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藩镇割据上百年都没事,一场黄巢运动就立刻垮台了
Posted 藩镇
篇首语:太斤斤计较的人,不适合恋爱,适合买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唐朝藩镇割据上百年都没事,一场黄巢运动就立刻垮台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唐朝藩镇割据上百年都没事,一场黄巢运动就立刻垮台了
文/纳兰谈史 唐朝中后期,地方藩镇割据的局面逐步扩大,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甚至不得不以战争的形式展开,双方先后博弈了上百年,始终处于相持平衡的状态。最终,唐王朝的统治根基被黄巢起义所摧毁,不久便灭亡了,令人疑惑的是,大唐为何没亡于强大的藩镇之手,反而是被弱小的农民军所击垮了? 尾大不掉的藩镇割据 唐朝的统治者因为理财不善,致使朝廷财政不足以供养地方军队,于是皇帝决定甩包袱,放手让地方搞自治,并授予将军们节度使一职,令他们自行解决军饷粮草,如此一来中央是如释重负了,但也造成了地方藩镇尾大不掉的割据局面。地方藩镇节度使在地方上不仅握有军权,还掌控着财政与民政,名义上是中央的附属,实则是半独立状态的割据军阀。 起初在这些藩镇之中,多数节度使并没有很强的割据意识,而且能被封为节度使的人肯定是经得起皇帝信任的人,要么就是皇亲国戚自家人,要么是对皇帝忠心耿耿的老臣来担任,此时中央对地方还是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但到了李林甫执宰时期,由于李林甫在朝中拉帮结派搞小圈子,为了得到更广泛势力的帮助,所以将节度使之职下放到了归顺的胡人将领之手。像安禄山、史思明、哥舒翰这样不可靠的外族将领也都成为了统帅一方的节度使。杨国忠成为宰相后,他没有李林甫的威望,这些外族节度使自然也不再受其节制,反而还萌生反意。 天宝十五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 ”清君侧”之名起兵反唐,最终京师长安被叛军攻破,唐玄宗灰溜溜的逃到了四川,后来安史叛乱虽然被唐肃宗平息,但是尾大不掉的藩镇割据局面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唐朝深陷在藩镇割据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失去平衡了的唐帝国 唐朝后期,由于安史之乱的惨痛教训,唐朝的统治阶层不得不重考虑调整大唐的旧有体制,并重新设计了一套更有助于巩固统治的制度体系。 唐朝的统治者决定逆向而为,自知中央已经失去了对地方藩镇的控制权,常规的削藩已经成为了不可能,那倒不如不削藩,并且扩增藩镇的数量,令各路藩镇更为碎片化,让节度使的地盘大大缩水,则实力也随之而下降,地方便无力与中央相对抗了。而且各藩镇彼此之间也能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微妙关系,更有助于政权的稳定,唐中央不惜自断一臂保全身体,从而延续风雨飘摇的大唐国祚,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对于各路藩镇而言,由于朝廷广封藩镇,令他们一个个都沦为了造反不足,自保有余的小军阀,尽管没有像安禄山、史思明那样的造反条件了,但他们依然手握地方控制大权,目无朝廷朝廷和藐视皇帝的风气始终存在,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纷纷选择抱团取暖,从而抗衡中央,但也会为了内部的小利,藩镇之间也相互攻伐倾轧,令唐朝的政治形态朝着失衡的方向滑去。 藩镇割据成就的黄巢 公元874年,唐末苛捐杂税令百姓苦不堪言,加之又接连发生了百年难遇的大饥荒,农民纷纷脱离土地成为流民,社会上的流民之势越来越大,进而导致了以王仙芝、黄巢为首的农民运动。后来王仙芝和黄巢因内部矛盾而分道扬镳,不久后王仙芝被剿灭,黄巢继续领导反唐斗争,黄巢运动相对顺利,义军人马越打越多,实力也越来越强,最终成功攻破都城长安。 黄巢运动之所以能成功和各地藩镇割据有直接关系,这也是他摸索出来的唐王朝致命缺陷。