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谋远虑的淮泗名士

Posted 太守

篇首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深谋远虑的淮泗名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深谋远虑的淮泗名士

2、小霸王孙策,血腥的江东征服者,浅谈淮泗集团的江东征服史

深谋远虑的淮泗名士

  东吴集团草创时期可谓历经艰险,之所以能够在短期之内获得成功,离不开两位重要谋士。一位是彭城人张昭,另一位则是广陵人张。自加盟东吴集团之后, 两人分工明确,一人在幕后运筹帷幄,一人在阵前临机决断,在他们的协助下,孙策的平定江东之战才得以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之中,张的历史作用更为显著。 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为孙策指明了东吴集团的发展方向,同时还作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出使曹魏,成为刚刚崛起的东吴集团与日渐强大的曹魏集团之间沟通 的桥梁,在他的周旋之下,东吴集团与曹操集团结成了短暂的战略同盟关系,这也为东吴集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氛围。张是一位对于东吴集团的草创、 建立和巩固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的谋略家。> >   一> >   张,字子纲,汉末徐州广陵郡人,出生于元嘉三年(公元 153 年)。> >    张青少年时期就前往当时东汉的最高学府——太学读书,并拜博士韩宗为师,专研西汉学者京房《易经》及欧阳氏《尚书》,后来又在外黄县跟随名士学习韩氏 《诗经》、《礼记》、《左氏春秋》,早年就以学识渊博闻名于世。张的学业结束之后回到了家乡,不久便为广陵太守、琅邪人赵昱所赏识,被推荐为孝廉,后来 又被推荐为茂才,不过张却没有去应试。到了中平年间,大将军何进、太尉朱俊、司空荀爽等三公府都征召张担任属吏,但张也称病不去就任,而是继续留在 家乡一心学问。> >   张推辞官职的这一段时间,汉末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大将军何进联合各地知识分子及士大夫与宦官争权失败被 杀,之后是袁绍、袁术为首的世家大族在京城洛阳诛杀宦官,一夜之间外戚集团及宦官集团突然在汉末政治舞台上完全消失。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是让所有人都始料 未及。来自西北地区的凉州军阀董卓趁着朝廷出现政治真空的有利时机一举攫取朝政,引发了士大夫及各地诸侯的不满,一场征讨董卓的战争在中原大地逐渐展开。 不过由于讨董联军的内讧,这场战争不久之后便演变成了一场更大规模的群雄争霸,东汉政权也从此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而张所在的徐州自然也难逃战争的厄 运。自初平三年(公元 192 年)开始,徐州便已经成为曹操集团的攻击目标。在随后的数年间,徐州先后数次遭到曹操的进攻,徐州百姓伤亡惨重,不少人被 迫逃往局势较为平静的徐州南部地区。> >   此时的张一面注视着徐州局势的变幻,一面还在悉心照顾自己年迈多病的母亲。母亲的病情也让张 不得不放弃离开徐州这块是非之地、举家南迁的打算,后来张的母亲病逝,张又按照当时的风俗为母亲守孝。也就在同一时间,年仅十七岁的原豫州刺史、破虏 将军孙坚之子孙策来到了距离广陵不远的江都。孙策来到江都,是为了安葬自己在军阀混战中意外身亡的父亲并将家小迁至江都定居,同时孙策还肩负着一个家族的 使命:为自己的父亲报仇雪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孙策遍访当地的能人异士,为自己的复仇大计寻找能人辅佐,定居广陵且闻名遐迩的张自然也成为孙策求贤的 主要人选之一。> >   孙策来到广陵之后,曾经多次前往张家中拜访,并向张进行请教。