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保地安民深谋远虑,弹劾权势直道不屈

Posted 奏章

篇首语: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保地安民深谋远虑,弹劾权势直道不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保地安民深谋远虑,弹劾权势直道不屈

  虞诩(生卒不详),东汉将领。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柘城南)人。虞诩智略过人,忠勤国事,直道而行,守志不屈,九谴三罚,不降其节,确实是难得的将才与治才。> >   一、保地安民深谋远虑> >   虞诩的祖父虞经,长期担任郡县狱吏,执法断案,公正平允,且心存宽恕。他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到九卿之位,于是便让虞诩以“升卿”为字。虞诩早年丧父,孝养祖母,县里推荐他为顺孙。陈国国相见到他后,也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想任他为官。虞诩推辞说:“我的祖母年已九十,倘无虞诩,无人赡养。”国相这才作罢。后来,虞诩祖母去世,虞诩服孝期满,被征召到太尉李惰府中任郎中。> >   汉安帝永初四年(110),羌人起兵,攻掠并州、凉州。大将军邓骘认为军费太多,无法兼顾,想丢弃凉州,集中力量保守北边。于是便召集公卿商议,与会者也都同意他的看法。虞诩认为凉州地理地位重要,人民熟谙兵事,不能撒手不管;应该让四府九卿各从凉州征召几人,把凉州的州、郡、县长吏的子弟提拔为闲散官员,表面上酬其功勋,实际上防其奸邪。李候船依议,召集四府会商后布置安排,任命西州豪强为掾吏,任命长吏子弟为郎,以示安抚。> >   虞诩的建议得罪了邓骘兄弟。正好朝歌(今河南淇县)宁戚等数千人为乱,于是邓骘兄弟便推荐虞诩任朝歌长。虞诩一到任所,就去拜谒河内太守马棱,认为朝歌叛乱者并没有什么作为,希望马棱能略宽约束,暂勿拘阂,给自己较多的自主权,慢慢图之。上任之后,虞诩设立三个等级招募壮士:能够征战劫夺的为第一等,干过伤人偷窃行为的为第二等,游手好闲、不事家业的为第三等,并命令手下吏员不得隐匿。才几天,就招来了一百多人。虞诩设宴招待他们,宣布赦免他们过去的罪过,派他们混入叛乱者的队伍中,蛊惑引诱叛乱者来抢掠劫夺,而虞诩则预先设下埋伏等待击杀。利用这种办法,虞诩杀死了几百名叛乱者。虞诩还派会缝纫的贫苦百姓去叛乱者队伍中做佣工,缝制衣服时悄悄在衣襟上缝上彩线作暗记,这样一来,叛乱者一进入街市,差役们就可以根据暗记逮捕他们。叛乱者不明底里,以为虞诩有神明相助,纷纷败散,朝歌县境从此清平。> >   后来,羌人入侵武都郡(治所在今甘肃成县西),邓太后知道虞诩有将帅之才,调他任武都郡太守,并在嘉德殿接见他,给予很厚的赏赐。> >   听说汉廷派虞诩来,羌人首领率领几千人马,在陈仓道上崤山山谷拦截。虞诩命令随行人马停止前进,并宣称已上奏朝廷请兵增援,要等援军到来再一起进发。羌人闻知这一消息,信以为真,就分头到邻近的县城抢掠去了。虞诩趁此机会,日夜兼行,一天走一百多里。他还命令将士每人挖两个灶坑,以后每天再增挖两个。羌人见灶坑天天增加,不敢逼近。> >   虞诩到武都郡,发现郡兵不过3000人,而羌人则有一万多,围攻赤亭城,一围就是几十天。虞诩命令将士不要发射强弩,只用小弩射击。羌人见汉军箭力很弱,射不到自己,以为没有危险,便集中兵力加紧攻城。这时,虞诩命令20副强弩同时射一个羌人,每射必中。羌人非常震惊,连忙退却。虞诩见敌退兵,纵兵追击,多有杀伤。第二天,虞诩调动全体将士列成军阵,让他们从东门出城、北门进城,改换衣服后再连续周转,走了好几圈。羌人见汉军服饰不同,源源不绝地出入城门,猜不透有多少人马,愈发惊惧,军心动摇。虞诩估计羌人要退兵,便预派五百多人在浅水埋伏,等待他们。羌人果然逃走,汉军伏兵突起,截击掩杀,大获全胜。羌人溃败,逃窜到益州去了。虞诩察看地形,构建营垒一百八十多所,把流亡到外地的民众招回,救助贫民。武都郡逐渐安定下来。> >   虞诩还为当地开通了一条几十里的航路,并采取一系列安集荒余、招还溃散的措施,人口也增加了一倍多,一时武都郡盐、米丰贱,十倍于前。后来,虞诩因为犯了小过失,被免了职。> >   二、弹劾权势直道不屈> >   汉顺帝永建元年(126),虞诩接替陈禅,任司隶校尉。司隶校尉位高权重,职责之一是督察百官。虞诩上任几个月,连续奏免太傅冯石、太尉刘熹,劾奏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人,百官悚动,纷纷侧目,认为他过于苛刻。三公上表,劾奏虞诩不顺天地长物之性,盛夏时节拘捕关押大量无辜之人,为害官吏百姓。虞诩上表自辩,汉顺帝知他忠贞,没有加罪。> >   当时,中常侍张防弄权玩法,经常受人请托,收受贿赂。虞诩查办其案件,但屡次上书都被上司押下,不予批复。虞诩不胜愤怒,命人把自己捆起来,自投廷尉狱中,表示不愿与张防这样的乱臣同朝为官。张防在皇帝面前流着眼泪解释,虞诩因此被免官为徒,输作左校。张防不肯罢休,两天之内派人连审虞诩四次,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狱吏劝虞诩自杀,以免凌虐,虞诩不肯。孙程、张贤有扶立之功,他们劝顺帝逮捕张防,赦免虞诩。顺帝征询尚书对此事的看法,尚书贾朗一向和张防友善,力证虞诩有罪,顺帝。虞诩的儿子虞凯和门生一百多人,在路上拦住中常侍高梵的车子,叩头流血,诉陈冤情。高梵入朝奏明,于是张防被流放边塞,赦免虞诩出狱。孙程又上书陈说虞诩有大功于国,言辞激切。顺帝感悟,便任命他为议郎。过了几天,升任尚书仆射。> >   那时,郡县长吏及二千石官员允许犯罪的百姓交钱赎罪,叫做“义钱”,名义上是替穷人储备,实际上是郡守县令等以此聚敛民财,中饱私囊。虞诩上书指斥其弊,建议免除输赎制度。顺帝把虞诩的奏章下达州郡,并为诏切责长吏。谪罚输赎的措施从此废止。> >   宁阳主簿控诉县令枉法,可六七年过去了,朝廷始终未予理睬。主簿愤而上书:“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臣百上奏章,陛下您到现在还不闻不问,难道臣应该到北方去找单于,对他诉说冤情吗?”顺帝见此奏章大怒,拿给尚书看。尚书弹劾主簿,说他大逆不道。虞诩驳斥说:“主簿所诉讼的是君父之怨,百上奏章而不能达于帝听,那是主管官吏的过失。不该如此苛责!”顺帝听了虞诩的话,只是责打了主簿,未加深责。此外,虞诩还有一些别的奏章建议,常常被采用。> >   虞诩喜欢举劾官吏,讥刺朝政,一点都不回护,屡次忤怒权要贵戚。因此,他一生九次被谴责审治,三次遭到刑罚,然而刚正之性至老不屈。> >   永和初年(107),虞诩升任尚书令,后因公事离职。朝廷知他忠直骨鲠,再次召任,可不巧他去世了。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无奈,留有遗憾

