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谋略 大将韩信忍胯下辱深谋远断

Posted 刘邦

篇首语:困难是人的教科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兵法谋略 大将韩信忍胯下辱深谋远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兵法谋略 大将韩信忍胯下辱深谋远断

大将韩信忍胯下辱深谋远断

项羽称霸之后,封了18个诸侯,其中他最不放心的就是刘邦。所以,他把刘邦封到比较偏僻的南郑(陕西南郑县)去,刘邦很不甘心。到了南郑,他养精蓄锐,加紧训练部队,准备将来跟霸王夺天下。可是,将士们都不愿意在这困难的环境里生活,天天有人开小差。刘邦为此很犯愁。

一天,刘邦正在发愁,忽然有人来报:“丞相萧何逃走了!”这真是火上烧油啊,刘邦差点气了个倒仰。马上派人去追。到第三天才见萧何回来。刘邦气呼呼地问:“你怎么也逃了?”萧何说:“我怎么能逃,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去了。”刘邦问:“你去追谁呀?”萧何说:“是韩信(?~公元前196)。”

韩信是什么样的人?萧丞相为什么要亲自去追他?

韩信是淮阴人,小时候读过些书,也拜师学过武,文的武的都有两手。后来父母都死了,他日子不好过,一个人在淮阴城下钓鱼。钓到了,就卖几个钱;钓不到,就饿肚子。

韩信虽然很穷,可他总像个武士一样,身上挎着一把宝剑。城里有些少年瞧不起他,常取笑他。其中肉铺老板的儿子很刻薄,挖苦他说:“你老戴着剑,好像有两手,我知道你是个胆小鬼。你敢跟我拼一拼吗?你若敢,就拿剑来刺我;若不敢,就从我裤档底下钻过去!”说着,他就岔开两条腿。韩信把他上下打量了一会儿,就趴下去,从他裤档底下钻过去了。看热闹的人全乐了,韩信也只好附和着咧嘴笑了一下。打这儿,人家就给他起了外号,叫“钻裤裆的”。

那一年,项梁发兵路过淮阴,韩信就带着宝剑去投军,在楚军里当了一个小兵。项梁死了,韩信又跟着项羽当兵。项羽看他挺机灵,就让他在身边当执戟郎中。韩信好动脑筋,常想出点计谋来献上去,但项羽都没采纳,一个小兵怎么能参与大将的计谋哩!鸿门宴上,韩信见刘邦大度能容,能成大事。就下了决心投奔刘邦,他认为投一个没成势的主人准能受到重用。

可是,韩信从陈仓跋涉到南郑,刘邦仅给了他一个芝麻小官。后来韩信认识了萧何,两人多次长谈,萧何认定韩信是个人才,极力在汉王刘邦面前保举他。

汉王听了不以为然,岔开话头说:“难道咱们一辈子都呆在这南郑吗?什么时候才能打出去呢?”萧何说:“只要有大将率领大军,就能打出去!”汉王说:“上哪里去找大将呢?”萧何说:“只要大王肯重用,大将已经找到了。”汉王急切地问:“谁呀?在哪儿?”萧何说:“淮阴人韩信,就在这儿。”汉王皱着眉头说:“哎,钻裤裆的还能当大将吗?”萧何又说了一大串,汉王只是摇头。

过了一天,萧何见汉王又说:“大将有了,请大王决定吧。”刘邦眉开眼笑地说:“那太好了,谁呀?”萧何很坚决地说:“韩信!”汉王立刻收了笑容,说:“若是拜他为大将,不但三军不服,项羽知道了也要小看我们,他的执戟郎中,到我们这么竟当了将军!请丞相别再提了。”

萧何连连碰钉子,也不好再举荐了。可是,汉王又偏偏找他商量,说:“咱们打不回去,困在这儿,士兵天天开小差,怎么办呀?”萧何说:“得先拜大将。”汉王说:“又是韩信,是不是?不行?你想想:从沛、丰跟我打过来的将士立了多少大功呀,任了韩信,人家不说我用人不公吗?”萧何说:“自古以来英明的君王用人,主要是看他的才能,并不计较他们的资历。”汉王说:“叫韩信安心,以后有机会再用他。”

