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为什么建立翰林院
Posted 出身
篇首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为什么建立翰林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时期为什么建立翰林院
从来行贿,意必求贪渎,都是以偷私行为,打破某种相对稳定和公平的格局。行贿者,必不自爱,也不爱人。其为官掌权,必不爱民,做事必不公正。
有朋友问:知道古代有用钱捐官的,那么有没有用钱贿赂当翰林院学士,类似今天的科学院院士的?
不才如我,孤陋寡闻,没有见过这种史料、轶闻。用钱捐官,乃是在一个轻商、抑商的时代,有钱但身份卑微者用钱买个功名,跻身于一个尊贵的阶层。但实际上真正捐来的官衔只是个名声而已,非不得已,极少真正坐堂理事的。其实,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越是用钱捐功名,越能巩固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你知道有些东西钱是办不到的,办也只是给你有限度地办。与其说是捐买,不如说那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赏赐。
用钱贿赂当翰林院学士,在隋唐至明清的科举时代,尤为不可能。那些科举出身的人,可能政见不同、学问有别,但在维护科举出身的纯洁性方面,做到了极致。有些世家子弟,为了证明自己是真本事考上的,甚至对自己显赫的家世感到非常痛苦,觉得即便是自己真本事考中进士,但起点比那些贫寒出身的人高多了,所以不如那些出身贫寒的人更值得赞美和尊敬。如宋朝宰相李昉的儿子李宗谔,耻以父名得官,他父亲在京城当官,他自己反而一定要住在老家,非要靠自己的努力考上进士不可,坚决不要朝廷给的任何照顾和优待。
至于像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举全铁道部之力,力推张曙光当院士那样给力的,能秒杀千古读书人。你能想象从前一个工部尚书会举全工部之力,推手下一个侍郎进翰林院吗?或者一个负责漕运的大员,举全部力量,推一个河道总工头进翰林院吗?在万恶的旧社会,编戏都不敢这么编,雷劈出来似的,观众不会信的。
当然,贪欲是非常神奇的东西,从来士林斯文,为道德文章渊薮,但也不是没有丧尽礼义廉耻之徒—明朝有个进士出身的官员,名叫万安。万安一生的聪明才智都用在投机钻营中了。还是明朝,明宪宗最宠爱的贵妃万氏,出身奴仆,比明宪宗还大19岁,但是,她非常有手腕和心计,使得宪宗万千宠爱专于她一身。但这个女人底气不足,非常焦虑自己不像吴皇后和其他人那样有显赫的出身,娘家有各种势力网络,深感自己势单力薄。这时候,万安出现了,万贵妃是山东青州人,万安是四川眉山人,但万安非要说自己是万贵妃的侄儿。瞌睡遇到枕头似的,烈火遇到干柴一样,二万一拍即合,打麻将一样,单吊,俩万字一见面,和了。在万贵妃的提携下,万安一路做到内阁首辅。
万贵妃不让明宪宗亲近任何其他女人,万安伺候明宪宗,别的他不管,专门伺候宪宗的下体,即不断找各种春药进贡。宪宗的寝宫里有一个木匣子,专门放着万安进呈的春药和药方。以至于宪宗驾崩了以后,太监将这个木匣子翻出来,当众羞辱万安:我说首辅大人,这是你进士出身的人该干的事儿吗?
万安伺候明宪宗和万贵妃,获得赏识进用。万安自己也让人伺候—万安这种人,心计太重,必然身心俱劳,内分泌失调,得了阳痿了。有个安徽人名叫倪进贤,巴结万安的手段堪与万安自己媲美。倪进贤粗通文墨,但毫无廉耻,他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种药,以洗涤下体可治疗阳痿。倪进贤不但把药买来,还亲自熬好,送给万安,甚至亲自给万安洗。
万安见这个人很会来事儿,就将他提拔为翰林院庶吉士。这是极其罕见的关于翰林院的丑事。庶吉士是临时在翰林院的职位,负责给皇帝起草诏书等文件,庶吉士都是进士出身的人中那些优秀的人,属于人才储备,以备皇帝从中挑选,委以官职。后来倪进贤果然在万安的提携下,一路升官,升到御史之职。但是,万安跟倪进贤一样,都是丧失礼义廉耻的人,是读书人的耻辱,为士林所不耻。人们背后叫倪进贤为“洗鸟御史”,称万安为“洗鸟相公”。
相关参考
从来行贿,意必求贪渎,都是以偷私行为,打破某种相对稳定和公平的格局。行贿者,必不自爱,也不爱人。其为官掌权,必不爱民,做事必不公正。有朋友问:知道古代有用钱捐官的,那么有没有用钱贿赂当翰林院学士,类似
从来行贿,意必求贪渎,都是以偷私行为,打破某种相对稳定和公平的格局。行贿者,必不自爱,也不爱人。其为官掌权,必不爱民,做事必不公正。有朋友问:知道古代有用钱捐官的,那么有没有用钱贿赂当翰林院学士,类似
谢迁是明朝著名大臣,在明宪宗时期高中状元,以翰林院修撰一职初入仕途。明孝宗时期受到孝宗重用,与李东阳共同入阁参预机务,辅佐明孝宗革除明宪宗时期弊政,为明朝政治做出重大贡献。 明孝宗去世,明武宗继
罗钦顺1465年12月8日—1547年5月13日>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学者,官员,江西泰和人。1492年,罗钦顺中乡试第一名。次年又考取会试第三,授任翰林院编修。罗钦顺全神贯注地研究学问,他避开
作者:苏子韬,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翰林”一词,始见于汉代。汉代杨子云《长杨赋》中道:“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籍翰林以为主人。”本意为文学之林,即文翰荟萃之地。到了唐代,“翰林”
毛纪毛纪,字维之,山东莱州人。成化末年,参加科举考试,乡试名列第一,又参加会试、殿试,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到翰林院学习。毛纪在翰林院学习三年,因考试成绩优异,便留翰林院任职。弘治初年,毛纪任翰林检讨
谢迁是明朝著名大臣,在明宪宗时期高中状元,以翰林院修撰一职初入仕途。明孝宗时期受到孝宗重用,与李东阳共同入阁参预机务,辅佐明孝宗革除明宪宗时期弊政,为明朝政治做出重大贡献。 明孝宗去世,明武宗继
高仪高仪,字子象,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因文才书法优异入选翰林院,成为庶吉士。庶吉士一般是进士考试中成绩优秀的人入选翰林院授予的官职。嘉靖二十二年(1543),经选拔授予
李时一李时,字宗易,河北任丘人。其父李棨,进士出身,官至莱州知府。李时参加弘治十五年(1502)的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后被选为庶吉士到翰林院学习,学习期满留翰林院任编修官。正德年间(1505—1521)
费宏一费宏,字子允,江西铅山人。刚满20岁,便参加成化二十三年(1487)的科举考试,一举中了进士,并名列第一。明代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进入翰林院,任修撰、编修等官,费宏被授以修撰官职。翰林院是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