唐朝因为财政短缺而搞藩镇割据,但是藩镇割据后,唐朝的财政制度依旧是不健康状态,再加上唐廷接连镇压庞勋、王仙芝起义,耗尽了有限的财政,所以到了黄巢运动这会儿,中央只能指望着地方藩镇来镇压叛乱,但是地方藩镇们却不愿意做这出力不讨好的事儿。 纵观黄巢运动,农民军的活动范围从山东到广东,再由广东到陕西,一路之上藩镇有不少,但是却没几个来镇压黄巢的,他们甚至还给黄巢开关放行,就是为了保存自己实力,把义军的麻烦推给别人。再加上黄巢采取的是机动性很强的流窜作战,没有特定的根据地,辗转于各家藩镇的地盘上,所以不容易聚歼,黄巢义军凭借运动战最终一路势如破竹兵临长安,攻克唐都后黄巢在长安称帝。 总的来讲,藩镇无意更无力灭唐,唐廷是有意但无力灭藩镇,所以双方就一直维持在了势均力敌的抗衡局面,而恰在此时黄巢运动的爆发,打破了这一相对稳定的态势,唐中央的力量大大消耗在了数次与农民军的镇压当中,最终造成了唐中央与农民军之间两败俱伤,让黄巢捡了个漏,而随后保存实力的地方藩镇乘势而起,最终取代了空有其名的唐帝国,开启了五代十国乱世风云。相关参考
国历史上的所有的其他朝代的军阀割据有本质的不同:其他朝代的军阀割据都是有头的,一般都是有某个有野心的军阀带着一帮铁杆兄弟反叛中央、且有取代中央或自立为王甚至为帝的愿望与行动的;而,唐朝的藩镇割据根本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如何看待古代王朝“藩镇割据”?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表面上看,始于大唐王朝“安史之乱”终结后的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在“黄巢起义”后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王朝的覆灭,然而,假如能够秉
一提到藩镇割据,大家想到的往往都是国家四分五裂、军阀混战的凄惨局面。但藩镇割据有时候对于国家来说却有很大的好处,比如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却因藩镇制度让它延续了140多年。盛唐时期,由于国土疆域太辽阔(约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晚唐时期藩镇混战是怎么造成的?古代农民起义可以说是一个王朝覆灭的前兆,晚唐时期发生的“黄巢起义”便是如此。历史上这场起义,持续了近六年的时间,其起于唐僖宗在位早期的乾符五年(
从长时段来看,玄宗朝以来边镇节度使力量抬头,特别是安史之乱以后长江以北藩镇局面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虽然后来唐朝部分皇帝也采取了集权措施,但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使得北方的地方实力迅速抬头、做大并不断
白马驿之祸的背景是唐末的时候,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中央政府已经名存实亡,各藩镇都是自己做主,并不听从中央指挥。朱温是藩镇中势力较大的一位,他控制了京城,并且掌控了皇帝。朱温的势力是在中原地区,是当时最
白马驿之祸的背景是唐末的时候,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中央政府已经名存实亡,各藩镇都是自己做主,并不听从中央指挥。朱温是藩镇中势力较大的一位,他控制了京城,并且掌控了皇帝。朱温的势力是在中原地区,是当时最
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意思朝代,初唐、盛唐无比辉煌豪劲、四夷宾服,中唐、晚唐则沉沦落寞、战乱频仍。而这差异巨大的两个阶段中间,不过只夹着一场短短七年的安史之乱。是什么让唐朝从万邦来朝的境遇跌落,变
说说几个一直以说都被当成定律的谬误。唐代说是中国的强大时代,但这种强大也只是昙花一现,安史之乱后,唐朝一直衰弱不堪,国都两度被异族破破,异族在北方肆虐,连契丹那样不入流的少数民族都能成势。史学界一直说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藩镇割据”是造成唐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但其实,如果没有藩镇存在,唐王朝其实很难延续那么长时间。为什么这么说呢?(藩镇割据)我们知道,中国古代一直有一个矛盾,就是南北矛盾。