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王弼主要事迹?王弼的生平简介
Posted 王弼
篇首语: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王弼主要事迹?王弼的生平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王弼主要事迹?王弼的生平简介
【生卒】:226~249
【介绍】:
魏晋玄学创立者之一。字辅嗣,山东高平(今山东邹县境内)人,曾任三国魏尚书郎。当时的儒者研究《老子》成为一种风气,任国家要职的何晏正在注释《老子》,但得知王弼的注释之后,自认不如,就放弃了。王弼的主要著作有《老子注》、《周易注》及《论语释疑》等。
王弼的哲学思想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在有形有象的事物背后,有一个无形无象但是更加重要的东西在支配着它们。因此,这个无形无象的东西称为“无”,是本;那有形有象的称为“有”,是末。二者比较,本比末重要。在中国哲学史上,这样的思想被称为“以无为本”。用于治国,那体现仁义规范的礼仪制度,有形可见,有名可称,因而它们是“有”,是末;那产生仁义礼制的东西,无形可见,无名可称,因而它们是“无”,是本,是比末更重要的东西。这个本,这个无,也就是道。只有掌握好这个无,才能做好那个有。为了做好那个有,就必须掌握好这个无。如果不掌握这个无,只是在有上致力、用功,那个有也是弄不好的。也就是说,要使儒学的仁义礼节发扬光大,就不能只是致力于那些礼仪的外在形式,注意人们的外在表现,而应该致力于那些产生礼仪的东西,注意人们的内心,使人们从心里真正理解仁义礼节的作用和意义,并且心甘情愿地遵守它们。只有这样,仁义的原则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儒学的礼仪制度才能得到真正的遵守。如果只注意外在的形式,只能导致虚伪。
王弼认为,那最根本的道理,和人们有形可见的行为,往往是互相反对的。比如有些人,看来非常遵守礼仪制度,其实破坏礼仪制度的恰恰是他们;有些人看来不遵守礼仪制度,甚至还抨击礼仪制度,其实他们才是礼仪制度的真正维护者。儒者们常常抨击老子,对老子否定仁义礼节的言论感到愤慨。但在王弼看来,老子不过是强调要掌握仁义礼节的根本,要掌握住那无形无象但又是仁义礼节本源的道。在王弼笔下,老子是儒家仁义礼智原则的真正维护者。
与“以无为本”相呼应,王弼强调礼仪规范应该合乎人的本性,出于自然而然的原则。比如什么是孝,在王弼看来,主要不是按时向父母问寒问暖,在父母死亡时按照礼仪的规定哭泣、跪拜等等,而是自然的亲爱。
王弼不认为孔子和老子思想不同,而认为他们目的一致。王弼说,孔子深刻地理解仁义礼节背后的无,也就是那产生仁义礼节的道,但是那个无不容易向人们说明白,所以孔子总是要说到那些有。老子和庄子也是肯定那个有的,也就是肯定儒学的仁义礼节的,他们只是强调了单讲仁义礼节所不足的那一面。孔子,才是王弼所尊崇的圣人。
相关参考
王弼王弼是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创始人之一。历任十八集团军工程学校校长,东北航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部部长,空军副政委、副司令员,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人民日报》曾载
三国人物中文名:王弼别号:王辅嗣国籍:曹魏出生地:山阳郡(山东省金乡县)出生日期:226年死日期:249年职业:经学家、哲学家主要造诣:为《道德经》与《易经》撰写注解魏晋形而上学理论的奠基人代表作品:
王弼投靠朱元璋后屡建功勋,曾痛击张士诚,是明朝开国功臣。明朝建立后,王弼依旧在军事上贡献颇大,随沐英征伐西番、征伐云南、北伐北元等。定远侯王弼简介>王弼(?~1393年),号双刀王,安徽临淮(安徽凤阳
历史人物 三国曹魏经学家、尚书郎王弼简介,有《老子注》等作品
王弼字辅嗣,生于公元226年(魏文帝皇初七年),死于公元249年(魏齐王嘉平元年),三国曹魏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
问《易》、《书》、《诗》注家之事迹《周易》为魏王弼等注。王弼,字辅嗣,三国魏山阳人。少知名,好论儒道,辞才逸辨,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年二十余卒。《尚书》为汉孔安国传。孔安国,字子国,受《诗》
当时何晏正在为一场辩论做裁判,王弼恰巧进来。没有寒暄,何晏劈头就问,我看这个道理已经讨论得清清楚楚,不能再深入下去了,你说呢?王弼没有回答他,只是坐下来,顺着刚才的论点又阐发一层。正当满座就要喝彩的时
【生卒】:?~?【介绍】:列子,战国时代的传奇人物。姓列,名御寇。赵国人。生卒年不详,略早于庄子。著有《列子》一书,记述了很多怪诞故事,表述虚无、同一和自然的思想(见“列子学说”),影响深远,由此成为
【生卒】:约公元前340~前245【介绍】:战国末年思想家,著名的儒家学者。名况,字卿,赵国(今河北、山西、陕西各一部分)人。据说他曾经到过秦国、燕国等,但主要活动于齐国,任大夫之职,并曾三次在大夫们
【生卒】:1723~1777【介绍】:清代著名儒者、思想家。字东原,安徽休宁(现屯溪市)人。曾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著作丰富,《孟子字义疏证》是他的代表作。这部著作的目的,是批评当时流行的关于人性问
【生卒】:公元前4世纪【介绍】: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名家的代表人物。宋国人。任魏国国相15年。他博学多才,思维敏捷,善于辩论。据说,南方有个怪人,名为黄缭,向他询问上天不会掉下来、大地不会塌陷、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