孙策表示,目前天下大乱,汉室倾覆,各路军阀纷纷拥 兵自重图谋一己之私,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扶危救困协助朝廷平息叛乱。自己的父亲孙坚当年曾经与关东联军一起征讨董卓并在夺取洛阳一役中获得了巨大的成 功,本来打算利用夺取洛阳的有利时机一举消灭董卓这个祸乱朝廷的奸贼,但父亲的理想却因为关东联军的内讧而破灭,孙坚自己也在征讨荆州刘表的战斗中意外地 被黄祖杀害,如今自己虽然年少愚昧,但却有着平定天下叛乱的远大志向,打算向袁术讨还父亲当年留下的兵马去投奔在丹杨担任太守的舅舅吴景,然后招兵买马, 占据扬州东部的吴郡、会稽一带发展自己的势力,之后向刘表盘踞的荆州发起进攻,为父亲报仇雪恨,并协助朝廷实现天下太平的理想。> >   对于 孙策这位未满弱冠的少年英雄,张还是非常了解的。孙策此时尽管年轻,但已经在江淮一带具有极高的声誉,不少世家大族和名士都与其交往密切,其前途不可限 量。不过,老成的张还是打算考验一下孙策这位年轻人的耐性,于是他平静地表示自己无才无能,加上又处于居丧期间,没有什么可以帮到孙策的。> >   张的推辞显然没有减弱孙策急切的求才之心,孙策又诚恳地对张表示:先生的大名早已闻名江淮,很多人都称赞先生的深谋远虑。自己是真心诚意向先生请教,希望先生能够坦诚相告。孙策激动之下,言谈之中不禁泪流满面。> >   听到孙策发自肺腑的表白,张终于被感动了。于是,他为孙策提出了一整套发展方略。张说道:> >    春秋时期国运衰落,齐桓公和晋文公先后称霸一时,延续了周朝数百年的基业。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在这种局势下将军你打算秉承父亲的遗志,可谓正当其 时。以将军骁勇善战的特点,可以前往丹杨投奔舅舅吴景并在那里招兵买马,积蓄和发展自己的力量,然后向扬州和荆州方向发展,将这两个地区纳入自己的控制范 围,之后再凭借长江天险发展自己的势力。到那时再平定各地的叛乱、匡扶汉室,其功绩等同于当年的齐桓公和晋文公。如果将军按照这个发展下去,就一定能够成 就一番伟业,到那时我也一定会与好友一起渡江南下协助将军。> >   张的这一套完整而具体的策略,是汉末三国时期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与十余年后诸葛亮对刘备所提出的“隆中对”> >    相比,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这个战略当中,既有短期规划,又有中长期的发展策略,是东吴集团草创、发展的宏伟蓝图。难怪孙策听完之后深受启发,感 慨万千,对张表示自己将遵循这个策略坚定不移地实施下去。同时,孙策还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张,双方也结成了忘年之交。> >   “广陵对”之后,张便加入了孙策所创立的东吴集团,成为孙策幕府中最为重要的谋士之一,并被孙策授予正义校尉之一。是年为兴平元年(公元 194 年),此时的张四十二岁。> >   二> >    随着张昭、张等人的陆续加入,孙策的力量逐渐壮大。兴平二年(公元 195 年),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事正式开始了。此时的张与张昭一起成为孙策的左 膀右臂。两人分工明确,一人在幕后运筹帷幄,一人在阵前临机决断。在他们的辅佐之下,孙策在江东地区的发展非常顺利,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就已经完全占领 了丹杨、吴郡、会稽这江东三郡,为统一江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段时间也是张人生中最为忙碌的时刻。就在张积极为东吴集团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的时 候,从徐州传来了一则噩耗,让张悲愤不已。兴平元年(公元 194 年)年底徐州牧陶谦病故,豫州刺史刘备接受陶谦的遗命继任徐州牧,但是徐州的混乱局 势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好转。就在第二年年中,张早年的伯乐、时任徐州广陵太守的赵昱被笮融杀害。对于赵昱的死,张满腔悲愤,但又无力为赵昱报仇,只能派 人去广陵打探赵昱是否有家人在战乱中幸存。

