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孙膑减灶惑庞涓
Posted 孙膑
篇首语: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孙膑减灶惑庞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孙膑减灶惑庞涓

第28节
《孙子兵法》与军事——孙膑减灶惑庞涓
所谓“节”,其实就是一种节奏,一种节制,一种收发由心、快慢相宜的举措。战争中,一味地猛打猛冲,常常不能奏效,相反,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却往往能收到奇妙的效果。
魏惠王派太子申和庞涓集全国兵力,再次攻打韩国。韩哀侯向齐国告急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起兵救韩。孙膑建议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田忌说:“军师上次用过此计,这次再用恐被敌人识破。”孙膑笑着答道:“这次我另有计谋让敌人上当。”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率齐军直奔魏都大梁。
魏惠王见齐军来攻大梁,急忙命令太子申和庞涓回兵救魏。孙膑深知
了庞涓有勇无谋,只能智取,不能硬拼。于是,他向田忌献上“减灶诱敌”的计谋。
当魏齐两军刚刚遭遇时,孙膑就命令齐军撤退。庞涓追到齐军驻地时,只见地上满是用来煮饭的灶头,经清点有10万之多。齐军次日又急急退却,驻地留下5万个灶头。第三天齐军的灶头减少到2万个。庞涓见状,非常高兴,命令魏军继续追赶齐军。太子申问其故,庞涓说:“我早就听说齐军胆小怕死,三天之内士兵就逃走了大半。我军奋勇追击,定能取胜。”后来,齐军退到了两山之间的马陵道,孙膑见这里溪谷深隘,道路狭窄,很适宜设兵埋伏,就命令士兵砍下树木作为路障,又把路旁一棵大树的树皮剥去,在上面写了一行大字。接着,孙膑令1万弓箭手夹道埋伏,只等庞涓前来送死。
黄昏时分,庞涓带着疲惫不堪的魏军追到马陵道。在士兵清理路障时,有人发现路边大树上的字,忙向庞涓报告。庞涓持火把一照,只见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不由得大惊失色。孙膑一声令下,埋伏在两旁的弓箭手对准魏军万箭齐发,魏军死伤无数,中了箭的庞涓自知生还无望,只得拔剑自刎。
相关参考
孙膑,战国初期时人,生年不详,卒年不详,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留传后世,他的军事理论影响了后世众多的军事将领和统治者。《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剧照历史考证,孙膑的祖上曾为陈国公子,
1946年夏,为牵制国民党军对突围中的李先念部的追击,刘伯承和邓小平率第二、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共5万人,向敌守备相对薄弱的陇海路开封至徐州段出击。蒋介石急忙改变作战计划,调集14个
1946年夏,为牵制国民党军对突围中的李先念部的追击,刘伯承和邓小平率第二、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共5万人,向敌守备相对薄弱的陇海路开封至徐州段出击。蒋介石急忙改变作战计划,调集14个
1946年夏,为牵制国民党军对突围中的李先念部的追击,刘伯承和邓小平率第二、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共5万人,向敌守备相对薄弱的陇海路开封至徐州段出击。蒋介石急忙改变作战计划,调集14个
1946年夏,为牵制国民党军对突围中的李先念部的追击,刘伯承和邓小平率第二、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共5万人,向敌守备相对薄弱的陇海路开封至徐州段出击。蒋介石急忙改变作战计划,调集14个
庞涓误中减灶计孙膑是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自幼聪慧好学,胸怀大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身来到魏国,同另一位年轻人庞涓一道,跟一个自称为“鬼谷子”的大学问家学习军事。二人情投意合,还结拜为异姓兄弟
“罪犯”军事家孙膑身残德高孙膑(生卒年不详),这个名字是因为他被庞涓剔去两只膑骨(膝盖骨),人们便以刑徒的称呼叫他膑。据说,孙膑生在山东阳谷,系中国最早的军事家孙武的后世孙。孙膑也是我国历史上享有盛名
孙膑与《孙膑兵法》一、孙膑其人其事孙膑,战国时期齐国人,出生于山东鄄城,生卒年月不可考,约与商鞅、孟轲同时期,是孙武后人。他才智过人,且勤奋好学,很早就显露出过人的军事才华,但他的一生经历曲折。虽然备
齐国大军事家孙武死后100多年,他的后代子孙中又出了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孙膑开头与庞涓一道,在善于纵横捭阖之术的楚国隐士鬼谷子处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在魏惠王处做了大将,很得信任,可是自认为才能不及孙膑
《孙膑兵法》的军事思想战胜而强立思想在战争观方面,孙膑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提出战争不仅是关系国家安危存亡的大事,而且也是除暴乱、禁争夺、实现与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手段。生活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