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如何理解《孙膑兵法》的以人为贵军事思想
Posted 将领
篇首语: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如何理解《孙膑兵法》的以人为贵军事思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如何理解《孙膑兵法》的以人为贵军事思想
以人为贵思想
孙膑十分重视战争要素中人的因素。他提出“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认为天地之间,没有什么是比人更宝贵的,着眼于训练精兵强将,提高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孙膑兵法·月战》篇中提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其中,在战争的构成要素中创造性地把人的因素单独提出来,与天、地相对应。“人和”是孙膑最为看重的一个关键因素。打胜仗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单单只考虑一个方面的因素。尤其要重视人的因素对战争的影响。否则,看似胜利了,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灾难。孙膑列举了作战中经常会出现的与人相关的一些不利情形:“故战之道,有多杀人而不得将卒者,有得将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将军者,有覆军杀将者。”这五种情况分别是:杀死了敌军的众多士兵却没有俘获敌军军官;俘获了敌军军官却没有袭占敌人的领地;得到了敌人的领地却未能俘获敌军的将领;虽然击杀对方的将领,可是付出了全军覆没的代价。
军事人才的素质是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体现。孙膑认为战争中所有重要的因素加在一起,也不能与“人”相提并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兵情》篇中,他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矢轻重得,前后适,而弩张正,其送矢壹,发者非也,犹不中招也。”对于射箭而言,虽然弩和箭都符合标准,但发射的人出现错误,同样可能射不中。射箭尚且如此,对于整个战争而言,如果万事俱备,但人员的因素出现问题,如指挥不当、部众离心,那么在战争中就不可能取得胜利。孙膑对君主和将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将领必须忠于君主,君主不应该干涉将领的具体军务,将领要有独立的军事指挥权。孙膑在《将义》、《将德》、《将败》篇中对将领的素质与作为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把具备义、仁、德、信、智五个要素作为对将领的要求,并分析了导致将帅作战失败的品德缺陷。在军队建设、管理方面,孙膑提出“兵之胜在于篡卒”,应“篡贤取良”,重视军事人才建设,对待士卒应“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介”,通过各种方式在战争中加强基层士兵的士气、能动性,做到任用贤能、严明纪律、奖惩公平、赏罚及时。
相关参考
战者有道思想战争认识论方面,孙膑认为用兵作战应遵循战争的规律,即“道”。孙膑提出将领要知“道”。在《孙膑兵法·威王问》中记载了齐威王、田忌与孙膑之间关于用兵问题的讨论,例如,两军相遇,势均力敌时该怎么
兵势不穷思想对“势”的深入研究与阐发是孙膑兵法的突出特点。势是战争态势,是敌我双方军事实力,包括兵力、武器装备、军事物资等在战场上因时而变的布局。孙膑认为,“兵势不穷”、“胜不可壹”,意即在敌我双方兵
乐兵者亡思想“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孙膑认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地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
《孙膑兵法》战国中期孙膑的军事著作。其书《汉书·艺文志》有著录,称《齐孙子》,后佚。今本《孙膑兵法》系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竹简的整理本。孙膑,齐国人,孙武的后世子孙。他通过认真总结战国中
孙膑与《孙膑兵法》一、孙膑其人其事孙膑,战国时期齐国人,出生于山东鄄城,生卒年月不可考,约与商鞅、孟轲同时期,是孙武后人。他才智过人,且勤奋好学,很早就显露出过人的军事才华,但他的一生经历曲折。虽然备
军事谋略 孙膑兵法的核心观点有哪些,《孙膑兵法》的历史评价是什么?
孙膑所处的战国中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代,政治、经济的改革,战争的频繁,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和推动着军事思想的发展。孙膑所在的齐国,经济文化发达,孙膑为齐威王重用,为齐国的富国强兵立下功劳。《史记》记载“齐
第28节《孙子兵法》与军事——孙膑减灶惑庞涓所谓“节”,其实就是一种节奏,一种节制,一种收发由心、快慢相宜的举措。战争中,一味地猛打猛冲,常常不能奏效,相反,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却往往能收到奇妙的效果
《孙子兵法》《孙子》是春秋末年孙武的军事著作。孙武字长卿,齐国人,后因内乱奔吴,以兵法见吴王阖庐,任将军。《孙子》全书共十三篇,六千字左右,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较系统的军事思想体系的基本形成。1.“
“罪犯”军事家孙膑身残德高孙膑(生卒年不详),这个名字是因为他被庞涓剔去两只膑骨(膝盖骨),人们便以刑徒的称呼叫他膑。据说,孙膑生在山东阳谷,系中国最早的军事家孙武的后世孙。孙膑也是我国历史上享有盛名
利器强兵思想在武器研制方面,《武备志》坚持创新革故,遵循因情而变。为了提升明军的装备,改善国家的边海防设施,提高明军的战斗力,以达到在东南沿海防御日本的侵略,在北方边境抵御后金挑战的战略目的,茅元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