小霸王孙策,血腥的江东征服者,浅谈淮泗集团的江东征服史

孙策是江东吴郡人,我却把孙策说成是江东的征服者,估计也有点奇怪。但是在历史上孙策在江东人的心目中确确实实是一个征服者,而且还是袁术派过去的一个部将身份。提到孙策很多人就会想起「 ”小霸王”,但是「 ”小霸王”一词是《三国演义》给予孙策的一个外号。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孙策是一个勇武之人,英锐豪俊。但是实际上孙策在当时的江东六郡人的心目中形象是十分差,简而言之,是一个屠夫。在孙策带领的淮泗人在进行征服战争时,为了稳固统治,孙策曾经大开杀戒,诛灭诸多士族,这也是为什么说孙策江东的征服者。下面我们可以简单的看一下孙策与淮泗集团。 东吴政权的建立和江东士族的矛盾 建立东吴的孙氏一族是江东六郡之一吴郡富春人,吴郡在江东也是一个文化气息比较重的地方,吴郡有四大望族号称吴郡四姓,也就是陆,朱,张,顾四个士族。但是孙氏的出生很显然不能够和这些士族相比较,孙坚仅仅只是一个县吏出生,而有记载的孙坚父亲(也有说祖父)孙钟种瓜为业,可见出生的家族地位寒微,在东汉这个讲究出身的历史环境下,这些江东大族对于孙氏这种出生寒微的人是很看不上的。 其次孙氏还是袁术的部下,孙氏的开创者孙坚在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是袁术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在当时孙坚已经接受了袁术的领导,此后也是在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四月,孙坚被袁术指派前去征讨荆州刘表,在这个过程被黄祖设下伏兵射杀。而后孙策一直在袁术的帐下效命,袁术曾经让孙策前去攻打庐江太守陆康,而陆康就是吴郡望族陆氏的家主,也是后来东吴大都督陆逊的从父。陆康对于袁术这种叛逆之臣看不起,更何况是是袁术的部下孙策。陆康一直坚守了庐江城二年,城破病死。庐江被攻克后,兴平元年(194年)汉献帝派刘繇担任扬州刺史,等于是分割袁术的地盘,于是袁术派孙策过江攻打刘繇,在孙策顶着袁术部将的名头渡过长江攻打汉朝朝廷正式任命的刘繇,这在当时属于僭越,对于自幼接受儒家教育的江东士族来说孙策是以下犯上,简直无法接受,于是孙策遭到了江东大族的奋力反击。 最后是孙策率领渡江的部队组成基本上都是淮泗人,何为淮泗?淮是淮河,泗是泗水,淮河在长江以北,泗水流经山东中部,淮泗人也就是长江以北到山东这一块的人,在当时主要是淮南地区的人和徐州人。这个地方的人久经战火的洗礼,曹操,陶谦,袁术,刘备,吕布都曾经反复在这个地区征战,产生了大量的难民和武装,孙策得到孙坚旧部和袁术给予的人马只有一千余人,战马几十匹,跟随的宾客将领文人数百人,但是在到长江旁的历阳时,士兵已经暴增到五六千人,这主要是当时淮泗豪族的投靠,比如庐江人周瑜就是带兵投靠孙策。但是对于江东的士族来说,孙策的部队基本上全是外地人,是外敌的征服者,而非回到家乡的正义之师。我们可以看看孙氏集团究竟有多少淮泗人: 张昭,彭城人。张纮,广陵人。诸葛瑾,诸葛恪父子,琅琊人。步骘,临淮人。严畯,彭城人。薛综,沛郡人。周瑜,庐江人。鲁肃,临淮人。吕蒙,汝南人。蒋钦,九江寿春人。周泰,九江下蔡人。陈武,庐江人。徐盛,琅琊人。丁奉,庐江人等等。 这些淮泗人入侵江东,迫使江东的大族聚族自保,反抗孙策的外来入侵。 孙策对于江东大族的屠戮 关于孙策对于江东大族的杀戮,一个是在征服战争中,另一个是在稳固政权的过程中。陈琳在《檄吴将校部曲文》里面对于这个事件有过描述: 周盛门户,无辜被戮,遗类流离,湮没林莽,言之可为怆然。 在《会稽典录》里面也有一定的记载: 孙策平定吴、会,诛其英豪 上文所提到的吴郡四姓实际上吴郡还有他的名门望族,只是后来残存四姓而已,吴郡的高氏曾经出过大文豪高彪,其子高岱也十分有名,但是因为鄙视孙策被杀。 其中被杀的最为有名就是陈琳提到的「 ”周盛门户”。其中的周氏指的是周昕,周昂,周喁三兄弟。周昕此人在东汉时期曾经是党人,而且还是党人三君之一陈藩的弟子,在江东会稽郡的大族,周昕担任丹阳太守,后来被孙策的母舅吴景驱逐回到家乡会稽,最后在会稽协助太守王朗抵抗孙策而死,周昂,周喁抵抗孙贲,兵败后周昂被吴郡太守王朗所杀。周氏兄弟抵抗孙氏坚决,当然是清算的对象。而盛氏,指的是盛宪,盛宪有大名,被孔融所推崇,但是孙策到来之后很惨,在孙权时期曾经有描述盛宪整个家族被被杀,只有盛宪一个人存在,在孙策去世,孔融在建安九年向曹操求助,请求以朝廷的命令征辟盛宪回到许昌,但是命令还没有到,盛宪就被孙权所杀。 此外被杀的还有乌程邹他、钱铜,嘉兴王晟。这些人在孙策征服江东的过程,都是聚集家族的兵力和部曲抵抗,各自拥有军队有数千人到一万人不等。但是最后都被孙策打败杀死,家族被屠戮。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王晟,王晟和孙策父亲孙坚是旧交,两人曾经升堂见妻,在东汉升堂见妻与升堂拜母在汉朝是十分亲近的礼仪,只有铁哥们才会这样。王晟最后是由于孙策的母亲吴夫人求情才得以逃过一劫,但是家族被屠戮。而会稽郡的魏腾仅仅是违背孙策的意思就就差点被孙策杀死,最后又是吴夫人求情才得以免过一死。 孙策被刺杀和政治遗嘱 对于江东大族的屠戮导致了孙策所立仇人之多,最终在丹徒被许贡的门客杀害。这一场刺杀是有预谋的,可是江东想刺杀孙策又何止许贡门下的几个门客。这只是必然而已。 在被刺客刺杀之后,孙策受了重伤,他自知命不久矣,于是找来江东的军中的重要政治人物张昭,周瑜等人,孙策临终前让孙权接替自己的位置,并且给孙权留下著名的政治遗嘱: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 ”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这句话已经是让孙权选择和江东的大族合作,不要像自己一样大行屠戮之道,孙权接受了这份遗嘱,此后东吴的历史就开始围绕江东化展开。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东吴淮泗集团三大统帅,为何没有一人善终