韩信看着自己不被任用,骑着马出去了。萧何知道了,带着人马就追,追到月亮升起,好歹追上了,死乞百赖地把韩信劝了回来,说是“汉王如果再不任用,跟他一块逃。”

汉王见萧何追回的是韩信,就生气了。说:“逃走的将军也有十几员了,没听说你去追过哪一位,为什么偏偏去追一个钻裤裆的!”萧何说:“将军有的是,韩信却是独一无二的。大王要是准备一辈子躲在这山里,就用不着韩信;要是想打天下,那非用韩信不可。”一席话说动了汉王,他说:“那就让他做个将军怎么样?”萧何说:“那他还得走。”“那就拜他大将吧!”萧何高兴地说:“这是大王的英明,国家的造化。”

韩信当了大将,对当时的形势做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汉王取胜的战略思想。汉王听了极为兴奋,只恨自己没有早些拜韩信为将。后来,韩信在破魏之战、破齐之战、垓下之战等战争中,多谋善断,英明指挥,为汉朝的建立树立了不朽功勋。先后被封为齐王、楚王。后来不幸被吕后所杀。

相关参考

韩信为何能忍胯下之辱

韩信并不是一个让人陌生的名字,多多益善、胯下之辱、一饭千金、背水一战等,这些我们常用的成语都和韩信有关,看来韩信的作为不仅在军事上,在文学领域也是有所建树的,当然我们熟知的韩信,不是仅仅靠几个成语就能

韩信当初忍下了胯下之辱 韩信功成名就之后有没有找那个人报仇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胯下之辱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韩信在最有可能反叛成功的时候拒绝背叛刘邦,因为刘邦"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这不仅因为他是一个感恩重义的人,也是因为他曾历尽

西汉时期有哪些名将

所谓将不在勇,而在用兵之道。以历史记载的战功事迹为准,排名如下:1、韩信:一代军神,不用多说了;2、霍去病:封狼居胥,中国历史上最强的骑兵统帅;3、卫青:智勇双全的统兵大将代表;4、赵充国;深谋远虑的

汉朝历史 保地安民深谋远虑,弹劾权势直道不屈

  虞诩(生卒不详),东汉将领。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柘城南)人。虞诩智略过人,忠勤国事,直道而行,守志不屈,九谴三罚,不降其节,确实是难得的将才与治才。>>  一、保地安民深谋远虑>>  虞诩的祖

汉朝历史 保地安民深谋远虑,弹劾权势直道不屈

  虞诩(生卒不详),东汉将领。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柘城南)人。虞诩智略过人,忠勤国事,直道而行,守志不屈,九谴三罚,不降其节,确实是难得的将才与治才。>>  一、保地安民深谋远虑>>  虞诩的祖

中国历史 《陶朱公深谋远虑》的历史故事

陶朱公深谋远虑范蠡在帮助勾践灭掉吴国后就走了,他留给文种一封信,信上说:“鸟儿打完了,弓箭就要收起来;兔子杀光了,接下来就要杀猎狗了。越王这个人可以和他共患难,但不能同富贵。你为什么不走呢?”文种读完

深谋远虑的淮泗名士

  东吴集团草创时期可谓历经艰险,之所以能够在短期之内获得成功,离不开两位重要谋士。一位是彭城人张昭,另一位则是广陵人张。自加盟东吴集团之后,两人分工明确,一人在幕后运筹帷幄,一人在阵前临机决断,在他

礼贤下士、深谋远虑的明主

刘禅:(207-271)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禅这个人大家都知道,而且都觉得他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上都把他写成了一个昏庸的亡国之君。后来还有一句话叫:扶不起的阿

兵法谋略 韩信灭齐之战

韩信灭齐之战公元前204年7月,刘邦被项羽赶出成皋,逃到武修,刘邦认识到必须开辟新的战场,分散楚军的力量,才能击破它。在那时,分散楚军的最好办法,就是对楚国的后方齐国发动进攻,吸引楚军抽一部分兵力去救

历史人物 礼贤下士 深谋远虑的明主

  :(207-271)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  这个人大家都知道,而且都觉得他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上都把他写成了一个昏庸的亡国之君。后来还有一句话叫:「扶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