  雄心壮志的汉高祖却在太子的废立问题上留下了几分无奈,一个柔弱寡谋,不思抵抗的太子怎能治理好国家,但他还是深谋远虑地为太子安排了一切辅佐的大臣,以巩固自己打下的江山。>>  汉高祖征战沙场,戎马一生

汉朝历史 为人仗义用兵多谋

  朱(?~195),东汉末年将领。字公伟。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他为人好义疏财,又多有谋断,颇有军功。他不副,明显其节;讽刺迁都,曲表其愤;欲乘、汜,更见其深谋远虑。>>  一、为人仗义用兵多谋>

汉朝历史 为国远虑谋略重臣晁错的故事

第一节上书文帝献国策  晁错,颍川(今河南省禹县)人,生于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卒子前元三年(公元前151年),是西汉前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积极策划和推行了为结束地方割据的“削藩”斗争,

汉朝历史 冒顿修书戏辱吕后

  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更好的把握手中的权力,吕后竟然能忍受这样的戏辱,可见吕后的深谋远虑非同一般。>>  与匈奴的关系一直是西汉王朝前中期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早在汉朝统一中原以前,匈奴就已在冒顿单于

汉朝历史 冒顿修书戏辱吕后

  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更好的把握手中的权力,吕后竟然能忍受这样的戏辱,可见吕后的深谋远虑非同一般。>>  与匈奴的关系一直是西汉王朝前中期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早在汉朝统一中原以前,匈奴就已在冒顿单于

为什么汉朝宦官的权势如此之大

公元189年,汉灵帝病逝,他的长子刘辩继位登基,是为汉少帝。由于少帝年幼,其生母何太后开始临朝听政,在这样的情况下,外戚与宦官之争开始严重起来。要知道当时宦官的权力非常大,在汉灵帝时期,张让、赵忠、夏

陕西发现"秦直道"宫殿遗址拟建秦直道遗址博物馆

中新社西安二月二十日电(记者张珂)被称为中国古代高速公路的秦直道,是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二年修筑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也是世界公路工程奇迹之一。近日陕西考古工作者在地处渭北高原的旬邑县发现了一批秦直道宫殿

汉朝历史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七国之乱很快地被平定了。天下又恢复平稳安定局面。汉景帝依旧推行减赋税、轻徭役的安民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国家出现一派富裕景象。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春,景帝病逝,享年47岁,在位16年。> 

汉朝历史 休养生息,开创盛事

  为政清明,在治世上提出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开创了安民之道,使汉初社会经济得到了稳定的发展。>>  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统治秩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然而文帝即位之

历史人物 汉朝人物贡禹简介

汉代人物中文名:贡禹国籍:中国民族:汉性别:男(历史lishixinzhi.com)贡禹人物平生西汉元帝即位后,深闻其贤,征为谏医生,后迁光禄医生、长信少府、御史医生等。他屡次上书,奏言治国安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