从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氏兄弟东进,到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成为吴王之前的这一段时间里面,淮泗集团一直都是东吴的中坚骨干力量。孙权正是紧紧地依靠着他们平定诸郡对抗外侵,为建立吴国打下了坚实的

小霸王孙策,血腥的江东征服者,浅谈淮泗集团的江东征服史

孙策是江东吴郡人,我却把孙策说成是江东的征服者,估计也有点奇怪。但是在历史上孙策在江东人的心目中确确实实是一个征服者,而且还是袁术派过去的一个部将身份。提到孙策很多人就会想起「”小霸王”,但是「”小霸

历史秘闻 小霸王孙策,血腥的江东征服者,浅谈淮泗集团的江东征服史

孙策是江东吴郡人,我却把孙策说成是江东的征服者,估计也有点奇怪。但是在历史上孙策在江东人的心目中确确实实是一个征服者,而且还是袁术派过去的一个部将身份。提到孙策很多人就会想起「”小霸王”,但是「”小霸

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誰的戰鬥力更強

01當滿洲的八旗兵揮師入關,擊潰了流寇,滅亡了南明,討伐了明鄭,真正統一了中國全境之後,卻也走上了三百年前蒙古人的老路。這些來自北方的民族南下之後,註定改變不了中原沉溺在繁華安逸中的現實。實際上,中國

汉朝历史 保地安民深谋远虑,弹劾权势直道不屈

  虞诩(生卒不详),东汉将领。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柘城南)人。虞诩智略过人,忠勤国事,直道而行,守志不屈,九谴三罚,不降其节,确实是难得的将才与治才。>>  一、保地安民深谋远虑>>  虞诩的祖

汉朝历史 保地安民深谋远虑,弹劾权势直道不屈

  虞诩(生卒不详),东汉将领。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柘城南)人。虞诩智略过人,忠勤国事,直道而行,守志不屈,九谴三罚,不降其节,确实是难得的将才与治才。>>  一、保地安民深谋远虑>>  虞诩的祖

中国历史 《陶朱公深谋远虑》的历史故事

陶朱公深谋远虑范蠡在帮助勾践灭掉吴国后就走了,他留给文种一封信,信上说:“鸟儿打完了,弓箭就要收起来;兔子杀光了,接下来就要杀猎狗了。越王这个人可以和他共患难,但不能同富贵。你为什么不走呢?”文种读完

礼贤下士、深谋远虑的明主

刘禅:(207-271)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禅这个人大家都知道,而且都觉得他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上都把他写成了一个昏庸的亡国之君。后来还有一句话叫:扶不起的阿

历史人物 礼贤下士 深谋远虑的明主

  :(207-271)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  这个人大家都知道,而且都觉得他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上都把他写成了一个昏庸的亡国之君。后来还有一句话叫:「扶不起

历史军事 一代枭雄曹操的深谋远虑

初看起来,关中这场叛乱,是曹操没有听高柔的劝谏而导致的,是由曹操疏忽大意的错误所致。但是,后人多认为,曹操就是要逼反那些表面上遵奉朝廷,实际上是各行其政的关中诸将,为名正言顺地剿灭他们制造借口。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