨,想办法要除掉李世民。

有一次,李建成请李世民喝酒。李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不舒服,回到家里竟吐出血来。李世民心里明白,一定是李建成在酒里下了毒,好在药量不大,加上治疗及时,身体很快就康复了。

虽然李建成和李元吉想害李世民,但他们很怕李世民手下的那些勇将,如果真的和李世民翻脸,怕是占不到什么便宜,两个人就想先把那些勇将收买过来。

于是,李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给尉迟敬德,还给尉迟敬德送去一车金银,表示想和尉迟敬德交个朋友。

尉迟敬德却对李建成派来的使者说:“我是秦王的人。不能私自跟太子来往,否则,我就成了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最后,尉迟敬德把一车金银原封不动地退还给了李建成。

看到尉迟敬德拒绝了自己,李建成很生气。收买不成,就派人去刺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早就料到太子会图谋不轨,就把大门打开,故意让刺客溜进院子。刺客看见尉迟敬德斜靠在床上,身边放着长矛。刺客本来知道尉迟敬德的本领,就没敢动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当时,突厥进犯大唐,李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齐王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听了太子的建议。李元吉做了主帅后,又请求唐高祖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李世民的三员得力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自己指挥。

两个人以为,只要将这些将士调开,就可以杀害李世民了。

吉人自有天相。很快,有人把这个天大的阴谋报告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感到形势危急,连忙找来尉迟敬德等人商量。尉迟敬德听后就劝李世民先发制人,先动手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个人。

但李世民说:“兄弟骨肉相连,互相残杀总不是件体面的事。他们要是真的不顾兄弟情义,我们再来对付他们也不迟。”

尉迟敬德等人听李世民这样说都着急起来,于是都说:“如果秦王再不动手,我们也不愿留在这儿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坚决,就决定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当天夜里,李世民就进宫面见唐高祖,将李建成和李元吉排挤、谋害他的事一一告诉了唐高祖。唐高祖让兄弟三人第二天早晨一起进宫,自己亲自查问。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让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玄武门,只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进宫。

很快,两个人就骑着马直奔玄武门而来,一到玄武门边,李建成和李元吉就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儿反常,两个人拨转马头准备回去。这时候,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说:“殿下,不要走!”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下子明白过来,李元吉拿起身边的弓箭射李世民,李世民眼疾手快,快速射出一支箭,将李建成射死。很快,尉迟敬德带着骑兵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李元吉也射下马来。

李建成和李元吉手下的将士听到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去攻打秦王府。李世民一边指挥将士抵抗,一边派尉迟敬德进宫。

唐高祖还在皇宫里等着儿子们去朝见,没看见儿子,却看见尉迟敬德手拿兵器气喘吁吁地冲进宫来,说:“太子和齐王叛乱了,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陛下受到惊吓,特地派我来保驾。”

唐高祖这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一时间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宰相萧瑀等就建议说:“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本来功劳就不大,还因为妒忌秦王谋杀亲兄弟。现在既然已经被消灭,这也是件好事。陛下不如将国事交给能干的秦王,天下也就太平了。”

看到大局已定,唐高祖看到自己反对也没用了,只好宣布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各种罪状。

三天之后,李世民便被立为太子;两个月之后,唐高祖让位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后,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很快国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贞观之治”盛世。

谋略智慧

在古代宫廷权力争夺战中,往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李世民面对太子和齐王的迫害和算计,哪怕是亲兄弟,如果不抢先下手,只能坐以待毙了。所以,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李世民浅水原大破万人敌薛仁杲

李渊称帝的消息传到陇西,薛举就更坐不住了。薛举很清楚,西秦和李唐的关系非常简单,就是八个字儿:有你无我,有我无你。兵家说得好,“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所以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六月初十,薛举集结优势兵力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魏帝曹髦主动出兵讨伐他,却兵败,惨被刺死

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里,都是认为做一些事情要先下手为强,这种观念特别是在军事战争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先下手为强没有错,但是有些时候先下手不一定强,也有可能被人后发制人。对于这种先下手没强起来,反而被人后发

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惧遭殃赵高杀李斯

惧遭殃赵高杀李斯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游途中突然病崩。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秘不发丧,篡改遗诏,赐死太子扶苏,拥立秦始皇次子胡亥为帝。因此,赵高获得秦二世的宠信,开始肆意专横,擅

政治谋略 鬼谷子《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掌握主动性的谋略

鬼谷子《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掌握主动性的谋略【原文】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

历史典故 “先下手为强”是怎么来的

“先下手为强”是怎么来的?“先下手为强”的历史故事!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作事抢占先著,取得主动地位。与"先发制人"同。《隋书·元胄传》:"(高祖

军事谋略 班超灭匈奴——先发制人,乱中取胜

班超灭匈奴——先发制人,乱中取胜匈奴常常侵扰大汉边境,为了抵抗匈奴,汉武帝决定与西域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匈奴。公元73年,大将军窦固奉旨出兵攻打匈奴。这时的班超虽然只是窦固手下的一名代理司马,但已经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对待李渊到底如何

李渊起兵是李世民怂恿的,答应给李世民大位也是李渊亲口承诺的,但是太子却是李建成。李世民不会不知道自己父亲和自己的大哥会对自己如何,所以他只有先下手为强,于是就爆发了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中国古

政治谋略 唐太宗纳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唐太宗纳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当时正在东宫为官的魏徵。说他当初曾参与过窦建德与李密的起义军,在两人大败后,又来到长安,归顺太子李建成,并怂恿李建成杀了秦王李世民。闻

兵法谋略 以静制动,以弱胜强,后发制人的谋略法则

以静制动,以弱胜强生存规则以静制动,以弱胜强,是指在总体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在静中做好一切应敌准备,乘势借力,化解对方。待敌失去重心,以相对的强势应对相对的弱势,以“全力”发之,各个歼灭敌人,最终由弱变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夺位后为啥杀光兄弟后人?

当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建成决定入皇宫,和李世民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